這是什么草
黃顙魚的別名和俗名有:岔尾黃顙央絲、黃伢魚、黃骨頭、魚、黃嗓古、咯魚咯噎、瓦氏黃顙魚、黃丁魚、黃魚、黃鼓魚、江顙、江黃顙魚、黃芽頭、黃古、黃鴨叫、黃刺骨、黃鴨古、角角魚、黃叉子、黃刺、黃蠟丁、牛魚、黃顙古、黃顙古魚、黃顙咕、黃蜂魚、黃臘丁、嘎鴨魚、格呀、黃扎魚、黃骨、三槍、三桿槍、啊魚、黃啊魚、安公魚、昂刺、昂嗤魚、嗯丁、割魚、格呀魚、黃骨魚、黃顙骨、黃鮟魚、黃鵪、黃角魚、黃頭蹲、黃嘎芽、虎頭鯊、黃狗頭、黃古頭、金絲魚、昂哧、莫丁、盎斯魚、昂刺魚、黃角丁、盎公魚、黃丫古、昂牛、格格魚、黃鱔骨、嘎牙子、嘎魚、黃甲、黃大丁子、黃辣丁子、黃蠟丁子、黃臘丁子、黃拉丁子、黃那丁子、黃古丁、黃古丁子魚、黃沙骨、肥臌、鋼針魚、昂公、昂子魚、黃刺魚、黃辣刺、黃丫頭、黃牙頭、黃鴨頭、黃顙谷、黃魷魚、黃丫角、黃鴨魚、王骨魚、昂刺魚、黃辣丁、黃蠟魚、黃臘魚、黃咕頭、黃咕、黃咕魚、黃顙魚、汪釘頭、黃鱨魚,枷魚,黃賴、黃櫻、黃鷹、彈瑟、昂嗤、昂嗤丁子、黃釘頭、黃辣丁、黃角、灣獅、戈牙、革牙、黃嘎、嘎牙、刺棍子、黃昂子、黃丫咕、哥哥魚、黃鴨咕、安公、江黃顙、黃雙魚、汪釘頭、黃牛枯、草枯、黃頰魚等。
這種草叫什么草,莖很高,折之無白漿,是苣荬菜、黃鵪菜還是什么
小苦荬屬的菊科植物
請問這種草叫什么名字
熬一熬能有什么效果
黃鵪菜,是也藥用價值功能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痛,治感冒。
②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
③《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抗菌消炎。
治瘡癤,乳腺炎,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白帶,結膜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1~2兩)。
外用:搗敷或搗汁含漱。
[5] 附方1.治咽喉炎:(1) 鮮黃鵪菜。
洗凈,搗汁,加醋適量含漱(治療期間忌食油膩食物)。
(2) 鮮黃鵪菜30g。
搗爛取汁調蜜服。
2.治乳腺炎:鮮黃鵪菜30~60g。
水煎,酌加酒服,渣搗爛加熱外敷患處。
3.治指頭疔,帶狀皰疹:(黃鵪菜)鮮草搗爛,連渣涂敷。
4.治腫痛:鮮黃鵪菜適量,黃土、食鹽各少許。
搗爛敷患處。
5.治毒蛇咬傷、蜂蝥傷:鮮黃鵪菜適量。
搗爛絞汁服,渣敷患處。
6.治鵝口瘡:鮮黃鵪菜根6~7個。
用二次淘米水洗,搗爛取汁調蜜服。
7.治急性腎炎:鮮黃鵪菜2~3株。
烤干研末,和雞蛋炒食。
8.治跌打傷:(黃鵪菜)鮮全草30g(干品15g)。
加酒水各半,適量,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
9.治痢疾:(黃鵪菜)鮮全草60g。
搗爛絞汁沖蜜糖服。
10.治肝硬化腹水:鮮黃鵪菜根12~18g。
水煎服。
11.治狂犬咬傷:鮮黃鵪菜30~60g。
絞汁泡開水服,渣外敷。
12.治胼胝:鮮黃鵪菜30~60g。
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13.治咽喉痛:挖取黃鵪菜,洗凈,搗汁加醋含漱。
14.治腹水腹脹:用作黃鵪菜根12~18克,煎水服。
15.治乳腺炎:鮮黃鵪菜30~60克,水煎后去渣。
加酒飲。
并用藥渣搗爛加熱敷患處。
16.治頭疔、帶狀皰疹:用作黃鵪菜搗爛,連渣涂敷。
17.跌打損傷:取鮮黃鵪菜30克,加酒水各半共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
18.治狂犬咬傷:鮮黃鵪菜30~60克,絞汁泡開水服,同時用渣外敷傷口。
19.退肝火,利尿:取全草20公分水煎服。
20.退肝火,利尿:取全草或與桶交(鉤)藤,金針花、山苦瓜藤及黃水茄合用。
食用后的作用1.將食用部位洗凈,以鹽水浸一晝夜,除去苦味后,再行炒食或煮食,也可用沸水燙熟后,切段沾調味料食用。
2.將花蕾連梗采下,切段腌制成泡菜,也可油炸后食用。
營養(yǎng)價值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分析,黃鵪菜屬一級無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