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物聲音的句子
1、母雞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叫個不停,仿佛在告訴主人:“我下蛋了,給我點獎勵吧”.2、它的聲音可以與蟬的清澈的鳴叫相抗衡,并且沒有后者粗糙的聲音.比較來說,蟋蟀的叫聲要更好一些,這是因為它知道怎樣調(diào)節(jié)它的曲調(diào).蟋蟀的翼鞘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開闊.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點,那么就能改變其發(fā)出聲音的強(qiáng)度.根據(jù)它們與蟋蟀柔軟的身體接觸程度的不同,可以讓它一會兒能發(fā)出柔和的低聲的吟唱,一會兒又發(fā)出極高亢的聲調(diào).
描寫小動物外形動作聲音的句子
兔子的耳朵又大又只要一點輕微的聲音,就會“唰”下豎起來,地四面轉(zhuǎn)動,尋找聲音發(fā)出的地方,直到聲音沒有了,才恢復(fù)常態(tài)。
小白兔吃飽了的時候,就仨一群倆一伙地在沙地上跑來跑去,像一個個小雪球在滾動。
小花貓的腦袋圓圓的,頂著一對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綠眼睛瞪得像兩盞小綠燈。
小貓“咪咪”的那一雙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豎著,哪個地方有聲音,馬上往那邊轉(zhuǎn),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達(dá)。
這只花貓的全身是白底黑斑,遠(yuǎn)看上去,像一團(tuán)雪白的棉花點上了幾滴墨汁。
小貓鼻子下面有一張人字形的嘴巴,兩旁有6根白色的胡須,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氣。
貓的胡子非常硬,像鋼針一樣,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請采納,謝謝
形容動物聲音很多的句子
閉上眼睛細(xì)細(xì)聆聽,田野里似乎在組建一支交響樂隊,和諧的聲音似乎連音樂家都不能很好的演繹。
表示動物發(fā)出聲音的詞語
海底的各種動物常常發(fā)出令人陶醉的聲音!
海底的動物常常發(fā)出聲音。
改為擬人句。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描寫動物發(fā)出聲音的詞
鶴唳 貓喵 鹿呦 猿啼(鳴) 雞鳴 犬吠 豬哼哼 牛哞 馬嘶 虎嘯,獅吼,狼嚎,鳥鳴,羊咩 ,龍吟 蛇嘶 鼠嘰 鴉啼 1、吱吱——老鼠 2、呦呦——鹿叫 3、狺狺(yinyin)象聲詞,狗叫的聲音 4、咿呦——山鹿叫 5、咿咿——蟲叫、豚鳴 6、咿喔、喔——雞叫 7、哮、嗥——獸吼叫 8、喔喔——用來寫公雞的聲音。
9、嗡嗡——用來寫昆蟲飛動的聲音。
10、汪汪——狗 11、嘶噪——馬鳴聲 12、嘶——馬鳴、蟲幽咽凄切叫聲 13、嗯啊嗯啊-驢 14、哞哞——?! ?5、咩咩——羊 16、咪咪、喵喵——貓 17、咯嗒、咯咯嗒——用來寫母雞的聲音 18、瞿瞿(加上“口”)qū——蟋蟀的叫聲。
19、啾唧——用來寫蟲、鳥等細(xì)碎的叫聲。
20、唧唧、嘰嘰——小雞描寫動物聲音的詞語02 21、嘰嘰——用來寫小雞、小鳥的叫聲。
22、蟈蟈——蟈蟈 23、呱呱——用來寫鴨子、青蛙等的響亮的叫聲。
24、篤篤,呱呱——青蛙 25、嗒嗒——馬蹄聲 26、嗷嗚——老虎 27、知了知了——知了關(guān)于動物聲音的詞語03風(fēng)聲鶴唳【解釋】唳:鶴叫聲。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處】唐·:“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萬馬齊喑【解釋】喑:啞。
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
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
現(xiàn)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宋·蘇軾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
”【解釋】象龍在鳴,虎在嘯。
比喻相關(guān)的事物互相感應(yīng)。
也形容人發(fā)跡。
【出處】漢·張衡:“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鬼哭狼嚎【解釋】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出處】元·無名氏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燕語鶯啼【解釋】鶯:黃鸝。
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
形容大好春光。
【出處】唐·皇甫冉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鶯歌燕語【解釋】黃鸝歌唱,燕子呢喃。
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處】:“見了些,紅紅綠綠桃共杏,最喜春日晴。
鶯歌燕語,云淡風(fēng)輕,水秀山明。
”鳥哭猿啼【解釋】泛指禽獸悲鳴。
形容悲涼的情景。
【出處】唐·王維:“山崩川竭,鳥哭猿啼。
”猿啼鶴唳【解釋】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出處】明·《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兩崖分虎踞龍盤,四面有猿啼鶴唳。
”狗吠不驚【解釋】吠:狗叫聲。
狗偶爾的叫聲不會引起驚慌。
形容社會太平安定。
【出處】 《后漢書·岑熙傳》:“(熙)遷魏郡太守,……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
請說出下列擬聲詞代表哪些動物發(fā)出的聲音.
篤篤--馬奔跑的聲音蹦蹦--小兔子跳的聲音沙沙--蠶吃桑葉的聲音其他小動物的聲音:小貓(喵喵) 老牛(哞哞) 鴨子(嘎嘎嘎)蜜蜂(嗡嗡嗡)小鳥(唧唧) 小羊(咩咩) 青蛙(呱呱呱)蟒蛇(咝咝)擬聲詞是模擬自然界聲響而造的詞匯,是世界上所有語言都具備的成分。
擬聲詞雖然也是摹仿自然的聲音,卻有很大的主觀性。
自然界的聲音無限,通過我們耳朵和大腦的詮釋,主觀音感的辨別,再由自己語言的音位系統(tǒng)模擬,這樣的模擬必會失真。
因此,它和口技的聲音摹仿,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