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皮影戲的句子
【第1句】皮影戲,你的記憶里是否有過
凡是小時候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孩子,童年的記憶里,都曾經(jīng)有過皮影戲帶來的樂趣。
我也不例外。
只記得有誰家娶媳婦或者葬老人的那天晚上,就可能會有皮影表演。
那時,一到晚上,孩子們早早的端著自家的板凳,一行行高高低低的排列著,有說有笑,只等戲開始。
【第2句】翻閱資料,想了解一下皮影戲的知識,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
術士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子們拿著布娃娃玩,影子倒影在地上,栩栩如生。
于是,他用錦帛做成李夫人的樣子,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
入夜,在白色帳幔后面表演給武帝看,武帝龍顏大悅。
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激起了我對久遠的皮影戲的興趣。
【第3句】孩子們之所以對皮影戲如此著迷,還在于它高超的表演技巧,但是這種技巧只有在過節(jié)或過年時才能展現(xiàn),平常的日子里是看不到的。
有一年過春節(jié)時,父母特別準許我去看了一場皮影,演出的是《禿尾巴老李》、《王大娘鉅大缸》和《孫悟空大鬧天宮》。
這場戲和平時不同的是影窗上有大面積的山水花鳥布景,而且都是活的,水能流、云能飄,山光水色,美不勝收。
更新奇的是,人物能吸煙,而且在嘴里吐出煙圈,孫悟空吃桃,清楚地看到把桃子咬下半塊。
這場戲的情景至今我都不能忘懷。
這些技巧深深地迷住了孩子們,并深深地嵌入了靈魂。
【第4句】一個巨大的木頭匣子是匠人們表演皮影的戲臺,匣子正面是由大塊白布做成的皮影幕,影幕上方懸吊一盞燈泡;左右及后方是木頭墻壁,墻壁上繪畫了各種神仙的精美圖案;匠人們頭頂是露天。
表演時,皮影匠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帶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曲調(diào)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場面十分熱鬧。
再看臺下的鄉(xiāng)親們,各個捂著下巴看的正歡。
【第5句】我們這些孩子們,最不安分,不僅愛站在臺前看,還愛鉆進臺下,看那皮影兒到底是用什么刻制而成,那么精巧生動逼真。
看那戲班子,老藝人又如何把那剪紙一樣的牛皮人兒在幕布上挑撥的那樣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記得家鄉(xiāng)有一位叫旦旦娃的皮影老藝人,雙手挑線,生,旦,凈,丑無所不能。
他唱腔圓潤、動聽,夜間可傳十里之遙,是當?shù)厝罕娮钛瞿降拿耖g藝人。
這天晚上由他臺前主挑。
我們看見那老人端坐在臺子正中,聚精匯神,異常認真,說,唱,念做一絲不茍。
你看他一會兒雙槍對打,一忽兒縱馬飛奔,一忽兒跺腳吶喊助威,文武場面配合非常緊奏,十個指頭撥弄靈活,整臺戲被他一人耍鬧得異常紅火,我們往往看得如癡如迷。
【第6句】那還是五十年代的事了。
一到農(nóng)忙結(jié)束,村里就會邀來皮影戲班子,來演《岳飛抗金》、《英烈傳》等等,往往一演就是個通宵,有的甚至三日頭排場。
一到這個時候,我們這些皮小囡從搭戲臺開始就軋鬧猛了。
膽子大的,還會在一邊幫忙做些雜活的同時,手忙腳亂地拿起皮影舞幾下,過過癮也好。
等到正式演出時,我們都擠在戲臺口,不是看戲的內(nèi)容,而是??此嚾耸植煌D_不歇嘴不閑地忙碌。
尤其是對上手的表演,更是欽佩之至。
好的上手,嗓音清脆,語調(diào)豐富,高興時笑聲三轉(zhuǎn)彎,悲哀時哭聲一里路拖長。
他能摹效各式人物,“戇將語氣傻,良將語忠賢,旦唱似千金,花言像丫環(huán)”。
【第7句】為看一場皮影戲,我拽著老叔的衣襟,頂著繁星踏著月光;倘過溪流,傳越村莊,鑼鼓點尚未敲響。
賣糖瓜的吆呵聲,勾起我的饞蟲。
老叔掏出幾分紙幣,就像孔乙己買老酒和回香豆一樣。
丈八紙窗,演繹著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綠林好漢,山寨大王。
我不懂戲文,只愛看小矬子鉆天入地,大將軍掄刀殺仗。
莊戶人家愛看皮影戲,這是因為:它是鄉(xiāng)音,它是土腔;它是民間流傳的故事。
它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燈熄啦,影散啦,我卻在老叔的懷抱里進入夢鄉(xiāng)。
【第8句】皮影的表演道具是用驢皮精心刻制出各種人物的造型,叫做影人,大部分都是古代長篇說書里的人物,如,西游記、三國、白蛇傳、十二金錢鏢、鷹爪王等等。
在表演時,由藝人在影窗上操縱影人,做出各種走、跑、跳、坐、搏擊、打仗等各種動作,由于影人都是由箭桿支撐動作的,所以操縱影人的藝人叫箭桿王,當然必須是技藝高超的藝人才能獲得這種稱號。
在表演時,為影人配以悅?cè)藙勇牭某?,絲竹管弦、鼓板鐃鈸一應俱全,煞是熱鬧。
更吸引人的是皮影戲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張弛有致、環(huán)環(huán)相扣、驚險離奇、引人入勝。
人們往往被故事里的人物命運所左右,緊張、擔心,欲罷不能,戀戀不舍。
每表演完一場都留下懸念,類似于評書的請聽下回分解。
【第9句】我本來就歡喜畫圖,這回有事做了。
放學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皮影。
我把皮影頭像一個個描繪在白紙上,勾好墨線,涂上彩色,當作寶貝一樣藏著。
隨著皮影頭像的增多,我對皮影人物的熟悉程度也增加了,知道哪個是忠臣,哪個是奸賊,哪個是元帥,那個不長胡子、樣子有點娘娘腔的頭像呢,是仙人。
【第10句】戲終于開演了。
先是鑼鼓打起了開場。
一般本戲開演前是打臺戲,不是“快活林”。
“孫猴盜扇”就是“關大刀破曹營”……。
聽那鼓點敲的鏗鏘而又熱烈,那皮影兒個個英武剛健,手中或拿劍戟或持刀槍,或騎馬或乘車,在空中飛來飛去,對打撕殺異常激烈,一會兒人喊馬嘶,一會兒金戈齊鳴,痛快淋瀝,臺下暴起陣陣掌聲。
打臺戲一畢,本戲開場。
本戲一般為文戲,人們最愛看的是“金碗釵”“白玉鈿”“玉堂春”“劈山救母”“秦血梅吊孝”等。
那關中東府特有的碗碗腔,曲調(diào)優(yōu)美,弦索委婉,纏綿動聽。
再加上曲折動人的戲劇情節(jié),使那些帶瓜皮帽的,扎旱煙鍋的,頂帕帕的男女戲迷們達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
描寫玩游戲的句子
“凡起,由人心生也,人心,物使之然也,感而動,故形于聲。
”中國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
正是傳統(tǒng)文化的燭照濡染,使戲曲“離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虛擬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縱橫之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無畫處皆成妙境”;寫意的舞臺簡約空靈,無花木卻見春色,無波濤可觀江河;唱念坐打中“匯千古忠孝節(jié)義、成一時離合悲歡”,處處體現(xiàn)著戲曲自身詩的藝術表現(xiàn)和詩的抒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