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初一下學期人教版重點字詞,趴求了。
急急急急
第1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散文菜畦qí 皂莢jiá樹 班蝥máo 臃腫yōng zhǒng 攢cuán成 秕bǐ谷系jì一條長繩 拗ǎo過去 錫箔bó點撥:注意多音字“攢”“系”的讀音。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斂 腦(suǐ) 髓 人聲(dǐng) 鼎沸 (kuī) 盔甲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體裁),本文選自《朝花夕拾》1.重點:第2段 (1)空間描寫順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體描寫的事物(2)三種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具體描寫的事物(3)先靜物到動物,再由動物到靜物2.動作描寫:P5 第7段 雪地捕鳥(9個動詞)3. 第9段過渡段 (作用:承上啟下)第2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重點字詞 雞毛撣dǎn子 咻xiū咻 玉簪zān花 驪lí歌 花圃pǔ 懶惰duò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爸爸的花兒落了凈選自《城南舊事》,作者是臺灣(地名)作家林海音。
選自《城南舊事》,林海音,臺灣作家1.線索 ——(1)“花”:以花喻人(共出現(xiàn)4次)(2)畢業(yè)典禮(時間順序)2.題目:一語雙關(guān)(花的凋謝象征爸爸的去世)3.伏筆:爸爸病情的惡化(第11、32、54、55段)4.插敘(現(xiàn)實與回憶交替出現(xiàn)):第13-31段、第4課 詩兩首一、重點字詞 萋qī 懷戀liàn 幽寂jì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點撥:此句蘊含深刻哲理,耐人尋味,需記住。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贰吨虑∵_耶夫》等。
2.《未選擇的路》選自《中外哲理詩精選》,作者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勸告口吻,強調(diào)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未選擇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選擇。
第5課 傷仲永 文言文一、重點字詞仲zhòng 謁yè 稱chèn前時之聞 泯mǐn然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世隸耕 隸:屬于。
(2)未嘗識書具 嘗:曾經(jīng)。
(3)父異焉 異:感到詫異。
(4)邑人奇之 奇:對……感到驚奇。
(5)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6)或以錢幣乞之 乞:求取。
(7)環(huán)謁于邑人 謁:拜訪。
(8)不能稱前時之聞 稱:相當。
(9)賢于材人遠矣 賢:勝過、超過。
(10)父利其然也 利:認為……有利可圖。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扳通攀 解釋為:牽,引。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l.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他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寫了名字。
點撥:重點理解“書”“為”等詞。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著東西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詞。
3.泯然眾人矣。
完全如同常人了。
點撥:重點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
然,……的樣子。
4.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他的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jié)族人為立意。
點撥:重點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1.仲永變化的三個階段(根本原因:不使學)(1)五歲: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者(2)十二三歲:不能稱前時之聞(3)又七年:泯然眾人矣2.第三段議論:通過說明“受之人”與“受之天”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第7課 最后一課 小說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踱duó步 賺zhuàn錢 哽gěng住 祈qí禱dǎo 氣氛fēn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最后一課分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表現(xiàn)法國人民愛國思想的小說,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戰(zhàn)爭。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1.線索: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2.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第2-3段)、社會環(huán)境(普法戰(zhàn)爭)3.第20段:比喻 把法語比作鑰匙,普魯士侵略比作監(jiān)獄(P52)4.第21段:諷刺手法(鴿子唱歌)、表達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寫方法:動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態(tài)、心理6.主題:愛國主義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崎qí嶇qū 阻抑yì 一瀉xiè萬里2.用恰當詞語填空。
(1)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
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
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的作者是李大釗,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
1. 比喻說理2. “趣味”:勇往直前的精神(P57 3-4段);“雄健的精神”:民族精神3. 標題:因果關(guān)系,不能調(diào)換位置第9課 土地的誓言 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chì痛 嗥háo鳴 讕lán語 鎬gǎo頭 污穢huì 默契qì2.解釋下列詞語。
(1)熾痛:熱烈而深切。
(2)標直:筆直。
(3)讕語:沒有根據(jù)的話。
(4)亙古:遠古。
(5)污穢:骯臟的東西。
1. 呼告: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
你必須站立
(P61)2. 修辭:排比、反復3. 貶詞褒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P59)“泛濫”表達激憤狂放的心情不可遏抑。
4.人稱變換:由第一段的“她”變成第二段的“你”,表達情感的變化;將“土地”比作“母親”,更加親切。
第10課 木蘭詩 樂府民歌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機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韉jiān 轡pèi頭 濺jiān濺 啾jiū啾 柝tuò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2)惟聞女嘆息 惟:只。
(3)愿為市鞍馬 市:買。
(4)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5)出郭相扶將 郭:外城。
(6)著我舊時裳 著:穿。
(7)雙兔傍地走 傍:靠近,貼近。
(8)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只。
(9)萬里赴戎機 戎機:戰(zhàn)爭。
(10)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表現(xiàn)將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表明木蘭功勞之大、賞賜之多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通假字:“帖”通“貼”,“火”通“伙”◇修辭手法:頂針、互文、對偶、反復第三單元復習要點▲本單元重點積累:成語、人物描寫方法第11課 《鄧稼先》 人物傳記1.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答: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轉(zhuǎn)變作出巨大貢獻得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對比: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突出鄧稼先的品質(zhì)和獻身精神)3.小中見大:選取平凡小事表現(xiàn)人物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彷páng徨huáng 鮮xiǎn為人知 選聘pìn 摯zhì友點撥:注意“彷徨”不要誤讀為“fáng huáng;”“鮮”是多音字,這里是“少”的意思,應讀xiǎn。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zǎi) 宰割 (chóu) 籌劃 鞠躬盡(cuì) 瘁3.解釋下列詞語。
(1)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2)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
(3)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zhàn)死于戰(zhàn)場。
(4)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力量。
二、重點句子知識單他(鄧稼先)真誠坦白,從不驕人。
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氣質(zhì)的人。
點撥:這幾句話高度概括了鄧稼先的高貴品格。
第12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1.選材典型:三本書(學者),三件事(革命家)3.修辭比喻(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比擬(望聞問切:把民族比作病人)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鍥qiè而不舍shě 兀wù兀窮年 潛qián心貫注 迥jiǒng乎不同 群蟻排衙yá解釋下列詞語。
(1)鍥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窮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3)群蟻排衙:這里指整齊地排列著。
(4)迥乎不同:很不一樣。
第13課 音樂巨人貝多芬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檻kǎn 重荷hè 深邃suì 磐pán石 下頦kē2.解釋下列詞語。
(1) 雜亂無章:又多又亂,沒有條理。
(2) 躊躇:猶豫。
1.人物描寫:神態(tài)、外貌、語言(具體文段)2.記敘線索: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參觀(側(cè)面描寫:女傭)——觀看(外貌描寫:陌生人)—— 交談(語言描寫:貝多芬)第15課 孫權(quán)勸學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卿qīng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點撥:“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據(jù)字義推測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推托。
(2)但當涉獵 涉獵:粗略地閱讀。
(3)見往事耳 見:了解。
往事:歷史。
(4)及魯肅過尋陽 過:到。
(5)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博士: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請寫出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并解釋。
(1)成語:吳下阿蒙。
意思是:指沒有學問的人。
(2)成語:士別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
不能以老觀點來評判人或事物,必須要有發(fā)展的戰(zhàn)略眼光。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你現(xiàn)在執(zhí)政掌權(quán),不能不學習。
點撥:重點理解“當涂掌事”等詞語。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我經(jīng)常讀書,自己認為(這樣)大有好處。
點撥:重點理解“大有所益”等詞語。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吳縣呂蒙了! 點撥:重點理解“才略”“復”等詞語。
4.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土分別多日,就要重新?lián)Q個眼光看待(他)。
點撥:重點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詞語。
三、文學(文體)常識1.《孫權(quán)勸學》選自《資治通鑒》,這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2.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學家(稱謂)。
3.孫權(quán),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創(chuàng)建者。
◇ 啟示:人只要肯讀書,就會有所進步(開卷有益)◇ 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釋)1. 內(nèi)容理解:孫權(quán)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2. 人物性格:孫權(quán)(嚴格要求下屬、循循善誘)、呂蒙(知錯就改,謙虛好學)、魯肅(敬才愛才)第16課 社戲 散文一、重點字詞歸省xǐng 憚dàn 欺侮wǔ 攛cuān掇duo 鳧fú水 篙gāo 櫓lǔ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行háng輩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
委實:實在。
(2)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
依?。弘[隱約約。
(3)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社戲》選自《吶喊》,體裁是短篇小說。
(1)環(huán)境描寫:具體描寫的景物2)描寫角度: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具體景物)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確還以為船慢。
(第11段)① 比喻、擬人;②寫出了劃船之快和“我”看戲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變化:輕松 — 急切 — 陶醉2.人物性格:雙喜(聰明機靈、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六一公公(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第17課 安塞腰鼓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亢kàng奮 晦huì暗 羈jī絆 驀mò然 冗rǒng雜 戛jiá然而止2.解釋下列詞語。
(1)亢奮:極度興奮。
(2)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
(3)驀然:突然,猛然。
(4)冗雜:繁雜。
(5)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6)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黃土高原啊,你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2)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文學(文體)常識《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劉成章。
1. 修辭:比喻、排比(增強語勢)、反復(強調(diào)) P127練習三3.全文結(jié)構(gòu):打鼓前(安靜)— 打鼓中(舞動)— 打鼓后(寂靜)4.主題思想:借安塞腰鼓表達生命、力量之美第18課 竹影 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1)竹子難畫在哪里
(第5段)(2)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比喻)說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2.記敘線索:孩子興趣轉(zhuǎn)移(看人影—畫竹影)3.爸爸的角色:藝術(shù)領(lǐng)路人,寓教于樂第19課 觀舞記 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褶zhě裙 顰pín蹙cù 粲càn然 嗔chēn視 叱chì咤zhà點撥:“嗔”不要誤讀成zhēn。
2.解釋下列詞語。
(1)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2)嗔視:生氣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極大。
(4)盡態(tài)極妍:使儀態(tài)和麗質(zhì)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文學(文體)常識 《觀舞記》的作者是冰心,選自《冰心全集》。
1.修辭:排比(2-5段)、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詩句)2.五個角度描寫舞蹈美:神態(tài)、舞姿、服飾、外貌、動作(飛動的美)3.側(cè)面描寫(P136第17段從“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錚錚的弦響”)第20課 口技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yì語 hōu聲 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 曳yè屋許hǔ許聲 幾jī欲先走 點撥:注意多音宇“幾”的讀音。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設置,安放。
(3)少頃:一會兒。
(4)既而:不久,緊接著。
(5)婦撫兒乳 撫:撫摸,安慰。
乳:喂奶。
(6)眾妙畢備 畢:全、都。
(7)未幾:不久。
(8)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間:夾雜。
(10)雖人有百手 雖:即使。
(11)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12)奮袖出臂 奮:暢起、舉起。
(13)兩股戰(zhàn)戰(zhàn) 股:大腿。
(14)幾欲先走 幾:幾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滿坐寂然 坐通座二、重點句子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只聽見圍帳里醒木一響,全場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喧嘩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但”“坐”等詞語。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全場客人沒有不伸長脖子,凝神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點撥:重點理解“絕”等詞語。
(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fā)抖,幾乎要搶先逃走。
點撥:重點理解“奮”“股”“戰(zhàn)戰(zhàn)”“幾”等詞語。
(4)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應有盡有。
(點撥:這句話形容聲音之雜。
)◇ 通假字:“坐”通“座”◇ 詞類活用:宴(舉行宴會)、婦撫兒乳(喂奶)、名(說出)◇ 文言歸納:《三點一測》P213 五至九側(cè)面描寫(第2-4段 最后一句)、正面描寫(第2-4段 其余部分)時間線索:少頃—既而—當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第21課 偉大的悲劇 人物傳記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拽zhuài 戰(zhàn)栗lì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快不樂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2.解釋下列詞語。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
(2)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3)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4)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偉大的悲劇》選自《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是奧地利(國名)作家茨威格以時間為線索展開記敘:9個時間點(人、地、事)中心句(主旨句):P163 第16段,起點題作用第23課 登上地球之巔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砭biān骨 崎qí嶇qū 窒zhì息(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2)養(yǎng)精蓄銳:養(yǎng)足精神,積蓄力量。
。
第24課 真正的英雄 演講詞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陰霾mái 哀悼dào 2.解釋下列詞語。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孜孜不倦:勤懇不知疲倦。
(3)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地希望著。
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1. 感情脈絡變化:悲痛(前)—— 力量(后)2. 寫作思路:總 — 分 — 總第25課 短文兩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盤盂yú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夸父與日逐走 逐走:競跑,賽跑。
(2)見兩小兒辯斗 辯斗:爭辯,爭論。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以:認為。
去:距離。
(4)及日中則如盤盂 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湯 湯:熱水。
(6)孔子不能決也 決:判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迫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逐走”,“入日”等詞語。
2.未至,道渴而死。
還沒有趕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正午時離人遠。
點撥:重點理解“以”“去”“日中”等詞語。
4.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5.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多智慧呢? 點撥:重點理解“孰”“知”等詞語。
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話故事(體裁),選自《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夸父逐日》神話,選自《山海經(jīng)》1.文章主題:表現(xiàn)夸父地英雄氣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頑強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兩小兒辯日》 選自《列子?湯問》(相傳作者是周朝 列御寇)◇ 通假字:“知”通“智”1.啟示:(1)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也就不同。
課文中兩小兒分別從視覺(車蓋、盤盂)、觸覺(倉倉涼涼、熱如探湯)得出太陽一大一小的不同結(jié)論。
(2)反映了古人的大膽質(zhì)疑、獨立思考的精神(3)“孔子不能決”反映了他實事求是、謙虛的態(tài)度。
第26課 珍珠鳥 散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細膩nì 眼瞼jiǎn 眸mó子 呷xiā2.解釋下列詞語。
(1)斑斑駁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顏色深淺不一的意思。
(2)生意蔥蘢:形容草木生機盎然,茂盛青翠。
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珍珠鳥》的作者是當代作家、畫家(稱謂) 馮驥才1.記敘線索: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2.鳥兒與人關(guān)系變化:膽小 — 漸漸膽大 — 開始親近 — 完全信任中心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建立信賴的基礎(chǔ)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不以大欺?。┮魄槭址ǎ簩⑷说男造`賦予鳥兒第27課 斑羚飛渡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對峙zhì 咩miē 蒼穹qióng 悲愴chuàng 嫻xián熟2.解釋下列詞語。
(1)進退維谷: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
(2)悲愴:非常悲傷(3)嫻熟:熟練。
(4)略勝一籌:比較起來,略微好一些。
“彩虹”(共出現(xiàn)3次):環(huán)境描寫△“彩虹”作用:(1)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
(2)渲染鐮刀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課 華南虎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柵zhà欄lan 拂fú動 抽搐chù 掠lvè過 咆哮xiào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哦,老虎,籠中的老虎,/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肌肉不自覺地收縮的癥狀。
(2)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狀的奇境。
這里用來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運用象征手法 華南虎的形象: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勇于抗爭第29課 馬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窺kuī伺sì 瘡chāng痍yí 遒qiú勁 妒dù忌jì 覷qú畸jī形點撥:“覷”不要誤讀為xū,“畸”不要誤讀為qī可。
2.解釋下列詞語。
(1)剽悍: 勇猛,強健。
(2)慷慨以赴: 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窺伺: 暗中觀察情況。
(4)瘡痍: 創(chuàng)傷。
(5)闊綽: 豪華奢侈,排場大。
(6)遒勁: 雄健有力。
(7)妒忌: 對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8)相得益彰: 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
1.對比:(1)家馬(馴養(yǎng)、勇毅)與野馬(美德、美質(zhì)、美形)(2)野馬與7中動物的對比(P217第5段)2.重點語句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運用擬人,說明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地尋找食物。
第30課 狼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綴行甚遠 綴: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
(2)一狼仍從 從:跟從。
(3)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故:舊,原來。
(4)屠大窘 窘:閑窘,處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敵 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6)顧野有麥場 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
(7)苫蔽成丘 苫蔽:覆蓋、遮蔽。
(8)弛擔持刀 弛:放松,這里指卸下。
(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樣。
(10)目似瞑 瞑:閉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態(tài)度。
暇:空閑。
(12)屠暴起 暴:突然。
(13)又數(shù)刀斃之 斃:殺死。
(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覺。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點撥:重點理解“綴”的意思。
2.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而兩只狼仍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點撥:重點理解“并”“故”等詞語。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屠戶處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擊。
點撥:重點理解“窘”“敵”等詞語。
4.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屠戶于是奔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lián)樱闷鹜赖丁?/p>
點撥:重點理解“倚”“弛”等詞語。
5.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點撥:重點理解“少時”“犬”等詞語。
6.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
點撥:重點理解“隧”,這里作動詞。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點撥:重點理解“悟”“寐”等詞語。
8.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點撥:重點理解“黠”“變詐”“幾何”等詞語。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狼》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
通假字:“止”通“只”,僅僅詞類活用:洞(打洞)、隧(鉆洞)、犬(像狗一樣)、變詐(欺騙手段)、笑(笑料)一詞多義:之(6個)、其(6個)、前、意、敵、以1. 主要內(nèi)容:遇狼 — 懼狼 — 御狼 — 殺狼2. 啟示:(1)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不能妥協(xié)退讓,要勇于抗爭到底(2)壞人是很狡詐的,可他們害人終害己。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好詞好句有哪些
1、中華民族精神流長,她們是中國歷史的積淀、光榮傳統(tǒng)的升華和時明的結(jié)晶。
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人民一路走來.長征不但繼承了民族精神,而且豐富和發(fā)展了民族精神,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nèi)容。
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
2、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于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nèi)涵. 3、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xiàn)實的.其可貴就在于,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zhuǎn)化為對現(xiàn)實的啟示,體現(xiàn)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4.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huán)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zhàn)斗,直至取得最后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5、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jié)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6、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
7、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xiàn)實的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文章。
其可貴就在于,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zhuǎn)化為對現(xiàn)實的啟示,體現(xiàn)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于它不是靜止的。
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nèi)涵。
8、無論是吃不上飯的放牛娃,還是胸懷報國志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還是柔弱剛強的女戰(zhàn)士,都被凝聚到了這支紅色隊伍里,都被這種精神所感召、所激勵.正因如此,湘江血戰(zhàn)中的紅軍將士在成片成片的戰(zhàn)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補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饑餓和疲憊逼至生理極限的人們沿著戰(zhàn)友的遺體形成的路標頑強前行,最終走出死的沼澤,迎來生的希望. 9、長征精神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從跟隨紅二方面軍進行部分長征的法國傳教士薄復禮到千里迢迢來陜北記錄長征的美國記者斯諾,從80年代重走長征路的索爾茲伯里到今天仍在這條路上跋涉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各種初衷而開始關(guān)注長征的外國人在走近這段歷史之后,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10、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
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
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 11、歷史已經(jīng)走過70個春秋,紅軍長征的腳步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
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
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拓進取,奮勇前進。
12、“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
”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盡管,紅軍長征已經(jīng)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13、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盡管,紅軍長征已經(jīng)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14、紅軍長征途中那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歷史畫面,仿佛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zhàn)鼓!長征中那無數(shù)革命烈士,和無數(shù)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留給了人們工作和學習以無窮的力量,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進步中的催化劑。
15、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xiàn)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應發(fā)揚廣大。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同當年紅軍長征一樣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一樣需要發(fā)揚長征精神,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
古代近體詩按內(nèi)容可以分為哪9個部分?
常見的舊體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
所謂的近體、古體是以唐代作為標準來劃分的。
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大類。
絕句每首4句,可以認為把五言或七言律詩斬掉一半就是絕句,故而絕句又叫截句。
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之分;律詩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之別。
也就是每句詩五個字的叫“五絕或五律”,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或七律”。
基本概念1、平仄: 一般我們現(xiàn)在字的陰平、陽平叫平聲;上聲、去聲叫仄聲。
所謂平仄,就是為了使詩歌讀起來更加有抑揚頓挫之感。
但古代漢語中的平仄與現(xiàn)代頗為不同,它分為平、上、去、入四 聲(以下的介紹也是以《平水韻》為基礎(chǔ)來講的),如今在普通話中 入聲字已經(jīng)沒有,它已經(jīng)劃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中去了。
2、韻: 簡單的說,就是在一首詩中,規(guī)定了固定的句子句尾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必須基本一致,即屬于同一收音字。
在同一個韻目中,字數(shù)多的叫寬韻,如《平水韻》上平聲一東、 四支,下平聲七陽等;字數(shù)少的窄韻,也叫險韻,如《平水韻》上平聲九佳、十五刪,下平聲十五咸等。
現(xiàn)在寫詩,壓韻的標準為既可以為《平水韻》(古韻),也可以 為《中華新韻》。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提倡用《中華新韻》,用這個時代的語言紀錄這個時代的精彩。
①合韻:也叫通壓和互壓,它僅限于鄰韻,遠韻是不能通壓的。
通壓的情況在鼓風中比較常見,在近體詩中是不容許的。
但也有一個 例外,就是當五言首句入韻的時候,它可以壓鄰韻,因為在五言近體 詩中是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的,本來就不許要壓韻,所以可以放寬。
②轉(zhuǎn)韻:就是一首詩中的韻可以平轉(zhuǎn)仄,也可以仄轉(zhuǎn)平,一般而 言,是四句一轉(zhuǎn)。
轉(zhuǎn)韻是古風所特有的,近體詩中絕不容許出現(xiàn)轉(zhuǎn)韻。
在近體詩的壓韻中不僅不容許出現(xiàn)如合韻、轉(zhuǎn)韻這樣的問題,也 是不容許在一首詩中把一個字當作韻壓作兩次的,尤其是絕句和五言、七言律詩。
3、聯(lián): 首聯(lián)、頜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律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lián),每詩四 聯(lián)。
第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頜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
4、句: 出句、對句:每聯(lián)中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對句”。
5、拗: 所謂拗,就是指詩中不符合格律的地方。
拗有大小之別,小的拗 如改變七言絕句或者七言律詩中的第一個字的平仄,這種情況詩人往 往不救,并且默認以為準則。
大的拗有如孤平、三平調(diào),這是不容許 的,一旦出現(xiàn),是非救不可的,否則,無論詩意再高,也只能被打入另冊。
評論(0)392提問者 的感言:謝謝了
2009-11-07滿意答案熱心問友2009-11-07中國古代詩歌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始于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xiàn)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chǎn)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
后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體詩”。
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有四言(如《詩經(jīng)》)、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
古體詩押韻較自由。
另一類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
近體詩分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diào)固定),聯(lián)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
補充:從詩歌體裁上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兩類,古代詩歌又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新詩包括自由詩(五四以來產(chǎn)生的白話詩)、散文詩(以散文形式表現(xiàn)抒情詩內(nèi)容)、民歌(民間流傳,集體創(chuàng)作的詩)。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
其特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90字)、小令(58字以內(nèi))。
詞有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之分,雙調(diào)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diào)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
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
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
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
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xiàn)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格律:古典詩歌形式要求的總稱。
“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詩體的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節(jié)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對仗(類似修辭的“對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聲調(diào)高低)、某句的押韻、用韻的要求等。
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律詩,包括絕句。
從字數(shù)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
四言詩和六言詩很少見。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簡單的說,凡是不依照近體詩的格律來寫,不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的詩,都是古體詩(本書不論)。
近體詩大致分為三種:律詩,排律,絕句。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
律詩的韻、平仄、對仗等,雖有許多講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點: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⑵ 都押平聲韻;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⑷ 每首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guī)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
長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題目上標 明韻數(shù),如王維《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這種長律除了尾聯(lián)(或首尾兩聯(lián))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的字數(shù)比律詩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詩,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詩一樣。
從軍行表達了什么主旨
詩的最后兩句:“寧為百夫勝作一書生。
”直接抒發(fā)從戎書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
艱苦的戰(zhàn)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愿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wèi)邊疆而戰(zhàn),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
能把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
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
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jīng)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
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
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xiàn)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從軍行>表達了楊炯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
能把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
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
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jīng)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
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
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xiàn)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