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前進的句子
作家楊大俠認(rèn)為:奔赴在江湖旅途中的每個驛站上,時時都要擦亮自己的劍,用它照亮自己前進的路。
描寫不畏艱難的詩句有哪些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
描寫老人雨中艱難行走的句子
原來的暴雨,突然間變得柔和了,她猶豫了。
好像不忍再給老人阻礙,可老人卻還是在雨中緩慢的行走。
形容“艱難前行”的成語有哪些
維艱、舉步維艱行、荊天棘地、進退維谷。
一、步履維艱 [ bù lǚ wéi jiān ] 釋義:形容行走極為困難(一般指老年或有病的人)。
出處:清·劉坤一《奏疏》:“兩骽無力;步履維艱。
”翻譯:兩條腿沒有力氣,行走極為困難。
二、舉步維艱 [ jǔ bù wéi jiān ] 釋義:邁步艱難,比喻辦事情每向前進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出處:不詳。
例句:對這個世界絕望是輕而易舉的,對這個世界摯愛是舉步維艱的。
三、寸步難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釋義:形容走路、行動困難。
比喻開展某項工作困難重重。
也說寸步難移。
出處:元·白仁甫《東墻記》:“聽了他凄涼慘切;好教我寸步難行。
”翻譯:聽了他凄慘的訴說,讓我感到難以邁出腳步。
四、荊天棘地 [ jīng tiān jí dì ] 釋義:到處都是荊棘。
形容困難重重,障礙極多。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荊天棘地;生氣索然。
”翻譯:困難重重,乏味、落寞。
五、進退維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釋義:進退都陷于困難的境地。
形容進退兩難。
出處:周·佚名《詩經(jīng)·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翻譯:有人已經(jīng)說過:進和退都是困境。
描寫前進的成語
倍進 倍:加倍;道:行程。
形容加快速進。
翻然改進 翻然:變動子。
形容很快,有所進步。
竿頭日進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
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高歌猛進 高聲歌唱,勇猛前進。
形容在前進的道路上,充滿樂觀精神。
急流勇進 在急流中要勇于前進。
形容在險境中積極進取,不退縮。
兼程前進 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見可而進 見到形勢有利就進軍。
后指有把握就行動。
里出外進 形容不平整、不整齊。
了不長進 一點進步也沒有。
形容沒有出息。
平流緩進 本指船在緩流中慢慢前進。
后比喻穩(wěn)步前進。
突飛猛進 突、猛:形容急速。
形容進步和發(fā)展特別迅速。
穩(wěn)步前進 按適當(dāng)?shù)牟襟E推進工作。
循序漸進 指學(xué)習(xí)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依流平進 流:品級;依流:依照品級;平進:循序漸進。
指做官按照資歷一步步提升。
以退為進 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后指以退讓的姿態(tài)作為進取的手段。
盈科后進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滿之后才繼續(xù)向前流。
比喻學(xué)習(xí)應(yīng)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勇猛精進 原意是勤奮修行。
現(xiàn)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知難而進 迎著困難上。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指要殺人見血、動手拼命。
紅刀子:帶血的刀子。
倍道兼進 倍:加倍;道:行程。
形容加快速度行進。
長驅(qū)直進 猶言長驅(qū)直入。
兼程并進 兼:兩倍的;并:合并。
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進攻和退卻。
齊驅(qū)并進 多方面同時前進。
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
同“齊頭并進”。
齊頭并進 多方面同時前進。
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
循次而進 循:依照,順著。
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進或提高。
亦作“循次漸進”、“循序漸進”。
即使前進的道路在艱難,都不能改變我對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這句話通順嗎
匍匐前進 步履維艱 坎坷崎嶇 蜿蜒漫長 荊棘叢生
形容艱難的成語大全
形容艱難的成語 1、遺大投艱:遺、投:交給。
指交給重大艱難的任務(wù)。
2、千山萬水:萬道河,千重山。
形容路途艱難遙遠(yuǎn)。
3、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
后以之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
4、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
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獼猴。
形容欺騙的勾當(dāng)或艱難的事業(yè)。
5、風(fēng)霜雨雪:比喻經(jīng)歷了種種艱難困苦。
6、忍饑受渴:忍受饑渴。
形容極其艱難、貧困,苦苦度日。
7、來之坎坎:坎:陷。
比喻進退都很艱難。
8、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
9、滴水石穿:水不停往下滴,能將石頭洞穿。
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微薄之力最終能完成巨大艱難的事情。
10、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yuǎn)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11、天荊地棘:天地間布滿荊棘,比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12、艱苦創(chuàng)業(yè):艱難困苦地創(chuàng)辦事業(yè)。
13、寸步難行:連一步都難以進行。
形容走路困難。
也比喻處境艱難。
14、千辛萬苦: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15、忍饑受餓:忍受饑餓。
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16、生事微渺:生事:生計、謀生的路;微渺:渺茫。
指生活非常艱難。
17、備嘗艱苦:備:全、盡;嘗:經(jīng)歷。
受盡了艱難困苦。
18、精衛(wèi)填海:精衛(wèi):古代神話中的鳥名。
精衛(wèi)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
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fù)。
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19、不食周粟:粟:小米,泛指糧食。
本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
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20、苦盡甘來:甘:甜,比喻幸福。
艱難的日子過完,美好的日子來到了。
21、蟠根錯節(jié):錯:交錯;節(jié):枝節(jié)。
樹木的根盤屈,枝節(jié)交錯。
比喻事情的艱難復(fù)雜。
22、甘之如飴:甘:甜;飴:麥芽糖漿。
感到象糖那樣甜。
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愿承受艱難、痛苦。
23、荊棘滿途:荊棘遍地。
比喻世道艱難。
24、如蹈水火:像走入水火之中。
比喻處境艱難。
25、歲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
26、先難后獲:難:艱難,勞苦;獲:收獲。
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
比喻不坐享其成。
27、怕風(fēng)怯雨:怯:害怕。
形容人害怕艱難困苦,嬌氣十足。
28、煮弩為糧:弩:弓弩。
煮弩弓作為糧食吃。
形容斷糧時的艱難困境。
29、精衛(wèi)填海:精衛(wèi)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
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fù)。
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30、顛沛流離: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
由于災(zāi)荒或戰(zhàn)亂而流轉(zhuǎn)離散。
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31、挺身而出:挺身:撐直身體。
挺直身體站出來。
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32、千難萬苦:猶千辛萬苦。
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33、攀藤附葛:攀附著藤葛前進。
極言道路艱難。
34、貧于一字:貧:貧乏。
貧乏得找不到一個適當(dāng)?shù)淖帧?/p>
形容苦心作文,煉字艱難。
35、穿荊度棘:穿越荊棘叢生處。
比喻多經(jīng)艱難路途。
36、末路之難: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
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艱難的。
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艱巨。
也比喻保持晚節(jié)不易。
37、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艱難、疾病當(dāng)中挽救出來的人。
38、刀山血海:比喻極其危險和艱難的地方。
39、磨杵成針:把鐵棒磨成了針。
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40、流離顛沛:由于災(zāi)荒或戰(zhàn)亂而流轉(zhuǎn)離散。
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41、少吃無穿:缺少吃的,沒有穿的。
形容生活艱難。
42、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
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
43、停辛佇苦:停:止息,停留;佇:貯積。
辛勞長期纏身。
形容經(jīng)歷了不少艱難困苦。
44、窮則思變: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fā)生變化。
現(xiàn)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xiàn)狀。
45、關(guān)山阻隔:關(guān)隘山嶺阻擋隔絕。
形容路途艱難,往來不易。
46、山高水險: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李白在蜀道難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句子起哪一句
1、李白在蜀道難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句子:“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 2、翻譯:在高險的山路上,從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著星辰前進。
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著胸膛,為此而長嘆。
3、分析:“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元和郡縣志》),為唐代入蜀要道。
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4、簡介:《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zhì)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