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中與古詩“時(shí)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詩句是
室銘》山不在高,有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醉中贈(zèng)符載》唐·竇庠白社會(huì)中嘗共醉, 青云路上未相逢。
時(shí)人莫小池中水,(人們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池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即使水淺處也可能有臥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三句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湍芴煜侣劽?;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湍芙蹈o@靈。
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所以《陋室銘》中“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和“時(shí)人莫小池中水, 淺處無妨有臥龍。
”意思相近,有異曲同工之妙。
急求描寫不同心情的詩句
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作雪飛。
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
然而,對(duì)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游即目所見。
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斗妍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gè)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shù),吐艷爭芳,一剎時(shí)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fēng)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于“楊花”)。
僅此寥寥數(shù)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fēng)光的印象。
再進(jìn)一步不難發(fā)現(xiàn),此詩生動(dòng)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guān)系。
“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
最奇的還在于“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fèi)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
有人認(rèn)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xué),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
”(劉永濟(jì)《唐代絕句精華》)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huì)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形容仙鶴的詩句
描寫詩句1、“丹頂西施頰毛四皓須”—杜牧》2、“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fēng)”。
——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qǐng)刑部白侍郎雙鶴》3、地古多喬木,游人到且吟。
院開金鎖澀,門映綠篁深。
山色不離眼,鶴聲長在琴。
往來誰與熟,乳鹿住前林。
——唐·韋莊《題許仙師院》4、“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
——謝縉《題松竹白鶴圖》5、分?jǐn)y如昨。
人生到處萍飄泊。
偶然相聚還離索。
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cuò)。
尊前一笑休辭卻。
天涯同是傷淪落。
故山猶負(fù)平生約。
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宋·蘇軾《醉落魄\\\/一斛珠》6、“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池鶴二首》7、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jiǎng)⒂礤a《鶴嘆》8、陰云不肯放朝陽,霧雨真成作早霜。
窗靜網(wǎng)絲縈棐幾,壁疏蟲語撼藜床。
故人秦越自肥瘠,世事鶴鳧隨短長。
病不銜觴惟覓句,不須吟詠轉(zhuǎn)凄涼。
——宋·趙蕃《偶書》9、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唐崔顥《黃鶴樓》10、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yǎng)身。
夜后不聞龜喘息,秋來唯長鶴精神。
容顏盡怪長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貴重榮華輕壽命,知君悶見世間人。
——唐·白居易《贈(zèng)王山人》11、“驚身蓬集,矯翅雪飛”。
——鮑照《舞鶴賦》12、“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
——鮑照《鶴舞賦》13、“徐引竹間步,遠(yuǎn)含云外情”。
——?jiǎng)⒂礤a《鶴嘆》14、“羽翼光明欺積雪,風(fēng)神灑落占高秋”。
——鄭谷《鶴》15、“丹砂結(jié)頂煜有輝,咳吐璀錯(cuò)生珠璣”。
——?jiǎng)⒉疁亍对弃Q篇贈(zèng)詹岡》16、“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fēng)前雪翅開”。
——韋莊《失鶴》17、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shí)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鶴長停料,心似山僧已棄家。
高枕時(shí)時(shí)聞解籜,卷簾片片數(shù)飛花。
飯余解帶摩便腹,自取風(fēng)爐煮晚茶。
——宋·陸游《自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