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紅樓夢中描寫黛玉和寶釵的相貌的句子
兩彎似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tài)生兩愁,嬌襲一身之病。
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薛寶釵)
急用..請幫個忙.怎樣說黛玉不小心眼呢?與寶釵比較.寫篇2000字論文.
(1)林黛玉只在一個問題上小心眼——和寶玉的關系上。
(2)對于寶玉來說,這種“諷刺”,這種“挖苦”,有的只是幸福的感覺——所謂的“不是冤家不聚頭”,更是他們相愛的明證,比賈府中那些有利益關系的男女要高許多層次。
(3)黛玉在對其他人上,很大度——比如,第二十二回,看戲時,史湘云嘴直說那個戲子像黛玉……而正當寶玉為化解黛玉和湘云之間的矛盾而著急之時,黛玉倒來找寶玉,拿走寶玉的悲嘆詞去找湘云玩…… (4)黛玉雖然主觀上認為寶釵是情敵,處處給寶釵軟話——但是,當寶釵向黛玉伸出和平之手時,黛玉接納了寶釵的友誼——在第四十九回中,寶玉和黛玉巧借《西廂記》中“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的典故
(5)黛玉的小心眼和其他惡人的小心眼有本質上的差別,賈環(huán)的小心眼使寶玉受重傷,薛蟠的小心眼使寶玉遭受毒打,趙姨娘的小心眼使寶玉險些喪命。
相比之下,黛玉的小心眼倒十分可愛
(6)黛玉在才干上,決不是小心眼——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第七十三回,黛玉建議迎春應該嚴管下人;還有黛玉的詩才…… (7)我們不能否認林黛玉言行很直,但是,這和小心眼是兩碼事。
黛玉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手足,她從不擺大小姐的架子,沒說過一句惡語傷人,她的誠摯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學詩,寶釵說她是“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黛玉卻以誠相待,收她為徒,耐心的給她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借給她自己心愛的詩集,并圈定閱讀的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
黛玉對寶釵更是比親姐姐還親,她待人寬厚,與人不存芥蒂,她明明知道,她和寶釵是對手,但當寶釵對她略表關心,予以“訓誡”之后,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并引咎自責,連寶玉都感到驚奇。
在詩賽上,她總是推崇別人的詩寫得好,從不計較高低,他們“秋霜齋偶結海棠社”時,一起詠白海棠,明明是黛玉的詩寫得最好,(這點寶玉可證明)卻只能落個第二,黛玉卻不在乎。
與湘云凹晶館聯句時,每當湘云說出佳句,她都會起身叫好……很多人不喜歡林黛玉,是因為她太難相處,太小心眼。
其實,林黛玉的小心眼、難相處是有深刻原因的,一則,她母親早亡,“上無親母教養(yǎng)”。
雖然在黛玉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林如海就請了老師教育她,“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但因其“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所以不曾嚴格課讀,因此,她并沒有接受封建社會對女子的閨范教養(yǎng),自幼就孤獨、任性。
第二,黛玉寄人籬下,比較敏感多疑。
說到這里,有人會說,那寶釵不也是寄人籬下嗎
此寄人籬下非彼寄人籬下也,寶釵有母親、有哥哥,并不像黛玉孤苦伶仃。
而且,更重要的是,寶釵家里有足夠的資產做后盾,薛家是當時的四大家族之一。
另外,寶釵的媽媽和王夫人是姊妹,而王夫人在賈家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說黛玉小心眼是不太公平的,只能說黛玉比較多心,“心較比干多一竅”,在第二十二回,寶玉也對湘云說“林妹妹是個多心的人”,但多心并不等于小心眼,只能說是敏感多疑。
而這種敏感多疑卻并非只是空穴來風,如送宮花給各位姑娘的時候,最后才給黛玉。
王熙鳳戲黛玉,笑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
”其實,在王熙鳳心里,已經有了寶玉妻子的最佳人選。
再如拿戲子取笑林黛玉。
林黛玉的多心集中表現在對待愛情的問題上,當她和寶玉“晝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個寶釵,而且寶釵還有一個金鎖,正應了“金玉姻緣”的預兆。
因此,黛玉看見寶玉在寶釵房中互相鑒賞著那兩件“金”和“玉”時,便說,“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
”而后來擁有金麒麟的史湘云的闖入,更使得原本就復雜的戀愛關系變得更復雜。
愛情是自私的,獨占性特別強,所以,黛玉的多心敏感一點也不奇怪,這其實是戀愛中女子的常態(tài),不過是被夸張描寫了而已。
黛玉在愛情上是孤軍奮戰(zhàn)的,在那個婚姻由父母做主的時代,黛玉一點優(yōu)勢都沒有。
賈家的人是喜愛寶釵的,如元春賞賜眾姊妹禮物,寶釵和寶玉的所得是一樣的,給寶釵過生日,有別于其他的小姐。
因此,黛玉才對寶釵如此敏感。
她曾說:“比不得寶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不過是草木之人罷了
”正是這種毫無憑籍的感情讓她感到絕望,但她仍然沒有放棄,因此,到最后,就演變?yōu)樗蛯氂竦臎_突,她只是想憑借這種方式把寶玉的愛集中到自己身上。
其實,黛玉在對待寶釵和湘云上雖然如此多心,但對于寶玉和其他女子“廝混”,還是很寬容的,比如第十九回,黛玉因看見寶玉左邊腮上有鈕扣大小的一塊血漬,以為是誰的指甲給刮破的,當知道是胭脂時,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內說道:“你又干這些事了。
干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
便是舅舅看不見,別人看見了,又當奇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該大家不干凈惹氣。
”林黛玉是小心眼,可薛寶釵是陰險,一副小人模樣,表面體貼大度,實際只為自己。
你還記不記得第27回,她不小心偷聽到小紅和墜兒的談話,就嫁禍給黛玉,讓別人跟黛玉結下梁子。
金釧死了,她都不想想那是一條人命,還跟王夫人說什么“多半是失足掉到井里的”這種昧良心的話
她跟她媽媽倆人合伙騙黛玉,說要跟老太太說把黛玉許配給寶玉,讓黛玉信以為真,反過來卻那樣
這都做的是什么事!黛玉是小心眼刻薄,可她做什么事都是光明磊落的。
寶釵呢
明著一套,暗著一套,博取仗義之名,卻做著殺人不見血的勾當。
而寶玉喜歡待遇最主要的是因為只有待遇是他的知己,別人都勸他讀書考功名,只有黛玉從不說這樣的“混賬話”,他跟黛玉石真正的志同道合。
林黛玉占了《紅樓夢》的半壁江山,是一個重要人物,歷來是人們喜愛和同情的對象。
即便沒有看過《紅樓夢》的人,對黛玉也有意識上的熟悉和心理上的認可。
第一次狠心看完《紅樓夢》,對林黛玉的感覺卻與傳說中的林大相徑庭:覺得林黛玉太多疑,太小心眼,對寶玉太苛求。
她常常容不得半點刺傷他的話,什么事都可以引發(fā)她一陣聯想,這完全不是我先前意識上的林黛玉。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思想的日漸成熟,林黛玉的處境與我所處環(huán)境的相似點在空間上的交叉,無奈無助的感覺在時間上的重疊,再讀《紅樓夢》時,我心中的林黛玉凸現得如此豐滿,對她的理解和愛憐之情發(fā)酵般滋長
有那么六七年,我也曾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知道“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意味著什么。
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究竟會觸動多少神經,產生多少聯想,做出多少揣測呀
“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那是一種無奈,從小就沒有強大家庭保護的心靈,是流動的、多變的,更是軟弱的苦楚的。
我想,林黛玉很小就失去母愛,后來又寄住在有著龐大勢力和苛刻家規(guī)的舅家,她沒有一個至親的人在身邊,沒有一個堅強的后盾可以依靠,有苦沒處訴,有心事沒法講,還要時時觀察“主人”的臉色。
那么,任何的風吹草動,任何一句言辭,都可能引發(fā)她無限的感傷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誰人憐”。
從思想上講,出現這種情況也于她自尊自愛的性情有關。
很難想象,一個破罐子破摔的人會在乎什么,顧及什么,一個不能堅持潔身自好的人會有什么思想。
這樣的人要么與世同流合污,要么默默無聞,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痛苦會少的多。
林黛玉對賈寶玉近乎無理的心理苛求,更是由這種境遇帶來的心態(tài)達到頂峰的表現。
黛玉和寶玉情投意合,寶玉是她真正的知心人和真正可以無拘無束,不用顧忌得罪與否的人。
可以說,寶玉是她在孤海中的獨木舟,對寶玉她不僅有愛,還有依賴。
她與寶玉的愛情似乎空中的風箏,林緊緊的抓住底線,即使在夢中也不松一絲一毫。
她太擔心了,別人還可以在累了的時候,將風箏線換給至親的人抓一會兒,哪怕一不小心手松了,風箏飛了,也有人幫著追回來。
可黛玉呢
她可以放松一點嗎
只要“風”一吹來,風箏在風中掙扎,她的心就在顫抖撕殺
她太苦了,她對寶玉的疑心是她痛苦的延伸,而不是她的小心眼。
很多人難以理解這一點,準確地說是難以理解到環(huán)境對人的塑造。
和林黛玉不同,在曹雪芹的筆下,薛寶釵是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下,具備溫良恭儉順等品格,又有心計有見地的完美女性。
可是曹在寫薛寶釵的完美形象時冷靜從容,在寫林黛玉的小心眼時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感情,他是帶著強烈的愛和深沉的遺憾來寫林的復雜性格的,同時牽動著讀者不自覺將更多的注意力和情感放到了林黛玉的身上。
為何《紅樓夢》中有多處描寫黛玉吃醋卻很少描寫寶釵吃醋
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第二十回:王熙鳳正言彈妒意,林黛玉俏語謔嬌音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紅樓夢》中,最能代表黛玉和寶釵的詩詞分別是什么
我認為,最能代表黛玉的第一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葬花吟》,另外還有她所做的菊花詩《問菊》: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而最能代表寶釵的則是她所做的柳絮詞《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覺得,這兩首詩、一首詞,分別是二人性格特點和處世思想的最佳寫照
希望能夠幫得到你
在一次行酒令時,黛玉無意說出《牡丹亭》中的句子,寶釵的表現是
寶釵責備黛玉失態(tài)。
。
。
有點假。
。
。
且說寶釵等吃過早飯,又往賈母處問過安,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同了寶釵,來至蘅蕪苑中.進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么?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么?你只實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fā)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來,口里只說:我何曾說什么?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 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來的.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于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 我以后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里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 '`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 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