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松花江的句子
《松花江》詩:東去大江水,高源何處來。
混同天一色,長白雪千堆。
這首詩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東巡到吉林時所作。
詩中生動地描繪了松花江的自然美,江水清清,浪花“疊錦”,采帆風輕,“蒼巖翠壁”,日耀晶晶,描寫中抒發(fā)了詩人對自己祖先發(fā)祥地山水的熱愛之情。
此詩結尾兩句:“浩浩瀚瀚沖波行,云霞萬里開澄泓”,暗寓著自己開創(chuàng)一番大業(yè)的心胸。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浪水疊錦繡轂明。
彩帆畫隨風輕,簫韶小奏中流鳴,蒼巖翠壁兩岸橫。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墻接艦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沖波行,云霞萬里開澄泓。
《混同江》:混同江水白山來,千里奔流晝夜雷。
襟帶北庭穿磧下,動搖東極蹴天回。
部余石雄風在,地是金源霸業(yè)開。
欲問魚頭高宴處,蕭條遺堞暮潮哀。
此詩描寫了奔流千里逝入東海的松花江和黑龍江(人們稱松、黑二江匯合后為混同江),并以其流過的廣闊地域為背景,反映了松遼大地上所發(fā)生的歷史變革。
詩中寫了“北庭”、“東極”、肅慎的“石纈”、金源的霸業(yè),遼帝的“頭魚宴”,聯(lián)想到阿骨打反遼稱帝,閱盡歷史興亡的“遺堞”,詩人不禁感慨萬端。
長白山》詩:龍形蟠犬野,云氣撼滄溟。
水瀉雙流白,天開萬古青。
禮親王永恩,字惠周,號蘭亭主人,所作《松花江》和《望長白山》等,堪為反映東北風光的好詩。
《望長白山》云:白山高,云深人莫至。
樹色郁青蒼,興王肇基始。
聞說山之巔,潺潺玉池水。
源出混同江,松花更流此。
深山四川擁,鴨綠派仍此。
脈分泰山背,跨連蒼海趾。
靈顯天造區(qū),扶輿氣仲美。
望望不可攀,三江水。
戴亨,字通乾,號遂堂,沈陽人,康熙六十年進士,著有《慶芝堂詩集》一夕西風起大荒,蕭條景物別殊方。
三韓戍北征鴻急,五國城南塞草黃。
華表不歸丁令鶴,閭山空寄管寧床。
幾聲羌笛連云發(fā),杳杳哀音斷客腸。
興王將相奮雄圖,此外曾經(jīng)裂虎符。
江走烏龍穿紫塞,山開長白障留都。
遐方貂貝歸朝覲,盛世恩膏及朽枯。
大地重熙歌樂土,故鄉(xiāng)風景憶西湖。
此二首詩用簡練而概括的筆法描寫了東北大地的歷史變遷。
在他看來,東北大地雖荒疏蕭條,卻是一些歷史變化的見證。
詩中聯(lián)想到金囚禁宋徽欽二帝的五國城(今依蘭縣),想到遼東丁令威的成仙,想到漢代來到遼東的管寧,便意會到了歷史的變化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東北也曾是帝王將相大展宏圖的地方,松遼之長白山乃龍興之地,盡管如此,詩人還是懷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羊裘坐冷千山雪。
射雕兒,紅翎欲墜,馬蹄初熱。
斜鵱紫貂雙纖手,罷銀箏凄絕。
彈不盡,英雄淚血。
莽莽晴天方過雁,漫掀髯,又見冰花裂。
渾河水,助悲咽。
贊美松花江畔雪天的詩句
描寫冬天美景得句子: 1、雪發(fā)了瘋似的施展著渾身的解數(shù),鋪天蓋地地落下來,將大地凍得顫抖了起來。
刺骨的寒風在耳畔狂笑。
行人在猖狂的笑聲中縮著脖子,艱難地挪到腳步,嘴里不住地埋怨老天爺?shù)摹袄淇釤o情”。
2、下雪的時候,一片片雪花從天上落下來,一會兒,山頭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白了。
雪花落在我們的手心上,正想看清楚它是什么形狀,他它卻化成了一滴水,真是“潔白無瑕,晶瑩剔透”。
3、初冬的早晨是美麗的。
一層薄薄的霧在空中輕盈地飄蕩著。
行人的歡聲笑語,汽車“嘀嘀”的喇叭聲交織在這一片朦朧之中。
這一切,預示著新一天的開始。
當并不太耀眼的陽光照射到山頂上的時候,霧氣便像幕布一樣徐徐拉開了,大地漸漸顯現(xiàn)在冬日的溫暖中。
贊美松花江的句子
長白山 長白山頭皆冰雪, 長白山下狂風惡。
鐵鞋踏破人饑渴, 林邊歇: 山重水復路又折。
質(zhì)天何人能曉我
萬里愁云困星鎖。
人生能有幾次搏
顧四野: 可嘆壯士一腔血。
6. 松 花 江 白發(fā)何以祭英魂
守住鄉(xiāng)村, 守住家門。
九月警鐘長鳴時: 龍吟山澗, 虎嘯叢林。
松花江畔尋故人, 清清江水, 悠悠白云。
試看白山黑水間: 多少豐碑
多少荒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