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竹子的詩句
1、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
——《竹》梁·劉孝先2、翠云梢云自結(jié)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描寫竹子品質(zhì)的句子
1、竹子就是這樣,清高又純樸的氣質(zhì),清麗又脫俗的風(fēng)韻,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閑,我愛竹,更愛竹那不畏世俗的顛覆,不為塵世所打擾,自凈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學(xué)習(xí)它節(jié)節(jié)高的品質(zhì)和獨立清高的氣勢。
試問天下文人墨客、達理書生,你們贊竹,可你們有沒有真正地愛竹,敬竹
2、竹子渾身上下都是寶。
竹子可作為觀賞植物來種植,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建筑材料。
竹筍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美味可口、營養(yǎng)豐富,即是減肥又是防止腸癌的健康食品。
竹葉具有凈化空氣、減少噪音、改善環(huán)境功能。
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
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3、竹子的葉子和莖都是翠綠色的,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形狀像小船,那清新的空氣,令人神往。
美麗的竹林,它既是一幅綠色的畫,也是一首抒情的詩。
4、竹子的生命力很強。
山巖上、亂石旁,都有它的身影。
即使在凜冽的寒冬,竹子都生機勃勃、翠色欲滴。
所以,它和松樹、臘梅被人們稱為歲寒三友。
5、竹子的品種也很多,有龜背竹、紫竹、斑竹、楠竹……有的生長在土里;有的還可以在清水中生長。
我家有一盤開運竹,就“栽”在清水中。
6、竹子除了帶給我們心曠神怡的作用,在觀賞之余,我們還要學(xué)習(xí)竹子那些精神。
作為一名僑鄉(xiāng)人也應(yīng)該具備像竹子一樣的精神。
像許多贊美的詩句:風(fēng)來笑有聲。
雨過凈如洗,有時明月來,弄影高窗里。
有著許許多多的贊美竹子的詩都有很多含義像主寫竹子美的、贊美竹子精神的。
7、竹子長得很高,是普通樹的幾倍。
它的桿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像一個***似的。
桿子上長著許多細長的枝條,要是把它折斷來打人,那是很痛的。
細長的枝條上長著許多刀片一樣的葉子,它還是一個巧奪天工的樂器呢!只要你把葉子放在嘴唇上一吹,就會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8、竹子,一直都有無私奉獻、團結(jié)、堅強的一種精神,而我們連竹子都不如的么
這竹子的精神,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的精神。
這是我們必定所需要的,可是這簡簡單單的事,多少人才能做到
哪怕只是一件,也顯示竹子的精神,也希望每個人都像竹子一樣,節(jié)節(jié)高聲。
9、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著超凡不俗的品格。
“歲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
每當(dāng)秋風(fēng)拂去,寒冬將至?xí)r,竹子,依然青翠不驚寒。
這,是一種樸素的美。
10、竹枝桿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們喜愛。
清麗俊逸,又不失頑強拼搏,敢于面對挫折的品質(zhì)。
風(fēng)雨中,花兒草兒被風(fēng)刮倒了,被雨點濺倒了,然而,竹子卻勇敢地屹立于暴風(fēng)雨之中,無一絲畏懼的神色,那樣瀟灑,那樣自然。
雨過天晴,風(fēng)中透著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屬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舊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給人一種堅強的、無所畏懼的美。
11、竹的色彩是綠色的,但卻不顯單調(diào),給人以生機。
清代詩人鄭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寫的正是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
12、竹,在別人眼中,是一株清翠,但永遠都無法蓬蓽生輝的“朽木”,獨自在變化萬千的塵世中搖曳著自己那翠生生的光景,獨舞在天光血日之下,挺著油綠的身板俯首眺望。
13、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高風(fēng)亮節(jié),高尚不俗,生機盎然,蓬勃向上……它有許許多多的優(yōu)點,然而,我最欣賞它的堅貞不屈。
它那“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的美好品質(zhì)。
它偃而猶起、柔中有剛的高尚品德時時刻刻激勵著我
14、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么時候認識并喜愛上竹子的了。
但是,我知道,在集郵本里不知有多少張竹子的郵票,也不知有多少張墨竹的畫作。
我喜歡墨竹畫,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便能把竹的風(fēng)采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宣紙上。
這,是一種樸素的美。
15、我家的后院有一簇竹子,每當(dāng)我走過它的身旁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去聞一聞那沁人心脾的香氣,看一看它那秀麗的身影。
16、時間飛逝,轉(zhuǎn)眼夏天到了。
此時,那翠綠的“小娃娃們”已長大了,它們成為了一個集體,成為了有無數(shù)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圍成的一片竹林。
他們?yōu)槿祟愓趽趿诉@炎熱的太陽,人們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涼爽的世界”。
陣陣‘叮咚’的溪水聲 伴隨著風(fēng)吹竹葉‘沙沙’的聲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動聽的歌曲,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17、漸漸地,竹筍長大了變成了蒼勁挺拔的竹子。
竹子一節(jié)一節(jié)的,仿佛是一根根藕連接起來的。
竹子的葉子小小的宛如小雨滴,綠綠的又像一片片晶營剔透的綠色翡翠片。
在陽光的照耀下,忽閃忽閃的,十分美麗
描寫竹林的句子
一、題竹林寺唐代:朱放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譯文:歲月蹉跎于人間,但煙霞美景卻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沒有因為時過境遷而消散。
因為愛這番煙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來欣賞這美景了。
二、竹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jīng)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fēng),還是嚴(yán)冬的西北風(fēng),它都能經(jīng)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三、新竹清代:鄭燮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四、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宋代: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
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五、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應(yī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贊美竹子的優(yōu)美句子
急不要詩句
1、竹枝桿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們喜愛。
清麗俊逸,又不失頑強拼搏,敢于面對挫折的品質(zhì)。
風(fēng)雨中,花兒草兒被風(fēng)刮倒了,被雨點濺倒了,然而,竹子卻勇敢地屹立于暴風(fēng)雨之中,無一絲畏懼的神色,那樣瀟灑,那樣自然。
雨過天晴,風(fēng)中透著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屬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舊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給人一種堅強的、無所畏懼的美。
2、竹,一見普普通通的植物,竹筒,毛筆寫出了中國的藝術(shù),竹蕭,竹笛唱出中國的風(fēng)采。
竹筏、竹椅、竹床、竹簾……這些都是一些卑微的不起眼的東西,但就是這樣,它的質(zhì)樸,樸素的精神體驗了出來。
3、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么時候認識并喜愛上竹子的了。
但是,我知道,在集郵本里不知有多少張竹子的郵票,也不知有多少張墨竹的畫作。
我喜歡墨竹畫,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便能把竹的風(fēng)采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宣紙上。
這,是一種樸素的美。
4、竹子有著挺撥的身材,穿著青色的衣裳,身體里的空心代表著人的虛心,筆直挺撥的身軀代表著人的正直。
當(dāng)我看著窗外,大風(fēng)肆虐,兩行的樹被風(fēng)吹得是點頭哈腰,而竹子卻依然筆挺地立著。
它并沒有像樹邊的樹那樣屈服于肆虐的狂風(fēng),而是迎著風(fēng)堅強地站在那里。
我被這棵竹子深深地吸引住,它用它那堅強的信念,始終沒有向狂風(fēng)點過頭,彎過腰。
蘇軾描寫竹子的詩句有哪些?
竹子們?nèi)粘I艹R姟?/p>
在我老家門前的地有一片很大的竹林。
竹子是一種四季長青物。
它的桿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表皮是碧綠光滑的,摸上去很涼爽舒適。
春雨剛過,竹筍破土而出。
竹子生命是很堅強的,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生長出來,就算是石頭壓住,也能鉆出來。
竹筍在貪婪地吸吮著春天的甘露,不斷的生長。
到了夏天,竹子越長越高,越長越茂密。
竹葉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好像綠色的海洋,使人覺得非常舒服。
近看,就能看清竹節(jié)上長有許多的枝條,要是把它折斷來打人是很痛的。
一陣風(fēng)吹過,竹葉發(fā)出一陣陣“沙沙”的響聲,好像輕輕彈琴的聲音。
秋天,有一些竹葉枯黃了,但大部分還是碧綠的。
這時,秋風(fēng)就是一位好琴師,不斷的彈出一段段美妙的音樂。
冬天,天氣雖然很冷,但它們依然挺拔、碧綠,不像普通的樹一樣,早就光禿禿了。
竹子的作用也不小,可以做成竹籃、涼席、竹椅等等。
這些可以買很多錢,改善生活。
描寫夏天夜晚景色的語段
夏天的夜晚,我在路邊、叢溪邊散步,用心去感享受夏日夜晚意和舒心。
寧靜的夜晚,銀色的月光照在大地上,一望無邊,閃爍的星光眨著眼睛,靦腆而羞澀,為夜晚增添了幾分嫵媚。
微風(fēng)吹拂,樹葉搖曳,林間小溪潺潺流向遠方……沿溪而上,一個小潭出現(xiàn)在眼前,涼風(fēng)吹來,蕩漾起層層水波。
月亮和星星映在潭水里了,輕輕捧起一些水洗臉,感到特別涼爽,完全沒有夏天的炎熱之感。
望著這清幽的夜晚,我輕輕地閉上眼睛,任我想象,放縱馳騁……
描寫竹林的精彩片段
遠遠望連幾座山頭,從山麓一直到山頂,從平地開始就著竹,一層又一層不但分不出枝竹、枝干和枝葉,連房子、小徑和小橋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
當(dāng)一陣風(fēng)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你很難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綠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就意味著它是非常深沉的。
春天的陽光終于照進了竹林,稀稀散散的陽光卻顯得十分溫和。
不是夏天的驕陽,也不是冬日無力的光眼,春天的陽光在此泛濫,還帶著一種風(fēng)的感覺。
竹林的風(fēng)
如果說春季的風(fēng)是一種清涼,那么竹林的風(fēng)亦是一種幽靜。
竹林的仙境人之向往,讓我在干枯的竹葉上小睡。
倚著的是古老蒼勁的毛竹,呼吸的是竹林深處的空氣,無論是城市里的繁華小屋,還是小屋中的高檔沙發(fā),哪能比得上竹林里的一竹一葉
竹林深處,光在閃爍。
無論站在竹林何處,都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陽光在閃爍,它在泛濫,當(dāng)喜怒哀樂束縛你全身時,竹林的陽光卻能夠消除你心中的苦悶,讓你在迷途中不徘徊。
相傳古時有個失戀者,憂郁到想去自殺,幾經(jīng)波折來到了竹林上吊,當(dāng)竹林的一束陽光照在他身上,頓時一種溫暖泛濫的氣息彌灌了全身。
完全沒有了當(dāng)時的那種憂郁,心中充滿了信心,不僅使自己重新振作,還讓許許多多的人感受到了竹林的氣息,挽救了很多人。
這個故事已經(jīng)傳了好幾代,但美麗的竹林陽光,卻感動了很多人。
竹林深處,風(fēng)在流動。
竹林深處,讓你切切實實感受到竹林美麗的 ... . “月幽林”是我與我的朋友們給費縣杏林山莊的竹林戴上的冠冕。
雖然這片竹林美麗的名字有許多,像“翠云林”、“清月林”等,但我們都喜歡“月幽林”這個名字,因為竹林的月夜真的是十分幽靜清麗的。
中秋月圓之夜,我們的父母去杏林山莊吃晚飯,我和幾個小伙伴帶著月餅來到了竹林,在竹亭里靜坐著。
竹林的夜晚很寧靜,仿佛在夜姑娘的黑被子里,周圍的景物都甜甜地睡著了,竹子挺著筆直的身軀,也進入了夢的世界,只有調(diào)皮的風(fēng)有時會不告而至,攪亂了竹子們的幽夢,這時,一片寂靜中,才會響起竹子們輕輕的斥責(zé)聲。
今晚的月亮來得特別遲,大概是為了在這美好的夜晚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來,準(zhǔn)備得太久了,直到夜色濃如焦墨的時候,才從云朵中緩緩地走了出來。
月亮的出現(xiàn)使萬物都醒了,伸出雙手接受月亮的禮物——一件乳白色的紗衣,轉(zhuǎn)眼間便全身都沐浴著銀輝。
竹子青翠挺拔的腰身,披上輕柔的紗衣,顯得素雅而秀美,就像身著綠裙的少女,又罩上潔白瑩亮、薄如蟬翼的外衣,分外清秀。
月若銀盤,在絲絲云間穿梭、起舞,舞出了柔和皎潔的月光向大地撒去。
根根翠竹,與風(fēng)兒爭搶著這柔美清幽的月光,翠竹捧得滿手清輝,悠然一笑,哪知這一笑,撒落了掬在手里的月光,給大地鋪上了碎銀。
月越舞越秀,越舞越幽,像一只銀白的蝴蝶,在花叢中盈盈起舞,自然而優(yōu)雅,動人而灑脫。
竹子看著看著,也飄然起舞,裙擺飄飛,蕩起一陣碧波;衣袖飛揚,升起一片青云。
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瀟灑自在,無拘無束,讓人怦然心動。
風(fēng)兒為其伴奏,手撫琴弦,清新流暢的音樂讓竹子們展放歌喉,輕輕吟唱。
悅耳動人的歌聲讓月兒陶醉了,在云間輕挪蓮步;竹兒也被月迷人的舞姿陶醉了,在風(fēng)中慢揮玉手。
這人間天上的兩個舞仙,此刻在迷人的夜色里,舞著,笑著。
漸漸地,樂聲越來越舒緩,舞步越舞越舒緩,笑聲越來越輕柔,慢慢地月亮睡著了。
只有銀色的月光從月的衣裳里溜出來,靜靜地落在地上,濺起朵朵銀花,映著竹子們淡雅的臉龐,青翠的衣裙,素麗又可人。
啊,那靜雅迷人的竹林月夜
每當(dāng)滿月的夜晚,我還會趴在窗臺上,望著明月,想起那個與朋友一起賞月的竹林月夜…… 童年的記憶五彩繽紛,而印象最深的,卻是一片青色的竹林。
那是一片美麗的竹林,在我外公外婆家背后的山坳里。
兒時,我常和小伙伴們在那里面嬉戲打鬧,玩捉迷藏和其他各種各樣的游戲。
至今想來,仍有種幸福的感覺。
春天一到,整個山坳嫩竹萌發(fā),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漫步林中,細風(fēng)吹來,竹聲沙沙,十分悅耳。
聽著這悅耳的聲音,聞著嫩竹的清香,愜意極了。
春天的嫩竹有一種說不出的美。
青青的桿、青青的葉,一叢叢、一根根,枝枝向上,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
竹有秀麗挺拔的青竹,有昂首挺胸的鞭竹,有表皮布滿點點淚痕的斑竹。
竹的虛心有節(jié),筆直向上曾給人無限的想像和啟發(fā),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歡竹,把竹當(dāng)作人的品格的一種象征。
文人們喜歡畫竹,如鄭板橋、文與可。
詩人喜歡詠竹,如蘇軾,如馬致遠。
蘇東坡寫過幾十首詠竹詩,我記憶最深的一句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我時常去林中漫步,去林中拾竹籜。
拾回竹籜外婆編草墊,軟軟的又防潮,又防蟲。
是農(nóng)村人們最喜愛的坐具之一。
竹林里十分清爽干凈,沒一點雜草,只有薄薄的一層竹葉,夏天是我們最愛游戲,最好消暑納涼的地方。
竹林四季蒼翠,即使是在隆冬,萬木凋零的季節(jié),那片竹林,依然是蒼勁挺拔。
在我童年的歲月中,竹林陪伴我成長,給了我快樂,給了我力量,給了我無窮的啟發(fā),竹是我的摯友。
從幼稚園起,我便隨著父母來到城鎮(zhèn)學(xué)習(xí),那片青霄的竹林也濃縮成一個遙遠的記憶。
然而,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那些以前的朋友。
每當(dāng)起風(fēng)的時候,這種感情更強烈,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片竹林,在竹林里漫步和那些翠竹們做著心于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