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太平山的優(yōu)美句子有哪些
這年暑假,媽媽與舅舅帶著我和哥哥去了香港的太平山游玩。
到了香港,我們來到入住的酒店,整理好行李,休息了一會兒。
接著就懷著興奮的心情去太平山了,期待著太平山上美麗又壯觀的景色
我們來到太平山,發(fā)現(xiàn)山上有許多房子,我感到非常奇特。
舅舅說,香港的有錢人都會搬到山上去住。
到了山上,我們找到了觀海的最佳角度,極目遠眺壯麗的大海。
一眼望去,大海碧藍碧藍的,天空也湛藍深遠,我分不清哪些是海哪些是天,好像水和天連在了一起。
我仔細地看著大海,發(fā)現(xiàn)白色的浪花在海上不斷地翻滾,有時拍擊礁石,濺起好多晶瑩的水花。
近海處還有兩座小島,島的周圍有一圈沙灘,好像給海島系上了一條黃色的圍巾。
海邊還屹立著幾座燈塔,大概是為過往的船只照明用的吧
第二天,我們要去看日出,所以去得很早。
我們等呀等,終于盼來了日出
起初,太陽還沒升起來,后來,太陽快要升起的時候,原來暗暗的天邊有一點亮了,又過了一會兒,太陽露出了半邊臉,紅彤彤的。
太陽噴薄欲出的時候,天邊更紅了。
沒過多久,太陽升起來了,仿佛是從山頂上蹦了出來,在一剎那間天全亮了,多么壯觀啊
這次去香港,我既欣賞了大海的壯麗,又感受了日出的魅力,收獲可真大啊
描寫太平公主的詩句
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注釋: ①天平山: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作品概況 ?、谌兹?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植物名稱,春夏之間開淡紫色的小花。
?、坭凌耍簶涞拿Q。
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苄煨校郝刈摺?/p>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蓍航弦粠СR姷穆淙~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譯文: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
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賞析: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
這首詩剪取了他閑居時的一個生活片段,寫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
南風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
這兩句對得很工,“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
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
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
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
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
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令人感到舒遠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的歌,令人感到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
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楊基的作品以寫景狀物見長,在這首詩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與景兩條線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與景,人與物,緊緊地交織在一起,讀來親切自然,充滿了清新芬芳的田園氣息,令人神往。
描寫山水的有關詩句
山水詩大全 1、《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7、《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8、《山中·荊溪白石出》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9、《飲酒·結廬在人境》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1、《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13、《登池上樓》 晉·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14、《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
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15、《七里瀨》 晉·謝靈運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描寫山的詩句
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