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蘅蕪苑的環(huán)境描寫
見第十七、十八回(版本未將這兩回分開便見一所清涼瓦舍色水磨磚墻,清瓦花堵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墻而過。
賈政道:“此處這所房子,無味的很。
”因而步入門時,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群繞各式石塊,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無。
只見許多異草:或有牽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巔,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繞柱,縈砌盤階,或如翠帶飄搖,或如金繩盤屈,或實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氣馥,非花香之可比。
賈政不禁笑道:“有趣
只是不大認識。
“(后面就是賈寶玉賣弄自己認識的花草種類多,被賈政喝止)寶玉對聯(lián)是:吟成豆蔻才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
橫批:蘅芷清芬。
第十八回賈元春賜名”蘅蕪苑“
蘅蕪苑的書中描述
怡紅院 賈寶玉 怡紅院,即遺紅院。
這是寶玉最終看破紅塵,剪去萬根煩惱絲,出家為僧的又一伏筆。
瀟湘館 林黛玉 瀟湘,即指竹。
按,“瀟湘”原為湘江別稱,在今湖南省。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交瀟湘之淵。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
瀟湘者,水清深也。
”又傳說堯有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為妻。
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
舜繼堯位,娥皇女英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
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
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間。
故后世以瀟湘指斑竹,泛指竹。
三十七回探春開黛玉玩笑時說:“如今她住的是瀟湘館,她又愛哭,將來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瀟湘妃子’就完了。
”似亦暗示黛玉最終之“淚盡而逝”。
秦觀《踏莎行》詞為:“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 其中“瀟湘館”三字,已明點了;而“杜鵑”又與紫鵑之名暗合。
且該詞凄婉憂傷,寫盡了青年兒女的離愁別緒。
曹公可能是受它啟發(fā),寫下了瀟湘館。
蘅蕪苑 《紅樓夢》中薛寶釵居住地,寓意是恨無緣。
因為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煙中始終都隔著林黛玉這一堵墻,所以是恨無緣。
蘅蕪苑,瀟湘館和怡紅院的名字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
蘅蕪君指寶釵,她住在蘅蕪苑,故大家做詩起社時叫其蘅蕪君。
蘅蕪苑中奇花異草甚多,故寶玉取名為“蘅蕪苑”,蘅蕪苑諧音“恨無緣”
《香菱學詩》中有哪些環(huán)境描寫
香菱學詩步驟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首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
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
其三是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終于成功。
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辭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
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如下:“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她數(shù)次睡覺,她也不睡.”“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來往的人都詫異.”“至三更以后上床臥,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后,于是按要求借書吟讀.其苦心、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贊嘆.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癡迷的程度.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lián)系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