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飛鳥集》中的3句名言。
著名詩人泰戈詩集鳥集》,它是由325篇短小精小詩組成。
形式自由、語言精湛、筆法清雋樸素;《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詩集之一,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以前我粗略地泛讀過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當時,在我的印象中它似乎帶有一點點童趣;今天,細細品味,我更多感受和領悟到,他的詩集的確頗具哲理性。
說童趣:在《飛鳥集》中,它通過描寫生活中常見的“死物”,賦予了它們“生命力”和“說話的權力”。
例如:他在《飛鳥集》30篇中寫道,“月兒呀,你在等候什么呢
”“向我將讓位給他的太陽致敬。
” 在這里,作者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向月兒發(fā)問,向太陽致敬。
又如他在《飛鳥集》36篇中寫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時便有歌聲了。
’”這句話就是作者賦予了瀑布“唱歌的權力”;再比如他在《飛鳥集》86篇中還寫道:“‘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
’‘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
’”這是一則“花”與“果實”的對話,在對話中,作者好象給它們了生命力。
和人一樣可以聊天 。
說哲理:泰戈爾的《飛鳥集》詩集,清新自然這些且不論,在他的詩集中,更多的是他充滿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
無可非議,泰戈爾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同時更高于現實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作了深動的描述。
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于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
筆者認為,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后的話吧。
”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筆者還認為,在泰戈爾眼中,愛是神圣的。
例如,他在283篇中寫道,“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在287篇中,“愛的痛苦環(huán)繞著我的一生,象洶涌的大海似地唱;而愛的快樂卻象鳥兒們在話林里似地唱著。
”在170篇中,“我把我心之碗輕輕浸入這沉默之時刻中,它盛滿了愛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于自然界的靈感。
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回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
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云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仿佛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再則,筆者還特別欣賞泰戈爾的詩集中,對偉大女性的歌頌,詩意更深刻。
例如泰戈爾在在119篇中寫道,夜與逝去的日子接吻,輕輕地在他耳旁說道:“我是死,是你的母親。
我就要給你以新的生命。
”他在192篇中寫道,“婦人,在你的笑聲里有著生命之泉的音樂”。
又如他在209篇中寫道,“ 少女呀,你的純樸,如湖水之碧,表現出你的真理之深邃。
”通篇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修辭手法,描繪了母親、婦人、 少女之偉大。
尾聲:《飛鳥集》的詩大部分只有一兩行,極少數是三四行。
詩人把這些小題為《飛鳥集》,筆者認為,也許他意在用這些描敘南來北往的漂泊者的長途跋涉的詩句,把自己比作尋求理想境界的“永恒的旅客”,記錄自己的行程。
因此,泰戈爾在詩句中,往往善于捕捉一個自然景物,或敘說一個素理,猶如空中的閃電,海波的泛光,夕陽的余輝,黎明的暗影,給人一種鮮明的印象,蘊藏一種深奧的哲理。
雖然詩中表現的是一剎那的印象,或瞬息萬變的心里想空中飛鳥沒有足印的行程,詩人似見非見,若有若無,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但只要緊緊扣住詩人的基本哲學思想和社會觀,這部詩集中的哲理內容還是可以理解的。
《飛鳥集》景情意 理四妙兼得,尤以“筆者得于心、 閱者會以意”的哲理高妙為最。
這正是他發(fā)人深省之奧妙所在。
《飛鳥集》是泰戈爾于1913年所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 詩集中的一部佳作。
該詩集共收詩365首,是一部很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性 質詩集。
該詩集中包含了兩種背景,其中一部分是由泰戈爾自譯的以孟加拉文格 言著寫的詩集《碎玉集》,另一部分則是在他1916年訪問日本的三個月間即 興創(chuàng)作的英文詩作。
所以這一詩集有著鮮明的哲理深刻與篇幅簡潔的特色。
“在這個黃昏的朦朧里,好些東西看來都有些幻象——尖塔的底層在黑 暗里消失了,樹頂像墨水的斑點似的。
我將等待著黎明,而當我醒來的時候 ,就會看到在光明里的你的城市。
” 日出與日落、背叛與自由、火花與冰刃、溪澗與海洋這些矛盾的存在, 都被泰戈爾以短小精練的語句融合成深刻的人生哲理,成為引領世人尋求智 慧與探求真理的源泉。
這一部乍看上去僅由零碎的一些思緒所組成的散文詩集,卻抒發(fā)著對人 生、對自然的星點思緒。
秦戈爾以抒情的詩篇記錄著他對人生、自然與宇宙 的深刻思想,借助于詩篇給予世人多方位的人生啟示,為很多人點亮了指路 的明燈。
初讀這些零碎小詩,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猶如雨后春筍,讓人看 著就覺新鮮;又如初雪降落后的清晨,看著如同窗外閃亮著冰晶的厚厚積雪 ,韻味獨到,且引人深思。
飛鳥集是什么詩集
《飛鳥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
飛鳥集的七句名言
原文是:只有經獄般的磨練,才能創(chuàng)造出天堂量\\\/只有流過血的,才能彈出世絕唱
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的一段話,意思是:生路上坎坷多 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拓展資料:《飛鳥集》中表現了深層的精神追求—愛與和諧的宇宙終極原則或神,描繪自然萬物的靈(神)性相通,有機一體,展現人與自然、愛與神的親密無間、交互融溶,歌贊生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從而生成了豐富雋永的人生哲理。
在這里神、自然、人與愛的界限己經模糊不清了,詩人追求人與神的合一、愛與神的關系、以及神與自然的統(tǒng)一,渴望與神“完全合一的形象顯現”,也就是要達到有限生命與無限生命的統(tǒng)一,就是要達到人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為此,詩中揭示,人必須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在“思想中摒除虛偽”,要驅走心中“一切的丑惡”,并且只能在“愛”中,在“愛的服務”中與神結合。
詩人在詩篇中表達了人生的奉獻與人生意義的追求,使詩篇充滿著生機。
由于詩人的生命哲學并不完善,在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生命最終統(tǒng)一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只好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泛愛論”來求得統(tǒng)一,求得人生的圓滿,求得社會理想的實現。
泰戈爾的《飛鳥集》《新月集》“分別”屬于現代詩還是散文詩還是古典詩
飛鳥創(chuàng)作于1913初版于1916年完成。
《飛鳥集》其中的一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
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
詩人曾經盛贊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飛鳥集》的譯者鄭振鐸在譯完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后,曾深情地稱它“包含著深邃的大道理”,并形象地指出,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陽光下,紛紛地伸出頭來。
隨你喜愛什么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
泰戈爾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敘述視角:孩子,母親,詩人。
每一首小詩都是一個純粹視角,或者為母親,或者是孩子,又或者是詩人自己的俯觀的全知視角;純粹視角下的詩歌主人公身份的單一性,排除了作為社會人的個體身份角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進而產生詩歌語言在情節(jié)敘述和情感表達上的單純新奇,不包含世俗社會的功利思慮和多重社會化后人們認知事物的套版化思維的因索;它更多體現的是詩人的情緒感覺,而非人們慣常的理性認知。
散文詩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
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紙船》冰心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現在在初中教材中也有很多散文詩.比如紀伯倫,魯迅的,巴金的。
散文詩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