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道德規(guī)則的名言警句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詩經(jīng)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進(jìn)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子 君子動(dòng)則思禮,行則思義。
——左傳 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yǎng)。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
——左傳 富貴而驕,自遣其咎。
——老子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老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老子 道之以致,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論語 克己復(fù)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論語 不學(xué)禮,無以立。
——論語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論語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
——孟子 贈(zèng)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荀子 學(xué)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荀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荀子 國無禮則不正。
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權(quán)衡之于輕重也,猶繩墨之于曲直也,猶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既錯(cuò)之而人莫之能誣也。
——荀子 禮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zhēng)。
爭(zhēng)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
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荀子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
是榮辱之大分也。
——荀子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 權(quán)力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謂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yīng)。
能定能應(yīng),夫是之謂成人。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揚(yáng)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有什么關(guān)于文明與道德的名言警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哲學(xué)·道家903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成功·道德修養(yǎng)8628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
——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道德·古風(fēng)7996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道德經(jīng)·老子·道家·國學(xué)7256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
老子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個(gè)六年級(jí)的小女孩,媽媽讓我背過老子的詩句,我找了好久才找出來這幾句,抱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誠可誠,逢場(chǎng)誠。
信可信,逢場(chǎng)信。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道德經(jīng)》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德經(jīng)》第二章:“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經(jīng)》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