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成語 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病?/p>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31、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32、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33、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34、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35、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36、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37、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38、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39、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40、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4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關于讀書的格言有哪些
一、關于讀書的成語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學而不厭、手不釋卷、皓首窮經。
二、關于讀書的名言1、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 伏爾泰2、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培根 3、讀書時要深思多問。
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為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
—— 王梓坤 4、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么“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 魯迅5、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yǎng),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
—— 赫爾岑 成語解釋 1、鑿壁偷光【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
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近義詞】廢寢忘食、懸梁刺股、囊螢映雪【反義詞】目不識丁、不學無術、胸無點墨2、囊螢映雪【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讀。
【近義詞】囊螢積雪、裹足取暖、囊螢照雪【反義詞】不思進取3、學而不厭【解釋】:厭:滿足。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
形容好學。
【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釋義: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示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tài)度。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近義詞】手不釋卷、好學不倦、虛心好學、皓首窮經【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4、手不釋卷【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
書本不離手。
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劉秀在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時期,仍然抓緊點滴時間,認真讀書學習。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近義詞】開卷有益、好學不倦、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手不釋書、學而不厭【反義詞】不學無術5、廢寢忘食【解釋】:廢:停止。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
形容專心努力。
【出自】: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廢寢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人刻苦努力【近義詞】發(fā)憤忘食、焚膏繼晷、旰食宵衣、以夜繼日、夜以繼日、日旰不食、忘餐廢寢、披星戴月、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聞雞起舞、兢兢業(yè)業(yè)、鑿壁偷光、不遑暇食、宵衣旰食、忘寢廢食、專心致志、起居無時【反義詞】夜以繼日、焚膏繼晷、旰食宵衣、游手好閑、飽食終日、因噎廢食、發(fā)憤忘食、心不在焉、兢兢業(yè)業(yè)、無所事事、游手偷閑
短文書友中有不少詞語句文字精練 思想深刻,可以作為讀書的格言警句,是那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