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關(guān)于尊師的名言警句
愛親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出自《孝經(jīng)。
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出自《呂衡州文集
關(guān)于尊師贊師的名言警句二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出自《孝經(jīng)。
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shù)的師傅。
出自《茍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
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于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師。
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并和善地對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并努力發(fā)揚光大。
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yǎng)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
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
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
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yǎng)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
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
冀:希望。
敬:重視;人雖有性質(zhì)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zhì)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
出自《荀子?性惡》。
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jīng)驗的老年人請教。
見于(明)唐?!吨猩嚼恰返谌?。
師以質(zhì)疑,友以折疑。
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
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后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
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
師哉
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guī)熼L的人。
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
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并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jié)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出自《禮記?學記》。
逸:安逸;輕松。
庸:功勞。
為學莫重于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
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
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
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共客語,側(cè)立在傍聽。
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
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志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
出自《禮記?學記》
有關(guān)尊師的名人名言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一日之師,終身為父。
——〔元〕關(guān)漢卿 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君子隆師而親友。
——《荀子修身》 疾學在于尊師。
——《呂氏春秋》 事師之猶事父也。
——《呂氏春秋》 尊師則不倫其貴賤貧富矣。
——《呂氏春秋》 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荀子·勸學》 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晉〕葛洪《勤求》 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
——《荀子·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 片言之賜,皆事師也。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師道既尊,學風自善。
——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宋〕李覯《廣潛書》
尊師贊師的名言警句
務學不如務求師。
。
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
古之,未有不尊師者也。
教師是人類的。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關(guān)漢卿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 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
歐陽修
有關(guān)尊師的格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有關(guān)于尊師的名言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
——元.關(guān)漢卿 3、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4、君子隆師而親友。
——《荀子修身》 5、疾學在于尊師。
——《呂氏春秋勸學》 6、事師之猶事父也。
——《呂氏春秋勸學》 7、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
——《呂氏春秋.勸學》 8、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經(jīng):途經(jīng).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
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9、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晉.葛洪《勤求》 10、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
——《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1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1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
——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宋〕李覯《廣潛書》 15、師者,人之模范也。
——楊雄 16、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
——《北周書》 17、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韓愈 18、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