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寫小說的,他的第1部作品叫什么
金庸于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chuàng)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后一部創(chuàng)作于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雕英雄傳》 1959《神雕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fēng)》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0的《越女劍》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愿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jìn)步,與武俠小說關(guān)系不大。
金庸先生寫了一共多少部武俠小說?分別叫什么?分別在什么時候?qū)懙?
飛─《外傳(1960—1961)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fēng)》(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神─《神雕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中篇小說
金庸全部作品的總結(jié)詩句
天龍八部 1540850鹿鼎記 1499865倚天屠龍記 1085217射雕英雄傳 937210神雕俠侶 929851笑傲江湖 929800碧血劍 482145書劍恩仇錄 453825飛狐外傳 301258俠客行 210065連城訣 182514雪山飛狐 85724白馬嘯西風(fēng) 54321鴛鴦刀 32150越女劍 32090 所以平均每部625170個字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提到了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的14部,.請問剩下一部是什么?
《越女作于1970年,大概只2萬字。
寫得筆法純熟,舉輕若重。
情節(jié)不復(fù)雜說寫越女阿青劍術(shù)精妙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劍法,終于幫助越王勾踐雪恥復(fù)仇。
在這個過程中安排了一條愛情的線索:阿青在教授士兵劍法的時候,暗暗愛上了范蠡。
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
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本身就很動人,本來是一對戀人,為了國家大事,西施犧牲自己,跑去獻(xiàn)給吳王夫差。
小說結(jié)尾,阿青本來是很嫉妒西施,準(zhǔn)備傷害她。
可是一見到西施的美貌后,自己也驚呆了,不忍傷害她,飄然離去。
這是金庸最短的作品,只有2萬字,但是藝術(shù)含量卻非常高,里邊有武俠,有傳奇,有神話,有政治、有歷史,有愛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結(jié)構(gòu)也非常精妙,特別是結(jié)尾寫得非常棒,順便把“西子捧心”這個典故都給點(diǎn)活了。
我們來看一下《越女劍》的開頭和結(jié)尾。
開頭是: “請
”“請
”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zhuǎn)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于右手手背,躬身行禮。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間白光閃動,接著錚的一聲響,兩劍相交,兩人各退一步。
旁觀眾人都是“咦”的一生輕呼。
這個開頭完全是一個電影鏡頭,沒有像記敘文三要素那樣講時間、地點(diǎn)、人物,一開頭就聲音畫面一下子撲過來,而且是特寫。
我們可以想像,鏡頭先照著劍和手,然后拉開。
結(jié)尾是,越國取得了勝利,大家團(tuán)聚: 只聽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里
”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聲道:“阿青,我在這里
” “里”字的聲音甫絕,嗤的一聲響,門帷從中裂開,一個綠衫人飛了進(jìn)來,正是阿青。
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視著西施臉上的容光,阿青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變成了崇敬。
喃喃地說:“天……天下竟有這……這樣的美女
范蠡,她……她比你說的還……還要美
”纖腰扭處,一聲清嘯,已然破窗而出。
清嘯迅捷之極的遠(yuǎn)去,漸輕漸遠(yuǎn),余音裊裊,良久不絕。
數(shù)十名衛(wèi)士急步奔到門外,衛(wèi)士長躬身道:“大夫無恙
”范蠡擺了擺手,眾衛(wèi)士退了下去。
范蠡握著西施的手,道:“咱們換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劃船去,再也不回來了。
” 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
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它,但棒端發(fā)出的勁氣已刺傷了它的心口。
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一個故事結(jié)束了,卻把一個典故激活了。
西子為什么捧心
原來是心臟受了傷,被內(nèi)力給傷害了。
同時也看到金庸的一個政治理想,范蠡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了這么偉大的事業(yè),最后是握住西施的手,要去太湖劃船再也不回來了。
《越女劍》也是金庸小說內(nèi)容上年代最早的作品,金庸一般寫的都是宋元明清時代的故事,只有《越女劍》是春秋時代的。
而《越女劍》本來是他的一個武俠隨筆。
金庸在1970年的時候有一個想法,他找到了一個三十三劍俠圖,他想給這33幅圖,每一幅都插寫一部小說。
人家都是小說插圖,他要給圖插小說。
本來想寫33則,結(jié)果只寫了第一則,叫做《趙處女》,后面的沒有寫成小說,都寫成了解說。
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就寫成了《越女劍》。
吳越這個地方的人在古代是勇敢的、驃悍的,是勇于復(fù)仇的,像越王勾踐那樣的。
現(xiàn)在的蘇杭文化是后來變化的,由勇敢驃悍變成了現(xiàn)在的機(jī)智柔和。
也就是說,古代的浙江是出不了這么多作家的,是出不了金庸的;古代只出他筆下的那些俠客,不出寫這些俠客的人。
金庸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這樣說:吳越文化是外來的,伍子胥、文仲、范蠡都來自楚國,只有西施本來的美麗才屬于浣紗溪那清澈的溪水。
就連教導(dǎo)越人練劍的處女,雖然住在紹興以南,但是《劍俠傳》中說她來自趙國,劍法精妙,曾經(jīng)和一頭白猿搏斗,打敗了白猿。
但是后來經(jīng)過傳說就變了,說她的劍法是從白猿那里學(xué)的。
所以武俠小說里,喜歡寫白猿,喜歡寫猿猴,這在古代的典籍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記載過了;所以猿猴的形象是武俠小說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