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有“韻”又有“竹”的詩句,最好是有好的寓意的
《元日》年代:唐 作者: 李世民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fēng)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西江月·金鼎香銷沈麝》年代:宋 作者: 侯置金鼎香銷濃麝,碧梧影轉(zhuǎn)闌干。
可庭明月綺窗閑。
簾幕低垂不卷。
一自高唐人去,秋風(fēng)幾許摧殘。
拂檐修竹韻珊珊。
夢斷山長水遠。
《尋言上人》年代:唐 作者: 孟郊萬里莓苔地,不見驅(qū)馳蹤。
唯開文字窗,時寫日月容。
竹韻漫蕭屑,草花徒蒙茸。
披霜入眾木,獨自識青松。
關(guān)于竹子的詩句分別表達了什么寓意
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竹子\ 環(huán)繞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樣只留在記憶之中了,連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鄉(xiāng)小村妝成綠的世界,裊裊婷婷的竹子齊齊伸向天際,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夢想,似剪的竹葉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憶。
多情的暖風(fēng),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
無比的清純,溶入深深的記憶,時時回味。
\ 竹影搖曳的日子已成過去,只有那編有美麗圖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著怕熱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個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長年的日曬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綠色,變成了泛黃的回憶。
\ 也沒見竹子的開花,但它卻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許是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需要這樣的竹林了,他們更多地?fù)碛辛税嘿F的玩具\ 。
已都是獨生子女了,父母們也不放心讓他們進入竹林,因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危險,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經(jīng)遭遇過蛇。
\ 竹子的清高或許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邊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廠,從此竹子就走向了滅絕。
沒有竹的日子,人們一樣快樂,那是經(jīng)濟騰飛的結(jié)果。
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卻占據(jù)了很大的一塊,在竹林中,有著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我的歡笑、我的快樂。
\ 鮮嫩的竹筍是我最喜歡的食物,筍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樣的異常清香。
日暮西斜時,成群的鳥雀是我追擊的目標(biāo),雖說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幾根橡皮筋制成的彈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擊中鳥雀,但興奮的心情卻是無法形容的。
爬竹子、蕩秋千、掏鳥窩......竹的清雅高潔,因此與文人墨客產(chǎn)生了不解之緣,以至于到了不可居無竹的地步。
在院子里種上一叢竹子,它在帶給你綠色的同時,也給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
冉冉偏疑粉,蕭蕭漸引風(fēng)。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唯有團團節(jié),堅貞大小同。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影鏤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fēng)。
無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汝,虛心高節(jié)雪霜中。
的感慨,與劉兼把新竹的靜幽和堅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隱在山間的的小舍,那幾叢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裝飾\ ,隱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間品茗賞竹,這大概就是我們從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 文人愛竹,不單是愛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潔,它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風(fēng)霜嚴(yán)寒,正是文人學(xué)者畢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是給予竹的剛正之譽;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是竹的自信;,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是竹的堅強;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是竹的清高;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
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
洗來疏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
繞徑莎微夏陰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
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
是竹的可人。
能得到如此的美譽,人們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歡竹了。
\ 竹的偉大還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籃能盛放物品;堅實的竹凳、竹椅能讓人坐著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
竹制的釣桿雖不是金貴之物,但卻是實用的。
小時就是用它一次次為餐桌上增添了新鮮的魚湯,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這樣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
竹還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秀長的竹節(jié)制成一支支竹笛、簫等樂器,隨即,天空中就會響起一曲曲動人的思鄉(xiāng)曲,竹把我們的情感融化在這一個個優(yōu)美的音符之中。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這是對竹的一往情深;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先娟娟秀,風(fēng)吹片片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
是筆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壇先圣們的贊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 然而就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點的烏煙瘴氣,一旦身陷其間,寧愿以死亡來面對,于是,家鄉(xiāng)的竹林因此變成了一片荒土。
\ 雖已無童年時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舊,帶著一絲惆悵,找出橫臥于抽屜中的竹笛,那悠悠的思鄉(xiāng)曲又一次回蕩在耳畔。
青翠的竹子,我心中永遠的愛。
竹子象征意義
蘇東坡的愛竹,也許是前無古人,竹子和他終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簾里不能沒有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他的名言。
年輕時,東坡詠竹有豪邁之風(fēng):“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中年看竹,心情趨平淡:“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
窗扉凈無塵,幾硯寒生霧”;到老年:“累盡無可言,風(fēng)來竹自嘯”,“披衣坐小閣,散發(fā)臨修竹”。
由豪邁到平靜恬淡,這是他人生的軌跡,而詩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心態(tài)寫照。
這個是他自己對他人生的一個概括,一種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