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經(jīng)典詩句 > 以浮結(jié)尾的詩句

          以浮結(jié)尾的詩句

          時間:2016-04-26 20:24

          以花字結(jié)尾的詩句

          四年級下冊日積月累和古詩詞第一單元:描寫自然風(fēng)光的古詩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出自《使至塞上》一詩。

          開元二十五年春,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邊地,并任職節(jié)度判官。

          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

          詩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

          可以說把廣袤的塞上風(fēng)光寫絕了。

          )幾行紅葉樹,無數(shù)夕陽山。

          (王士禛)(這是大詩人王士禛的《將至桐城》中描寫夕陽晚霞的名句。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斜陽西下,幾行紅葉樹后是連綿起伏的龍眠山。

          龍眠如畫里,夕陽山外山。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黃庭堅)(出自《登快閣》一詩。

          詩句寫出了季節(jié)和周圍的環(huán)境:群山上樹葉飄落,天空則因秋高而顯得遠大。

          江水也更顯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輝映之下,江水猶如一道白練。

          這是一幅高遠明凈的秋江暮景圖。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辛棄疾)(這句出自《鷓鴣天》一詞,詞的這兩句大概描寫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闊遠,和天都連在一塊兒了,坐在船上,但見岸邊無窮的樹木隨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樣,遠處的山上,云霧彌漫,整個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出自《春江花月夜》。

          這兩句的意思是:江上漲起了春潮,水面與大海齊平,海面上,明月隨著潮水的上漲,也同時升起。

          )第二單元:關(guān)誠于信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意思是:說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xué)而》(意思是:既然答應(yīng)人家,就應(yīng)該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加于人。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意思是: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比喻以至誠之心做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總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總會尊敬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自己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

          )第三單元:農(nóng)業(yè)諺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雞遲宿,鴨歡叫,風(fēng)雨不久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霧風(fēng),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諺語,是流傳很廣的民間口頭語言的精華。

          這里選取的是六句農(nóng)業(yè)諺語。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是與農(nóng)時有關(guān)的,其余幾句是與氣象有關(guān)的。

          農(nóng)業(yè)氣象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總結(jié)歸納出來的能夠預(yù)示未來天氣變化的經(jīng)驗性短語,多以簡練通俗的歌謠或韻文形式流傳于民間,往往具有地區(qū)和季節(jié)的局限性。

          )第四單元: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成語知己知彼:《孫子兵法·謀攻》“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指對自己的情況和敵人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

          百戰(zhàn)百勝:多次打仗都能取得勝利,形容善于作戰(zhàn),所向無敵。

          運籌帷幄:《漢書·高帝記》“上(劉邦)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后稱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策略。

          決勝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決定最后的勝負,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對方?jīng)]有料到(就采取行動)。

          攻其不備: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

          田忌用軍師孫臏的計策,乘魏國內(nèi)部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后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zhàn)方法。

          聲東擊西:軍事上出奇制勝使對方產(chǎn)生錯覺的一種戰(zhàn)術(shù),即表面上或口頭嚷著攻打這邊,實際上卻攻打那邊。

          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霸王項羽被劉邦圍困在垓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后來用以比喻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腹背受敵: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樣。

          形容人在極度驚恐時,神經(jīng)過敏,發(fā)生錯覺,稍有一點動靜,就非常緊張。

          風(fēng)聲鶴唳: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兵貴神速:用兵以行動特別迅速最為重要。

          突然襲擊:形容乘其不備、出其不意地攻擊。

          神出鬼沒:比喻變化巧妙迅速,或一會兒出現(xiàn),一會兒隱沒,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勝,讓敵人摸不著頭腦。

          所向無敵:指軍隊等所指向的地方,沒有能敵得住的對手。

          第五單元:關(guān)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wù)是無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

          (雷鋒)我的一生始終操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shè)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第六單元:關(guān)于田園鄉(xiāng)村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句出自陶淵明的《飲酒》,意思是:在東籬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賞終南山。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這句出自王維的《鳥鳴澗》,意思是:人跡稀少的山中桂花飄落,寂靜無聲的夜晚春山空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句出自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桃花已經(jīng)開放,春天的江水變暖了,在水上嬉戲的鴨子最先知道。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這句出自趙師秀的《約客》,意思是:一個梅雨連綿的夜晚,鄉(xiāng)村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這句出自王駕的《社日》,意思是:鵝湖山下莊稼長勢肥美,豬在欄,雞在舍,半關(guān)門扉。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這句出自白居易的《村夜》,意思是:我走到門前遠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蕎麥花如白雪。

          )第七單元: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語雄心壯志: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宏偉的志愿。

          形容非凡的抱負。

          堅定不移:穩(wěn)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韌不拔: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

          自強不息: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放棄。

          聚沙成塔:比喻積少成多。

          集腋成裘:指狐貍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成皮衣。

          比喻積少成多。

          持之以恒:長久堅持下去。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知難而進:明知困難,卻敢于向前。

          迎著困難上。

          無堅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強大,沒有什么堅固的東西不能摧毀。

          知難而退:泛指作戰(zhàn)時見到對己不利的形勢時,該退就退。

          現(xiàn)指當知道問題的難度是自己無法克服的時候,選擇退出。

          碌碌無為: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一曝十寒:原意是說,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

          比喻學(xué)習(xí)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寸進尺退:前進一寸,后退一尺。

          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有始無終:有開始沒有結(jié)尾。

          指做事不做到底。

          半途而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

          比喻事業(yè)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

          1、褒義:雄心壯志堅定不移堅忍不拔自強不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知難而進無堅不摧2、貶義:知難而退碌碌無為一暴十寒寸進尺退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第八單元:歇后語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水滴能把石頭穿透,并不是一天的時間,用來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最先開放的紅梅比較突出,用于比喻敢于創(chuàng)新進取的人,或者典型的事件。

          )砌墻的石頭---后來居上(砌墻時石頭一個一個往上壘,最后壘的在上面。

          用在同類事物的對比中,后來的比先前的強,泛指后人超過前人。

          )關(guān)羽失荊州---驕兵必?。P(guān)羽失去荊州的原因是他太驕傲了,用于比喻人做事的態(tài)度驕傲,往往帶來失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相傳晉時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

          原形容書法的筆力極為強勁,現(xiàn)多用于比喻見解、議論、分析、刻畫很深刻。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愿意打,黃蓋甘愿忍受,現(xiàn)多用于雙方之間,一方想做,一方支援或承擔,互相配合。

          芳草萋萋鸚鵡洲,是誰的什么詩

          出自唐代詩人崔顥的《登黃鶴樓》。

            登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

          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

          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fēng)景如畫,情真意切。

          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chǔ)。

          下這樣的結(jié)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

          《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

          可見對此詩的器重。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有人說此說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

          但我以為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的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我手頭就有兩首:一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另一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雖都與黃鶴樓有關(guān),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寫景。

          同時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

          其《登金陵鳳凰臺》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diào)的痕跡。

          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于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的。

          《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雖然有爭議,如胡應(yīng)麟稱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的中肯之語。

          這樣一來,崔顥的《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xiàn)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

          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游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

          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2.這首詩前寫景,后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

          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云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jīng)》)。

          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fā)開去。

          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fù)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正能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

          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

          “黃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

          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

          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

          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

          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

          也未必。

          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

          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

          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

          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

          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

          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

          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yīng)有突變,出人意外。

          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

          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

          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yīng)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fā),當他在樓中發(fā)現(xiàn)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

          ”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便擱筆不寫了。

          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

          后人乃在黃鶴樓東側(cè),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

          重檐復(fù)道,成為燕游之所。

          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作者簡介  崔顥(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約公元704

          —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

          他的作品『黃鶴樓』被嚴羽稱為“七律第一”。

          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唐代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

          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xué)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

          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作品有《崔顥集》。

            2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

          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

          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煌砉?jié)忽變常體,風(fēng)骨凜然。

          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qū)江、鮑。

          后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

          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

          然行履稍劣,好(艸捕)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

          顥至獻詩,首章云:“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兒無禮

          不與接而入。

          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

          ”遂為口實。

          天寶十三年卒。

          有詩一卷,今行。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xiàn)存詩僅四十幾首。

          以水結(jié)尾的古詩句,3句

          桃花盡日隨流水 白毛浮綠水滾滾長江東逝水 思君若汶水猶能簸卻滄溟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流水.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門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鵑聲碎.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xiāng)一歸船.

          姜夔《揚州慢》抒發(fā)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寫出了金人南侵給揚州造成的毀滅性破壞,抒發(fā)了作者感時傷世的憂郁情懷,表達了對金人的譴責和對揚州人民的同情。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譯文] 遠處的村落隱隱約約,村里的炊煙裊裊上升。

          [出自] 東晉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注釋: ①適俗:適應(yīng)世俗。

          韻:情調(diào)、風(fēng)度。

            ②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

          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吳仁杰認為當作“十三年”。

          陶淵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為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四○五)辭彭澤令歸田,恰好是十三個年頭。

            ④羈鳥:籠中之鳥。

          池魚:池塘之魚。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菽弦埃阂槐咀髂袭€。

          際:間。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于鉆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

            ⑦方:讀作“旁”。

          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余畝。

            ⑧蔭:蔭蔽。

          ?、崃_:羅列。

          ?、馀瘯幔喊档臉幼?。

            ⑾依依:輕柔的樣子。

          墟里:村落。

            ⑿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⒀戶庭:門庭。

          塵雜:塵俗雜事。

          ?、姨撌遥洪e靜的屋子。

          余閑:閑暇。

          ?、臃簴艡?。

          樊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這兩句是說自己象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譯文: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wǎng)中,一去三十個年頭。

          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xiāng)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fēng)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xiàn)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這兩句寫鄉(xiāng)村遠處的村落。

          因村落在遠處,看起來隱隱約約,所以用“暖暖”來形容,“暖暖”即昏暗不明的樣子。

          “依依”是輕柔的樣子,村落里的炊煙在微風(fēng)吹拂下裊裊上升顯得很輕柔,所以用“依依”來形容。

          這里描寫的鄉(xiāng)村景物很平常,語言也很樸素,但讀者卻能從中體會到一種天然的情趣。

          宋代蘇軾說這幾句詩“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則是指它在藝術(shù)上自然渾成,沒有雕琢的痕跡。

          賞析:陶淵明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田園詩人。

          他少懷大志,因所生活的東晉時代政治極端黑暗,抱負無由伸展,只做了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便辭官歸田了。

          組詩五首,就是詩人四十一歲時辭去任職八十一天的彭澤縣令歸隱后的第二年寫下的著名詩篇。

          剛返歸田園,此時詩人的心中該是感慨萬千,很不平靜的。

          李白這時唱出的詩句是:“空名束壯士,薄俗異高賢。

          ”()“我縱五湖棹,煙濤姿崩奔。

          ……投淚笑古人,臨濠得天和。

          ”()其憤世嫉俗、擺脫拘束的激情直瀉而出,溢于言表。

          但是,陶淵明的這首詩讓人讀來,卻顯得心平氣和,從容不迫。

          詩的前半部,是作者對往事的追述。

          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像一個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長者,將他對往事的無限感慨,融入淡淡的言語中,怨與恨對于他來講,似乎已是很淡漠了。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句中“三十年”據(jù)吳仁杰說當作“十三年”。

          因詩人自太元十八年(393)出任江州祭酒,至義熙元年(405)辭去彭澤縣令為十二年,此詩寫于歸田的第二年,恰好十三年。

          開篇即揭示了詩人性格與生活遭遇的矛盾。

          他本來是一個守拙任性、嗜愛自然的人,偏又誤入仕途。

          時間短暫倒還罷了,而一去竟是十三個年頭。

          反復(fù)吟詠,隱隱感到句中包含著一腔勢不可遏的激忿之情。

          十幾年的仕宦生活,詩人不知道遇到過多少蠅營狗茍的勢利小人;不知目睹過多少長官的作威作福;不知多少次違心地服從上級的差遣;也不知多少次強顏歡笑地送往迎來;行役途中的風(fēng)霜雨露;對田園生活的徹骨思念,都給詩人帶來了無限痛苦與煩惱。

          所有這些就像團團烈火時時在胸中翻滾燃燒,一旦擺脫官場生活,便噴薄而出。

          如此難以抑制的激忿之情,詩人寫來卻平淡無奇,明白如話。

          正如蘇軾所說:“淵明作詩不多,然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

          ”()表面質(zhì)樸而實際美麗;看來干枯而內(nèi)涵卻豐富厚實。

          “寄至味于淡然”正是陶詩藝術(shù)上一大特色。

          有人說陶詩的特點在于“真”,即本色。

          如上述開頭四句,沒有半點矯揉造作,只是真實地敘說自己出仕以來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深切感受,那心跡的自白,胸懷的袒露是感人至深的。

          以“塵網(wǎng)”喻仕途,可謂入木三分,其對官場生活的深惡痛絕無以復(fù)加,再冠以“誤落”二字,更見出詩人悔恨之情。

          一個“誤”字,既充滿著對仕途官場的厭棄與否定,又飽含著對往事的無限悔恨與沉痛自責。

          與“知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相互參照,越發(fā)見出詩人為沒在仕途上走得更遠、陷得更深而感到慶幸。

          在一般人汲汲于“招權(quán)納貨”、角逐功名利祿的時代,陶淵明獨能不茍合世俗,潔身自好,堅持自己的理想,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

          下半段,詩人像一位熱情的主人,略含夸耀地介紹著身邊的園田草舍,雞狗桃李,而并未直言此時輕松歡喜的心情。

          但就在這不緊不慢的述說之中、平淡無奇的詩句里面,我們卻強烈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濃摯的情感——掙脫籠網(wǎng),重返自然的欣喜與愉悅。

          就本詩感情發(fā)展線索而言,開篇追悔自身的“誤落塵網(wǎng)”,而今得以歸耕田園,徑直與下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七、八兩句相銜接豈不自然成韻、順理成章

          然而詩人別具匠心,其間運用傳統(tǒng)比興手法,陡然插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追述往事,頗耐人尋味。

          戀鄉(xiāng)懷土,人情之常。

          歷代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以無限深情歌詠過這一主題:“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

          (其一)“流波戀舊浦,行云思故山”。

          (張協(xié))“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王粲)陶淵明以“戀舊林”的“羈鳥”和“思故淵”的“池魚”自況,用比喻代替抒情,借藝術(shù)的暗示力量以抒發(fā)當日羈身官場夢想田園的郁悶心情再貼切不過了。

          語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然界的鳥和魚在人們心目中總是和熱愛、向往自由分不開的。

          陶詩這里的“羈鳥”、“池魚”則是從事物的反面落筆,秉性酷愛自由的魚、鳥一旦被囚禁于狹池、牢籠,揪心的煩惱,無窮的怨恨何以忍受

          欲以掙脫羈絆復(fù)“返自然”的心情該是多么急切啊

          關(guān)合上文,就越發(fā)加深“性本愛丘山”的詩人對“誤落塵網(wǎng)”的愧疚與悔恨。

          “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正是詩人這種心跡的自我披露。

          “羈鳥”、“池魚”兩句,乍看似覺突兀,細加尋繹,山斷云連,與上文是一脈相通的。

          隨著詩人意念的流轉(zhuǎn),欲歸田園而不得的苦悶心情進一步深化。

          在行文上,仿佛高山流水,驟遇一丘一石,顧盼回旋,波瀾頓生,顯得格外頓挫有致。

          曲筆為用,變幻不常,不僅避免行文失之過直,且令讀者回味不已。

          就藝術(shù)表現(xiàn)可謂一擊兩鳴,一箭雙雕。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此兩句伏應(yīng)轉(zhuǎn)接,承上啟下,既收束了“誤落塵網(wǎng)”思念田園之苦,又引出下文對田園生活的歌詠。

          當詩人十二年來飽嘗了仕途的憂患,對官場生活極端厭倦的時候,一朝歸田,如釋重負,身心得以舒展,痛苦精神獲得解脫,其心情之愉快是不言而喻的。

          面對眼前日夜夢想的田園自然景色,詩人這樣寫道:“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方宅茅舍,榆柳桃李,遠村近煙,狗吠雞鳴,極平凡景物,出現(xiàn)于詩人筆下,便含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初讀似覺語甚瑣屑,反復(fù)吟詠,正見出詩人去忙就閑離開官場初回農(nóng)村時的新鮮、欣快之感。

          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皆詳點細數(shù),甚而對一草一木都滿含深情,不肯輕易放過,如此樸素優(yōu)美的田園景色便足以構(gòu)成獨立的審美對象,加之詩人融情于物,情景交融,更給讀者以身歷其境之感。

          詩人這里用的是淡筆白描手法。

          狀榆柳桃李,沒敷以五顏六色;寫狗吠雞鳴也絕無聲態(tài)描摹;“遠人村”信手以“曖曖”稍作點染;“墟里煙”漫筆用“依依”略加陪飾。

          雖未潑以濃墨重彩,淡淡幾筆卻勾勒出一幅和平、寧靜的田園村居圖。

          正如陸時雍所說:“善道景者,絕去形容,略加點綴,即真象顯然,生韻亦流動矣。

          ”(《詩鏡總論》)“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

          (同上)意象具足,神情畢現(xiàn)。

          這里與其說是寫景,勿寧說是詩人恬靜閑適心境的外化。

          這里的景物分明帶有詩人濃重的理想成分,是現(xiàn)實和想象綜合而產(chǎn)生的意中之景。

          詩人以意寫境,以寫意為主,而對借以表意的景物本身只是點到而已,就無須再作窮形盡相的描寫了。

          張戒云:此詩“本以言郊居閑適之趣,非以詠田園,而后人詠田園之句,雖極其工巧,終莫能及”。

          (《歲寒堂詩話》)景物的人格化、個性化,使陶詩具有了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fēng)格。

          巧于斧斤者每病其拙,殊不知這正是陶詩寫意傳神的妙處,也是他超越同時代及其后來許多詩人的地方。

          映帶下文:“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是那樣的清新、淳樸,村居生活是如此靜穆、安閑,比之黑暗污濁的社會現(xiàn)實恰恰構(gòu)成強烈的藝術(shù)對比。

          對田園生活的傾心熱愛與贊美,正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與否定。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結(jié)尾依然用比興,反復(fù)玩味極富韻致。

          它給人一種艱難跋涉后放下重擔長舒一口氣的輕松愉快之感。

          其間既凝聚著離開自然的悲苦,也積郁著未返自然時的渴望;洋溢著已返自然的喜悅,也蘊含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決心。

          照應(yīng)開篇“性本愛丘山”,正前呼后應(yīng),首尾圓合。

          雖出語平淡,然淡而有味,不僅顯示了通篇藝術(shù)上的完整性,而且結(jié)得清音有余,收到了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藝術(shù)效果。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及其它田園詩有其獨特的抒情方式,他不像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那樣痛快淋漓,一任自己感情的傾瀉。

          他是一位睿智詩人,也是一位理性詩人,即便直抒胸臆也總是宕開一步,表現(xiàn)出一定的節(jié)制。

          即以此詩而論,詩人側(cè)重抒發(fā)離開官場初歸田園的欣喜之情,但他并沒專在“喜”字上做文章,甚至通篇連一個喜悅、高興之類的字眼都沒有,只是將身邊平凡的景物及其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如實地敘寫出來,讓讀者通過渾融完整的意境去品味、咀嚼詩中雋永的意蘊。

          詩人的抒情不似懸騰飛瀑一瀉無余,而像清幽的涓涓泉水從心底緩緩流出。

          我們依稀在傾聽詩人輕輕彈奏自己的心曲,時時撥動自己的心弦,讓人感到是那樣的自然親切,平易近人,于不知不覺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歸園田居》“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曾《詩譜》)沒有絲毫雕琢斧鑿之痕,“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

          陶淵明在此詩中將其自我非常自然地融合入他所敘述和描寫的客觀事物之中,如同泉水中之甘甜。

          其作品的獨特味道,也就正在于此。

          這種融情于景,鑄我于物的表現(xiàn)方法,是構(gòu)成陶淵明詩平淡、自然藝術(shù)風(fēng)格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一個作家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形成,與此作家作品中的語言有著重要的、直接的關(guān)系。

          有些文學(xué)作品,盡管作家所選用的題材是相似的,所抒發(fā)的感情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所運用的文學(xué)語言的不同,而導(dǎo)致作品藝術(shù)風(fēng)格的迥然相異。

          該詩中陶淵明所運用的語言,是那么淺顯易懂,不見絲毫雕琢痕跡,可以說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程度了,確實是在直接用“田家語”在寫詩了。

          這是作者將他的深沉誠摯的感情用非常通俗樸素的詞句表達出來的,就好像多年的佳釀,盡管有著沁人的香馥,但看起來卻是晶瀅透亮,如同清水。

          我們讀其詩,能獲得一種樸素的美、自然的美的享受,而且百讀不厭,愈讀愈覺其雋永。

          宋代文人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讀邰不疑學(xué)士詩卷》)所謂“惟造平淡難”是指詩歌中運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且有很大的容量,且具感染力,作到“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是非常困難的。

          大量出現(xiàn)在陶淵明詩歌中的蘊意深厚卻又明白如話的語言,不僅是“前無古人”的,就是在他身后一千多年的文學(xué)史中,也是極為鮮見的。

          這是陶淵明貢獻于中國文學(xué)的一條寶貴的藝術(shù)經(jīng)驗,也是他的田園詩歷久不衰富有藝術(shù)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guān)閱讀:“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的意思及全詩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意思及全詩 “天將暮,雪亂舞。

          半梅花半飄柳絮”名句及全文翻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作者全詩賞析 溪云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