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三”字的詩句有哪些
1. 治身不靜則身危,養(yǎng)生之道在于動。
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2. 自靜其心延性命,無求于物長精神。
唐代詩人 白居易 3. 愛情在動靜之間:緣分在聚散之間。
中國現(xiàn)代作家 張愛玲 4.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唐代詩人 杜牧 《將赴昊興登樂游原一絕》 5. 靜憶家人皆萬里,獨看簾月到三更。
清代官員、詩人 張問陶 《月夜書懷》 6. 千門春靜落紅香,宛轉(zhuǎn)鶯聲影綠楊。
清代學者 朱受清 《春鶯曲》 7.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宋代詩人 劉兼 《新竹》 8.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夜泛西湖五絕》 9. 鳥不住啼天更靜,花多晚發(fā)地應(yīng)偏。
宋代詩人 王庭珪 《移居東村作》
類似知識在于積累的詩句有哪些
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
——《世說新語·簡傲》 私田稼不善則非吏。
——《谷梁傳·宣公十五年》。
注:“責也。
” 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
——《史記·秦始皇本紀》 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宋·王安石《白鶴吟示覺海元公》 非世而惡利。
——《史記·李斯傳》 其觀于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
——唐·韓愈《答李翊書》 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
——《莊子·刻意》 民釋實事而誦虛詞,則力少而非多。
——《商君書·慎法》 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
——《韓非子·有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荀子·勸學》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清·劉開《問說》 然陳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漢·賈誼《過秦論》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似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呂氏春秋·察今》 近日小人妄造非語。
——宋·蘇軾《諫買浙燈狀》 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
——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仆與足下同受非常之遇。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非特其未見而已。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古詩中在于和為字都可以解釋為什么意思
這個 你要把字放到所在的詩里去才更好理解。
還有,你問的字或者詞 最好用符號標注出來,大家才更容易理解你問的是什么。
帶修字和浩字的詩句有哪個
雁鳴之什·鶴鳴 [詩經(jīng)·小雅] 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 或在于渚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萚 它山之石 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天 魚在于渚 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谷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詠鶴 [陳·陰鏗] 依池屢獨舞。
對影或孤鳴。
乍動軒墀步。
時轉(zhuǎn)入琴聲。
春園即事 [唐·陳羽] 水隔群物遠,夜深風起頻。
霜中千樹橘,月下五湖人。
聽鶴忽忘寢,見山如得鄰。
明年還到此,共看洞庭春。
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唐·陳子昂] 古壁仙人畫,丹青尚有文。
獨舞紛如雪,孤飛曖似云。
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
江海聯(lián)翩翼,長鳴誰復(fù)聞。
聞云中唳鶴 [唐·章孝標] 久在青田唳,天高忽暫聞。
翩翩縈碧落,嘹唳入重云。
出谷鶯何待,鳴岐鳳欲群。
九皋寧足道,此去透絪缊。
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唐·劉禹錫] 昨日看成送鶴詩,高籠提出白云司。
朱門乍入應(yīng)迷路,玉樹容棲莫揀枝。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shù)聲池上月明時。
三山碧海不歸去,且向人間呈羽儀。
鶴 [唐·李嶠] 黃鶴遠聯(lián)翩,從鸞下紫煙。
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
已憩青田側(cè),時游丹禁前。
莫言空警露,猶冀一聞天。
遇旅鶴 [唐·孫昌胤] 靈鶴產(chǎn)絕境,昂昂無與儔。
群飛滄海曙,一叫云山秋。
野性方自得,人寰何所求。
時因戲祥風,偶爾來中州。
中州帝王宅,園沼深且幽。
希君惠稻粱,欲并離丹丘。
不然奮飛去,將適汗漫游。
肯作池上鶩,年年空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