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缺水的詩句
《鄂州南樓書事》(宋-黃庭堅)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描寫缺水的句子
他愉快的笑了,臉上的皺紋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菊。
她像被蛇咬了似的,心里一陣發(fā)痛。
描寫人物缺水神態(tài)的句子
描寫人物缺水神態(tài)的句子1、他愉快的笑了,臉上的皺紋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菊。
2、她像被蛇咬了似的,心里一陣發(fā)痛。
3、小強怒目圓睜,眉毛豎起,頭發(fā)根根立起,嘴里噴出刺耳的聲音,不僅如此,還要伸手打小剛。
那憋得通紅的臉像個熟透的西紅柿,身體也像獅子般猛撲過來。
4、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像滅火劑一樣把我心頭的希望之火澆滅了。
描寫水的詩句三句
寫水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唐·李白) 初驚銀河落,半灑云天里 (唐·李白) 波濤萬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水萬物之本源也 (春秋齊國·管仲)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zhàn)國趙國·荀子)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 (漢·班固)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
做個缺水的詩詞
冀(書童)炒菜羹魚實在香,一天不吃必心慌。
可憐卻遇樓無水,從此人人急發(fā)狂。
關(guān)于缺水的語句
1.“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那就是我們的眼淚。
”每當看到這句為人們及時敲響警鐘的經(jīng)典語句,我便想起兩年前一件令我醒悟的小事。
兩年前的一天,我和同學在踢毽子,累了,我就朝學校洗手間跑去。
擰開水龍頭,我將臟乎乎的手伸了過去,那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臟手上,我的手很快就干凈了。
我不禁來了興趣,用手堵住了水龍頭,水就像噴泉一樣向外射起來,很快就流了滿地,我這才心滿意足地走了出去。
當我再踏進洗手間時,看見墻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歪歪扭扭的寫著“節(jié)約用水”。
我毫不猶豫地將它撕了下來,又在水龍頭前玩了個夠。
可是很奇怪,當我再次看到美麗的“噴泉”時,那張節(jié)約用水的紙條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
我像個小偵探似的躲在門后。
一個小姑娘進來了,看起來她像個一年級的學生,她很吃力地把寫有“節(jié)約用水”的紙條貼在墻上,然后洗完小手走了出去。
我震撼了,一個低年級的小姑娘都知道為節(jié)約用水盡自己的力量,而我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學生了,頭腦里還絲毫沒有節(jié)水的意識。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知道了有限的水資源是經(jīng)不起浪費的,中國在世界上屬于嚴重缺水國家,許多大城市已經(jīng)限制用水,而我們甘肅的定西地區(qū)更是以干旱貧窮而聞名于世的地方。
我們張掖地處黑河流域,背靠祁連雪山,表面上看起來暫時不缺水,但是每年肆虐的沙塵暴,給人們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不便,又說明了什么呢
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水。
我們只有從小樹立節(jié)水意識,并向周圍的人們宣傳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才能真正為保護水資源,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做出一點努力,不然的話,我們的子孫后代吃什么喝什么呢
節(jié)約用水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從每件具體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用水習慣。
只要人人都節(jié)約用水,建設(shè)節(jié)水型社會的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形容缺水的成語
我出一個缺水的地方。
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子的人吃都要到十公里之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jīng)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上一擔回家。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這是村里人說得最多的話。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以備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使用。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然后大人們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這樣的無遮無擋——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就像過節(jié)一樣,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里畢竟太少了。
的是干燥和炎熱。
特別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
儲藏在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
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征著權(quán)威,幸福和痛快。
我們都盼望著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
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
母親輕輕一笑,從腰帶上取下鑰匙,打開了水窖。
一縷水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都倒抽一口氣。
然后,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風。
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來。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
水,這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潤滑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母親鎖上水窖,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
”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