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瑤琳仙境的詩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唐) 清平調
介紹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公里,積達28000平方米,位于浙部的桐廬縣瑤,距杭州80公里譽滿海內外的瑤琳仙境,是“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勝地”之一。
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極風景旅游景區(qū)。
瑤琳仙境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達1900余萬人次,客源不斷,經濟效益穩(wěn)步增長,成為國內溶洞旅游的標桿。
瑤琳古跡 據清朝乾隆《桐廬縣志》載:“瑤琳洞,在縣西北四十五里,洞口闊二丈許,梯級而下五丈余,有崖、有地、有潭、有穴;壁有五彩,狀若云霞錦綺;泉有八音聲若多鼓琴笙;人語犬聲,可驚可怪。
蓋神仙游集之所也……”。
在離現洞口二十米左右的老洞口上,鐫有“瑤琳仙境”四個大字。
右邊石崖上還留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桐廬知縣楊葆彝的題刻,在三洞廳石壁上,留有“隋開皇十八”、|“唐貞觀十七年”等字跡。
因年代久遠,已被一層透明的碳酸鈣結晶覆蓋著,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還有一處被膠結的大炭層,據有關專家用同位素檢驗、分析,證實這是二千九百多年前西周時期古人用火的遺燼。
此外,還發(fā)現了散落于各洞廳間的東漢印紋陶片,五代、北宋的古錢,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等。
其中有一面銅鏡,刻有桐廬籍詩人徐舫的字號“方舟”兩字。
地下仙宮 瑤琳仙境共分七個洞廳。
進洞,穿過熒光長廊,即進入了前廳。
前廳不大,但秀麗溫婉,頗似江南水鄉(xiāng)。
經過“獅象迎賓”,即進入了“仙女聚會”的第一洞廳。
眼前是一座燦爛的“宮殿”,30米高的穹頂上氣象萬千,五彩繽紛的鐘乳石猶如繁星閃爍,又似彩云飄浮。
第二洞廳,地形跌宕起伏,峽谷幽深,清泉緩緩流過。
有巨形石柱,“力拔山兮氣蓋世” ,人稱 “擎天玉柱”。
在第三洞廳空曠無比,石筍漫天,層層疊疊。
石壁上鐫刻著宋代詩人柯約齋描寫瑤琳仙境的七言律詩,古人在詩中就把這個夢幻般地瑤琳洞比作“仙境”、“壺中天”、“蓬萊島”、“桃花源”、“武陵村”,不能不使人發(fā)出“凡人思此不思歸”的感嘆。
后三廳,幽深曲折,影影綽綽,變幻莫測,目前已開發(fā)為溶洞探險,也是一處難得的休閑佳處。
瑰麗景石 瑤琳仙境,為“全國諸洞之冠”,景石瑰麗多姿,巧奪天工,以“幽、深、奇、秀”為特色,在全國溶洞中獨樹一幟。
瑤琳仙境“四大標志”,各具有特色,為瑤琳洞之瑰寶。
“銀河飛瀑”高7米,寬13米,無論從地質構造上看,還是從景觀欣賞上說,均屬罕見。
這方溶巖石瀑如同冰山雪融,雖無聲響,卻仿佛有雷鳴之聲,縈回于耳,堪稱天下奇觀;“瀛洲華表”高7米,歷經幾十萬年形成,上面似有九龍盤繞,頗像天安門前的華表,是瑤琳仙境的第二大標志。
“擎天玉柱”,頂天立地,高約14米,直徑4米左右,大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概。
“瑤琳玉峰”,上大下小,重約千斤,如一位身披白綢、手捧鮮花的女神,亭亭玉立;除“四大標志”外,瑤琳仙境的奇石景點多大數百處,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奇幻燈光 2010年,斥巨資建設的國內首家大型溶洞“燈光秀”閃亮登場。
整臺“燈光秀”集聲、光、電于一體,穿插故事情節(jié),引入桐廬元素,體現了桐廬厚重的歷史和深邃的文化內涵。
整臺燈光秀,貫穿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理念,進入溶洞仿佛進入了時空之門,宇宙洪荒,日升月落,風聲鳥啼,水流花開,電閃雷鳴……納種種自然奇觀于一洞,讓人從遠古時代的瑤琳走到現代的瑤琳,如癡如醉,給人留下一段神奇的游覽經歷。
描寫仙境的詞語
琪花瑤草 琪、瑤:美玉。
原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
后也形容晶瑩美麗的花草。
出處:王轂:“前程漸覺風光好,琪花片片粘瑤草。
” 神霄絳闕 原指仙境。
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華美的宮殿。
出處:明·第三出:“神霄絳闕,麗日五云浮,開綺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
” 天臺路迷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
原指誤入仙境而迷途。
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無路可走。
出處:卷九六七引:“剡縣劉晟,阮肇共入取谷皮,迷不得返。
” 仙山樓閣 指所居住的仙境。
多用于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出處::“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
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臨之,風輒引去, 璇霄丹闕 指仙境。
亦作“璇霄丹臺”。
出處:宋洪邁《夷堅志補·禮斗僧》:“吾比者夜禮北斗,若有感遇,今神識所游,蓋鈞天紫府中,至所受用,乃天漿甘露,其去璇霄丹闕不遠矣。
” 璇霄丹臺 指仙境。
同“璇霄丹闕”。
瑤草奇花 指仙境中的花草。
瑤草琪花 ①仙境里的花草。
②珍貴奇異的花草。
亦作“瑤草琪葩”。
瑤草琪葩 仙境里的花草。
也指珍貴奇異的花草。
同“瑤草琪花”。
云階月地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
指天上。
亦指仙境。
出處: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 云堦月地 指天上。
亦指仙境。
同“云階月地”。
描寫龍宮的句子
我游覽過美不勝收的雙龍洞,觀變幻莫測的冰壺洞,玩賞姿多彩的瑤琳仙境……而那素有“第一洞之稱的織金洞,我一直未能親眼所見。
今年暑假,我有幸跟爸爸媽媽看到了這鬼斧神工的偉大奇觀。
來到景區(qū)口,穿行在奇花異草之中,大約走了三四分鐘的路程,就來到了織金洞洞口。
抬頭一望,映入眼簾的便是石壁上那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洞“。
朱紅色的油漆與太陽的金光交相輝映,五光四射,令人難以睜眼。
步入洞口,七月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陣陣寒氣,讓人感到秋天似的涼爽。
沿著長長的臺階往洞里走,那形態(tài)各異的石鐘乳與石筍,在燈光的照射下,表面一層用水織成的保護膜上,散發(fā)出的螢火蟲般的光,讓人感到十分清雅。
用手輕輕地觸摸著那形態(tài)怪狀的石鐘乳,便感到一絲清涼的、滑滑的感覺,直沁肺腑,讓人摸了又想摸。
再往里走,織金洞顯得越來越美。
沿著石板小路往下看猶如著名的天星湖。
湖泊的水面,是銀河系的圖案,由五顏六色水上燈光所形成。
最里面的是深紫色,中間是紫藍色,最外面的是深藍色。
在銀河的中間,一條黑色的軸若隱若現,似乎要將銀河系分為兩半。
四周的湖面上顆顆藍色的星星跳著歡樂的舞蹈。
站在高處,俯視著天星湖,一望無際美麗的銀河系閃爍著光芒,猶如鑲嵌在湖面上的寶石;再加上洞穴的幽暗,讓人仿佛置身于銀河之中,被宇宙的無邊無際所淹沒, 這才發(fā)現人是多么的渺小。
走進洞穴深處,石鐘乳的顏色變得柔嫩,形狀也逐漸變的柔美。
沒走一會兒,就到了地球之寶——銀雨樹。
銀雨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它的枝葉。
它的枝葉非常有趣,以一點為中心,密密的枝條向四處散開,重重疊疊,沒有一點兒縫隙,就像一把撐開的傘。
第二部分是銀雨樹的根,先是筆直地垂下來,到了一定程度后,它的根便向四處分叉,將樹托住。
遠望銀雨樹,它就像穩(wěn)穩(wěn)地一位威武的大將軍站守在祖國的邊疆。
啊
織金洞。
你美哉、壯哉、奇哉,真不愧為”天下第一洞“的稱號。
桐廬這個名字有什么歷史淵源
浙江省桐廬縣位于中國浙江省西北部。
200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98241人,比上年增加1356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87673人,非農業(yè)人口110545人。
全縣人口出生率9.41‰,死亡率6.5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1‰。
當年計劃生育率97.49%漢族為主,有畬、苗、土家、侗、蒙古、壯、滿、回、藏、布依、高山、維吾爾、俄羅斯、瑤、白、佤、仫佬17個少數民族。
面積1825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桐廬縣轄2個街道、7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包括1個民族鄉(xiāng)):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zhèn)、橫村鎮(zhèn)、分水鎮(zhèn)、鳳川鎮(zhèn)、百江鎮(zhèn)、瑤琳鎮(zhèn)、江南鎮(zhèn);鐘山鄉(xiāng)、新合鄉(xiāng)、合村鄉(xiāng)、莪山畬族鄉(xiāng)。
共有7個社區(qū)、14個居民區(qū)、186個行政村。
2006年,在杭州市舉行的第十屆全球“”總決賽上獲悉,榮獲“”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編輯本段]桐廬縣始建于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桐廬入錢塘縣,至仁壽二年(602年)復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廬西北七鄉(xiāng)置分水縣,同時于桐廬置嚴州。
三年后廢嚴州及分水縣。
如意元年(692年)復置分水,更縣名為武盛。
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分水縣。
寶應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縣,大歷六年(771年)廢昭德還屬分水。
天佑三年(906年)劃分水東北五鄉(xiāng)入臨安。
1949年4至5月桐、分兩縣解放,1958年11月廢新登、分水兩縣入桐廬。
1960年5月又廢富陽入桐廬,并隸屬于杭州市。
1961年10月復置富陽縣,今桐廬縣政區(qū),基本上為原桐廬、分水兩縣轄地。
桐廬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分水民勇大敗倭寇。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濮振聲率白布會起義反清,響應者不下萬余。
民國8年(1919),縣城搬運工人、學生上街游行,抵制日貨。
16年2月,軍閥孫傳芳殘部潰竄南鄉(xiāng),當地農民奮勇追擊。
是年,抵達桐廬,發(fā)現成立城區(qū)職業(yè)工會,開展要求增加工資、反對封建霸頭的斗爭;3、4月間成立縣農民協會,領導農民開展二五減租運動;8月,中共浙江省委直屬分水支部成立。
17年10月,中共巖塢支部成立。
18年夏,中共分水區(qū)委建立,有黨員70多人。
19年7月,中共永安區(qū)委成立,有黨員98人。
28年12月,中共桐廬縣政工隊支部、大市支部成立。
29年夏,中共印渚、橫村、高枧支部成立。
34年6月,中共平湖區(qū)委成立。
38年,中共江西縣工作委員會成立。
1949年5月,中共桐、分兩縣委成立。
桐廬解放后 桐廬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反對國民黨的反對統(tǒng)治和封建剝削的斗爭。
民國17年秋,富家、老塢、何宅塢農民成立“自立社”,向土豪劣紳展開減租斗爭。
18、19年,先后舉行“畢浦農民暴動”、“儒橋農民暴動”、“城下農民暴動”,打擊封建勢力。
23年,龍伏村百余農民發(fā)動搞租奪糧斗爭。
中,深浦、環(huán)溪千余民眾投入饋運食物、護送傷員和作向導等抗日工作。
桐廬人民為抵抗日本侵略,投入構筑國防工事達5萬余工,運輸軍糧船最多時月達600艘(次)。
出征軍人2997名。
解放戰(zhàn)爭中,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游擊支隊在縣境邊陲山區(qū)開辟根據地,建立四管民主政府,開展征糧、“二五”減租,發(fā)動支前等革命活動。
潘芝山等一批革命烈士為解放事業(yè)貢獻出生命。
解放初,桐廬人民配合,肅清了在境內的殘余武裝力量和20余股土匪,鞏固人民政權。
1950年11月,桐廬人民積極投入鎮(zhèn)壓反革命和土地改革運動,粉碎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和復辟陰謀,取得土地改革的徹底勝利,摧毀封建剝削制度,83%的農戶分得土地及耕牛、家具等生產資料。
1951年,1351名青年志愿參軍,奔赴“抗美援朝”前線,為保衛(wèi)祖國作出貢獻。
二、自然地理[編輯本段]桐廬縣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介于北緯29°35′~30°05′和東經119°10′~119°58′之間;東接諸暨,南連浦江、建德,西鄰淳安,東北界富陽,西北依臨安。
全境東西長約77公里,南北寬約55公里。
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
以縣城桐廬鎮(zhèn)為中心,東20公里(徑距,下同)至牛峰嶺界富陽,南19公里至羊嶠頂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陽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陳家山界富陽;東南27公里至火燒灣頂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巖山界建德,東北16公里至橫山埠界富陽,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臨安。
全縣地勢:西北和東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區(qū)為主,平原稀少,龍門山主峰牛背脊之觀音尖,海拔1246.5米,為境內最高峰。
三、綜合經濟[編輯本段]200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42.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2.82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yè)增加值90.38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39.55億元,增長14.7%。
人均GDP35908元,比上年增長13.7%,按年末匯率折算達4916美元。
財政收入穩(wěn)步增長。
財政總收入達到13.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上劃中央“四稅”收入7.12億元,6.68億元,分別增長16.2%和16.6%。
財政總支出8.48億元,增長13.1%。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32.25億元,餐飲業(yè)4.52億元。
商品交易市場穩(wěn)步發(fā)展,全縣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8個,其中億元市場4個。
城鄉(xiāng)集市貿易成交額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4.3%。
交通運輸、公路路網建設快速發(fā)展。
2007年末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1661.97公里(包括等外公路479.99公里)。
全年完成貨運量806萬噸,貨運周轉量36190萬噸公里;客運量243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6575萬人公里。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1.85億元,比年初增加9.36億元,增長9.1%。
貸款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3.30億元,比年初增加16.70億元,增長25.1%。
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進一步好轉,不良貸款全年減少3613萬元。
2007年全縣共接待游客415.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2%。
景點接待游客280.46萬人次,增長9.7%;其中接待國外和港、澳、臺游客1.90萬人次,增長6.0%。
全社會旅游總收入20.1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景點門票收入6204萬元,增長6.3%。
全年實現外貿出口供貨總值151.3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2007年當年利用外資項目25個;協議外資144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5%;實際利用外資6548萬美元,增長38.1%。
項目規(guī)模有所擴大,全年新批總投資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16個,協議外資12071萬美元,分別占新批項目數的64.0%和協議外資額的83.7%。
年末共有三資企業(yè)311家,比上年增加25家。
年新增國家級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平臺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yè)4家,市級企業(yè)研發(fā)中心2家,引進市級專利中介服務機構1家。
全縣申請專利530項,專利授權583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25項,合同成交額1583萬元,比上年增長10.0%。
全縣共有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16369人,比上年增加584人,其中高級職稱306人;中級職稱4418人;初級職稱1164人。
四、旅游資源[編輯本段]山的偉岸,石的氣勢,水的靈韻,林的秀色,構成了桐廬山水洞天色彩斑斕的景致與詩畫般的意境。
距桐廬縣城23公里的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000米,游覽面積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而享有“全國諸洞冠”之美譽,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 。
鄰近瑤琳仙境的紅燈籠外婆家,景區(qū)占地11萬平方米,依青山、臨碧水,青磚黛瓦、小橋流水,設有以鄉(xiāng)村風味、鄉(xiāng)村景觀、鄉(xiāng)村游樂為內容的30多個景點,透出濃濃的村野之趣。
在親切溫馨的外婆家漫步,沿百步街店鋪作坊五花八門。
聽外婆講故事,嘗外婆小吃,林林總總的民俗風情讓您嬉個夠。
鄉(xiāng)村家園可住可游,設有鄉(xiāng)村家園小木屋、露營村、中小學生活動實驗基地。
鄉(xiāng)村酒吧、文藝表演等項目。
天目溪漂流傍紅燈籠外婆家,選取畢浦碼頭至冷坑一段長約5公里的江面,行程約一個半小時。
天目溪又稱分水江。
乘竹筏款款而下,溪流蜿蜒曲折,洲灘眾多,一個灘連著一個灘,素有“溪有十八灘,一灘高一灘”之說,置身竹筏上,時而穿澗過坳,山回水轉;時而跌宕起伏,破浪逐水。
讓人癡癡沉醉,盡享漂流之樂。
垂云通天河,與聞名遐邇的瑤琳仙境僅一江之隔,特別之處在于溶洞內有長達4500米的地下暗河,劃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觀賞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別有一番探險趣味。
浪石金灘,清澈逶迤的天目溪流轉到一個名叫浪石埠的地方劃了一個圈,圈的外面鑲嵌著柔軟的金邊(沙灘),古時這里是天目溪水陸要津,相傳有巨石能隨波上下浮動,故名“浪石”。
現在嬉水節(jié)目“龍舟竟渡”已列為杭州市龍舟比賽定點訓練基地。
琴溪香谷,這里林窒幽深,溪澗大氣候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
尤為奇特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景觀。
桐君山—七里揚帆,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
形似碧螺,美若翠玉。
古人稱之“浮玉山”、“小金山”。
為我國中醫(yī)藥鼻祖勝地。
桐君山麓有葉淺予故居。
七里揚帆讓歷史上著名的“嚴陵七景”之一的絕妙景觀又重現昔日風采。
泛舟江中,山映明鏡中,帆浮翠屏間,舟行景移,宛如一幅流動的富春山水畫。
夏季夜游,其中樂趣更是妙不可言。
大奇山,史稱“江南第一名人”,海拔600余米,境內峽谷溪瀑,鳥語花香,滿眼自然野趣。
眼下在金牛潭景區(qū)西側“長”出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宛如置身“天蒼蒼、野茫?!钡拿晒糯蟛菰?。
嚴子陵釣臺,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之處。
嚴光,字子陵,與東漢同窗,光武帝即位,嚴子陵堅辭不仕,攜妻回富春山隱居,耕田垂釣終老林泉,后人仰慕其不事王侯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而建祠紀念,瀕臨富春江,因其風景秀麗,為我國十大釣魚古跡之首,景區(qū)內有雙臺垂釣、嚴先生祠、滄波橋、天下第十九泉、富春江詩文碑園等勝跡。
江南龍門灣,這里是富春江上的一處天然港灣,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都在這里集合,是富春江上風景最秀麗的地段之一。
“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這是清代詩人嚴遂成贊美龍門灣風光的詩句,自南北朝至清代,劉秀、范仲淹、蘇東坡、謝靈運、李白、陸游、李清照等1000多位名人雅士在這里留下足跡,也留下浩如煙海的詩文杰作。
女兒村,這里是國內唯一一個彰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民俗的風情園。
這里常年有四個獨具一格的展覽;中國古今女性第一展館、中國古代女性文化館、中國56個民族服飾館、巾幅風采剪紙藝術館。
有一個摩梭大家庭在此安家落戶,他們來自有“母系氏族社會活化石”之稱的瀘沽湖,年輕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他們那質樸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令人驚嘆。
白云源,在落差1200米的白云源景區(qū),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
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
天斗地漏,位于桐廬縣東南,與浦江、諸暨、富陽三縣(市)交界處,距杭州80公里,距桐廬縣城30公里。
天龍九瀑景點位于雪水云綠產地雪水嶺東,據古典記載:“其間崇山峻嶺,人跡罕至,蓋百里,而泄水龍王托居其間“,后人筑廟祭祀,以求雨水。
在此崇山峻嶺之中,林木蒼翠,溪流隨山勢落差,自峭壁懸崖之上飛瀉跌落,形成九潭九瀑,落差俱數十米,為桐廬鏡內第一瀑布群。
九瀑或曲折幽深穿石破崖,或銀河瀉落、雷霆龍吟,身居其間,山水之奇絕給人以無限贊嘆。
懸崖飛瀑之上則溪流蜿蜒,幽谷鳴鳥,谷中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有騎馬、射箭、劃皮艇等游樂項目,是一處臺灣客商投資開發(fā)的充滿田園生活的自然休閑之地。
峰之語蜜蜂王國,是由浙江峰之語峰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投資9000余萬元建造的一個以參觀游覽、休閑、趣味、餐飲、購物為主題的農業(yè)、科技相結合的科技生態(tài)園。
園區(qū)共分:蜜蜂花卉生態(tài)園、生產線、蜂文化博物館、餐廳、大型購物商場五部分,以種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態(tài)養(yǎng)蜂及參觀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先前的蜂產品生產線,集中體現蜂文化為特色的旅游景點。
紀龍山,放松身心的休閑野營之地,可以越山野、探洞災;可以獰獵射擊、烘烤野味;可以夜宿帳篷感受篝火晚會的奇異樂趣,也可住到淳樸農家之中享受農家飯的美味。
羅山天子地,天子地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桐廬百江鎮(zhèn)羅山村,距縣城45公里。
是集山、水、林、洞于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具有“秀、雄、奇、險”的山岳風貌。
峽谷長達3000余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由民族風情休閑、溝壑峽谷、高山攬勝、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區(qū)組成。
據民間傳說,八仙云游四海,路過此地,發(fā)現一小孩舉止不凡,有“天子”相。
于是八相下凡,精心調教,小孩成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
五、文化教育[編輯本段] 2006年,基本完成基礎教育資源整合,新建、擴建校舍31.32萬平方米。
創(chuàng)建省、市級示范學校39所,省級教育強鄉(xiāng)鎮(zhèn)11個。
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全面實施,初升高比例從77.6%提高到95.1%,成功創(chuàng)建省教育強縣。
整合社會事業(yè)資源,建成“五校一中心”、新區(qū)圖書館、博物館,完成老城區(qū)體育館改建。
舉辦兩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被命名為“(剪紙)之鄉(xiāng)”、“全國文化先進縣”。
深澳古村落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zhèn)”。
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全縣最大的學?!憬⊥]中學占地297畝,有3000多學生和200多老師,也是浙江省的一級重點中學。
富春高中、玉華初中投入使用。
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基本解決。
繼續(xù)開展群眾文化“三百活動”,加大杭越二團扶持和古建筑保護力度,新桐廬劇院投入使用。
六、工業(yè)[編輯本段]全縣工業(yè)總產值達413.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工業(yè)銷售產值405.92億元,增長20.4%,全年工業(yè)產品產銷率為98.23%。
規(guī)模工業(yè)經濟總量和企業(yè)家數實現新突破。
規(guī)模工業(yè)總產值256.08億元,增長27.5%,銷售產值251.87億元,增長27.5%,占比由上年的58.7%提高到62.0%。
規(guī)模工業(yè)企業(yè)(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達571家,當年凈增67家。
銷售產值達億元以上企業(yè)50家,凈增12家。
科技投入繼續(xù)加大,新產品產值和新產品產值率都得到大幅提高,實現新產品產值17.44億元,增長134.5%,新產品產值率為6.8%,比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全縣規(guī)模企業(yè)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237.75億元,增長33.0%,虧損面17.5%,虧損率15.5%,實現利稅總額14.19億元,增長37.5%,每百元銷售收入實現利稅由上年的5.78元提高到5.97元,成本費用利潤率由上年的3.0%提高到3.5%。
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產銷率為98.35%。
2007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
七、人民生活[編輯本段]據抽樣調查,2007年我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6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0元,比上年增加875元,增長11.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963元,比上年增長12.3%,恩格爾系數為38.4%。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9元,比上年增加1826元,增長11.2 %。
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949元,比上年增長8.1%;恩格爾系數為35.7%。
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不斷增加。
年末城鄉(xiāng)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58.1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人均儲蓄余額14597元,比上年末增加192元。
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6888輛,其中私人汽車12539輛,分別比上年增長22.7%和25.6%。
八、行政區(qū)劃[編輯本段] 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
代碼:330122。
區(qū)號:0571。
拼音:Tonglu Xian。
桐廬縣轄2個街道、7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包括1個民族鄉(xiāng)):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zhèn)、橫村鎮(zhèn)、分水鎮(zhèn)、鳳川鎮(zhèn)、百江鎮(zhèn)、瑤琳鎮(zhèn)、江南鎮(zhèn);鐘山鄉(xiāng)、新合鄉(xiāng)、合村鄉(xiāng)、莪山畬族鄉(xiāng)。
2000年,桐廬縣轄13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包括1個民族鄉(xiāng))。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78060人,其中:桐廬鎮(zhèn) 88118人、富春江鎮(zhèn) 23356人、橫村鎮(zhèn) 19601人、方埠鎮(zhèn) 20168人、舊縣鎮(zhèn) 8475人、窄溪鎮(zhèn) 15155人、石阜鎮(zhèn) 18334人、鳳川鎮(zhèn) 15549人、深澳鎮(zhèn) 11223人、分水鎮(zhèn) 31929人、瑤琳鎮(zhèn) 11691人、印渚鎮(zhèn) 18146人、百江鎮(zhèn) 12394人、蘆茨鄉(xiāng) 2529人、莪山畬族鄉(xiāng) 8416人、鐘山鄉(xiāng) 13948人、麟鄉(xiāng)? 4218人、新臺鄉(xiāng) 4327人、洋洲鄉(xiāng) 12049人、畢浦鄉(xiāng) 12417人、高翔鄉(xiāng) 8222人、東輝鄉(xiāng) 4655人、怡合鄉(xiāng) 4847人、合村鄉(xiāng) 4610人、嶺源鄉(xiāng) 36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