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莼菜 詩句 快快 速度
張志和的《漁夫詞》:“寒江春曉片云晴,兩岸花飛夜更明。
鱸魚膾,莼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
古詩里為什么總愛寫鱸魚和莼菜
是葉圣陶的藕與莼菜嗎,是的話第一段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美的風致...挑到城里來,體現(xiàn)的是故鄉(xiāng)人的健康美,勤勞以及描寫洗藕的情景,體現(xiàn)他們樸素的生活第一段,潔白,大口嚼著解渴,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余家家戶戶了與第二段大部分搶去了,轉(zhuǎn)待善價而沽,瘦澀,無從艷羨及第三段沒有鮮嫩的感覺,含了滿口的扎,不復(fù)呈玉樣的顏色形成對比,體現(xiàn)家鄉(xiāng)藕的數(shù)量多,潔白鮮嫩,以及不是在故鄉(xiāng)吃的藕而感到不好吃,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的四段體現(xiàn)莼菜顏色鮮艷,味道令人心醉,普遍,也體現(xiàn)作者熱愛家鄉(xiāng),以及作者對家鄉(xiāng)莼菜的印象深刻的七段直抒胸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主旨運用對比,突出家鄉(xiāng)藕與莼菜的美味鮮嫩,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熱愛以前老師講的望采納,謝謝!^_^
莼鱸之思的詩詞引用
唐人詩中,以莼菜鱸魚的典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很多。
崔顥有七絕《維揚送友還蘇州》:“長安南下幾程途,得到邗溝吊綠蕪。
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
”白居易《偶吟》:“猶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
”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
”元稹《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莼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
”有趣的是,中國的“莼鱸之思”,在唐代竟然還傳到了國外,當時的平安朝,也就是今日韓國朝鮮,他們的國君嵯峨天皇*,在詩中擬張志和的《漁夫詞》,寫了如下詩句:“寒江春曉片云晴,兩岸花飛夜更明。
鱸魚膾,莼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
這樣的詩句,收入唐人詩集,并不遜色。
唐人熱衷莼菜鱸魚,到宋代,詩人們似乎興趣更濃。
對張翰因思家鄉(xiāng)美食而辭官返鄉(xiāng)的舉動,詩人們不僅理解,而且多加褒揚。
辛棄疾的《水龍吟》中有名句:“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蘇東坡也有妙句:“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
歐陽修為張翰寫過很有感情的詩:“清詞不遜江東名,愴楚歸隱言難明。
思鄉(xiāng)忽從秋風起,白蜆莼菜膾鱸羹”。
不少詩人因迷戀張翰莼鱸之思的典故,來江南感受莼菜鱸魚的美味,盡管這莼菜和鱸魚的產(chǎn)地并非他們的家鄉(xiāng),但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一下思鄉(xiāng)之情,也非常自然。
陳堯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xiāng)”,米芾:“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陸游:“今年菰菜嘗新晚,正與鱸魚一并來”。
描寫蓮藕的詩句
賢良送蓮藕(宋·姚勉)京陌塵肺腸,藕蓮帶湖香。
羨君一葉穿花底,醉筒月露涼。
蓮藕花葉圖(元·吳師道)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蓮藕付庖人煮熟以進因戲成之(明·范景文)曾笑圓方竹,而今煮藕絲。
不教冰漱齒,空想雪流澌。
莼菜能加豉,晶盤也下匙。
知君蒸法好,何以處哀梨。
代羅敷誚使君(唐·曹鄴)麋鹿同上山,蓮藕同在泥。
莫學天上日,朝東暮還西。
海陵之堡城 其二(宋·毛珝)傍城三十里芙蕖,怪底繁華浙景無。
元是近邊農(nóng)事少,全憑蓮藕當官租。
悲秋辭(宋·白玉蟾)蘆花白兮蓼花紅,鴻雁跧蹲滿荻叢。
牡丹海棠如夢中,蓮藕香散池館空。
句 其二(宋·邵煥)玉腕枕香腮,紅蓮藕上開。
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 其二(宋·黃庭堅)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
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