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dá)夫詩詞
<<釣臺題壁>>郁達(dá)夫 不是尊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shù)東南天作孽,雞鳴風(fēng)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泰。
一、此詩為郁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寫于上海。
原題為“舊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間偶談時事,嗒然若失,為之銜杯不飲者久之,或問昔年走馬章臺,痛飲狂歌意氣今安在耶,因而有作”。
后收入《釣臺的春晝》散文中。
按,三一年一月左聯(lián)五作家被捕,一個月后被殺。
此詩戟刺時事,間抒中懷,最能表現(xiàn)郁達(dá)夫詩憂傷憤世的特點。
尤其次聯(lián)句,張狂之態(tài)畢出,而哀婉之情難掩,實為絕唱。
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譏刺之態(tài)。
二、樽或作尊。
三、雞鳴風(fēng)雨:榷詩經(jīng)》中“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
海揚塵:用麻姑典故,東海揚塵喻世事變化無常。
四、義士:指魯仲連義不帝秦事。
郁達(dá)夫后來把這首詩寫入了他的名篇《釣臺的春晝》。
他的古體詩風(fēng)格和技藝,近代以來無人能及。
他周身洋溢著古代風(fēng)流才子的曠世遺風(fēng),放蕩不羈之大性情讓人贊嘆不已。
此詩直指紛亂世事。
壓抑。
放縱。
張狂。
無助。
頹廢。
哀痛。
憤怒。
追問。
實在絕唱。
雞鳴風(fēng)雨,語出《詩經(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風(fēng)雨如晦(昏暗不明),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這里意無常社會現(xiàn)狀。
海揚塵,典故出自葛洪《神仙傳·麻姑傳》。
其“東海三為桑田”和“海中復(fù)揚塵也”,更成為后世著名的“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典故的來源。
義士紛紛說帝秦,典故出自《戰(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中,魯仲連幫助完趙國后所說的話是:“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也說秦的霸業(yè),讓人不能去屈服。
關(guān)于渭城的古詩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渭城少年行作者:崔顥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
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
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壺清酒就倡家。
小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觀獵作者:王維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xì)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古詩詞“庭院深深深幾許”的下一句是什么
表達(dá)了什么情感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賞析】 這是深閨佳人的傷春詞。
作者以含蘊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少婦傷春及懷人的復(fù)雜思緒和怨情。
不寫佳人先寫佳人居處。
三迭“深”字,則佳人禁錮高門,內(nèi)外隔絕、閨房寂落之況,可以想見。
樹多霧濃、簾幕嚴(yán)密,愈見其深。
“章臺路”當(dāng)指伊人“游冶處”,望而不見正由宅深樓高而來。
可知物質(zhì)環(huán)境之華貴,終難彌補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歡而不見,感青春之難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變得暗淡蕭索。
感花搖落而有淚,含淚而問花,花亂落而不語。
傷花實則自傷,佳人與落花同一命運。
是花是人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蘊最為深沉。
整首詞如泣如訴,凄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麗,尤其是最后兩句,向為詞評家所贊譽。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xì)膩地表現(xiàn)了閨中思婦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
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yuǎn)之意境。
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描繪。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這兩句,似乎是一組電影搖動鏡頭,由遠(yuǎn)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隨著鏡頭所指,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
“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
著一“ 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
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
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瑣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無重數(shù)”。
“無重數(shù)”,即無數(shù)重。
一句“無重數(shù)”,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視線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臺路”。
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jīng)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yuǎn)望。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見到一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
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fēng)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fēng)雨無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無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
這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評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
”(王又華《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
這兩句情感層次如下: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
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
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fēng)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
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
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
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
第三層是花兒在一旁緘默,無言以對。
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
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
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yīng)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
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jié)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這首詞意境深遠(yuǎn)。
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
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
從環(huán)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nèi)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
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fēng)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
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jié),‘風(fēng)雨’點氣候, ‘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
”(《唐宋詞選釋》)暮春時節(jié),風(fēng)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
個中意境,仿佛是詩,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唯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
尤其是結(jié)句,近人王國維認(rèn)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
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
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tài)。
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yuǎn),尤令人神往。
帶‘’馬‘’的成語和詩句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馬勞頓 鞍馬勞困 鞍馬之勞 鞍前馬后 弊車羸馬 兵荒馬亂 伯樂相馬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寶馬香車 兵強馬壯 不食馬肝 北叟失馬 車殆馬煩 車馬盈門 車水馬龍 車在馬前 東風(fēng)吹馬耳 打馬虎眼 單槍匹馬 短衣匹馬 非驢非馬 風(fēng)馬牛不相及 肥馬輕裘 放牛歸馬 風(fēng)檣陣馬 高車駟馬 弓調(diào)馬服 歸馬放牛 裹尸馬革 寒蟬仗馬 橫戈躍馬 汗馬功勞 呼牛呼馬 害群之馬 見鞍思馬 金戈鐵馬 金馬玉堂 僅容旋馬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叩馬而諫 快馬加鞭 厲兵秣馬 驢唇不對馬嘴 露馬腳 龍馬精神 老馬戀棧 老馬識途 六馬仰秣 驢前馬后 溜須拍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盤馬彎弓 匹馬只輪 馬不停蹄 馬齒徒增 馬到成功 馬耳東風(fēng) 馬革裹尸 馬工枚速 馬后炮 馬角烏白 馬空冀北 馬鹿異形 秣馬厲兵 馬牛襟裾 馬前卒 盲人瞎馬 瞎馬臨池 馬瘦毛長 馬首是瞻 馬仰人翻 駑馬戀棧豆 駑馬鉛刀 駑馬十駕 牛溲馬勃 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馬面 匹馬單槍 乞兒馬醫(yī) 千軍萬馬 裘馬輕肥 求馬唐肆 犬馬之報 犬馬之勞 青梅竹馬 騎馬找馬 犬馬之養(yǎng) 輕裘肥馬 墻頭馬上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人歡馬叫 人困馬乏 戎馬倥傯 人強馬壯 人仰馬翻 士飽馬騰 素車白馬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四馬攢蹄 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 駟馬高車 駟馬難追 司馬青衫 三馬同槽 束馬懸車 率馬以驥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聲色狗馬 聲色犬馬 識途老馬 塞翁失馬 脫韁之馬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烏白馬角 萬馬奔騰 五馬分尸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香車寶馬 鮮車怒馬 下馬看花 下馬威 信馬由韁 懸崖勒馬 心猿意馬 一馬當(dāng)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野馬無韁 意馬心猿 玉堂金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招兵買馬 獐麇馬鹿 指鹿為馬 陣馬風(fēng)檣 走馬赴任 走馬觀花 仗馬寒蟬 走馬看花 走馬上任 走馬章臺 竹馬之友 蛛絲馬跡玉人又是匆匆去, 馬蹄何處垂楊路? 相離徒有相逢夢, 門外馬蹄塵已動.居人匹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轉(zhuǎn). 重倚朱門聽馬嘶, 寒鷗相對風(fēng).軟草平莎過雨新, 輕沙走馬路無塵, 無寐, 無寐, 門外馬嘶人起馬上少年今健否? 過瓜時見雁南歸.馬滑霜濃,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下馬先尋題壁字, 出門閑記牓村名, 兩張機, 行人立馬意遲遲短夢無憑春又空, 難隨郎馬蹤油壁車輕郎馬驄, 相逢九里松.
形容騎馬的成語、詩句
騎馬找馬[拼音]qí mǎ zhǎo mǎ[釋義]騎著馬去找別的馬。
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
現(xiàn)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出處]清·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例句]他拿著門鑰匙還到處找鑰匙開門,真是騎馬找馬。
[近義]騎馬尋馬 騎驢覓驢 騎驢找驢
小橋流水優(yōu)美句子
1、清夢到小橋流水,翔蓬深處。
去歲灤京猶望遠(yuǎn),今年談宴知誰與。
想荷翻翠蓋飽涼 2、夾道修篁接斷山。
小橋流水走平田。
3、斷霞低映,小橋流水,一川平遠(yuǎn)。
柳影人家起炊煙,彷佛似江南岸。
4、小橋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記。
誰謂。
幽香卻解逐人來。
5、小橋流水。
一逕修篁里。
走馬章臺人未老。
只愛明窗凈幾。
6、小橋流水,殘梅剩雪,清似西湖。
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發(fā)樵夫。
7、甚等閑半委東風(fēng),半委小橋流水。
8、曲巷斜街信馬,小橋流水誰家。
淺衫深袖倚門斜。
只緣些子意,消得百般夸。
9、惱亂春愁處。
小橋流水人來去。
沙岸浴鷗飛鷺。
誰畫江南好處。
10、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
居士。
居士。
莫望小橋流水。
1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12、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13、吹徹瑤笙鶴未還,小橋流水碧潺潺。
14、花如雪。
小橋流水,不勝愁絕。
橫梢翦入生綃墨。
15、叮嚀記取兒家。
碧云隱映紅霞。
直下小橋流水,門前一樹桃花。
16、崢嶸秋氣動千崖。
川平晚照回。
小橋流水送吟鞋。
無人覺往來。
17、欹帽垂鞭送客回。
小橋流水一枝梅。
18、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19、小橋流水路縈紆,竹里茅茨是隱居。
20、小橋流水接平沙,何處行云不在家。
畢卓未來輕竹葉,劉晨重到殢桃花。
21、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fēng)煙杖屨。
22、小橋流水,一樹雪香瘦。
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23、望花外小橋流水,門巷愔愔,玉簫聲絕。
鶴去臺空,佩環(huán)何處弄明月。
24、桃花院落,小橋流水柳依依。
正是清明天氣,茅草池塘鮮麗,何處不相宜。
形容流水和小橋的詩句
描橋流水的詩句1、崢嶸秋氣動千崖。
晚照回。
小橋流水送吟鞋。
無人覺往2嚀記取兒家。
碧云隱映紅霞。
直下小橋流水,門前一樹桃花。
3、小橋流水。
一逕修篁里。
走馬章臺人未老。
只愛明窗凈幾。
4、小橋流水接平沙,何處行云不在家。
畢卓未來輕竹葉,劉晨重到殢桃花。
5、小橋流水,一樹雪香瘦。
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6、小橋流水,殘梅剩雪,清似西湖。
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發(fā)樵夫。
7、曲巷斜街信馬,小橋流水誰家。
淺衫深袖倚門斜。
只緣些子意,消得百般夸。
8、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fēng)煙杖屨。
9、清夢到小橋流水,翔蓬深處。
去歲灤京猶望遠(yuǎn),今年談宴知誰與。
想荷翻翠蓋飽涼10、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11、小橋流水路縈紆,竹里茅茨是隱居。
12、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13、花如雪。
小橋流水,不勝愁絕。
橫梢翦入生綃墨。
14、小橋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記。
誰謂。
幽香卻解逐人來。
15、欹帽垂鞭送客回。
小橋流水一枝梅。
16、吹徹瑤笙鶴未還,小橋流水碧潺潺。
17、望花外小橋流水,門巷愔愔,玉簫聲絕。
鶴去臺空,佩環(huán)何處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