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峨眉山的詩文
描寫山的詩句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4.《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杜 甫關(guān)內(nèi)昔分袂,天邊今轉(zhuǎn)蓬。
驅(qū)馳不可說,笑談偶然同。
道術(shù)曾留意,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眉北,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虛室使仙童。
發(fā)少何牢白,顏衰肯更紅。
望云悲轗軻,畢景羨沖融。
喪亂形仍役,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倚劍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殘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換,亦遣馭清風(fēng)。
5.《送張煉師還峨眉山》司空曙太一天壇天柱西,垂蘿為幌石為梯。
前登靈境青霄絕,下視人間白日低。
松籟萬聲和管磬,丹光五色染紅霓。
春山一入尋無路,鳥響煙深水滿溪。
拓展知識:峨眉山(Mount Emei)山頭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nèi),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fēng)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qū),區(qū)系成分復(fù)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shù)的1\\\/10。
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
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jié)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gòu)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
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yǎng)、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于北緯29°16′-29°43′,東經(jīng)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
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巖、變質(zhì)巖及石灰?guī)r,山頂部蓋有玄武巖。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峨眉山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qū)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
描寫峨眉山的詩句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是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
峨眉山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和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完美結(jié)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贊譽。
]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
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fēng)”、“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種”。
現(xiàn)在人們又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云、接引飛虹、臥云浮舟、冷杉幽林等,無不引人入勝。
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
峰回路轉(zhuǎn),云斷橋連。
澗深谷幽,天光一線。
萬壑飛流,水聲潺潺。
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
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
觀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云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
置身峨眉之巔,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慨。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jì)即傳入峨眉山。
近2000年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
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寺廟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制、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
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nèi)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
還有貝葉經(jīng)、華嚴(yán)銅塔、圣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
峨眉山武術(shù)作為中國武術(shù)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nèi)外。
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描寫峨眉山的詩句(名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關(guān)于峨眉山的古詩
來兩首李白寫的。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形容峨眉山的詩句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峨眉山樵歌(古風(fēng))峨眉天下秀,氣象起萬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新春萌萬物,入夏百花鮮;金秋紅葉艷,隆冬冰裹巖;雙橋清音美,雷洞涌云煙;靈巖疊翡翠,羅峰彩虹翻;象池新月夜,洪椿曉雨潸;大坪賞霽雪,九老遇神仙;龍門觀飛瀑,虎溪聽響泉;崖陡懸棧道,云斷有橋連;虹飛接引殿,花鋪迎賓灘;臥云浮舟捷,幽林藏冷杉;琴蛙彈奏急,靈猴嬉戲歡;彩蝶翩翩舞,云雀啾啾喧;佛頂最高處,云濤卷巨瀾;圣燈飄渺夜,萬佛朝普賢;崖上佛光現(xiàn),凡人能成仙;晨昏鐘聲響,平安保萬年;金頂觀日出,金光照佛壇;四面八方佛,世代佑全川。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 甫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漫 成 杜 甫江皋已仲春, 花下復(fù)清晨。
仰面貪看鳥, 回頭錯應(yīng)人。
讀書難字過, 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 知予懶是真。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杜 甫關(guān)內(nèi)昔分袂, 天邊今轉(zhuǎn)蓬。
驅(qū)馳不可說, 笑談偶然同。
道術(shù)曾留意, 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 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眉北, 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 虛室使仙童。
發(fā)少何牢白, 顏衰肯更紅。
望云悲轗軻, 畢景羨沖融。
喪亂形仍役, 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 倚劍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 殘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換, 亦遣馭清風(fēng)。
峨眉餌黃精 韋應(yīng)物靈藥出西山, 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 經(jīng)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 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 藥術(shù)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 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 永與天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