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黑雨
看完曾國藩《黑雨》,曾國藩死時黑雨滂沱,結果窗外就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是該寫篇書評。
其實在看曾書之前,我對這個歷史任務的了解只有歷史書上“帶領湘軍擊敗太平軍”,以及創(chuàng)辦“安慶軍械所”。最有名的是《曾國藩家書》,還記得初中的那位女歷史老師上課時常拿著一本《血祭》,放在坐第一排我的桌子上。還幼稚的我一向崇拜強權,所以《血祭》著實令我向往。但在八年后,當我連續(xù)看完這三本書時,才知道唐浩明寫的曾國藩,真是著實是一部歷史事件小說,幾乎沒有兒女私情,這點與二月河大相徑庭。
二月河的書看起來比較有意思,有趣味,那種君臣關系讓人崇拜。成功多于失敗,往往讓人拍案叫絕。
但唐浩明筆下的曾國藩卻是敗多于成,他的人生坎坷異常。我覺得曾有點象二月河筆下的雍正,人物性格較為正統(tǒng)、刻板,封建家族大家長式。但雍正身邊的人才較多,切人心所向。曾國藩身邊雖然也是人才濟濟,卻是各自打算盤,雖有極少數與曾一條心,切崇拜其為人,如彭玉麟。這畢竟是臣與君的分別。
覺得“黑”特別適合曾國藩,這部書的書皮就是黑色,他先是崇尚程朱之學,然后經陳廣敷點醒,予以莊老處世《道德經》、《南華經》。
自古以來,手握重兵的臣子,都受到君主的猜忌,而無論他是忠或奸?!笆治罩乇北旧砭褪蔷乙淮蠹?,更何況是在滿人當朝的漢大員身上。因此當“剪滅長毛”后,曾主動“自剪羽翼”,裁撤湘軍。辦理津案,使他留下罵名;鎮(zhèn)壓太平天國又使歷史學家從各個角度稱辯他的利弊。美名有之,罵名亦有之。致使身在封建社會沒落這個歷史背景中的大人物,也變得晦暗不清,讓人無從評判。
但他是一個忠于主上的大吏,這倒是最貼切的稱謂。另外他的聯(lián)及家書,還有書法也流傳下來,翰林苑學士之名還是有實。
康福本來我很看好,不知為什么,我非常欣賞在大人物身邊忠心耿耿的子弟或家仆,如二月河傅恒的家仆、康熙身邊的臣子,故康福與曾之間的誤會到死未解,我很為之遺憾。
曾國藩家族弟及胞弟,才能都太差,沒有能接替他、輔佐他的,憎國荃稍微強點,但我不喜歡他。
這里我還是喜歡彭玉麟,是個奇男子。
曾國藩黑雨讀后感(二)
本書既寫曾國藩的文韜武略,也寫他的待人處世與生活態(tài)度;既寫他的困厄與成功,也寫他的得寵與失寵。曾國藩制勝的兵法、治軍行政的方針,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很值得我們學習。
整本書的敘述從曾國藩的老母病故,曾國藩從禮部侍郎位置退下,回家守孝開始。當時, 在曾國藩的老家湖南,太平天國叛軍正在攻打長沙城(不過后來太平軍放棄了),左宗棠此時只是湖南巡撫的幕僚。
鑒于太平軍太難搞,清朝官軍又太菜,咸豐皇帝效仿嘉慶年間滅白蓮教的做法,各地訓練自己的武裝力量——團勇。此時的湖南巡撫和奕?、肅順等聯(lián)合推薦曾國藩負責湖南的團練工作。
曾國藩考慮到自己并沒有太多軍事經驗,本不想出山。長沙方面的郭嵩燾能夠勸動曾國藩出山,主要有兩個理由:1)一個江湖人士為曾國藩老母選了一塊風水極好的`墓地,暗示曾國藩可以出將入相。2)分析了太平天國必敗的原因:太平軍支持洋教,大肆摧毀儒教。曾國藩只要豎起保護孔孟之道的大旗,就可以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曾國藩來到長沙辦團練,開始主要負責鎮(zhèn)壓土匪和本地的各種小叛亂。曾國藩以“寧可錯殺一個秀才,不放過任何一個土匪叛軍”的嚴厲手腕來治理長沙的各種叛亂。百姓稱之為砍頭比剃頭還容易,因此得名“曾剃頭”。(.)
曾國藩嚴格治軍,手下的團勇僅一千多人,不過軍事紀律要強于當地的八旗綠營。后來由于和新任巡撫駱秉章及綠營官兵產生矛盾,為了方便更自由的練兵,曾國藩帶著自己的團勇離開長沙到湖南的衡州練兵。
在衡州,為了嚴肅自己團勇的軍紀,曾國藩揮淚殺掉了在與太平軍第一次戰(zhàn)斗中觸犯軍紀的金松齡。此人既是曾國藩的親信,又對曾國藩的母親有救命之恩,足見曾國藩治軍之決心。在曾國藩等人的努力下,團勇迅速發(fā)展壯大,戰(zhàn)斗力也不斷增強。
經岳父的推薦,曾國藩收入水軍奇才彭玉麟到麾下,開始訓練并組建水軍,以便于強大的太平軍水師作戰(zhàn)。為了得到當地富商的軍餉捐助,曾國藩被迫為這名貪官修建祠堂,特殊時期,行特別之事。
此時,太平軍已經從南京開始西征,朝廷命令曾國藩帶團勇前去剿匪。但是,曾國藩沒有立刻出兵,而是等待“友軍”綠營敗下陣來,自己的團勇訓練成熟方才出兵。此時的曾國藩水路兩軍已達兩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