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好詞好句 > 豐子愷家書好詞好句整理70條

          豐子愷家書好詞好句整理70條

          時間:2020-11-01 07:07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

          4、 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7、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

          13、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二)生活情趣

          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2、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

          3、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4、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

          5、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6、 黃發(fā)垂

          7、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

          -------------------------(三)讀書

          1、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6、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7、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8、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9、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0、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四)奉獻

          1、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3、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4、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chǎn)生了果實,卻并不要求什么回報。(泰戈爾)

          6、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陶行知)

          8、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貢獻。(白求恩)

          -------------------------(五)戰(zhàn)爭

          1、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 朔氣傳金

          4、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8、 醉里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里分

          9、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jīng)-君子于役》)

          11、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杜甫《石

          12、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壯志

          1、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

          6、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

          7、 燕雀安知鴻

          8、 老

          9、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七)愛國

          1、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4、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5、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之藍關示侄孫湘》)

          6、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7、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8、 以身殉國,何事不為?(陸游)

          9、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

          10、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愷)

          11、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12、 錦繡河山好收

          13、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八)立志

          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2、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4、 燕雀安知鴻

          5、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6、 老

          7、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8、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9、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九)思鄉(xiāng)、念友人、思親人

          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

          2、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n

          3、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

          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5、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溫庭

          7、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

          9、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1、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2、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3、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14、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5、 日暮鄉(xiāng)?未κ牽 灘ń 鮮谷順睢#ù

          16、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17、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18、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1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

          20、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十)黃河

          1、 黃河遠上白CA,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2、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4、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yǎng)浩《潼關懷古》)

          6、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魯迅的家風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xiàn)難產(chǎn)跡象,當醫(yī)生向魯迅征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苯Y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睋?jù)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nèi)”。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后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p>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錢基博的家風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于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后一封信則表示:“現(xiàn)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于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梁啟超的家風

          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jīng)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p>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diào)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辈⒔毯⒆觽兦髮W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diào)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沒忘了夸一夸女婿、兒媳。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梁漱溟的家風

          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梁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xiàn)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著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寬、梁培恕,對于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采訪時,梁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梁濟的影響有關,梁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梢哉f,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梁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

          相比于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胡適的家風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于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yōu)等,品行要列最優(yōu)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fā)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p>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yè),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秘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yǎng)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系。”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p>

          名人的家風家訓范文:豐子愷的家風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nèi)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diào)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后,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yǎng)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zhàn)升為營長、師長,后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fā)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許發(fā)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fā)給所有官兵。在分發(fā)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fā)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jiān)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xiàn)難產(chǎn)跡象,當醫(yī)生向魯迅征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睋?jù)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nèi)”。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后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p>

          4、錢基博嚴格教育子女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于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彪S后一封信則表示:“現(xiàn)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于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教出全能兒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jīng)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p>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diào)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

          6、豐子愷,讓孩子享受應有的快樂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nèi)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diào)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蓖瑫r,子女獨立后,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