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
孤獨之旅讀書筆記1
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很簡單——講述了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然而越是簡單的故事,往往越是深入人心——因為它們的作者拋棄了華麗的筆觸與峰回路轉的情節(jié),選擇了一些更能體現(xiàn)事物本質(zhì)的東西。
富家子杜小康,曾過著無憂無慮的小康生活。而當生活的大廈于眼前轟然崩塌,一切化為泡影,他,又該做些什么?
名為“逆境”的河在眼前翻涌著,奔騰著,卷起層層黑色的浪花。他沒有逃避,他無從逃避,他同父親手挽手,跳了進去。
他望著遠方如浪潮般的蘆蕩,望著黛色的群山,望著云卷云舒。他望著一天天長大的鴨群,笑了,笑中帶著得意。他被迫接受孤獨,他開始擁抱孤獨,他試著享受孤獨。
但困境接踵而至。鴨群在暴風雨中消散,他沒有猶豫,扛起生活的重任,追了上去。
他找到了鴨群,但在逆境中迷了路。他望著異鄉(xiāng)的天空,嗅著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哭了。淚水洗滌了他的幼稚與自負,他在閃閃淚光中走向成熟——不為別的,只因這是逆境為他鋪就的康莊大道。
要么在逆境中成長,要么在逆境中死亡。而他,成長了。
每當身處困境時,我便總會想到那個在無邊蘆蕩中追逐鴨群的少年——他孤獨的心中盈滿希望,稚嫩的臉上透著堅強。他在困境中摸索著,他在孤獨中探尋著,但毋庸置疑,他未來的路,一定鋪滿了光明與希望。
孤獨之旅讀書筆記2
說實話,我很長時間都沒有和爸爸媽媽讀過書了。有一天,我拿著姐姐初中的語文書去和爸爸讀親子共讀。翻閱著語文書,感覺好枯燥。對爸爸說:“真是的,初中語文書,怎么這么無聊,連一張彩色圖片也沒有,而且文字還這么多,可想而知,初中生生活這么乏味?!闭斘乙P上書的時候,一個題目吸引了我,這個題目的名字就是《孤獨之旅》。一個疑問充斥在我的心中。“為什么旅途是孤獨的.,是什么樣的人經(jīng)歷了這樣的旅途?”正當我在想的時候,媽媽說:“是要讓你接觸這種文章,看看主人公有怎樣一段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這樣才能更懂事?!卑殡S著柔和的燈光,我仔細地閱讀著,我的情感也時起時伏,雖然有些字不認識,問了媽媽以后繼續(xù)讀下去。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文中主人公杜小康以趕鴨子維生,歷經(jīng)了生死磨難。這位少年在生活的艱難和精神的孤獨中錘煉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的長大了,堅強了而感動?!苯?jīng)過我和爸爸媽媽討論一番后,得出了一份這樣的結論:“現(xiàn)在的我比起杜小康很幸福、很快樂,我比他擁有了更多的甜蜜,更多的朋友,更多的親人,我不會像他那樣孤獨,但我承認,我沒有像他那樣遇到困難的時的堅強,這一點我要向他學習他那份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他的旅途是孤獨的,我的旅途是開心的,所以我更應該好好把握,好好學習?!?/p>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曾被自己所感動,所以平常遇到困難,更應該以堅強的心態(tài)去面對它,得到那一份堅強被自己的行為所感動,那樣我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愈挫愈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孤獨之旅》。書一到,我就撇下電視,捧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不知不覺中,這篇故事讀完了。主人公杜小康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品質(zhì)深深地打動了我……
杜小康由于失學,無奈之下只好跟著父親離開家人去一個孤僻的小島上放鴨,他十分孤單和思念母親。然而,他就在這逆境中煉就出了一把寶劍:在一場暴風雨中,他們家的鴨全都丟了,杜小康一個人挺身而出去尋找鴨子。過程中,他變得更加堅強勇敢。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人們不能到達黎明?!o伯倫。是??!只有經(jīng)過暴風雨的花兒才能開出最絢麗的花朵。杜小康的生活條件和遇到的困難都比我們差與難。那么我們每次遇到的小小的難題,有什么不可以去占勝的呢?讀書的.過程中,我也慢慢地領悟著其中的道理。世界上有許多的成功人士,他們難道就不會遇到困難嗎?!肯定會!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以前要吃削了皮的水果時都叫爸爸削,自己卻不敢削。爸爸叫我嘗試一下削皮的時候,害怕極了!怕會削到手。我一直都不敢面對這個困難,直到我這么大了,也不會、不敢。但是最近,我終于意識到自己不去克服它,就永遠都不會。當自己嘗試著去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并不是很難。困難有大有小,重要的是看你怎樣去面對,如果我們不去面對,永遠也不會成功,那么就要選擇去克服它們,戰(zhàn)勝它們!
講了這么多,總之就一個道理: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會有大大小小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決不能退縮!用勇敢,堅強地去克服困難。風雨后總會有彩虹!
唐老師執(zhí)教的《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孤獨之旅”也是成長之旅,杜小康這個油麻地的富家子弟在家道中落后被迫與父親外出放鴨,在放鴨的孤獨之旅中逐漸成長,因此,在構思本文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字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是“成長”,一個是“孤獨”。孤獨是客觀存在的,成長是漸次發(fā)展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克服孤獨的過程。
因為是自讀課文,唐老師對這節(jié)課安排了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淡化了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落實,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探人物、感受人物心理變化;悟主題,領會生命真諦。
一、教學設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唐老師按照“理清情節(jié)——探究人物——感受心理——感悟孤獨“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四個環(huán)節(jié)圍繞”孤獨“展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孤獨,讀孤獨,議孤獨,釋孤獨,可以說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已基本體味到了杜小康的孤獨了,但是前面說了本文有兩個關鍵詞,除了“孤獨”,還有“成長”,怎么去看他的成長呢,唐老師找了心理變化的詞語,從中發(fā)現(xiàn)這個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正是克服孤獨的過程,杜小康是在克服孤獨中成長的。
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人物性格,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人物是小說的第二要素,杜小康是本文的主角,作者展現(xiàn)這個人物在克服孤獨中的成長,那么,對人物的分析,無非是抓住細節(jié),細讀文本,文中有兩處細節(jié)不容忽視,一處是他說的四句話,另外一處就是四次有關哭的句子。仔細分析這兩個細節(jié),會發(fā)現(xiàn)杜小康在孤獨和責任中成長了。在本課的教學中,唐老師抓住了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從找到的詞語中學生可以感受了杜小康的孤獨感確實在逐漸減少,他慢慢克服了孤獨,對于他的成長唐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品讀中去感受人物心理成長的過程,因為成長意味著責任感的增強,而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中是很好地體會到了。
三、以文體特征為抓手,從文本中來,到生活中去,訓練學生思維力
在小說的三要素中,環(huán)境烘托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也是為了展現(xiàn)人物性格命運而展開的。在品味孤獨環(huán)節(jié)中,唐老師順勢引導學生品讀了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在品讀中老師重點是引領學生在環(huán)境中感受孤獨,但卻忽略了作者曹文軒對環(huán)境的詩意描寫,比如文章開頭對鴨群河面上形成的扇面的描寫,河面上炊煙和熱氣的描寫等等,這些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描寫,無形中沖淡了人物所遭受的苦難,讓讀者不會沉浸在苦難和悲涼之中,而是發(fā)現(xiàn)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美好,也啟示了讀者,生活中苦難和美好其實是相伴而來的,學會正確面對苦難。在這部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語言的形式和目的兩個角度進行品讀。
四、以寫作訓練為載體,引導學生自己感悟成長真諦。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唐老師設計以“我想對杜小康說”為題寫一段話,更深入地體會孤獨的含義,不僅加深同學們的體會,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