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別號稼軒,南宋著名抗金英雄,豪放派代表,其經(jīng)典作品《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的“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出自哪里?是可以單獨使用的嗎?下自成蹊的上一句又是什么?有何含義?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簡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下自成蹊下一句
其中,“下自成蹊”的意思是下面自己出現(xiàn)了小道,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與“桃李不言”進行連用,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完整的句意是:桃樹及李樹不會主動的吸引別人,但人們卻自發(fā)的前來欣賞其開出的鮮花,采摘它們的果實,自然而然地在樹下走出了一條小道。
譯文
太史公說:“《論語子路》中,孔子說當(dāng)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這不就是說的李將軍嗎 。我見到的李將軍像鄉(xiāng)下人一樣的樸實,口不是能說善辯。但是到他去世的那天,天下無論認(rèn)識他的或不認(rèn)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品格,使士大夫信賴。諺語說:“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這話雖很短小精煉,卻可以見到使人明白的大道理啊!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從李廣將軍的事跡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他只要真誠、忠實,處處為別人著想,然后又不求任何回報,還愿意同眾人一起吃苦耐勞,且一點不不擺譜。那這樣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去尊崇,他不是用言語來感動別人,他是用行動來感染別人。告訴我們踏實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2、還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所以當(dāng)我們?nèi)プ鲆恍┦虑榈臅r候,不要先在心里想著有回報我們才去盡心盡力的做,沒有回報就草草了事。你需要把那顆功利的心先放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回報總有一天會來到你的身邊,或許有點晚,但它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