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臣王建,字仲初,出身寒微,世稱“王司馬”,其代表作品《山中問答》是一首七言絕句,于游玩山村時所作,是其對農(nóng)村生活的一種向往。那么,王司馬向往的鄉(xiāng)村是怎樣的呢?這首詩與邊塞詩、宮廷詩有何不同?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看中庭梔子花。
注釋:
婦姑:媳婦和姑姑。浴蠶:對蠶種進(jìn)行清洗和消毒。中庭:庭子當(dāng)中。梔子花:夏季開花,色白,香濃。
譯文:
雨中的村子里傳來了幾戶人家的雞叫聲,沿著村邊的小路觀賞四周青青的翠竹和彎彎曲曲的小溪,不覺中來到了小橋前。只見村中的姑嫂們相互召喚著到溪邊洗蠶種,只有農(nóng)戶庭院中的梔子花開得那么芳香悠閑。
賞析:
“雨里雞鳴一兩家”。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山村的地形使得居民點(diǎn)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雞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fēng)味。
“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并讓讀者隨詩句的向?qū)Вw驗了山行的趣味。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yáng),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shè)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致。
詩人轉(zhuǎn)而寫到農(nóng)事:“婦姑相喚浴蠶去”。于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里,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么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guān)系多么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
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jié)的農(nóng)家氣氛表現(xiàn)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后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shí)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cè)面落筆。用“閑”襯忙,通過梔子花之“閑”襯托人們都十分忙碌的情景,興味尤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