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我們這輩人不打,下一輩的人就得打!”引人淚目的《長津湖》講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觀后感1000字心得體會:雖然沒有淚流滿面,卻感覺被治愈,牢牢記住很多。該影片生動地詮釋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輩們用血肉拼下來的,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當(dāng)下,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長津湖觀后感
《長津湖》講述了1950年,中國志愿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qū)交戰(zhàn),雖然當(dāng)時冰天雪地,但中國志愿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于長津湖地區(qū),殲敵1.3萬余人,扭轉(zhuǎn)了戰(zhàn)場態(tài)勢。
小編自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輕易掉眼淚的人,但整個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一直在忍著。直到走出電影院回家后,上網(wǎng)看到網(wǎng)友們的評論,我承認自己終究沒有忍住哭了起來??姑涝瘜⑹可仙舷孪履欠N濃濃的保家衛(wèi)國,舍己為人的愛國主義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始終沉浸在那一幕幕的感人瞬間,依然回味無窮。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道題: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革命先烈都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的,即使后來被凍死、餓死,他們也要不辱使命,與敵人血拼到底,直至勝利的最終到來。什么樣的力量,能支撐他們用生命去堅守,直面生死考驗而毫無退縮。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wù),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在赴朝作戰(zhàn)前的動員會上,身為一連之長的楊根思喊出振聾發(fā)聵的“三個不相信”口號,呈現(xiàn)了這一讓人肅然起敬的一幕。
志愿軍戰(zhàn)士能有如此“狠”的舉動,必定有著過硬的思想素質(zhì)潛在地發(fā)揮著作用,“三個不相信”體現(xiàn)的絕對是那種不服輸?shù)膭蓬^。力量的源泉一定來自于偉大的人民和強大的祖國:必勝的信念,不怕死的精神。面對美軍多次高強度進攻,楊根思的戰(zhàn)友們一個個倒下,彈藥即將用盡,而楊根思也已負傷,但他仍未放棄他所堅守的陣地。“人在陣地在!”最終,他引爆了身邊僅剩的一個炸藥包,選擇了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于盡。
每個中國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都鉚足了精氣神,誓爭高低、絕不認輸?shù)?ldquo;三個不相信精神”激勵著每個戰(zhàn)士逢敵必戰(zhàn),遇強更強,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和平年代,有了這種精氣神,我們才會視成長中的磨難與挫折為“墊腳石”而非“絆腳石”,才會避免前進中的失敗,做為贏得勝利的“必修課”而非“選修課”,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