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高富帥’是女士擇偶的最重要標準。大家看不過了,開始覺得光帥,有錢也是不夠的,還得顧家,人品好。于是男一號誕生了.
片子情節(jié)比較老套了,無非是2個人品好又專一的高富帥都喜歡女主角到不行,區(qū)別只是一個高調(diào)表示自己經(jīng)濟條件很好,另一個裝窮賣傻,最后后者毫無壓力無需董事會拍板買下前者的公司,并私人飛機送女主角到paris用I DO 戒指求婚的.故事。
這個片子吐槽點太多,都不知道從和說起,概括起來,就是 - YY
YY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請遵循邏輯
男一號這么有錢有地位,是如何能保持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的形象,并且所有人都不知道大街上走的這位是巨富。-這就好像黃光裕馬化騰在大街上走2個小時,沒有一個人認出他們來
我們可以拿好萊塢經(jīng)典的王子灰姑娘爛片《Pretty Woman》 (風月俏佳人)
來對比,他們有很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1. 《風月俏佳人》 里 理查·基爾 角色年近40,是一個收購企業(yè)的partner
《我愿意》里孫紅雷角色三十出頭,是一家大集團的董事長
2. 理查·基爾 角色因為工作奔波勞碌, 孫紅雷片中主要工作是如何取悅女主角,天天跟著她, 一天一個工作電話也沒有,外加每天2個小時的幼兒園義工工作。
我不知道在中國,一個如此年輕的富豪,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這不光讓我們平頭老百姓羨慕嫉妒狠,就是現(xiàn)實中高富帥們看了也要汗顏。
最郁悶的是,這種年輕高富帥居然還百合網(wǎng)相親,跟老百姓搶。
當然,女主角也不是一般人,她除了年紀大點,要相貌有相貌,要事業(yè)有事業(yè),而且她如果不是已經(jīng)是入了外國籍,就至少是一個擁有歐盟某國長期簽證(永居)的人, 因為她可以在完全不需要簽證的情況下,坐上飛機就Paris.
總結(jié), 以前屏幕表現(xiàn)好男人,就是多金+帥。現(xiàn)在變成,好男人不僅要多金,帥,還要有大事業(yè),而且自己白天一天至少有5個小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會被事業(yè)打擾,可以為了一個普通女生死心踏地。
當然,這樣的好男人別的地方?jīng)]有聽說過,或許只是Made in China吧。
《口是心非》
在我看來朱莉婭羅伯茨是好萊塢最有味道的女演員了,克里夫歐文也是那種雅帥。說真的,前半個小時我簡直不知道那個電影在講什么,只是在純粹的欣賞男女主角的顏值。
電影有一場戲是女主角質(zhì)問男主角,衣柜的丁字褲是誰的?男主堅決否認,女主試探成功,高興的告訴男主角這是她自己的內(nèi)褲,男主背對女主,嘴角微微一抹的笑讓我印象深刻。在我看來這抹微笑不是代表愛,而是狡猾的笑。
作為特工的男女主由于工作性質(zhì),性格多疑,猜忌,彼此相愛,卻又彼此互不信任,一次次的試探,一次次的爭吵,一次次的妥協(xié)。男女主最后的矛盾是女主接受不了男主和另一個女人睡了,雖然她知道男主并不愛這個女人。
愛一個人,是否精神和身體要同時保持忠誠。我愛你,但是我還是和別人睡了,這看似很荒唐,但卻是最普遍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人畢竟是屬欲的,在最誠實的生理反應面前,大多數(shù)人不會學會克制,這是天性。但是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會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然和動物沒啥區(qū)別。出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但卻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旦去討論,勢必又揭開那片看似已經(jīng)愈合的傷疤,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回到電影本身,男女主的職業(yè),性格本就不適合成為伴侶,這樣的組合太累了,每次見面斗智斗勇,知道的是在談戀愛,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演戲。相比小說的結(jié)局,男主死去,反而為倆人的愛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不然我很難想象兩人今后的生活。愛情是經(jīng)不起試探的,一次兩次的試探可能是調(diào)情,試探多了,真的就剩下悲劇了。
我一開始以為的結(jié)局是男女主賣了配方,在迪拜逍遙的生活著,這符合歐美電影的走向,但是這電影居然反應了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不在中國大陸公映簡直可惜了。
《口是心非》觀后感(二):男女相處之道
看到大部分都是給三星的評價。
我很喜歡這對男女組合,所以覺得三星偏低。
整個故事寫得還不錯,時間交錯的敘述的手法也讓故事增強了趣味性。
我覺得最好看的在男女關(guān)系。
從頭到尾我都覺得是女方在耍男方。
每次他們互不信任發(fā)生爭吵時,都是男方讓步,雖然他一直都懷疑女方對自己的愛是有目的的。
男方做了N次保護措施,好讓自己不至于被耍到一無所有,但是每次同女方一交鋒,他就繳槍投降了。
我覺得這樣一個結(jié)果,對于這段感情很好,盡管竹籃打水,但是好歹兩人還在一起,經(jīng)歷了這樣的挫敗,女方應該會改改那么自以為是和強勢的性格。我看到一半的時候設(shè)想的結(jié)果,是女方拿到配方后逃之夭夭了。
還好,這個結(jié)果算不錯。
《口是心非》觀后感(三):喜歡就好了
精彩的配樂外加討喜的臺詞,
美麗的風景外加養(yǎng)眼的演員,
多變的拍攝手法,緊湊的劇情,變幻的時空,天馬行空的想法。
片刻的激情,5年不見,仍能遠遠的認出對方,有點脫離實際,不過電影中的人物么,本來就跟我們大家不一樣罷。
最后兩個人癱在酒店的大堂喝香檳的神態(tài)表情,莉莉小敏感小神經(jīng)的蹦出那句“你要是認為我自己偷偷換了秘方,那就……”,太逗。
突然讓我想起鄭秀文和劉德華的{龍鳳斗}。
.S.片尾曲很驚艷,華麗的小調(diào)調(diào),輕快的哼唱著經(jīng)歷過風浪后的小情愫。
與大家分享:
《口是心非》觀后感(四):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前兩天剛看了Clive的《The International》,壓抑得要命。同樣是有Neomi,同樣有黑幫,有黑幕,可是比《東方的承諾》,還是不夠出彩。Clive 的演技離國王還是差了點兒。
這次看《Duplicity》是出人意料的輕松。 大家都先想到《偷心》, 其實,這兩個故事根本不搭界。《Duplicity》是一個商業(yè)的無間道,人物關(guān)系非到最后不能揭幕。導演選擇了輕松路線,除了杜拜,羅馬,紐約等等風光,兩位俊男靚女也是養(yǎng)眼非凡。加之兩個人的唇槍舌戰(zhàn),和跳脫的剪輯,演員和觀眾都很放松。特別適合減壓。
最經(jīng)典的:朱莉亞審問克利夫衣櫥里的女內(nèi)褲那一段, 以及兩次重逢時重復臺詞的使用。但是最搞笑的還是兩個大牌特工放下中東問題,嚴肅討論靠夏威夷比薩餅商業(yè)諜戰(zhàn)謀生的那節(jié)。原來,特工們也是需要柴米油鹽的!
意料之外的是,CIA和 de的間諜比起商場老手還是略輸一籌,可見商場如戰(zhàn)場。再牛的特工,最后還是老板的工具。。。
《口是心非》觀后感(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口是心非(Duplicity)》
一部間諜的電影,我承認是因為茱莉亞羅伯茨我才會點進去看的。作為編劇出身的導演Tony Gilroy,整部片子都是偏重結(jié)構(gòu)性的產(chǎn)物。
我成為我之前迷上了《告白》的結(jié)構(gòu)模式,一層一層的推進,回顧,而后再在不斷的重復輪回主題以后,最終得出了一個致命性的故事結(jié)尾。《Duplicity》很有這種韻味,但是卻沒有它的精髓。
整部片子只有一處慢鏡頭,像《告白》里面常用的慢鏡一般。它表現(xiàn)在電影的開頭,堆滿了沖突跟幽默性,慢鏡頭,從來都是表現(xiàn)矛盾發(fā)生或者過程發(fā)展演變的最好手法。故事的開頭,我們就已經(jīng)知道兩個巨頭的競爭敵對關(guān)系。
其實不難看出這一部片子的愛情成分。愛情的位置點到即止,剛開始的感覺是用間諜跟反間諜的猜疑,試探跟配合,協(xié)調(diào)來作為這部電影的主線。直到后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原來原先自己猜想的主線只是大氛圍的襯托而已,電影里面深刻締造的,是一份共患難以后構(gòu)建起來的感情與信任感。
其實即使到最后,我依然不會覺得他們會坦然的相信對方。也許是故事的劇情性太強,很多個本來屬于畫龍點睛的位置都描繪過了頭。其實整部電影的架構(gòu)我很欣賞的,兩個大輪回,而里面小輪回使用的是一種插敘的方式。
一般懸疑劇的手法,如果可以配合插敘的方式來用,在不經(jīng)意的位置加建幾個真相大白或者致命逆轉(zhuǎn)的鏡頭,整個故事出來的效果就會意想不到很多。只是在《Duplicity》我只覺得這個手法用得太頻密了,一開始還可以為他們之間的相互測試到再次建立信任而感到略有新意,但是慢慢到后來,會覺得出現(xiàn)的頻率過于密集,而導致缺乏了原有故事的緊湊性。草莓蛋糕上面可以有草莓,但是一定不可以多,否則只會搶走了蛋糕原有的視覺效果。
故事里面的高潮還是有的,就在臨近結(jié)尾女主角盜取重要文件的那一部分。那是整部電影里面可以讓我心跳加速的一幕。而到后來的的假裝拆穿,離開,等待,文件轉(zhuǎn)讓。好像,也只是回到第一幕插敘片段的感覺。固有的手法,只是施展的場地不一樣了而已。
其實他們相遇時候的臺詞,是不斷重復的,從一開始,到中間,到結(jié)尾,但是他們對話時候的語氣,表情神態(tài)跟最終跟隨的結(jié)局,已經(jīng)大不相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事的穿插過于頻繁而導致自己思想的凌亂。到了最后發(fā)現(xiàn)大循環(huán)里面那個局外有局的結(jié)果時,我不覺得意外。
如果最后要說明他們兩個只是被蒙在鼓里的商業(yè)棋子,而最有腦的一方其實是處于被動的那一方,因為他一直在暗中操控全局。那么,矛盾性的爆發(fā)效果還是不夠激烈。因為之前的鋪墊還不夠力度,到后來的著重點好像都偏重了在他們兩個的互訴鐘情上。局中有局的設(shè)置確實是一個亮點,但是讓人驚訝的感覺還是不夠。也許是這個結(jié)局所帶來的破壞性或者影響性不夠強烈,才會讓我覺得它不夠深刻。
不過整體而言,我很喜歡里面的兩位主角,所以,我也很欣賞他們的演技,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恰好到位。如果想訓練一下自己的故事拼湊或者連貫思維的,這部電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口是心非》觀后感(六):好萊塢版《群英會蔣干中計》
故事講的是A公司借用兩個內(nèi)鬼之手將假配方送到競爭對手B公司處。說白了就一好萊塢版《群英會蔣干中計》。
所以為了鼓勵老外多讀讀我們中國的名著,我給了2顆星。
之所以沒有給更高的星是因為這個群英會拍得非常之差,首先就是我最為反感的時空錯亂的敘事手法又在此片中出現(xiàn),是不是要拍的一部分觀眾看不懂就算你編劇智商高了?
其次就是一些細節(jié)問題
問題1. 男主角的配方被搜出來了,后來怎么又拿出一份?
問題2. 假設(shè)男主角有足夠的時間再復印一份然后藏起來,老朱為什么要把男主角咬出來?他們不是一伙的嗎?有必要弄得這么復雜嗎?直接閃人不就完了嗎?編劇在這個時候還要掩飾他倆是一伙的.嗎?
問題3. 將一張紙傳出來,有必要動用復印機嗎?手機拍張照片不就完了嗎?事實上老朱是拍了,當我看到老朱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的時候,我想這是編劇的諷刺嗎?
當大家想到的時候,編劇說我沒想到,當大家以為編劇沒想到的時候,編劇說其實我早就想到了。
很難想象這樣的情節(jié)會出自于《諜影重重》,《世界末日》的編劇之手,看來是黔驢技窮,江郎才盡了。
《口是心非》觀后感(七):口是心非
張雨生的歌,最喜歡是這首,最后的這首 。
歌詞哀痛,是當年的我喜歡的調(diào)調(diào)。
“口是心非”,本來也算我改不掉的習慣之一。
再加上大嘴姐姐茱莉亞.羅伯茨,
所以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也仿佛是理所當然的。
誰說的,這是另一部《史密斯夫婦》。
未必有那么劍拔弩張的對立和挑釁,
但充滿試探的交鋒倒是連場上映。
男女主角的氣質(zhì)本來就不同。
同樣的性感,但一對張揚外露,一對含蓄低調(diào)‘
所以注定一場戲是刀槍火炮硝煙彌漫,
另一場戲卻是唇槍舌劍辭鋒連連。
茱莉亞.羅伯茨,這個大嘴妞,《風月俏佳人》里面,她就只是個可愛的美國甜心版傻大姐而已。怎么到了《洛丁山》,她忽然連衣襟鬢角都籠了一層光,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說不盡的風流動人。
當她一出現(xiàn),Elvis Costello的《she》就隨之響起。
he,she,she,
伴隨聲聲嘆息。
誰能不愛她呢?
如果一見鐘情還不夠,
那么試試重逢在羅馬。
這樣的女人做間諜?
難怪人家說間諜需要經(jīng)歷非人的意志考驗。
中情局間諜、商業(yè)間諜,反商業(yè)間諜的間諜,都不算什么。
如果她恰好是
愛情派來的間諜。
很無厘頭的
突然想到C10的《特務J》
愛情間諜需要什么素質(zhì)?
要養(yǎng)成隨時細心觀察周圍所有細節(jié)并牢記于心的習慣。
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警惕性和懷疑一切的態(tài)度。
要有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質(zhì)和張口就來的撒謊技能。
要有藐視威尼斯、羞死金棕櫚、氣死奧斯卡影帝影后的精湛演技。
她和他不厭其煩地互相懷疑,彼此試探,
她別有用心地給他下套
他信誓旦旦地睜著眼睛撒謊
不肯相信,無非是
自己一開始已有所保留。
像faye在《將愛》中唱著
“我們的愛情像一場戰(zhàn)爭”
“我們沒有流血,卻都已經(jīng)犧牲。”
磨折了溫柔
磨折了耐心
差點磨折了一場來之不易的愛情。
到令人一拍三嘆,比無間道更無間道的商業(yè)諜戰(zhàn)終于結(jié)束,
精疲力竭的男女主角跌坐在椅上喝著香檳,
無奈地商量去羅馬休養(yǎng)生息。
我愉快地笑出聲來。
也許終于再也沒有機會去證實了,
3千5百萬美元能不能買來那一句
“值得,完全值得?!?/p>
只要記得那印花的裙擺飄過羅馬的小巷,
高跟鞋在安靜的夏日午后踩出動人的聲響,
你只是無意識的路過
卻犯了這輩子最美麗的一個錯誤。
《口是心非》觀后感(八):95
又玩這種把戲,一來是不好意思當面說人家壞話,二來,這部電影與《親密敵人》之間的關(guān)系確實千絲萬縷。
這部電影看的很早了,大概2009或者10年,都有可能吧,但是并不覺得多好,只是設(shè)計比較精巧而已,隱喻關(guān)系也設(shè)定得恰到好處,男與女之間你進我退的關(guān)系,通過一出計中計,表現(xiàn)得也非常成功。但是確實不覺得,男人和女人之間非要如此算計,所以并不喜歡這樣一部電影。但是看過《親密敵人》之后,就覺得,至少,別人是真正有話想說,而且言之成理,別出心裁的,而老徐,顯然就是邯鄲學步,無病呻吟了。
其實《親密敵人》的開局還算不錯,因為親密,因為敵人的含義,很容易可以想象到故事之后的走向,無所謂,只要設(shè)計得好看,而且投行的陰謀等等,堆疊起來,于男于女的關(guān)聯(lián),也應該好看好玩,中間一度,老徐顯然有想要表現(xiàn)出那種掙扎,那種競爭的敵對關(guān)系。
但是可惜啊,老徐還是老徐,華語電影的女導演,除了許鞍華,除了王小棣,好像真沒有人能跳脫出自身的小情小調(diào),自怨自艾。最可怕的是,老徐這個故事明明可以更深刻,但是她最終還是落入了自以為女權(quán),實際上,還是中國小女人耍點小性子的把戲上。于是,整個故事就成了個笑話。最后的反轉(zhuǎn),也只能通過趙寶剛這樣一個打醬油的人物,完成。投行不夠投行,愛情也膚淺,軟弱。
因為這樣的關(guān)系,整部電影的節(jié)奏感非常割裂,在投行陰謀設(shè)定和行進過程中,老徐的商業(yè)電影功底還是多少發(fā)揮了些作用,下了一定本錢去砸得外景地,配合上比較花哨又凌厲的剪輯,還是出了些彩。但是只要進入小情調(diào),小回憶,頓時就變得溫吞,小憂傷起來,其實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真的沒必要那么冗長,大段大段的慢節(jié)奏感情戲,把整部電影的節(jié)奏感都給拖累了。最令人膩味的就是在成都的那段假模假式,純粹給贊助商面子的家庭戲,索然無味,表現(xiàn)浮夸。
但是?成都?……這個先不提了吧!
因為愛情的關(guān)系,所以整個陰謀的一波三折,顯得大而無當了,尤其是最后的翻盤,很奇怪,其實克雷的加入,原本應該好看,但是戲份太少,而且不夠精彩。李治廷演的那個財經(jīng)狗仔應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夠,一個個小BUG,串連起來,頓時就顯得《親密敵人》只是為了成全黃立行和老徐再次纏綿的一場兒戲了。
相較之下,《口是心非》盡管同樣有問題,但是至少過癮,而且點綴其間的男女博弈愛情,更真實,也更女權(quán)。哎……
最后,還是,成都……老徐在片中飾演的,是天蝎座么?可能我不懂吧?
《口是心非》觀后感(九):一部打著諜戰(zhàn)招牌的愛情片
不論把此片歸為愛情片還是諜戰(zhàn)片,我覺得這電影都很不錯。不懂有些人為什么會說爛。如果不是因為沒靜心看,大概就是因為思維太局限,看不懂。
(嚴重劇透開始了,各位看官不妨先去看電影,不好看回來罵我也成?。?/p>
最先吸引我的是開頭的30秒慢鏡頭兩位boss的大打出手,尤其對于開打之前這段互相辱罵,但此時導演只給我們看到他們的口型卻沒有聲音,僅僅這個細節(jié)就讓我覺得此片值得一看。
接著兩位主人公的愛情部分。貫穿整個電影的那個重逢的搭訕橋段,起初我以為是對暗號,后來我才知道其實應該理解為兩位“演戲“的臺詞,但是我更想把它理解為兩個人在回溯他們的愛情,在互道ILoveYou。此片中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讓人感到小鹿亂撞的愛情對白,也講出了很多戀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問題。身為間諜的他們疑心更重,導演用了幾個穿插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在愛面前,沒有信任不信任;”數(shù)到三,我們把各自所有的全都攤在桌上“,下一秒男主就拿出了所有;我愛你,你就是我。
講講諜戰(zhàn)部分,因為是資深諜戰(zhàn)迷(自認為),這兩位主人公只能算是中等級別的間諜,有著不錯的演技,有著不錯的偽裝技術(shù),有著不錯的智商,只是欠缺高級間諜該有的敏感和好習慣(自己被反間諜了還要”敵人“來通知)。整個商業(yè)諜戰(zhàn)故事也非常跌宕起伏,確實很有意思,對于一般觀眾而言也算是big surprise,對于??凑檻?zhàn)的童鞋,只能算是情理之中。(鹵煮腦子缺根弦,對于名字記憶非常有困難)暫且稱作禿頭boss為A,胖子boss為B。A和B均為大公司的CEO,也是雇傭間諜的主人。整個片中A的形象就是一個急功近利,張揚而且不夠成穩(wěn)的人,從一開始我就懷疑他最后能不能成功。B則截然不同,B是個很注重細節(jié)的人,是個真正成功商人的樣子,從他修剪一顆松樹的樣子,從他對于員工的面談,最后給出他帶領(lǐng)團隊策劃了整場諜戰(zhàn),一點也不奇怪。
第一次寫影評....也許是以為早上看了一爛片,接著看了一個稍微不錯的電影,就讓我激動的非要贊揚一番。更多可能是希望能接觸更多愛好諜戰(zhàn)片的豆友們。歡迎大家給我點評以及推薦好看的諜戰(zhàn)片~~
Thanks for reading!
《口是心非》觀后感(十):很切題,最起碼。BTW,喜歡J&C組合。
Duplicity,看起來最呆的老頭實際上才是最后的boss。他是整場口是心非的表演里最大的贏家。
男女主角機關(guān)算盡卻還是丟了金子,不過好在確認了愛情。不討厭這個結(jié)局。
就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有側(cè)重的故事,抗拒面面俱到。就這部而言,事件是商業(yè)諜戰(zhàn),串聯(lián)的線是二人感情。線的作用是貫穿事件、敘述事件、豐富事件。整部重心放在duplicity的緊張感上,就不能在結(jié)尾搞一個兩人卷款私奔終成正果來宣揚愛情的偉大感人,不然畫蛇添足。導演還算聰明。
一些題外話:
喜歡片尾曲。
Roberts老了但是魅力依舊,Owen一向性感。(Roberts用內(nèi)褲考驗Owen那一段讓我對這個角色的好感消逝了幾分。。。狡猾的女人和受騙的男人)
還有一個疑問——這片子真的那么難懂么?比巴別塔,穆赫蘭道難懂么?我不覺得導演在故弄玄虛,這種entertaining piece不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來點乾坤大挪移,在細節(jié)上?;ㄕ械脑挘鰜淼男Ч麜O其無聊。至少我本人就是在無意中先看了在羅馬的相遇,然后倒回開頭發(fā)現(xiàn)有段相同的對話,才提起興趣的。。。
所謂感動,其實是需要時間來沉淀的。第一天只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天、第三天也只是一種習慣。可是習慣是一個可怕的事,如此習而慣之一直等下去,第一年、第二年乃至十年,沒有人會輕易地說,他并不感動。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看完《忠犬八公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歌手張靚穎的一段歌詞:“四季風景在我的窗前懸掛/人海漲落在我的心里變化/流轉(zhuǎn)的時光/褪色的過往/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不論外物如何變化,那只忠誠的秋田犬總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守望著他的主人。
影片的制作水準算不上高端精良,人物刻畫稱不上老到精深,情節(jié)設(shè)置更遑論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電影,讓無數(shù)觀眾感動落淚。
影片將視角對準了一只名叫“小八”的秋田犬。它被人遺棄在火車站,因為遇到了好心的大學教授帕克而免遭厄運。帕克的妻子一開始并不喜歡“小八”,當她看到帕克趴在草地上,嘴里咬著球,一步一步艱難而又不失耐心的教“小八”如何撿球的時候,她的心被這一幕融化了。
“小八”就像是一個“黏人蟲”,怎么趕都趕不走。它和帕克熟識以后,每當帕克要坐火車去學校上課時,它總是尾隨在后,在火車站對面的花池上一蹲就是一天。起初,教授帕克還經(jīng)常驅(qū)趕它,讓它回家。后來,他發(fā)現(xiàn),“小八”像是著了魔一樣,一定要看著帕克從火車站再次走出來才肯罷休。教授也只好作罷,隨他去等。火車站里賣熱狗的大叔,書報亭的大嬸都十分佩服“小八”的忠誠。然而有一天,當帕克在給學生上課時,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親人們在哀悼完之后,決定送走“小八”。可這只倔強的小狗沖破圍欄,又跑到火車站去等帕克,這一等,就等了9年,直到“小八”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導演細膩的鏡頭里,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間最質(zhì)樸也最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極為罕見之處,在于它無需依靠人類語言的溝通傳遞,而僅靠手勢與動作來表情達意。影片中有多次用低機位拍攝“小八”,而且用“小八”的眼睛來看待周遭的世界(鏡頭里的世界呈現(xiàn)出黑白色調(diào),因為狗的視覺里也是僅有黑白兩種色彩)?!靶“恕钡南才吩谶@只秋田犬的身上也得到極為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它生氣時的怒目圓睜,哀傷時的眼眉低垂,開心時的歡呼雀躍,尤其與帕克在一起時的親昵溫順,實在是讓觀眾看得心生憐愛。聯(lián)想到最近看過的一部由韓國女星林秀晶主演的電影《方糖》,講述一個少女和一匹馬的故事。故事也無甚波瀾,然而與《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場景的相似處卻是歷歷在目。頗難想象,人類與動物相處的融洽有時候居然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蛟S是因為,動物沒有人類那么多的防備與私心。你對它好,它會對你更好。所以,當你傾注你的所有熱情對待一只小動物時,它會對你百依百順,做你的忠實朋友。
樹葉綠了又黃,花兒謝了又開,風雪來了又去。轉(zhuǎn)瞬間,已是十年過去了。當年風華絕代的帕克夫人在偶然路過的火車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垂垂老矣的“小八”頂著風霜依舊在守望著他的主人。帕克夫人走上前來,將“小八”攬入懷中,輕聲的拍打著它不再閃亮的皮毛,她用一種人類最美的語言告訴“小八”:親愛的,一切都讓它順其自然吧。
沒有一種情感能敵過時間的摧殘,沒有一種歲月能抵擋生命的流逝。忠誠的“小八”在用自己的生命履行著他對主人的諾言。在旁人看來,似乎是一件多么愚鈍的事情;在所有關(guān)心“小八”的人們看來,這種心照不宣的感情是超越一切形而上的意義的,它是如此的鮮活與生動,將彼此都融刻進對方的生命里,因此這樣的感情是永恒而偉大的,讓人為之唏噓不已。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二:
嚴格說來,《忠犬八公》不算個故事片,甚至不能說這樣的講述算個故事。情節(jié)十分簡單,最離譜的是,好不容易領(lǐng)略了久違的李察吉爾,丫卻“嘎嘣”死了。
記得有句梁家輝的臺詞:“我是個普通的男人,僅僅有史泰龍的肌肉、李察吉爾的相貌而已”,這句話叫一個懵懂的男青年不無嫉妒的開始留心李察吉爾這個名字,在隨后看到的《風月俏佳人》里,也似乎并不覺得他有多帥,在之后漫長的歲月里,即使偶爾在hbo中瞄到他的角色,也并無在意。對于我這樣的偽小資來說,知道他曾經(jīng)是偶像派,就已足夠。
十余年后,《忠犬八公》里再見李察吉爾,一個印象:老。也許是馬齒漸長,竟竊有兔死狐悲之意。伴隨著這樣的一種尷尬悱惻的情懷,一路看下去,已然是淚濕青衫。乖乖不得了,我也真是老了。
片子很安靜,音樂簡單而回旋。一個小鎮(zhèn)、一個車站、幾個人、一條狗,和一段橫跨三代的時光。八公沒有做任何了不起的事跡,沒有救人與火災,沒有與猛獸搏斗,沒有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也沒有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它甚至不屑于去撿球,在美女狗的挑逗面前也沒坐懷不亂。這樣平凡的一條狗,僅僅是和主人惺惺相惜,僅僅是狗馴養(yǎng)天性的泛濫而已了。
如果這算愛,只能說是條件反射。在八公的眼中,恐怕不可能出現(xiàn)片尾yy的那段人狗重逢。它的等待,更不可能是出自堅定的浪漫主義信念。我們可以負責任講科學的.說,它僅僅是慣性使然,在條件反射的等待而已??赡悴荒茉诮鈽?gòu)了這些之后安心洗洗睡了,憑什么它的故事廣為傳頌,直到被改變成電影,憑什么是它而不是我的塑像在遙遠的某地被人贊嘆著呢?
如果你也同樣,前半段微笑、后半段含淚看完的這部片子,那么答案就不言而喻。你在人狗和諧相處、互相牽掛的那種氛圍中,感受到的久違的溫情,就是答案。在那個過去的好時光里,人與人之間不缺乏愛,奶當然更是放心的。影片的討巧之處在于,人與人情感的部分被一筆帶過,展示的都是人狗之間的情愫。在這種最樸素、最無功利性動機的關(guān)系中,這種普世的、宏大的情感,打動著更大的人群,撼動著心靈的更深處。
電影本身并沒有治愈的功效,它不是藥。但它可以作為麻醉品使用,就好比海洛因。如果它能喚醒你對過去的美好回憶,感覺的心靈的悸動,那你就不能否定它的功效。那個人人都熟識的小鎮(zhèn),那個互相關(guān)照惦念著的人際關(guān)系,那個沒有電腦游戲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沖擊的時代,那個沒有高樓大廈壓抑著的空間,那個烏托邦般的世外桃源……那時的人,不必擔心生活的節(jié)奏太快,永遠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那時的街角、鄉(xiāng)黨、車站、花壇,不會經(jīng)常消失或者變了模樣,不管人或狗永遠都找的著。
那么熒屏前豬頭豬腦的你,傻笑著又抹著眼淚的你,被喚醒的不就是這種懷念嗎?你在電影中人的生活里感受著自己的貧瘠,在電影中狗的眼睛里感受著自己的孤單。《忠犬八公》的意義,不就是在提醒,你早就缺失了的東西嗎?
難怪,李察吉爾自己說,在看了這個電影劇本之后一哭再哭。對于這個經(jīng)過大起大落、在最繁華的劇場里風光過又消沉過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故事更能引起他的同感,更勾引他心底對平靜生活、相濡以沫的留戀呢?理查老矣,戚戚我心。
如果愛僅僅是狗狗般的條件反射,愿這種條件反射永不退化,永遠滋潤著我們干渴的心田。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三: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幾乎可以算是一個日本秋田犬(Japanese Akita)最華麗麗的廣告長片;只是,我們會那么心甘情愿地掏錢給這部廣告長片買單,并且我們還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幽幽輕嘆:這錢花得值啊。呵呵,現(xiàn)代人呀——我們會為自己的眼淚買單,并且除此之外一般我們都無法落淚。是的,我們在大銀幕前苦修多年把自己的淚腺練得幾乎水火不侵之后,電影人拖出一條滿臉哀怨的大狗后,我們苦修得來的免疫力瞬間被它給徹底瓦解了。
這是個挺奇怪的現(xiàn)象。多少次鏡頭里的俊男美女們哭得七零八落時我們報以之笑場,可是這條大狗拖出來之后僅僅只是讓它安坐在鏡頭前的花壇上安安靜靜地坐著,用大量的膠卷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特寫的同時講述一個頗為姍姍動聽的故事,卻能將我們的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線完全地擊垮。我想過這個問題,然后有一天突然間就豁然開朗了。因為動物對我們往往更真誠一些,而且它們還沒有進化出能夠思考的大腦來,它們的本能決定了它們不會跟我們玩心機游戲,所以它們對我們也更真誠一些——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全憑它的動物本能。所以對著一頭看起來頗有些可愛的動物,我們總會更輕易地卸下防備進而與之坦誠相對;如此一來,它們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輕松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