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麟囊》是京劇大師程硯秋的代表作,是程派藝術的精品,是中國京劇藝術中標志性的代表作,對于這樣一部流傳了近百年的經典劇目,人們一直對它是高山仰止,《鎖麟囊》在戲迷的耳和心中,只有京腔京韻。昨晚觀看了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jié)上的展演劇目,由甘肅省秦劇團移植傳統(tǒng)京劇《鎖麟囊》,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實力不俗的演員,幽默跌宕的劇情,韻味十足的唱腔,適當巧妙的改編,無不感染著現(xiàn)場的戲迷們。
《鎖麟囊》在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故事情節(ji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主要講述了登州富家女薛湘靈出嫁之日,偶聞同日出閣的貧家女趙守貞在破轎中因貧而泣,因父遭嘲痛哭,短短幾句傳話應答,湘靈隔簾慨贈裝滿珠寶的鎖麟囊,不留名性匆匆而別。六年后湘靈因大水九死一生,與家人失散后流落萊州,不得已入富室為傭,又巧遇供奉于該家的鎖麟囊,竟是當年贈人之囊,物是人非,感慨哀哭,被主婦得知,于是當年的神交之友相認,湘靈也全家團圓。然而秦腔《鎖麟囊》的成功,除了和故事的本身有很大關系外,主要是該劇移植了京劇的經典劇目,這是更吸引人的看點之一。
我覺得秦腔《鎖麟囊》的移植,實際上就是二次創(chuàng)作,該劇的二次創(chuàng)作成功之處主要有繼承了京劇原有的服飾和唱詞,保持了京劇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唯獨在音樂和唱腔上做了較大幅度的改動。戲曲各劇種的“四功五法”和舞美、服裝、化妝等表現(xiàn)形式都基本一致,而惟獨音樂和唱腔、道白有著較大差異,真因為這種差異故將我國戲劇劇種區(qū)別開來。這次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唱腔設計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繼承了秦腔的傳統(tǒng)音樂, 在唱腔設計上堅持了秦腔的傳統(tǒng),但不失新意;在板式設計上多運用哭音板式,與凄婉哀怨低回婉轉的程派唱腔有著神通韻和的異曲同工之妙。京劇《鎖麟囊》因程派唱腔而存在,如果秦腔《鎖麟囊》能因幾段好唱而存在則會更有價值。
秦腔《鎖麟囊》一劇中薛湘靈飾演者蘇鳳麗系秦腔大家肖玉玲的親傳弟子,她對薛湘靈這一人物理解透徹,把握準確,不浮不躁,沉穩(wěn)大方,收放有度,拿捏到位,成功塑造了薛湘靈幾分嬌矜幾分善良命途多舛大起大落的豪門玉女形象。 秦腔《鎖麟囊》這出戲,總體而言是非常不錯的,這出戲和《周仁回府》,《玉堂春》等相似,可以說是獨角戲,這就對演員的要求極高,否則很容易涼場,蘇鳳麗的表演可圈可點。但是蘇鳳麗在表演上,應該注意人物身份的轉換,薛湘靈從小旦轉到正旦再到青衣,這個感情的把握一定要準確。
秦腔《鎖麟囊》這臺戲保留了京劇的精髓,很精練,同時又體現(xiàn)了秦腔的特色,很精彩,尤其是劇目本身在當前很有現(xiàn)實意義,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提倡的扶貧濟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美德??v觀《鎖麟囊》全劇,主要圍繞著薛女的先富后貧,和趙女的先貧后富故事,清晰地向世人宣揚一個道理:世事無定,禍福難料,此一時或有彼一時;為人要有德有善,為貧要有志有氣,為富要有仁有義;授人之義不圖報,受人之恩不可忘,好人終將是有好報的道理。
一早來上班,單位靜悄悄的,只有我一人,自在!一邊健身,一邊聽《鎖麟囊》錄音,聽著聽著不由心猿意馬,又想看戲了!
這段錄音是2015年5月底在國家大劇院看張火丁的《鎖麟囊》時錄的,除了第一場那段四平調少錄半句外,其他都非常完整,效果也很好。一個人時,聽聽這些現(xiàn)場錄音,回味當日的種種美好,非常愜意。
《鎖麟囊》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出戲,唱腔文本都是大愛。短短一出戲,翁偶虹先生把人物的性格、命運寫得那么細致伏貼,那么符合生活真實,而又意蘊無窮,引人深思,實在令人佩服!
京劇多是演繹帝王將相、忠孝節(jié)義、道德教化的,像《鎖麟囊》這樣,演繹普通人人生際遇、悲歡離合的戲碼還是比較少見的`。
每看這出戲,你會不由自主隨著主人公薛湘靈的命運起伏或悲或喜。
她本是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因遭遇洪水,夫離子散,淪為人家的老媽子。富貴時她也曾頤指氣使,撒嬌使性,當老院公因為她的挑剔為難落淚時,她卻能立刻收斂性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歉意。這就是湘靈的可愛之處,驕矜卻不失善良。
出嫁路上春秋亭避雨,遇到貧家女趙守貞,問明她痛哭悲啼的前因后果,湘靈滿腹驕矜頓雪消,她明白了“世上何嘗盡富豪,也有饑寒悲懷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于是她慷慨解囊,相贈何止千金。
幾年后,湘靈因遭遇洪水流落異鄉(xiāng),機緣巧合到了守貞家里做老媽子。天上人間的命運反差,世態(tài)炎涼,激起她巨大的心靈震蕩。難得的是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反?。骸斑@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教我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厣缥蛱m因。”
這是《鎖麟囊》中我深愛的一段戲文,“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一場災難,讓湘靈徹悟:富貴本無常,世事多變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有檢點自我,方獲救贖。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有誰知人生數(shù)頃該分明,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币环匐y,讓湘靈感悟到了穿越富貴貧賤的道理,這會讓她以后的人生有更堅實的底蘊。
這番道理,也給看戲人很深的人生啟示:世事無常,風云多變,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不是無緣無故尋愁覓恨。其實,何止富貴,權勢、榮耀、地位、美貌、青春、親朋等等皆如過眼云煙,稍縱即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自然規(guī)律如此,誰也無法更改,唯有且行且珍惜!
再來說說戲,守貞知道了湘靈就是當年春秋亭贈囊的恩人,奉其為上賓,幫助她與家人團聚,二人又義結金蘭,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好人有好報的大團圓結局。
團圓時湘靈唱到:“這才是人生難預料,不想團圓在今朝?;厥追比A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種福得福得此報,愧我當初贈木桃!”
這就是《鎖麟囊》,正如一篇文章里說的:它演繹了人生的無常和世情的炎涼,卻又哀而不傷,余韻無窮,有徹悟的歡喜。
三娘教子觀后感400字【篇一】
宋人薛子約,娶有三妻,薛子約之次妻劉氏生子薛乙哥。妻張氏生妒,家庭不合。子約往蘇州探親,途中行醫(yī)救了王義。圣上患疾,廣求名醫(yī),子約被薦進京為皇帝治病。圣上病愈,封子約為御史,兼理太醫(yī)院。
當初薛子約離家之后,其妻張、劉而婦偷情求歡,為三娘王春娥發(fā)現(xiàn),劉氏反誣三娘不良。王義假冒薛子約之名行醫(yī),病死店中,家人薛寶誤為子約,搬尸回家。張、劉二婦遂棄子盜物另嫁。三娘含辛茹苦撫養(yǎng)薛乙哥。
乙哥終于成人得中狀元,與其父薛子約同回鄉(xiāng)祭祖,為三娘求回了“雙官誥”,御賜“忠孝節(jié)義”牌匾。
三娘教子觀后感400字【篇二】
一、劇情介紹
薛家有兄弟三人,大哥早亡,大娘張氏守寡多年,膝下無子;二哥薛奇,靠出外經商維持整個家庭的吃穿用度,二娘劉氏生有一子,大名薛科,小名薛倚兒;三弟薛廣,自幼苦讀詩書,以求金榜題名,三娘王春娥,未有子嗣。某日,薛奇經商薛廣趕考,兄弟二人一同離家。途中告別,薛廣進京,薛奇被大水卷走喪命。
家中,大娘二娘為分割家產,假傳薛廣進京途中暴病而亡的消息,逼三娘改嫁。三娘不從,憤而離開薛家。二人正欣喜之時,薛奇死訊傳來,二娘在大娘的鼓動下,拋棄親生子薛科,二人卷走薛家全部家財,各自改嫁。
老家奴薛保痛恨張、劉二氏喪心病狂,不忍小主人無人照看,便帶著薛科與三娘到自己鄉(xiāng)下的茅草屋居住,三娘紡紗織布,薛保賣草鞋,以撫養(yǎng)薛科成人。是謂“三娘教子”。
二、人物形象分析
2010年1月以來,共看了五部京劇,除“鐵弓緣”之外,其余四部都是程派青衣戲。故,特于此,將“鎖麟囊”、“孔雀東南飛”、“玉堂春”、“三娘教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一對比。
對比人物:薛湘靈、趙守貞(鎖麟囊),劉蘭芝(孔雀東南飛),蘇三(玉堂春)
從出身來看,王春娥是破落書香門第的小姐出身。
書香門第,王春娥首先是知書達禮。薛家變故之前,她一心一意陪伴丈夫苦讀詩書;薛家變故之后,她嚴慈并用,教導薛科。
娘家在王春娥出嫁前就破落了,塑造了王春娥的堅強和有主見。薛廣死訊傳來,大娘二娘逼她改嫁,她堅決不從;生活落泊,她不怕艱辛,受盡苦難也要撫養(yǎng)兒子。
與之對比,薛湘靈出身富貴人家,自然也是知書達禮:她舉止端莊,對服飾器物頗有品位,還能講出“多藏亦諱盜”之類的道理。但是,到薛湘靈長大成人出嫁之前,都不曾經歷過任何變故,沒有過任何人生磨練。她的善良是單純而軟弱的,是不知世事艱辛的。如果說王春娥撫養(yǎng)薛科長大,除了本性善良外還有希望自己老來有靠的想法,那么薛湘靈幾次助人,都沒有思考過自己,而完全是一種本能。
同樣出自“鎖麟囊”的趙守貞,是貧寒人家的女兒,甚至于為了劇情需要,她的父親就叫趙祿寒。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趙守貞堅強、獨立,凡事以父親為先,受人恩惠也可以多年不忘,以思日后報答。但是,因為出身過于貧寒,所以從小讀書肯定是有限的,這就與王春娥形成對比:王春娥會教育孩子,趙守貞則一味寵愛孩子。
再看“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薛湘靈是大家閨秀,劉蘭芝則是小家碧玉。不過雖然是小家出身,劉蘭芝自小也是受盡了母親的寵愛,就連她不成器的哥哥,也是一心保護她。劉蘭芝讀書不多,甚至可能不識字。她的所學都是紡紗織布,學做一個合格的妻子和兒媳婦。沒文化的女人自然不會有主見,所以在被其兄長逼迫改嫁的時候,她的選擇是順從,并日后想辦法自殺,而不像王春娥,可以在死路中走出活路來。劉蘭芝不是薛湘靈,沒什么幾世家奴為她服務;不是趙守貞,沒有從小持家的智慧和堅強;不是蘇三,沒有在社會底層磨練過自己的身心。
“玉堂春”中的名妓蘇三,出身社會最底層,從小嘗遍人情冷暖,看透世態(tài)炎涼?!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蘇三是閱人無數(shù)的',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程度。在那個時代,對于蘇三來說,情人也好,丈夫也罷,都是她脫離苦海的唯一途徑。這就使得蘇三對王金龍的感情比其他幾位女主角對自己男人的感覺更加熾熱,更加強烈。當然,比起其他幾位女主角,王春娥和蘇三身上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理性。她們二人會對自己的舉動進行思索和設計。如果說,薛湘靈的美滿結局是老天保佑的,趙守貞的美滿結局是好心人贈與的,劉蘭芝的悲劇結局是眾人共同締造的,那么蘇三和王春娥的美滿結局則完全是她二人自己爭取來的。
三、觀后感
這一篇觀后感斷斷續(xù)續(xù)拖了不少時日了。每次看到這部戲,看到養(yǎng)母帶大養(yǎng)子的艱辛,就會忍不住落淚。心中一時波濤滾滾,卻什么都寫不出來。那日跟媽媽說起,已經去世的姥姥之類的舊時的女人,目不識丁,竟然懂得很多我們這些讀書人都不懂的道理,就是從戲中學來的。這戲中的學問,大了。
在人物分析中我們已經說到王春娥為什么教養(yǎng)薛科長大成人并進京科舉:一方面是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老來有靠。我們現(xiàn)在再看,在薛科高中狀元之后,張、劉二氏來薛家搗亂,討要錢財。彼時,薛科連聲叫“天啊”,哭著站在一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親生母親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對不起薛科和王春娥,但是,到底是薛科的親娘。一方面,薛科心里不一定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親娘,另一方面,就算是放下了,不去管她,萬一真的鬧大了呢,那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薛科不管自己親生母親的死活?薛科一籌莫展。
然后三娘王春娥走了下來,她心疼兒子,做主打賞錢財,送給張、劉二氏回家度日。王春娥為什么要這么做?是為了薛科。王春娥此舉,徹底收復了薛科的心。故事到這里雖然結束,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薛科與母親王春娥以后的生活。欲擒故縱。
如果你想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去看京劇吧。
三娘教子觀后感400字【篇三】
《三娘教子》中的三娘這個角色,按說她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村婦的形象,至少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妻妾。她的丈夫起碼也是秀才級別的。因此,一舉一動上不能把她和在寒窯里和村婦相處了十八年的王寶氚一樣完全演成一個潑婦式的人物。杜曉琴把王春鵝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刻畫得十分到位。而郭明霞的王春鵝和王寶釧之類的人物沒有什么區(qū)別,大概是她就善于演這類人物的緣故??赡芪疫@樣說會被很多戲迷指責,郭明霞的《三娘教子》一直被當作不可超越的經典,她的弟子也沒有很好的繼承她的藝術精髓,有的是小旦的嗓子,根本就不適合這個角色,有的身段瘦弱沒有舞臺形象而不能成為經典的王春鵝,所以本以為郭明霞之后《三娘教子》就絕后了。誰曾想就在民間,有著這么一位活三娘。杜曉琴只是一個縣劇團的演員,她沒有郭明霞那么好的條件,沒有華麗的舞臺讓她展示,沒有耀眼的燈光,也沒有震撼的伴奏。就在幾把板胡的伴奏下,她把王春鵝演義得令人叫絕。
隨后又看了她的《殺廟》。和別人不同的是她的殺廟是做工戲,兩跳一閃,大段的水袖,沒有十分的功力是不行的。她不會象陜西研究員的演員一樣把水袖增到七尺和九尺長,她玩的是真工夫,不靠包裝。從網(wǎng)上了解到,隴西劇團的戲能夠連年占領天水,寶雞一帶的市場,就是因為有杜曉琴,張衛(wèi)軍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看完杜曉琴的戲,我想起了80年代武山縣劇團的王彩霞,那個當?shù)赜忻摹巴醮笞臁?。那時候我還很小,王彩霞的《竇鵝冤》迷倒了鄰近多少個縣的人。那時候馬友仙來過天水演出,人們不買票去看那些名家的戲,就看王彩霞在土臺子上演竇鵝。原來真正的藝術家永遠無名,他們都在民間默默無聞的唱戲。他們?yōu)榱松嬎奶幈疾?,他們淡薄名利,所以才心中裝的是戲。他們不知道什么是職稱評定,不為了評國家級別而斗得你死我活。他們拿著足夠生活的工資卻唱著人們心悅誠服的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