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
十二個月觀后感1
今天,我和同學一起去杭州大劇院觀看《十二個月》的童話劇。
《十二個月》是前蘇聯(lián)兒童劇作家、詩人馬爾夏克的代表作,它講述了:任性的小女王執(zhí)意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而變,哪怕違背自然規(guī)律。于是,異想天開地在冬天里得到四月份才開花的雪花連,并重金懸賞。狠毒、愚蠢的繼母,和懶惰、自私的二妞逼迫可憐的大妞在狂風暴雪的深夜進大森林尋找雪花連,妄圖不勞而獲,借此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神奇的十二個月同情大妞的悲慘遭遇,并為她的勤勞、善良所感動。用四季的變換和大自然的魔力懲罰了狠毒的母后和貪婪的二妞,教育了任性的小女王,謳歌了真、善、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十二個月》告訴了我們做人要像大妞那樣勤勞、善良,不能任性、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不然“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你一定會受到大自然母親的懲罰。要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與大自然和諧的生活在一起。雖然童話劇《十二個月》的作者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他把這部童話劇和勤勞、善良、高尚的情操留在了人間。這些美德一定會伴著《十二個月》流芳百世!
十二個月觀后感2
八月一日,媽媽送給我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就是去看童話劇《十二個月》,我特別開心。
《十二個月》內(nèi)容是這樣的`:小女王不知道科學道理,以為什么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實現(xiàn),哪怕逆著自然規(guī)律也可以。所以,在一月時,她想得到四月份才會有的雪花蓮。她說:“誰要采到滿滿一筐雪花蓮就有重賞?!边@件事被二妞和后媽知道了,就讓大妞在寒冷的大雪夜支森林里采。后來,十二個月被感動了,幫助了大妞,同是地處罰了二妞和后媽,小女王也知道錯了,改了回來。
這個童話的每一個故事情節(jié),都會讓人感動,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十二個月通過季節(jié)來幫助善良可憐的大妞;處罰了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的小女王和兇惡狠毒的后媽和二妞。
我好想: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讓美麗的童話永遠陪伴著我們。讓善良的人永遠幸福,讓壞人都能得到就有地處罰并且改正。這樣這個世界將永遠和平、快樂。
2020年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1
時間過得飛快,轉(zhuǎn)眼間我們愉快地暑假生活又結束了,迎來又一學期的學習生涯。在我們即將開學之時,又這么一檔節(jié)目受到所有中小學生歡迎,那就是《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是:少年強,中國強“!
每到新學期開學,《開學第一課》總會播放各種有趣且蘊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觀看。這不僅讓我們汲取了各種知識,還能在觀看節(jié)目中,更好的理解各個人生意義。通過每年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我們不僅了解祖國各個歷史故事,還通過觀看節(jié)目,更好的明白人生的意義所在,讓我們在學習中,能夠更有目標卻與動力。這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在每到九月開學季時,就播放一期《開學第一課》的原因吧。
因此,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心感悟《開學第一課》各個故事內(nèi)容,堅定未來的向?qū)W之心,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定之心,更好的學習向上,為未來祖國建設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2
他們,是鋒芒畢露的刃,以堅韌之軀,劈出生命通道,他們亦有血有肉,或正值青春,或已生兒育女,他們以平凡之身,行不凡事,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他們是一線醫(yī)生。
我看到,他們放下了個人利益,心系家國,正如那視頻中的,年輕的母親面對孩子聲聲泣淚地呼喚,面上是一派云淡風輕,一句“媽媽去怪獸,打完就回來。”輕描淡寫,那雙有些濕潤的眼睛卻始終沒有從孩子身上移開毫厘。
我看到,美麗的醫(yī)護姑娘決絕剪斷三尺青絲,毅然套上防護服的身影,以及被問起怕不怕時,那讓人動容的一句句"不怕,有國才有家嘛。”
我看到,他們高舉生命,趟過凜冬長河。還有一群人,創(chuàng)造了“中國速度”。十天建成醫(yī)院的背后,是他們不眠不休,用一腔信念,汗水堆砌的。而我們?yōu)槭裁慈〉眠@樣的成就?是國家,黨,從始至終堅持生命至上,面對價格高昂的醫(yī)療設備,國家不吝嗇分毫,全力支持前線人員,一點一滴竭,構筑希望。
病毒或許是最為平等的,它不分種族,國界,不論年老年幼,貧窮與否。所以,這不僅僅是中國的一場戰(zhàn)役,這是全人類的戰(zhàn)役。猶記得疫情初起,有許多國家伸出援手,為中國抗疫助力。而今八方方有難,中國也將希望傳遞,物資帶著紅星閃爍,照耀各地。
開學第一課中也講到,古時有字“癘”意為瘟疫,“癘”看起來頗像“病”“萬”的合并。所謂萬人之病,即為瘟疫。己亥末,庚子初,或有大事發(fā)生,總有人挺身而出,帶領群眾走出重重迷霧,抓住一線光明。
從古代的張仲景、李時珍先生,到如今的鐘南山院士和眾多醫(yī)務人員。我看到,是他們接力傳遞著,那名為希望的燈火。
我看到了,每天為醫(yī)護人員免費送咖啡的店老板,衣角帶著清晨還未干透的露水,我嗅到了一箱箱猶冒著熱氣的愛心義餐飄來的香氣,聽捐出善款的,牽掛國家的民眾,一句句鼓勵的言語。哪怕是只擁有著普通身份的人們,也無不盡己力,傳遞著溫暖和希望。
無論是點滴積累的耀眼星光,火箭騰空的刺目烈焰,還是肩上國旗,恢弘磅礴,燃燒般的火紅熱烈。皆與我們一樣,青少年,恰是希望和未來。我們承載著希望期許,不懼挑戰(zhàn)。像是面對疫情,我們青少年應當做出表率,懷揣著堅定自信,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zhàn)役,積極配合國家,學校的安排,如老師一直教導的那樣,“從容不迫,臨危不懼”。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p>
如今我們已歸校園,迎春花正開得旺,花瓣雖小,卻團團簇簇開了一大片,金黃璀璨,歷經(jīng)漫長嚴冬的洗禮,開得更熱烈!更明艷!
2020年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3
9月1號晚上8點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視機早早的等待了新的一年《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每年都會在央視上觀看,對于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是開學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牢記心中,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而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通過這一節(jié)課使我更加清楚明白2020年的冠狀病毒是多么的洶涌,更加的清楚知道我們的祖國在抗疫整個過程艱辛和團結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日盼夜盼的開學第一課終于來臨了,伴隨者九月份學生們的一陣歡鬧聲劃破沉睡已久的校園,迎來了新的學期,新的學習氛圍。9月1日傍晚8點里我早早的打開電視機等待的是歷代往年觸目驚心,感同身受的《開學第一課》,作為當代的青少年學生這是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通過短短的幾個小時當中,讓我更加明白抗疫英雄事跡和對新冠狀病毒的更進一步認知,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間節(jié)目已經(jīng)結束了,但我還沒從深思中出了,因為今年的節(jié)目帶給我震撼實在是太大了,無論是鐘南山講述擔當?shù)木瘢€是張定宇的中國人民需要團結精神等,在他們身上我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們那一份無私奉獻,愛國之心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而這一份精神將會是我今后學習的動力,愿有生之年希望也能夠為祖國做出一份貢獻,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學習。
9月1號開學季,每一年的開學第一課都能深受廣大學生和老師們的喜愛,這一天是我早早的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而今年的'主題關于‘少年強,則中國強’在節(jié)目中我看到了很多在疫情當中做出卓越的貢獻的人,他們每一次講話都鏗鏘有力,句句都會體現(xiàn)出仁者醫(yī)心,愛國情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描述著英雄人物事跡都能讓我牢記心中,以他們?yōu)閷W習的榜樣,時代先進的先鋒,人民英雄的楷模深深的感動著我。
新一學期的《開學第一課》已經(jīng)播出,我們一定要如《開學第一課》主題一樣,了解防疫知識,并弘揚抗疫精神。少年強,中國強,愿同學們要在新學年的校園生活中,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我文化修養(yǎng),等我們長大以后,可以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讓祖國的社會發(fā)展可以更加美好。
2020年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4
今天我觀看了2020年全國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個電視節(jié)目告訴我們:年初流行的病毒叫新型冠狀病毒,同時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了這種病毒的來源、傳播方式以及人們可采取的防護措施、配套的消毒方式、正確的健康檢測。我一邊看一邊用筆記住,學習到了很多防疫技巧。
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白衣天使們的偉大。當我們躲在家里不敢出門的時候,是他們冒著極大被感染的風險沖到抗擊疫情的前線去,去幫助那些需要救治的人??吹剿麄兊挠⒂率论E后,我明白了什么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感受到了人民的團結與祖國強大。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沒有一個人抱怨工作的辛苦,看到他們疲憊的背影,我的眼淚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流了出來,泱泱中華,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我,應該像視頻中的哥哥姐姐一樣,就算身處逆境也要扛起肩頭的責任。在新學期到來之時,也要好好學習,將知識變成力量,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2020年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5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2020年9月1日晚8點準時播出,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nèi)嗤瑢W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2020年開學第一課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最令人激動的是,節(jié)目邀請了戰(zhàn)疫英雄代表,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展現(xiàn)科學力量。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寫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讓人永生難忘,同時注定這次開學第一課非比尋常。
在2020開學第一課里,我們見到了許多戰(zhàn)疫英雄代表,其中有張定宇院長,相信了解過張定宇院長的人都知道,張定宇院長已經(jīng)當了幾十年的醫(yī)生了,每次當疫情和災情出現(xiàn)的時候總是會有他的身影,同事們都說他“雷厲風行”,同樣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在節(jié)目中,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特殊的春節(jié),大家都知道2020年的春節(jié)因為這場戰(zhàn)疫的突然襲來而變得不一樣,向戰(zhàn)疫英雄學習??梢哉f他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特別是當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絕癥,卻還樂觀面對,不怨天尤人,還更加努力地去幫助每一個可能挽救的生命,值得大家致敬!
我看完開學第一課這個節(jié)目后,我感受到一股震撼的力量,節(jié)目緊扣當下人們關注,演講者的故事感染無數(shù)人。在這場戰(zhàn)疫中,沒有人是局外者,全國人民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展現(xiàn)了中國團結的巨大力量。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經(jīng)過科學防治、精準把握疫情,讓疫情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控制。在戰(zhàn)疫中,他們地沖到疫情一線,展現(xiàn)著責任與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同學們,少年強,中國強!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要把他們的抗疫精神運用到學習上,在學習的道路上,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困難,不斷迎接新的挑戰(zhàn),做一個出色的少年!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一起努力,從今天開始奮斗吧!來到了新的學期,大家要向著自己的學習目標出發(fā),做好自己的學習計劃,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將來可以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一輪明月觀后感(一)
根據(jù)武華老師電影散文《一輪明月》改編的同名電影《一輪明月》在央視播出,觀后頗有感想。
當年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以其優(yōu)美哀婉的詞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詞曲作者是才華橫溢的李叔同先生。
電影《一輪明月》,以樸素抒情還有淡淡的感傷的敘事手法,講述展現(xiàn)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為弘一大師的獨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響著他從小就有著悲天憫人的佛緣情懷。清末王朝的腐敗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縱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難讓少年李叔同深感震驚失望。游戲一段生命后,開始躊躇滿志地探索時代人生。關注國家民族命運前途。
留學日本,李叔同組織文化社賑災義演,話劇《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讓他名聲大噪?;貒?,被聘為教師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潤澤教化學生的心靈,一面編刊物,搞創(chuàng)新,宣傳民主改革。對書法篆刻繪畫詩文音樂無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從文化藝術方面喚起民眾改變國勢。
只是當時的年代環(huán)境當權者們?nèi)莶幌乱庾R超前的啟蒙人士。悵然若失的李叔同,苦悶之中越發(fā)親近佛事。
"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內(nèi),畢竟空談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斷塵緣,默默踏上了自己內(nèi)心的朝圣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從此便是經(jīng)年往事。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成了名副其實的人生境遇。
兩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電影上半部,留學歸來躊躇滿志的李叔同攜美麗的雪子一同回國蕩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葉扁舟,已是僧俗界線分明。不免悵然苦澀
李叔同塵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問已出家的弘一:"愛是什么?"
再無兒女情長的弘一淡定地說"愛就是慈悲".
信仰,怎樣虔誠篤定的信仰呵,讓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轉(zhuǎn)念之間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約詳略得當留白處給人們無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慣常思維中,只有走投無路萬念俱灰的人才會逃避現(xiàn)實,遁入空門。身為中國近代文化藝術先驅(qū)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個人,其抉擇與儒家的"窮則自修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無關聯(lián)吧。
皈依后的弘一。閉關撰寫經(jīng)書。使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興起,被佛門后代尊稱為律宗第11代祖師。
紅塵里潮起潮落,寺廟中晨鐘暮鼓,僧俗兩界都獲有很高聲望,豐富傳奇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很多話題。
李叔同的學生后來的漫畫家豐子愷說:人的生命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三種生活比喻三層樓梯。李叔同老師就是第三個階梯上的人。他做一樣像一樣,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他放棄教育藝術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為了自我解脫,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繼續(xù)。李叔同的同事?lián)从严膩D尊,說李叔同從事教育事業(yè)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丏尊本人譯作《愛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辦學校好比挖池塘一說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現(xiàn)茶花女,盛愿終成苦行僧。無數(shù)珍奇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的著名民主人士趙樸初先生的獻詞,為弘一大師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腳。
弘一大師生命最后的遺言:"悲欣交集"該是靈魂的升華人生的真正圓滿吧?
為了獲取資料,尊重史實,寫出佛法的真精神,武華老師先后沿著弘一法師的出生到出家圓寂的人生足跡自費行走多個省市。寄宿寺廟,拜訪禪師。并親見并采訪了和弘一大師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蓮法師。幾經(jīng)修補校正,寫就散文體電影文學劇本《一輪明月》。由此改編得非常成功的電影《一輪明月》,以其真實沉穩(wěn)蘊藉的故事情節(jié)及其人文氣息宗教氛圍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認可。榮獲了第七屆夏衍電影文學二等獎和第十一屆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 從《佛夢》到《一輪明月》,十年磨一劍的武華老師,不趨勢不媚俗,有膽有識獨抒己見,一如既往地堅持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那份寵辱不驚的寧靜淡泊,實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師的人格魅力,欣賞武華老師的人品作品,喜歡知性演員濮存昕儒雅質(zhì)樸的演繹,遂成小文。
一輪明月觀后感(二)
人似乎都是要給自己找一些可以執(zhí)著的東西然后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在里面,才覺得人生有價值。事業(yè),或者情感,家人或者朋友。然后說,這是我的愛。畢生的愛。
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愛。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所有的執(zhí)著都是自私。因為你一直想得到,所以這種執(zhí)著不是愛,是對自己的不滿足,企圖用外在的事物來彌補自己不完善的內(nèi)心,和無明間的空虛和寂寞。
凡是有貪愛的時候,都是在自私。
當時瞬間就放下了許多糾纏很久的事情。
愛是什么?圣經(jīng)里面說,愛是不自私,不嫉妒,只做有益的事,愛是永不止息。我不知道這個詮釋對不對,但是我經(jīng)??吹降?,常常是人們因為各種執(zhí)著而痛苦,卻常常說,因愛生恨。
這里的愛,都只是一晌貪愛一陣執(zhí)著罷了。
看《一輪明月》,弘一法師出家之前,對于自己真心愛的人,那些過往的回憶,事業(yè)起步時的支撐和輔助,那些耳邊呢喃的"你我因緣前定"的山盟,那西湖上泛舟依偎在懷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幸福,還是毅然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再在西湖湖心相遇,夫人淚眼婆娑,顫聲問道:法師,請你告訴我,什么叫愛。
法師淡淡的說:愛,就是慈悲。
愛,就是慈悲。
有位師姐頃刻間淚如雨下。
就像有位師兄說,你愛的只不過是你圓滿的自己的.投影,就像一輪江中明月一樣。可是你不知道。你以為世界上只有這條江有這樣一輪明月,于是對江起了執(zhí)著??墒墙质嵌嗝吹淖兓媚獪y啊。
更何況千江有水千江月,你又執(zhí)著的了幾何?
如果執(zhí)著的圓滿的自性,本來就有的,何必向外苦苦追尋而不得呢?
體悟到空性,升起大悲心,才會知道,什么叫愛??!
回寢室的路上,抱著曬好的被子,看著周圍匆匆行人,再仰頭看看漫天的浮云,一陣悲涼,眼前景致突然模糊。這么苦的人生,其實執(zhí)著的到底是什么?
希望有緣人,不要再以愛的名義來執(zhí)著。
愛,是慈悲。
《一輪明月》觀后感(三)
大概十年前,工作之余閑聊時,一位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知道自己只剩三天的生命,比如地球三天后毀滅了,這三天你會怎么度過。按照冒到頭腦里的第一個想法,我回答,暴打三天三國。
朋友是名記,提出來的問題也厲害。這個問題很嚴重,是關系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所以回答也很嚴重,象一面鏡子一樣映射出平素看不見的自己。那時我的單位正處在一場金融風暴的臺風中心,作為一個普通文員,無干大事,感受著臺風眼里一樣的平靜。那時的生活也平淡,除了上班工作外,三國游戲是唯一讓我投入的一件事,不談女朋友,也沒什么其他興趣愛好。三國類游戲,運籌著一堆虛擬的人物和資源,無論通關還是GAME OVER,人生如游戲,游戲如人生,很沒追求的。要說理想,那就是周游中國,至于周游世界那個太遙遠了沒敢當成理想。
然后大約是五年前,那時已是一個標準的背包客,辭了工作到處轉(zhuǎn)悠,也是實踐少年時的理想。人生如游戲的理解太虛幻了,人生是個實驗場。又有人問起我同樣的問題,記不清楚是誰了,沒準是我自己問的。念頭是,登上一處高山之巔,看看風云山月?;叵胂?,魂歸自然,就象海明威的那頭豹子。理想可以隨便實現(xiàn),而沒有新的理想是痛苦的,那種痛苦,甚至超過理想得不到滿足時,就象在虛空里一樣,想用勁都踩不到實地,有根稻草也得抓住。
抓稻草的過程中,念頭生生息息,又經(jīng)歷過兩份工作,結婚生女,然后來到這個小城市安頓下來。社會的變遷很快,就象蒼山后吹來的云,這云似乎永遠是往一個方向吹的。談理想的朋友少了,這次是自己問自己這個問題了。第一個念頭是,還是跟平日一樣過吧。還有些火氣,但生活和心靈總算安定些了。歸納來看,三個時代的三個回答都是偏消極的,無關功名利祿,好處是沒有求不得之苦,選擇不同,本性難改。
回到那個嚴重的問題。有句西方諺語說: People live as if they will never die, and they die as if they have never lived. 同樣的意思,朋友中有位會計學博士如此表述:大部分的人生,是按照持續(xù)經(jīng)營的假設來進行的。我來替他繼續(xù)闡釋,如果抽去了持續(xù)經(jīng)營假設,看似牢固的整個架構就倒了,得重新找個假設來建立新架構。但如果真的把每天當成末日來活,就算沒有衣食之憂,也會有脫離現(xiàn)實的煩惱。要平衡,要平衡,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又焉知死。
昨晚看了影片《一輪明月》,想起寫點人生的感受,與影片沒什么直接關系,但有點前后的因緣,且作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