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p>
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p>
3、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4、子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p>
5、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p>
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p>
7、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p>
8、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p>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10、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p>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12、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p>
13、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子曰:“剛、毅、木、訥近仁?!?/p>
15、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p>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p>
1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8、子曰:“禮之用,和為貴?!?/p>
19、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0、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21、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子曰:“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p>
25、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6、子曰:“不遷怒,不二過?!?/p>
2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相關(guān)閱讀:
文明禮儀名言
1、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2、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髠?/p>
3、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髠?/p>
4、禮節(jié)及禮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薦信?!靼嘌琅跻聋惿?/p>
5、禮貌經(jīng)??梢蕴娲罡哔F的感情?!防锩?/p>
6、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系滤锅F
7、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yīng)該特別小心地養(yǎng)成習(xí)慣的第一件大事?!s翰·洛克
8、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nèi)吉
9、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愿望。星球禮品禮品冊禮品商務(wù)送禮會議禮品?!āだ_什???/p>
10、禮貌是有教養(yǎng)的人的第二個太陽?!绽死?/p>
11、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獙鞝?/p>
12、禮貌像只氣墊,里面什么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s翰遜
13、禮貌之風為每一個人帶來文明、溫暖和愉快。——諾·文·皮爾
14、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西班牙。塞萬提斯
15、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們交際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過于計較的?!喔?/p>
16、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蹇?/p>
17、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遑悹?/p>
18、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民,政之大節(jié)也。——左傳
19、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豆茏印?/p>
20、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獫h·王符
21、禮者,人道之極也?!髯?/p>
22、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獝勰?/p>
23、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獝勰?/p>
24、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R克
25、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約翰·洛克
26、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隊?/p>
27、謙恭有禮,人人歡迎?!旭R斯。福特
28、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左傳
29、讓者,禮之實也。——朱熹
30、人必知道而后知愛身,知愛身而后知愛人,知愛人而后知保天下。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頭銜越多,禮儀越繁。英國詩人 丁尼生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 王安石
禮之大本,以防亂也。唐朝文學(xué)家 柳宗元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法國詩人 儒貝爾
非禮不動,非禮不言。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西漢學(xué)者 戴圣 《禮記》
人之有禮,憂魚之有水矣。東晉醫(yī)學(xué)家,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 葛洪
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春秋時期史學(xué)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
貴族重權(quán)利,百姓重禮儀。 阿奧斯汀
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東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 王符
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時期史學(xué)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
無論如何,一個人應(yīng)永遠保持有禮和穿著整齊。瑞典詩人、小說家 海登斯坦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禮儀對于人來說,就象釀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禮儀,小人輕視禮儀。蘗:酒曲,類似釀酒用的米。
西漢學(xué)者 戴圣 《禮記曲禮》
禮致敬,不見好,跡不招尤,所謂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學(xué)家 陳道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美國作家 愛默生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jié)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 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作家,哲學(xué)家 培根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論語》不懂得客觀自然規(guī)律,就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的禮義禮節(jié),就不能立足于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別人。
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 《論語》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不難有恩,而難有禮。清代醫(yī)家 史典
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論語顏淵》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克己,克制自己。復(fù)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
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 《論語顏淵》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nèi)犴槪谷藗兊臍赓|(zhì)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英國哲學(xué)家 約翰洛克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英國哲學(xué)家 洛克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么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xué)不會文學(xué),也學(xué)不會音樂,也學(xué)不會體育,也學(xué)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古希臘哲學(xué)家 德謨克利特
一切禮儀,都是為了文飾那些虛應(yīng)故事的行為,言不由衷的歡迎,出爾反爾的殷勤而設(shè)立的;如果有真實的友誼,這些虛偽的形式就該一律擯棄。 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舊籍于禮儀特重,記述甚繁,由今日觀之,其制度大抵僅為紙上之空文,或其影響所屆,止限于少數(shù)特殊階級,似可不必討論,此意昔賢亦有論及者矣。國學(xué)大師,歷史學(xué)家 陳寅恪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guī)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英國哲學(xué)家 約翰洛克
很多人會說很得體的話,卻不會說有真情實感的話。這就像是很多女人握手的時候,只把幾個冰冷的手指伸過去,表面上完成了一個禮儀,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傳達出熱情。中國當代女作家 畢淑敏
禮儀又稱教養(yǎng),其本質(zhì)不過是在交往中對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并接受了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guī)則和準則并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紳士。 英國哲學(xué)家 洛克
孟子關(guān)于禮的名言
(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關(guān)于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1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6、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2、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9、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4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