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書有感》
宋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fèi)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白鹿洞詩》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3、《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讀書有所見作》
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茲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5、《讀書》
清·法式善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
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
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6、《讀山海經(jīng)》
宋·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shí)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宋·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8、《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來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9、《書院》
宋·劉過
力學(xué)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shí)。
10、《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qiáng)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5、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6、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8、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10、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1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5、放于利而行,多怨。
16、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9、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1、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2、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4、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5、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6、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7、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8、道不同,不相為謀。
2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2、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3、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34、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35、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6、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7、剛、毅、木、訥近仁。
38、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39、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40、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3、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4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4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8、禮之用,和為貴。
4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50、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51、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52、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4、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6、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5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58、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5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6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6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3、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65、不學(xué)詩,無以言。
6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68、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69、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7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71、不學(xué)禮,無以立。
7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7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6、巧言令色,鮮矣仁。
7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7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79、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到用時(shí)方恨少。書籍是成功的階梯,
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7、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jiǎng)⑾?/p>
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0、書患不能觀耳,觀則萬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 吳應(yīng)萁
11、我覺得,當(dāng)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tài)度時(shí),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gè)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高爾基
12、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3、凡讀書需識貨,方不錯(cuò)用功夫 ——清 陸世儀
14、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8、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dú)W陽修
1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0、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并使之付諸實(shí)現(xiàn)。 ——巴金
21、書到用時(shí)方恨少,學(xué)富五車不為多。
22、書到用時(shí)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3、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2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jiǎng)⒁?/p>
2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2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28、多讀書,讀好書,然后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
29、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嚴(yán)如玉。
30、以書為道,相隔萬里也。 ——清 顏元
3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32、書要讀懂,先要不懂 ——現(xiàn)代 聞一多
33、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
3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p>
3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36、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jiǎng)⑾?/p>
37、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
3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jìn)先讀書——李苦禪
4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