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柏拉圖為友,更與真理為友.
2、杜爾大學Drew University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給予
3、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
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人性超越國界/人性超越種族
4、斯坦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5、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這句話可追溯于新約圣經(jīng)的約翰福音第八章32節(jié)“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
6、利哈伊大學Lehigh University
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
人類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 或:理解自然;服務自然
7、北達科他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才智是文明的基礎
8、麻省理工學院MIT
Mind and Hand
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訓。反映了MIT的'創(chuàng)建者的辦學理想 - 教育的內(nèi)容一定要有它的實踐
意義。
9、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10、康涅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也是康州的州訓,它反映了當初北美的殖民者的信念:上帝 ,把他們從英格蘭遷移 到北美大陸,會繼續(xù)幫助他們,供給 他們。用一個長句子表達這句話,可以是:“God, who transplants us, sustain us.” Or “God, who the colonists believed had Transplanted them from Englan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he continued to sustain
1、學習要學習那些關鍵的東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遠了再回頭來看,原來的東西就不見了。
2、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學問;你覺得什么東西都懂,你大概是沒有學問的。我們要培養(yǎng)這種人,滿肚子都是問題的人,這種人是我們國家需要的。
3、在我國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農(nóng)各科分家的現(xiàn)象,業(yè)已明顯地影響培養(yǎng)建設四化人才的質(zhì)量,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我們主張理工合一,文理滲透,反對現(xiàn)在國內(nèi)中學就文理分家的現(xiàn)象。
4、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
5、那種把學科與學科之間界限劃得很嚴、各種專業(yè)分工過細、互不通氣的孤立狀態(tài)必須打破。
6、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我要獻出全部學識智慧。
7、什么是應試教育?就是學校忙于應付考試,小學應付考中學,中學應付考大學。現(xiàn)在的考試非??贪?,數(shù)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選,家長就要交許多錢。搞到最后,成了哪個學校升學率高的,那個學校就是好學校。
8、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教書,關鍵在于教給學生一種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
9、為了我們的民族,我們個人吃點虧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們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靠這么點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立了大功績!這就是公而忘私。
10、我們先哲對我們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范仲淹那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天下著想,也就是為中華民族的事業(yè)著想。
11、如果你被一些小問題纏住,那你就一輩子也學不成。千萬不要為這些小困難停下來,那樣是舍本求末。
12、我不是天才,我的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還不懂,需要學,我就學。你們不要相信天才論,關鍵在于刻苦和努力。
13、學校體育很重要。好處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運動也可以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人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運動場上情況瞬息萬變,要應付環(huán)境,就要有分析、決策的本事。
14、沒有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就沒有個人的.一切。
15、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16、我說創(chuàng)造很多,一個最大創(chuàng)造,就是一個國家不論怎么差,能團結(jié)起來,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國一樣,這是我們對全世界的創(chuàng)造。
17、有人說我是“萬能科學家”。其實不是萬能,不過我會去學一類東西,我會看人家的東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結(jié)論,并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下去。我懂得爬在人家肩膀上,我要永遠爬在人家肩膀上。
18、一個人也許很聰明,也許可以擁有許多知識,可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就不僅不能對社會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會。
19、學習過程就像走馬路,會有很多障礙,有溝、石塊什么的。有的人碰到溝、石塊,他非得把溝填滿,把石塊搬掉才肯過去,把時間和精力泡進小問題里去了。其實,只要你跨過去,繞過去就行。
20、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zhì)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
21、運動是培養(yǎng)人的體力,增強體魄,激發(fā)拼搏爭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團隊精神的最好形式。
22、有人說我不務正業(yè),今天干這個,明天又干那個。我說我是看國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親愛的同學們:
又到了說那兩個字的時候了。我們現(xiàn)在約定,不到實在忍不住,堅決不說出那兩個字。就像這些天來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其實都飽含著寓意復雜的淚水,但在你們堅強而綿柔的神經(jīng)的有效管控下,至少做到了在陌生人面前絕對不讓那液體掉下來。
遙想三四年前,你們被老師和老生熱情迎接進來。映入你們眼簾的,是他們滿臉的燦爛,鉆進你們耳道的,是他們滿嘴的歡迎。令人每每想起無法不為之傷感的是,短短三四年過去,當初迎接你們的老師,有的白發(fā)明顯增加,有的黑發(fā)明顯減少,有的則已退休回家飴養(yǎng)天年。而那些老生,則以每年整體一批的方式,陸續(xù)把自己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校友,就像你們即將的那樣。
如果校園是個生命有機體,定會覺得自己就像你們?nèi)松猛局械捏A站,又像是你們長途奔跑中的加油站??偸潜涣粼谠匾惶焯熳兝系氖亲约?,總是被目送著來去匆匆的是你們??匆娔銈冊谶@里休養(yǎng)生息,在這里加油添料,在這里成長成才,最后目送著你們以全新的面貌走出校門,融入廣闊的外部世界,身為校園永遠的留守者,有七分自豪,也有三分傷感。
在你們就要離開寂靜校園奔赴喧囂世界的時候,過來人在下秉承“送人千金不如送人真經(jīng)”的.古訓,想送你們九個字三個問:“我是誰?到哪去?怎么去?”
第一,“我是誰?”。這是一個經(jīng)典的哲學命題,更是一個永恒的人生困惑。傳說意志主義大師叔本華當年曾經(jīng)突然被人問到“你是誰?”,大師對此的回答竟然是“我是誰,你能告訴我嗎?”那不是終日冥思苦想的大師的一時短路,想必在他那深邃而復雜的腦海里,早已千百次地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我是照鏡子時看到的那個人嗎?如果是,那個人的背后是什么?他的心中裝有什么?他的腦袋里在想什么?……
坐食父親遺產(chǎn)從而衣食無憂的大師,可以始終想他那想不清楚的問題,以至憂心至死。你們卻不能逃避這個很可能同樣也想不清楚的問題,因為知道“我是誰”,意味著為自己給出個新的定位。而準確的定位,則決定著你們以何種方式、向哪個目標進發(fā)。鑒于實在無法代替你們做出定位,不妨略加提醒:你們是剛剛褪去學生裝、懷揣高漲人生理想的熱血青年,年輕是你們最大的特點,閱歷是你們最大的短板。投資,你們沒有本錢。投機,你們沒有經(jīng)驗。投靠,你們沒有靠山。絕對不會選擇投降的你們應當知道,正因為年輕,有的是機會可以重頭再來。正因為年輕,其實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失敗。正因為年輕,許多被叫做“過錯”的東西都不值得掛慮。正因為年輕,絕大多數(shù)的嘗試都總是飽含合理的意含。
“我是誰”的問題在人的一生中,永遠沒有終極的答案。所有已經(jīng)的答案,其實都必須冠以“階段性”。進而在下一階段來臨時,又必須重新做出回答,或重新做出定位。但是,在人生的每一階段,準確地知道“我是誰”,心靈方才能夠獲得一塊宏大的空間和一片堅實的鋪墊。
第二,“到哪去?”。確定了眼下的我是誰,就當確定下步的我要到哪去。我從校園來,要到校外去;我從北方來,要到南方去;我從農(nóng)村來,要到城市去;我從學生來,要到老師去;我從貧窮來,要到富裕去;我從現(xiàn)實來,要到理想去;我從昨天來,要到明天去;我從曾經(jīng)的安逸來,要到可能的艱苦去;我從來的地方來,要到去的地方去……你們的所來之處,明確而穩(wěn)定;你們的要去之處,模糊而多變。盡管從理論上講,你們所有要去之處都可能去、也可以去,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終只有一處會被證明是你去的最佳。
竊以為,掙到很多的錢并不是你們的最佳去處,掙到很大的名也不是你們的最佳去處,唯有那興趣、愛好和職業(yè)三者的高度融合,個人追求、社會發(fā)展和國家需要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才是你們?nèi)松ヌ幍恼嬲罴?。尋找吧,追求吧,努力吧,通向那最佳的路從來都向跋涉者打開。盡管全程都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相配合,但缺少努力和追求的人生,是絕對不能接近、更不能擁有、尤其不能留住那個最佳的。
“到哪去?”的問題,如同前面“我是誰”一樣,也永遠沒有終極答案。每個人生的階段性時間之窗前,都會由“我是誰”派生出“到哪去”,從而使人不得不重新定位、重新出發(fā)。想必在等待拿證書的這些日子里,上兩個問題早已通過各種變通的方式,在你們波濤翻滾的腦海里沉浮了千百遍。希望你們離開校園后再好生想一想,迅速做出既充滿熱情又不失理性的判斷。
第三,“怎么去?”。認識了自己,定位了自我,確定了方向,剩下來的就是選擇道路和交通工具。當然是最好是找到一條專屬于自己的路。走在這條私家路上,就可以完全不顧旁邊的白眼、斜眼、閑言碎語和玻璃小鞋,還可豪邁地回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比欢恍业氖?,這個世界上沒有專屬于某一人走的路,所有人生的路都是公路,都很擁擠,路上不時有因堵車而批量制造的“路怒”一族,個別僻靜的路段甚至還藏有車匪路霸。因此,你們必須學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必須學會借道而行,必須學會忍耐可能的堵車,必須學會對付車匪路霸,必須學會必要時另擇他路,必須學會可能時選走捷徑,必須學會不得已時再走一段彎路。
至于交通工具么,從你們的雙腿,到各種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的車輛,你們都可以伺機選擇。只是便宜的,往往速度就比較慢;速度快的,往往又不便宜。還有,很可能因前方的天氣不好,或自己的視力不佳,一時看不清前面的路況時,一定要停下來仔細觀察。如果碰到實在繞不過去的障礙時,不妨退回出發(fā)點,重新定位、重新選擇和重新出發(fā)。
“怎么去?”中,竊以為最重要的,是堅信、堅定和堅持。只要是自我定位清楚,路徑選擇正確,就要堅定信念,堅固信心,堅持走下去。要知道,往往愈是覺得最難熬下去時候,希望愈大。就像往往愈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景色愈美。還有:做人要低調(diào),生活要低碳,起步要低端。生活中那些講求做人、生活和起步“三高”的人,往往會因為他亮得太過剌眼而經(jīng)常于暗地里慘遭眼花者圍毆。
同學們,自打三年或四年前的秋天,你們來到這座校園,你們的人生就被突然拋進密集的驚訝、驚嚇和精彩中:50周年校慶,本科評估,5.12地震,北京奧運會,60周年國慶,南非世界杯……如此飽滿而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你們的學長學姐們不曾有過,你們的學弟學妹們也未必會有。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幸運的你們必然意志堅定,無所畏懼,前程似錦。只是在你們功成名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母校,因為母校關系不可再造;千萬不要忘了老師,因為師生關系不可再造;千萬不要忘了同學,因為同學關系不可再造。
至此,在下已經(jīng)實在忍不住,就請親愛的同學們允許,把那兩個字說出來——再見!
2017年6月22日
【精彩
●過來人在下秉承“送人千金不如送人真經(jīng)”的古訓,想送你們九個字三個問:“我是誰?到哪去?怎么去?”
●生活中那些講求做人、生活和起步“三高”的人,往往會因為他亮得太過剌眼而經(jīng)常于暗地里慘遭眼花者圍毆。
●坐食父親遺產(chǎn)從而衣食無憂的大師,可以始終想他那想不清楚的問題,以至憂心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