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于進步的名言警句【1】
1、你可以這樣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2、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
3、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4、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5、不大可能的事也許今天實現(xiàn),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許明天會實現(xiàn)。
6、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
7、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8、任何業(yè)績的質(zhì)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
9、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10、嘲諷是一種力量,消極的力量。贊揚也是一種力量,但卻是積極的力量。
11、誠心誠意,“誠”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2、你一天的愛心可能帶來別人一生的感謝。
13、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14、用行動祈禱比用言語更能夠使上帝了解。
15、成功的人是跟別人學(xué)習(xí)
16、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決定怎么面對,那是“運”!
17、領(lǐng)導(dǎo)的速度決定團隊的效率。
18、成功呈概率分布,關(guān)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xiàn)的那一刻。
19、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有時距離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幾步。
20、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
21、貧窮是不需要計劃的,致富才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并去實踐它。
22、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3、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24、苦想沒盼頭,苦干有奔頭。
25、當(dāng)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xí)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26、窮不一定思變,應(yīng)該是思富思變。
27、自己打敗自己的遠遠多于比別人打敗的。
28、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么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
29、這個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jīng)受得住嘲笑與批評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30、空想會想出很多絕妙的主意,但卻辦不成任何事情。
有關(guān)于進步的名言警句【2】
1、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zhàn)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2、成你做了什么,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么。
3、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xù)累積而成。
4、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了什么,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么。
5、在真實的生命里,每樁偉業(yè)都由信心開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6、要冒一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險的人。
7、“穩(wěn)妥”之船從未能從岸邊走遠。
8、目標(biāo)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的迷徑中徒勞無功。
9、在世界的歷史中,每一偉大而高貴的時刻都是某種熱忱的勝利。
10、沒有熱忱,世間便無進步。
11、沒有什么事情有象熱忱這般具有傳染性,它能感動頑石,它是真誠的精髓。
12、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他懷有無限熱忱的事情上成功。
13、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后又使他們更堅強。
14、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5、如果不想做點事情,就甭想到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16、沒有哪種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7、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帶給別人信心。
18、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wěn)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能從失敗中培養(yǎng)出成功。
19、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20、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guān)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21、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機會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會成功。
22、金錢損失了還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譽就很難挽回。
23、在你不害怕的時間去斗牛,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時不去斗牛,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時還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24、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yǎng)恐懼。
25、投資知識是明智的,投資網(wǎng)絡(luò)中的知識就更加明智。
26、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yǎng)的信心。
27、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決心;創(chuàng)意、樂意。
28、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29、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30、網(wǎng)絡(luò)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富裕,又延續(xù)了平等。
31、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qū)崿F(xiàn)這些想法的人。
32、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魚我所欲也基礎(chǔ)練習(xí)有哪些題目呢?魚我所欲也基礎(chǔ)練習(xí)有助于學(xué)生學(xué)習(xí)和掌握魚我所欲也的知識點,從而輕松應(yīng)對關(guān)于魚我所欲也的考試題。
第一篇:魚我所欲也基礎(chǔ)練習(xí)
【基礎(chǔ)知識自主學(xué)習(x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所惡( ) 一簞食( ) 一豆羹( )
蹴( ) 茍得( ) 不屑(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
①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 通 詞義: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通 詞義: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通 詞義: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詞義: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謂失其本心( ) ④賢者能勿喪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爾而與之( )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項是( )
A.此之謂失其本心 B.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根據(jù)課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
②生,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 。
③呼爾而與之, ,; ,乞人不屑也。
【基礎(chǔ)知識自主學(xué)習(xí)】
1.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ò
2.①鄉(xiāng)通向; 從前。 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 ③辯通辨;辨別。 ④辟通避;躲避。
3.①同時占有 ②假使,假如 ③天性、天良 ④遺失、丟掉 ⑤禍患 、突難 ⑥助詞
4.C
5.①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也 ②舍生而取義者也 ③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
【基本能力達標(biāo)學(xué)習(xí)】
1.C 2.①用腳踐踏 ②古代的一種量器 ③丟掉、遺失 ④天性、天良 3.B
4.如果是高官厚祿,就不講禮義而接受它,這高官厚祿對我又有什么益處呢?
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第二篇:魚我所欲也基礎(chǔ)練習(xí)
一、基礎(chǔ)知識。
1、本文選自《 》,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張是 ,他認為人之初, 。
2、給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釋。
(1)死亦我所惡________ (2)一簞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爾而與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
①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譯下列句子。
(1)呼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_____________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5、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請談?wù)勀銓@一觀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詞多義。
為
(1)今為(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 )之
(3)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 )也?
(4)鄉(xiāng)為( )身死而不受
7、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請積累“舍生取義”的名人事例(3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閱讀。
(一)魚我所欲也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為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中加線字的意思。
①茍得( )②惡( )③由是( )④獨(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喪(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依據(jù)“呼爾而與之”演變而成的成語是 。
4、根據(jù)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填寫完整下面的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殺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聯(lián):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說的一項是( )
A.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B.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D. 我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我所欲也》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很有說服力。
B. 本文選自《孟子?臺子上》?!睹献印肥怯涗洃?zhàn)國時代思想家孟軻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的書,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魚我所欲也》論述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孟子主張人性是惡的,本文正是從這種理論出發(fā),來論述“舍生取義”的主張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義”的人,正是為物欲所蔽,為了“萬鐘之祿”“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請從選文中找出一例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8、選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這篇文章闡述了什么觀點?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寶貴的,比死更可厭惡的,那么平時應(yīng)該如何做?
11、選出品讀有誤的一項( )
A、本文以“魚”比喻為正義,以“熊掌”比喻為生命;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惡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C、“此之謂失其本心?!痹摼渲械摹按恕笔侵浮盀閷m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鐘”。
D、“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惡”。
12、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段文字運用了正反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B、第一段文字主要側(cè)重于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cè)重于列舉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p>
D、本段中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論點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p>
1、翻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與“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中的“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乃置酒請之 B. 戰(zhàn)則請從C. 臣是以無請也
3.孟子“以戰(zhàn)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意思。
(三) 月攘一雞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痹唬骸疤鞊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p>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攘②是③請損之
2、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 斯速已矣 B. 懼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風(fēng) D.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3、偷雞人聽到別人勸告后的態(tài)度是什么?(用現(xiàn)代漢語回答)
4、對偷雞人做法的評論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經(jīng)犯過這樣的錯誤嗎?
【積累運用】
1、請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鳴珮()環(huán)()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參()差()披拂往來翕()忽斗()折蛇行
悄()愴()幽邃犬牙差()互寂寥()無人
2、根據(jù)拼音在括號里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凜 liè()翠 màn()
連 zhuì()清 chè()
3、結(jié)合語境,解釋詞語:
⑴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皆若空游無所依。(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寂寥無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結(jié)合語境,解釋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A、⑴……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清: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
B、⑴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樂:_______________)
⑵……似與游者相樂。(樂:_______________)
C、⑴潭中魚可百許頭……(可:_____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可:_______________)
D、⑴……皆若空游無所依。(游:_______________)
⑵同游者:吳武陵……(游: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⑴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寫山水的古詩名句填空:
⑴秋風(fēng)蕭瑟,__________。(曹操《觀滄?!?
⑵__________,風(fēng)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⑶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⑷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⑸正入萬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⑹會當(dāng)凌絕頂,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⑺__________,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⑻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⑼樹樹皆秋色,__________。(王績《野望》)
⑽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贈張丞相》)
⑾日出江花紅勝火,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憶江南》)
⑿竹外桃花三兩枝,_________________。(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⒀___________________,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⒁__________,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⒂明月松間照,__________。(王維《山居秋暝》)
【課內(nèi)語段練習(xí)】
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讀全文后,選用原文中的相關(guān)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_______”呼應(yīng),又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筆。
②既表現(xiàn)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jié)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語段練習(xí)】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①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dāng)其垠②。其上為睥睨③梁儷④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⑥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笔嵌?,予未信之。
注釋:
①徑:直往。
②垠:yín,邊;界限。
③睥睨:女墻,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
④儷:lì,棟梁。
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種。
⑥數(shù):cù,密,與“疏”相對。
⑦夷狄:我國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
⑧更:經(jīng)過。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jié)合語境,“及是,愈以為誠有”中的“誠”,應(yīng)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 chéng
⑴真心,不虛偽。《列子·湯問》:“帝感其~。”(上帝被愚公的真誠精神感動了。)
⑵確實,的確?!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芭婀c倍項羽邪?”
⑶表示假設(shè),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果真”。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賢能也,然后隨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p>
2、結(jié)合語境,解釋詞語:
⑴逾黃茅嶺而下(逾:________)
⑵其一少北而東(少:________)
⑶窺之正黑(窺:________)
⑷良久乃已(已:________)
⑸益奇而堅(益:________)
⑹愈以為誠有(愈:________)
⑺則其果無乎(果:________)
⑻而獨為是物(是: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p>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是二者,予未信之。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和《小石潭記》是姊妹篇。比較閱讀兩篇文章,看看作者寫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積累運用
1、pèihuányíchùcēncīxīdǒuqiǎochuàngcīliáo
2、冽蔓綴澈
3、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為樂。
⑶在空中游動。
⑷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一樣。
⑸像狗的牙齒一樣。
⑹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4、A、⑴清澈。⑵凄清;冷清。
B、⑴以……為樂。⑵歡樂。
C、⑴大約。⑵可以。
D、⑴游動。⑵游玩。
5、⑴(潭邊長滿了)青翠的樹木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見)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
⑶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6、⑴洪波涌起
⑵潮平兩岸闊
⑶山光悅鳥性
⑷煙籠寒水月籠沙
⑸一山放過一山攔
⑹一覽眾山小
⑺千山鳥飛絕
⑻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⑼山山唯落暉
⑽涵虛混太清
⑾春來江水綠如藍
⑿春江水暖鴨先知
⒀泉眼無聲惜細流
⒁空山不見人
⒂清泉石上流
〖課內(nèi)語段練習(xí)
1、⑴隔篁竹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⑶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
3、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zhǔn)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開頭的心情是快樂的,這從作者“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以及對游魚的那種“似與游者相樂”的描寫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涼憂傷的,這從“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描寫可知。
6、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課外語段練習(xí)
1、確實
2、⑴越過。
⑵稍微。
⑶看。
⑷停止。
⑸更加。
⑹更加;越。
⑺果真。
⑻這;這個。
3、⑴那些石頭疏密俯仰的樣子,好像是聰明的人安排的一樣。
⑵有人說:“小石城是造物主用來安慰那些德才兼?zhèn)鋮s辱沒在這里的人?!?/p>
⑶這兩種說法,我不相信。
4、兩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是一樣的,都是借描繪被遺棄在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fēng)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瀉怨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記》主要表現(xiàn)作者謫居生活中的孤寂悲涼的心境,《小石城山記》主要抒發(fā)作者有報國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沒的不平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