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卷講評教學反思1
一、試卷講評應遵循以下原則:
1、試卷講評要及時講評及時是上好講評課的基礎。
平時試卷的改閱一定要及時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來。及時評講、及時反饋,效果才會顯著。
2、試卷講評要有針對性。
如果教師在講評試卷時面面俱到,逐題講評,這樣既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又會使課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師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普遍性錯誤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數,選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重點備課和講評,并以此為突破口,進行舉一反三,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發(fā)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錯誤率較低的題則只需蜻蜓點水或課后個別指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原則,這樣講評的時間也得到了保證,效果也更明顯。
3、試卷講評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在講評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指導,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并盡可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重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
4、試卷講評要重視對知識的鞏固
講評試卷是查漏補缺、鞏固復現所學知識的大好時機。在試卷講評中,教師應就所講試題,針對學生知識薄弱點,聯系課本進行總結歸納和深化,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認真做好試卷講評課的準備
科學的講評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一是對試題本身進行分析;二是對學生答題情況、錯誤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這樣做能夠加強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教師要提前做好試卷分析
教師必須提前做到對試題的知識點和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判斷試題的難易度;分析試題的命題的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圖以及答題思路和技巧。
2.教師要具體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
①統(tǒng)計了考試成績。各個分數段的學生人數,一個近乎正態(tài)分布反應了學生實際水平和試題本身難易情況;
②統(tǒng)計得分率。每一道試題均有得分率,并與我事先估計的情況相比較,以此反映我對學生是否了解;
③統(tǒng)計了試題答案的錯誤情況。這是直接掌握學生知識、思維和教學狀況的必要手段。
④統(tǒng)計有創(chuàng)見的解法及相應的學生。從而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學生的考試情況。
三、試卷講評要重視技巧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講評課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假設猜測、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標新立異的思想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讓學生在動腦、動手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2.注意分析歸類,注重減負高效
教師在講評課時不能只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是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于學生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具體可按三種方式歸類:
①按知識點歸類:就是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這種歸類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可選擇重點知識的典型題目進行分析講評。
②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涉及同一解題方法、技巧的題目,歸到一起進行分析.如把一份綜合測試卷分為:
a.一題多解類;
b.多題一解類;
c.用方程思想解題;
d.用函數思想解題等類型。
③按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一般可分為:
a、對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錯誤;
b、讀題時對題中的關鍵字、詞、句的理解有誤;
c、思維定勢的負遷移;
d、語文模型建立失當;
e、運算錯誤等類型。
以上三種歸類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滲透的。通過歸類思想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避免“題海戰(zhàn)術”,從而達到減負高效的目的。
3.重視啟發(fā)學生
講評課教師應重在解題思路的分析和點撥,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題中的關鍵字、詞、句,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或引導學生回憶題目設計的相關語文知識,挖掘語文概念、語文規(guī)律的內涵和外延;或探尋題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再現正確的語文模型,建立方程等,讓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建立清晰的語文情景.切忌滿堂灌輸式的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式的簡單膚淺,要針對重點知識、重要解題方法,對具有典型錯誤的代表題,要精心設疑,耐心點撥啟發(fā),并留給學生必要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悟深、悟透。
4.試題的變式或延伸
講評課上,教師不要就題論題、孤立地逐題講解,要透過題中的表面現象,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fā)散式講解.一般可從3個方面進行發(fā)散引導:“一題多解”、“一題多聯”、“一題多變”.進行“一題多變”,可將原題中的已知條件、結論等進行改動,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訓練宜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收獲。
四、重視講評后的內容的消化,問題的復現和個別輔導
1.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消化講評內容
為了鞏固講評結果,教師應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學生消化講評內容。講評后,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個別消化講評內容。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點,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典型錯題建到自己的錯題集中,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要重視講評后的普遍問題的復現
教師還要重視學生試卷中普遍問題的復現工作,教師應把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做好筆記,為下次考試命題做好準備。在整理過程中,最好變換角度,重新設計題目,以達到徹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3.教師要重視課后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后老師與學生個別交換意見,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有效進行這樣的個別輔導,首先取決于老師在批改試卷和對試卷統(tǒng)計分析時是否注意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了記錄。其次,要求老師能夠與學生真誠平等對話而不是訓斥,才能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再次,在個別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要忘了對學生的欣賞,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解題中的成功之處,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總之,講評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力求精講精析,抓住典型的錯例,選擇要點加以點撥,充分啟發(fā)學生思考,對重要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歸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和應變能力,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另外,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教師教學的得失。教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了解學生的弱點,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這外,還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思想等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動教學,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試卷講評教學反思2
語文詞語訓練的試卷發(fā)下后,孩子們能夠按要求認真答卷。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答題……
在試卷講評課伊始,我首先總結了全班同學答題、考試的情況;接著總結小組的考試情況,根據考試結果把各個小組的考試結果進行了排名公布;接著表揚了本次考試中表現優(yōu)秀的孩子及進步的孩子……通過對考試結果的總結發(fā)現孩子們都很重視、在乎這種形式的總結,同時提高了同學們在小組里的小集體榮譽感。
課中,讓孩子們首先把自己已經會改的錯題先利用5分鐘的時間修改一下。
接著,把自己解決不了的錯題通過小組同學的幫助,修正、改錯。組長把改不了的做好標記。此環(huán)節(jié)特別注意要發(fā)揮小組長及同學們的幫帶作用。
接下來,就是各個小組把解決不了的錯題在班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孩子們對“選擇多義詞、選詞填空、關聯詞語的練習……出現了共性問題。通過大家的互相幫助,基本解決了共性問題。
最后我把共性問題通過跟蹤練習的方式帶領孩子們一起練習,通過練習,孩子們加深了對某類題型的掌握情況。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高了孩子們的小組合作意識,也減輕了以往教師講評試卷的負擔。這種方式很實用。
但本課也存在著不足,由于孩子們提到的問題零散,耽誤了時間,跟蹤練習的時間不太充裕。
《語文課程規(guī)范》在評價建設中建議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考察同學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同學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同學的發(fā)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試卷作為教與學展示的操作平臺,而試卷分析則是反饋教學成敗的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長期以來,我在試卷講評經常采用如下方法:
一、知識歸類法
每一次考試,每一張試卷,都是對同學某一階段學習的檢測,因此我們在評講試卷時,有意識地讓同學對試卷的知識能力點進行分類歸納,同學歸納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梳理的過程,同學在梳理的過程中“知其所以然”、“明白考我什么”,由埋頭做題轉變?yōu)閷徱暣痤},使每一次講評都能起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二、錯題更正法
在發(fā)下試卷的時候,告訴同學,我們這一次先不講評,而是先獨立自主地把做錯的題重新改正過來,假如能夠通過第二次做對,我同樣給他加分,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同學更正試卷的積極性,同時又增添了局部考試沒有做好的同學的自信心。
三、小組互評法
每次考試都會有些同學考得較好,有些同學考的不理想,我在講評試卷時,把同學按分數優(yōu)中差分成小組,這樣,在試卷中出錯的同學在做對的同學的啟發(fā)和講解下就能夠理解和找到正確答案,無須老師多講。
四、甄別答案法
其實在每次語文考試中,同學們看到自身的答案不一定就能認可得分,往往是不同同學的答案不同,得分往往是一樣的,或者同學們認為的答案相近,得分卻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同學甄別不同的答案,讓同學覺得給分有理,扣分有據。我經常把同學爭議較大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印發(fā)給同學,或者讓同學把自身的答案朝在黑板上,然后和同學一起來分析,甄別。不只找到了正確答案,還找到評價正確答案的方法。
五、找出依據法
試卷的命題目的是為了檢測同學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形成情況,命題者就必需依據課文內容和考綱要求,選擇出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選文在課外,根在課內。為了讓同學明白這一點,我經常讓同學依據試卷,找出課內的根。長期如此,不只提高了試卷評講效果,對同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六、突破難點法
每一次講解試卷都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題目做對了的同學認為再講是浪費時間,做錯了的`同學對答案后也豁然開朗,也不用心聽講,只有一小局部實在不懂的同學才認真的聽,而且有時講得很快他們還沒有理解。一份試卷講下來,收效甚微。鑒于此,我只對班上錯誤較多且難度較大的題目仔細講解,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提高了效率。
七、閱讀比較法
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同學很容易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那么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把這些同類問題歸納一起給同學講評,使他們融會貫通,掌握類似問題的規(guī)律。
八、舉一反三法
一套試卷雖然是出題者立足課本,依據考綱,精心選題,但是由于卷面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的知識和能力點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講評試卷時能夠根據試卷內容和同學反映的情況舉一反三,舉一反三,達到做一題而知一類的目的,既減輕了師生的負擔,又提高了效率。
今天,考試依然是評價同學學習的重要依據,我們應該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讓同學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開拓視野,提高應考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同學的發(fā)展的目的。
一、考試要求:
測試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五種能力。
第一大道是選擇題,要求能識記基本的語言基礎知識,包括字音、字形、詞語意思和正確使用詞語,還包括識記一些課文所引用的詩句及作者。
第二大道是填空題,所考察的文學常識,包括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和相關的體裁常識。
第三大道是默寫題,內容是心修二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中的名句。
第四大題是閱讀題,包括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三道題,詩歌鑒賞考察的是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的鑒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文言文閱讀要
第五題是語言運用,考察了學生邏輯,推理,聯想、想像能力和調動語言積累的能力。
第六題是
二、試題評價:
這套題較全面涉及到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詩歌鑒賞題比較理想的說明學生具有把所學到的知識在課內運用到對課外知識的學習能力。
2、文言文閱讀也較理想這和必修一的文言文篇目較少,()教師講解較詳細有一定的關系。
3、文學常識和默寫的解答不夠理想,說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較差。
4、對作文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根據要求完成,部分學生的文章思想健康,感情較真摯,這與話題較接近學生的實際分不開的,語言表述方面,基本能夠通順,但總的來說,有創(chuàng)新的作文并不多。
四、幾點建議
1、抓好學生基礎知識的落實。
2、針對本學校的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較差的情況,落實學生對課本內容,如文學常識,背誦的學習。
3、有意識地給學生介紹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從而盡量有效的指導學生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