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長相思》聽課反思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xiāng)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xiāng)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抬頭望月,想起家鄉(xiāng)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xiāng)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著一幅幅別致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xiāng)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huán)戴在了頭上,家鄉(xiāng)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群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著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zhàn)疆場的心聲。作者為了壯志和理想,忍受著思鄉(xiāng)之苦,飽受著思想的孤獨和寂寞,著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第2篇:《長相思》聽課反思
放飛孩子的想象,可以激起更多的創(chuàng)作火花。這句話,在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受益匪淺。
對于學古詩,學生已經習慣于讀讀詩句、說說詩意,理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按道理說,學生已掌握得差不多了,但總覺得缺少些什么。細細想想,學生了解得只是表面的、膚淺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地、深入鉆進古詩句之中,因此學習起來平平淡淡。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教古詩詞三首時,我進行了嘗試。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讓學生進行想象,但效果不太明顯。而最后一首詩《長相思》有兩個地方讓學生進行了想象,在幫助學生理解詩意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相思》中第一句中描寫將士們跋山涉水行軍的艱難,如何讓學生去體會呢?我引導學生說"你們想象一下,他們的行軍途中會遇到什么困難?"經過幾分鐘的思考,有的學生說他們的鞋磨破了幾雙,有的說他們的腳磨出了鮮血,有的還想到了在翻山越嶺掉到了山崖,有的則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來對比......這些想象,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當時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將士們到邊關應征的艱辛。
《長相思》中第二句中的"故園無此聲"怎樣來和將士們在野外露營對比來表現(xiàn)思念家鄉(xiāng)呢?此時,我讓學生閉著眼睛,想想將士們沒有出征前在家里有哪些事呢?有的學生則認為:在寒冷的風雪之夜,兒女熟睡了,妻子在燈光下縫補衣服;有的則說一家老小正圍著火盆說著話;有的說妻子和兒女蓋著厚厚的、暖暖的被子做著好夢......學生的這些想象,是我沒有想到,但我給他們提供了機會,那樣他們的思維得以在更大的空間里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教學《長相思》這首詩詞,設計的兩處想象,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將士們行軍之難,思鄉(xiāng)之深,比起干燥無味地講解詩意,強加給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我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效果。
第3篇:《長相思》聽課反思
本學期,我在二小多媒體教室教了一節(jié)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長相思》。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著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景象。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讀(出生朗讀)、看(默讀)、聽(聽老師范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默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當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后,再帶著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以情帶讀,讀中悟情。課堂上,我既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教學中,既讓學生帶著"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又讓學生帶著"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深化情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征途中,體會行軍的艱辛,體會征途中充滿了遠離與牽掛。
通過對納蘭性德的生平情況的交流,將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在《漁舟唱晚》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匯報納蘭性德故園的情景時,由于時間來不及了,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沒有更好地體現(xiàn)故園溫馨。其次是朗讀訓練形式可更多樣些。最后,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個訓練,還有誰會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由于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更充分地說和讀,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這次上課,讓我收獲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后,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爭取更大的進步。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濃郁的“家文化”傳統(tǒng)的的民族,古往今來,無論是趕赴考場的學子,是離家遠行的官員,是奔赴沙場的勇士,還是正待出嫁的新娘,在人們的心中,家是腦海里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鄉(xiāng)愁是血脈中無法割舍的思緒。正如王崧舟老師所說: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鄉(xiāng)愁是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聆聽《長相思》,心動處有感而發(fā),那樣的心緒,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聽)創(chuàng)設情境,借音律深化體悟。
隨著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那些光鮮明麗的畫面,悠揚婉轉的旋律就成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甚而有人以課件播放代替老師執(zhí)教,以致改變了多媒體引用的初衷。多媒體的泛用,濫用多少影響了它出現(xiàn)在課堂上本該帶給孩子們的震撼。然而,在《長相思》一課當中所引用的屈指可數的課件素材,尤其是用以沉淀思緒,烘托氛圍的那段《愴》的播放,在層層深入的朗讀之后,一個穩(wěn)健的亮相,將課堂推向了第一個高潮。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王老師停留了有足足一分鐘之久。這一分鐘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領悟,品味,感受的時間,雖然沒有任何言說,但其意蘊盡在不言中,其效果在后面的朗讀中顯而易見。這處設計可謂頗具匠心,音樂的選擇定是煞費苦心了。一處小小的課件的呈現(xiàn),因其用的恰到好處,適宜適度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 (說) 巧用對話,讓學習層層深入。
評價歷來是師生在課堂上的一種對話方式,在王老師的眼里,評價應該作為一種生命關懷的對話,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理想境界。那我們該評什么,如何去評。來看看王老師的執(zhí)教現(xiàn)場吧,在那里,他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1 用真心賞識稚嫩的生命。
課堂上大多數孩子們的思考是淺顯的,語言表達是稚嫩的,面對這些幼小的個體生命的獨特體驗,作為老師,我們要怎樣去呵護,培育這些思想的嫩芽,來看看王老師的這個教學片段吧。
師: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他們連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
生:我發(fā)現(xiàn)了,他身在征途卻很思念故鄉(xiāng)。
師:不錯。
生:我發(fā)現(xiàn)納蘭性德既想保家衛(wèi)國,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師:你的心思真是細膩呀!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在家鄉(xiāng)的。
師:好一個:不管。。。。。。心里總是。。。。。。
真心的賞識,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不經意間,老師的首肯化作汩汩清泉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2 細化要求,讓朗讀層層深入。
朗讀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應呈現(xiàn)出一種階梯式,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其效果才能扎實有效,如下環(huán)節(jié),就是很好的例證。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一個多音字他讀準了沒有。(從讀音層面對朗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生:讀詞。
師:讀的字正腔圓,真好!“風一更”這個“更”是個多音字,“聒碎鄉(xiāng)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預備,起。
生:齊讀。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詞句時,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的有板有眼?
生:齊讀。
師:真好,你們注意到沒有,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在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在讀“夜深千帳燈”的時候又在哪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聽出來了。
師:對,這樣讀就叫做有板有眼。
如此精心的朗讀指導,如剝繭抽絲般將讀詞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們,為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掃清了障礙。
3 用真情感染學生。
師: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真的對離別無所謂嗎?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從哪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啊,我不是輕離別啊。
生;默讀。
師:我是納蘭性德,我想先問一問我的老父。老父,你說我是輕離別嗎?
生: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中看出你不是輕離別。
師:好一位深明大義的父親。我再問一問我的愛妻,我是輕離別嗎?
生: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你是為了保衛(wèi)祖國,你離別家鄉(xiāng)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
師:好一位賢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啊,我是何等的重離別啊??墒?,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我舍不得離開年邁的老父,舍不得離開溫柔的妻子,舍不得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園啊!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長相思》中。我們一起讀。
王老師聲情并茂的演說,令人心碎。彼時,分明看到納蘭性德穿越三百年的時空,來到我的眼前,如怨如訴,那是何等的悲涼?如此這般撼人肺腑的.表白怎能不感染學生?
三(寫)搭建平臺,繪切切思鄉(xiāng)藍圖。
在飽含深情的朗讀,層層遞進的感悟之后,一段充滿憂傷,略帶
隱忍的音樂,悄無聲息地將孩子們帶到了納蘭性德幽怨無盡的追憶之中。心中不由得充滿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無限眷戀,筆下飽蘸著切切思鄉(xiāng)情,“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此時不寫,更待何時?
四 (讀)淡化分析,用朗讀表情達意。
諸多時候,我們讀詩,品文,其中深意,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但在指導孩子讀詩時,卻顧不得保護那只可意會的濃濃詩情,堂而皇之的將詩肢解成了無生機的斷瓦殘垣,還美其名曰:扎實有效的字詞教學??纯础堕L相思》是如何在王老師優(yōu)雅從容的智慧言說中轉變成一縷彌漫著凄婉,嘆息的鄉(xiāng)愁的吧。課堂上,沒有字斟句酌的肢解剖析,有的是充滿詩情的輕聲叩問: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沒有刻板理性的對比分析,有的是穿越時空的心靈獨白: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詩,究竟可解,不可解,眾說紛紜。王老師執(zhí)教《長相思》意在尋求一條能讓詩詩意的棲居于精神家園的和解之途。
古詩詞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古詩詞的環(huán)節(jié)處理也感覺頗為棘手。今天我聽了姚潔老師執(zhí)教的《長相思》一課很有收獲,給我很多幫助。
首先,在教學伊始,老師很學生對詩,把學生帶入古詩詞教學的情境,也展示了班級學生平時的課外積累。接著讓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對《長相思》的作者進行了介紹,這樣鍛煉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對作者的了解,更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此外,本課中的詞語理解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姚潔老師用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再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引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來理解文本更深層次的東西,從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