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西、云南邊境發(fā)起了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連續(xù)戰(zhàn)斗28天,橫掃越北淺近縱深地區(qū),攻城拔寨20余座,殲敵5萬,沉重打擊了意圖稱霸東南亞的越南黎筍集團,一時成為國際政治熱點。這場戰(zhàn)爭不但改變了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使中美聯(lián)手抗蘇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在炮聲中拉開了序幕,贏得了一個來之不易的國際環(huán)境。此后中越間戰(zhàn)火不息,演變成了連綿10年的邊境戰(zhàn)爭。
筆者弱冠之年,也就是1980年代初中期時,“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現(xiàn)了大量反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書刊、報道、影視、歌曲。電影如《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zhàn)》、《新兵馬強》、《花枝俏》、《年輕的朋友》、《高山下的花環(huán)》、《雷場相思樹》、《閃電行動》、《蛇谷奇兵》;電視劇如《凱旋在子夜》、《黑豹突擊隊》、《神風神龍》、《無影偵察隊》、《軍魂》;紀錄片如《奮起還擊》;歌曲如《再見吧媽媽》、《相會在攀枝花下》、《十五的月亮》、《熱血頌》等等??梢哉f,那種金戈鐵馬的愛國豪情給一代人正在成長中的心靈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進入1990年代,中越兩黨兩國關系恢復正?;院?,雙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國對當年那場戰(zhàn)爭進行宣傳和紀念,在出版物和媒體上也屏蔽相關的題材。中國方面從此再不宣傳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相關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軍事行動”來代稱,和這場戰(zhàn)爭相關的一切在公開媒體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漸成為了一場被人們遺忘的戰(zhàn)爭。越南方面也在國內輿論上對中越戰(zhàn)爭進行封殺,對反華言論和行為予以打壓。中國軍隊在1980年代收復羅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紀念碑。隨著形勢發(fā)展,除老山主峰名氣太大紀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幾座主峰上的紀念碑都被炸毀拆除了。
在互聯(lián)網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新一代年輕人對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乃至二戰(zhàn)等歷史接觸甚多,沉迷于《亮劍》、《雪豹》和《兄弟連》的鐵血豪情中,卻對朝鮮戰(zhàn)爭后中國軍隊進行的最大的一場邊境戰(zhàn)爭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對此一無所知。撫今追昔,實在令人感慨之至。
2011年,隨著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啟動,中越邊境人潮洶涌,車馬如流,和平的陽光早已照耀大地。在這樣的日子里,是否還有人能想起那場30多年前的邊境戰(zhàn)爭,是否還有人能想起那些灑血衛(wèi)國的將士英靈?
政治因素終會改變,歷史怎敢遺忘!居安思奮,忘戰(zhàn)必危。中華民族在100多年中遭受到的種種恥辱,早已無聲地證明了這一切。儒雅其外,鐵血筋骨,這是強漢盛唐的靈魂所在。今天,仍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
廣西、云南境內的24座陵園,見證了保衛(wèi)祖國南疆的上萬英魂永在?!疤澚宋乙粋€,幸福十億人!”這是來自那個時代的肺腑強音!
英魂未遠,無以索求,在心中為他們留有一席之地,足矣。
【篇二】
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對我國來說,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這場戰(zhàn)爭給中國人心靈上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至今在老兵們的心中沒有完全愈合 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在朝鮮戰(zhàn)爭之後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戰(zhàn)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西、云南邊境地區(qū)對越南發(fā)起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國軍隊先后攻克越南諒山、高平、老街3個省會和17個縣市,重創(chuàng)越軍4個正規(guī)師零10個團,斃敵37300余人,俘敵22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zhàn)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qū)針對中國的軍事設施。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后,中國邊防部隊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牽動中國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是一個隱痛,一種尷尬。為了國家,在這些老兵們的心目中,戰(zhàn)爭的性質并不重要雖說歷史已經有了公論,是一場正義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但是在那些轉戰(zhàn)高地、山林、吃盡戰(zhàn)場苦頭的普通官兵眼中,他們盡了軍人的天職。從中我們看到了所沒有的批判精神,對于戰(zhàn)爭的反思,對于戰(zhàn)爭目的的批判。資料中顯示戰(zhàn)斗非常殘酷,而且是越來越殘酷,沒有美國商業(yè)片中那種希望與感動。它再現(xiàn)軍人的驍勇是宣揚集體主義的,也一樣視團體作戰(zhàn)和協(xié)調作戰(zhàn)才是真正的戰(zhàn)斗力,這也許是所有國家軍隊的一個共同點吧,要是沒有協(xié)同,就很輕松的被上面的高地,山林固守的敵人士兵給打下來了,相當?shù)恼鎸嵶屛覀兡苷鎸嵉牧私馑麄兊纳?。也?/p>
只有優(yōu)秀的士兵,才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掌握過人的技巧,他們才會擁有一些別人所沒有的素質和膽識,這樣才會更好的完成任務的。 戰(zhàn)爭對于任何一方來說都是殘忍的,士兵做為最低級的炮灰,他們才是最偉大,最可愛的人。
老兵,老前輩,血灑戰(zhàn)場,值得欽佩,值得尊敬。你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向這些最可愛的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有名的設計師,天天發(fā)明一堆奇怪,新鮮又實用漂亮的東西。對于這些,善解人意的媽媽可早就了如指掌。于是空閑時,她便忙于搜羅一些啟發(fā)設計靈感的視頻。這不,媽媽不久前又給我推薦了一部有趣好玩的日本記錄片啊,設計!
才剛看到前奏曲的小片子,我就已經喜歡上它了-可愛的小圖案拼成的片名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上下蹦跳,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吸引住了,越往后看我越喜歡。每一集都由五部分組成:觀察,基本知識,天馬行空,角度和拆解。
觀察部分是讓你仔細觀察某個設計物品,一個手指松開就能倒水的醬油壺,或是包裝禮物的花布,或是一盒精致美味的壽司。在視頻中,有時是設計品的使用方法,有時是它們的制作方法,簡單易懂還十分有趣呢。
我最喜歡的.是天馬行空。在這個部分,導演通過生動的動畫片引發(fā)我們對于設計的思考。比方說,我們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時鐘一定是圓的?視頻中的動畫人物就會試圖把時鐘改成直的或三角形的;直形的時鐘導致時針不能循環(huán)運轉,而三角形的就會導致數(shù)字被時針遮擋。如果要使兩個問題都被化解,圓形時鐘便是最佳選擇了。是呀,正如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所說:“設計家需要在我們的習慣動作上做思考,我們因追求方便而設計。”
角度方面的知識是有素描來展現(xiàn)的。每一集都會有一些畫家圍著一樣物品坐著作畫。每位畫家的風格不同,有細致,有隨意;每張畫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正面,有側面,也有背面。這個部分最有趣的是視頻會把所有畫作按順序連著播放,就好像畫中的那件物品正在旋轉似的,好玩極了。
最后一部分是拆解。我猜想制作這個部分一定要耗費很大功夫-這里發(fā)生了許多不可思議,奇妙的事情,比如,薯片從包裝袋里自己跳出來,口香糖豎起來自己走路等等。真是可笑呢。
我非常喜歡這檔節(jié)目,它不但可以提高我的美學素養(yǎng),還教會我許多關于設計方面的知識呢。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學生(一)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卻會造成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入圍影片《鏡子》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首映典禮暨交流會。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該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經過《天網》欄目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與制作完成。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所展現(xiàn)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剁R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zhí)導該片的導演范永東說,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于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學生(二)
14歲的澤清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媽媽是學醫(yī)的有留學經歷,爸爸是事業(yè)單位,本科畢業(yè),這樣的幾乎的頂級配置的高知家庭,澤清說,我來是因為有跟蹤報道,因為這樣有存在感;我來是因為這里有家長課堂,我覺得他們才是要呆81天的人,我只需要呆6天就可以了,我為他們付出了這么多。。。
澤清的爸爸說:這個家庭需要改變,但我覺得我不需要改變,至少不用改變很多。
家明的爸爸不想去家長課堂時說,公司領導安排的事情要做啊,很多人在等著我面試呢!你們誰會同意讓孩子不上學去當背包客,難道讓我放棄他不管他的學習么?
媽媽說,我覺得江校長說的兒子的關鍵在家長課堂上,我覺得太夸張了,沒有那么多。
心理咨詢師李老師說:“我們做律師需要執(zhí)照,開車需要考駕照,可是我們做父母卻不需要,但這是我們要做一輩子的職業(yè),父母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也需要學習?!?/p>
那么需要學習的是什么呢?
1.尊重個體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因為他們除了是我們的孩子,還是他們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們,包括尊重他們的感覺。
2.正確表達愛
當江老師帶著兩個教官去接家明的時候,大家看到一個細節(jié),家明在家里聲嘶力竭的喊著“讓我見他們!讓我見我爸媽!”,而門外的父母拿掉眼鏡趴在墻邊掉眼淚。
他們不愛對方么?愛,只是用這樣扭曲的形式表達出來了,反彈回去讓他們自己也難受。愛的正確表達,就是帶著愛一點點的放手,讓孩子在引導而非控制的環(huán)境下尋找自己的人生。
3.糾正行為前先連接感情
鄰居有個老太太想要老頭名下的房子,未果,這個老太太天天有一空就坐在窗戶前大罵老頭子,幾乎沒有間斷過,左鄰右里不甚其煩。大家覺得這個挨了罵的老頭子會開開心心的把房子給老太太么?你自己會對批評你的領導說:領導你批評的太對了,我真是等不及要照你的話去做了,你對我太有幫助了”你不會的,所以也不要指望你的孩子會在被批評指責的情況下心甘情愿去改正錯誤。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相信他們,要和他們做朋友。
4.請把指責變成鼓勵,把命令變成啟發(fā)式提問
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用腦子想問題解決問題,哪怕問題并沒有解決甚至更糟,要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好機會。
5.言傳身教
家庭環(huán)境是競爭的還是友好的,取決于父母。孩子從一出生就通過觀察在學習處理關系,看到父母總是指責對方他學到的是什么?所以一個問題學生背后,肯定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至少是有問題的父母。
?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學生(三)
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召開之際,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盧釗凱、范永東執(zhí)導的紀錄電影《鏡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紀錄片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huán)節(jié),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此前,《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還參加了一系列進校園活動,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瞬間引發(fā)廣大師生和家長們的熱烈討論。
紀錄電影《鏡子》講述了3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后,卻融入了我們創(chuàng)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今天在什么地方?將來要去哪里?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于電影始終?!北R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剁R子》選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真實呈現(xiàn)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重新審視了當今時代中國家庭所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鏡子》的另一位導演范永東表示:“我們想要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不僅僅是一個家長需要接受教育、社會需要給家長受教育的機會的問題,我們更想探討關乎人的精神構建的問題。我們似乎找到了一條可以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隨著持續(xù)的深入探討,我希望這個線索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完善法制建設的一把鑰匙?!?/p>
1.
2.
3.鏡子紀錄片觀后感400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