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老師》觀后感(一)
既之前的《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大師兄》之后,已然是許久沒有看有關于教育的電影了,難得今天有機會和其他老師一起觀看了根據(jù)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之一的馬復興老師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一部教育
電影里的一個畫面令我記憶猶新。馬老師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有調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上了“無臂老師”四個字,馬老師看到后,沒有勃然大怒,相反地,他只是默默地將“臂”字擦去,改成“手”。另外,他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并用他殘疾的“雙手”寫了幾個字,并畫了一個美麗的圖案,令下面的學生和窗外張望的家長臣服。
由此可見,教會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不是說自己是教什么學科的,就只懂關于該學科方面的知識。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我們更加應該及時給自己充電,盡可能地發(fā)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露一手,讓學生從心底里佩服你。當然,學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應該起好帶頭作用,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今后,除了扎實自己的專業(yè)基本功外,我也會多閱讀,給自己充電,“書是一種光學儀器,為讀者照見內心”,我會多利用碎片時間,充實自己。
《無手老師》觀后感(二)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xiàn)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上驳氖牵捌稛o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
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蛟S,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xiàn)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xiàn),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zhàn),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fā)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后感(三)
《無手老師》是根據(jù)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xiàn)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zhí)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zhí)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jié)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guī)范,且風格別異,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無手老師》觀后感(四)
我沒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滿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電影,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xiàn)給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無手老師》。
無手老師馬復興,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認輸
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人們都說這娃恐怕是廢了,但幼小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別人去上學,他也想上學,姐姐說:"你都沒有手,怎么上學呢?"倔強的小復興忍著淚水,在家里用斷臂夾著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媽媽回來后,一把將雙臂磨得鮮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懷里哭道:"娃,咱不練了……",可小復興卻說:"媽媽,我什么時候能長出一雙手呢?我想上學,我不想成為廢人!"
不想成為廢人!不向命運認輸!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沒有手的馬復興成為村里唯一以優(yōu)秀成績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運再次捉弄了他,當他滿懷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寫下"北大"兩個字時,班主任卻一把扯過他的卷子,心酸地說:"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貴的學費念完大學畢了業(yè),又有哪家單位會聘用一個沒有手的人呢?"
殘酷的打擊使年青的馬復興幾乎絕望了,可他仍然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馬復興成了一名無手老師。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自己從來都習慣抱怨命運如何的不公,機遇莫名其妙溜走,夢想已經漸行漸遠??晌矣袥]有反思過,我有多少次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表現(xiàn)出軟弱、懶惰、彷徨和恐懼?又多少次向現(xiàn)實和挫折屈服,向命運認輸了呢?
二、知敬畏
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馬復興滿懷希望開始了"痛苦"地準備工作。學寫板書、備課……媽媽看到兒子日漸消瘦憔悴,又一次哭著把馬復興抱在懷里說:"娃,咱不干了……"而馬復興說:"媽媽,我是沒有手的人,這輩子機會不多,我怕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第一次走進教室,頑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無手大盜"四個字,馬復興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書寫下"無手老師",并且誠懇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不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天真的孩子們看到"無手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親切的臉龐,一齊開心地拍手歡迎起來。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馬復興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機遇。他四處跋涉,到處去聽課,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還搭上了他那點微薄的工資,為貧困的孩子們交學費、添置文具……
媽媽說:"你一個月才那么點錢,都搭進去了,自己怎么辦?將來怎么娶媳婦呢?"馬復興傻呵呵地和媽媽說:"我用錢的地方少,再說,有哪個姑娘會嫁給我這沒有手的人呢?"
對人生、對機遇、對生活充滿敬畏,這是沒有手的馬復興能夠勝任工作,贏得信任與尊重的原因。很多雙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抱怨好活都叫別人干了,好事都叫別人攤上了。其實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拋擲了無數(shù)的機會,總想著下一撥是牛市,下一條是大魚,下一趟活輕松又掙錢多。每當工作沒干好,總是因為老板,同事傾軋;每次機會溜走了,總是小人作梗,朝中無人??傊疾皇亲约旱膯栴},況且不用怕,自己還年輕,后面機會大把。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反而是沒有雙手,卻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頭拼命苦干的馬復興,卻抓住了機會。
三、有擔當
抓住機會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簡單了。馬復興所在的貧困山區(qū)小學,失學率相當高,眼看著班里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心里像開了鍋一樣。作為民辦教師和殘疾人,能把課上好就算不錯了,孩子失學這種在當?shù)貥O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師呢?心里揣著學生前途的馬復興說出了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話:"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這談何容易?拖著殘廢的雙臂,馬復興走家串戶,上城下鄉(xiāng),跑牧區(qū)鉆礦場,忍受白眼奚落,面對打擊羞辱,搭上自己積蓄,把班里失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找了回來。這份不屈的意志,這種頂天立地的擔當,使他從平凡中閃現(xiàn)出讓所有人感佩的光輝。
馬復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時候。影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作為普通人的弱點,例如妻子比他先轉為公辦教師后,他表現(xiàn)中的"酸勁",但這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也絲毫無損他偉岸的人格。
作為"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馬復興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命運奪去了他的雙手,但他卻用心中的那雙手,去擁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僅不是一個廢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實現(xiàn)了人生的理想價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多少雙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觀賞這部《無手老師》。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有時土到掉渣,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充滿的難以言說的情緒。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評論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導語: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
《無手老師》優(yōu)秀觀后感篇1
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fā)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為何,我不太愿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愿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里念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愿望都實現(xiàn)了,不但能正常念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后,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愿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無手老師》優(yōu)秀觀后感篇2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xù)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梢韵胍?,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xiàn)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xiàn)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蛟S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zhèn)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人??纯此龅降目嚯y,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優(yōu)秀觀后感篇3
《無手老師》根據(jù)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愿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后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么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么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是美術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只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并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后!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jié)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么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xiàn)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么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xiāng)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優(yōu)秀觀后感篇4
馬復興的名字雖曾耳聞,卻并未認真留意過。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當下,也許是獲得信息的太過容易,曾經的感動和記憶往往淹沒在信息的汪洋,以至觀影之前,我已根本聯(lián)想不起無手老師跟馬復興的故事。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有關馬復興事跡的簡介,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zhí)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yè)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xiāng)村老師。電影“無手老師”根據(jù)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的人生經歷。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后的發(fā)脾氣鬧離婚和后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xiàn)了主人公干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fā)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并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后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xiāng)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范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xiāng)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電影中的故事或許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小小電影或許無法承載吧。
同去觀影的凌工后來問我一個問題,電影中反復出現(xiàn)的那個小男孩掏墻洞的畫面,是在表達什么呢?哈哈,有點意思,我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jié),卻沒曾細想,似乎有解,又難于言說。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
《無手老師》觀后感1
我沒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滿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電影,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xiàn)給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無手老師》。
無手老師馬復興,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認輸
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人們都說這娃恐怕是廢了,但幼小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別人去上學,他也想上學,姐姐說:“你都沒有手,怎么上學呢?”倔強的小復興忍著淚水,在家里用斷臂夾著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媽媽回來后,一把將雙臂磨得鮮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懷里哭道:“娃,咱不練了……”可小復興卻說:“媽媽,我什么時候能長出一雙手呢?我想上學,我不想成為廢人!”
不想成為廢人!不向命運認輸!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沒有手的馬復興成為村里唯一以優(yōu)秀成績念完高中的孩子??擅\再次捉弄了他,當他滿懷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寫下“北大”兩個字時,班主任卻一把扯過他的卷子,心酸地說:“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貴的學費念完大學畢了業(yè),又有哪家單位會聘用一個沒有手的人呢?”
殘酷的打擊使年青的馬復興幾乎絕望了,可他仍然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馬復興成了一名無手老師。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自己從來都習慣抱怨命運如何的不公,機遇莫名其妙溜走,夢想已經漸行漸遠??晌矣袥]有反思過,我有多少次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表現(xiàn)出軟弱、懶惰、彷徨和恐懼?又多少次向現(xiàn)實和挫折屈服,向命運認輸了呢?
二、知敬畏
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馬復興滿懷希望開始了“痛苦”地準備工作。學寫板書、備課……媽媽看到兒子日漸消瘦憔悴,又一次哭著把馬復興抱在懷里說:“娃,咱不干了……”而馬復興說:“媽媽,我是沒有手的人,這輩子機會不多,我怕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p>
第一次走進教室,頑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無手大盜”四個字,馬復興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書寫下“無手老師”,并且誠懇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不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天真的孩子們看到“無手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親切的臉龐,一齊開心地拍手歡迎起來。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馬復興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機遇。他四處跋涉,到處去聽課,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還搭上了他那點微薄的工資,為貧困的孩子們交學費、添置文具……
媽媽說:“你一個月才那么點錢,都搭進去了,自己怎么辦?將來怎么娶媳婦呢?”馬復興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錢的地方少……再說,有哪個姑娘會嫁給我這沒有手的人呢?”
對人生、對機遇、對生活充滿敬畏,這是沒有手的馬復興能夠勝任工作,贏得信任與尊重的.原因。很多雙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抱怨好活都叫別人干了,好事都叫別人攤上了。其實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拋擲了無數(shù)的機會,總想著下一撥是牛市,下一條是大魚,下一趟活輕松又掙錢多。每當工作沒干好,總是因為老板,同事傾軋;每次機會溜走了,總是小人作梗,朝中無人。總之都不是自己的問題,況且不用怕,自己還年輕,后面機會大把。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反而是沒有雙手,卻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頭拼命苦干的馬復興,卻抓住了機會。
三、有擔當
抓住機會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簡單了。馬復興所在的貧困山區(qū)小學,失學率相當高,眼看著班里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心里像開了鍋一樣。作為民辦教師和殘疾人,能把課上好就算不錯了,孩子失學這種在當?shù)貥O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師呢?心里揣著學生前途的馬復興說出了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話:“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這談何容易?拖著殘廢的雙臂,馬復興走家串戶,上城下鄉(xiāng),跑牧區(qū)鉆礦場,忍受白眼奚落,面對打擊羞辱,搭上自己積蓄,把班里失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找了回來。這份不屈的意志,這種頂天立地的擔當,使他從平凡中閃現(xiàn)出讓所有人感佩的光輝。
馬復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時候。影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作為普通人的弱點,例如妻子比他先轉為公辦教師后,他表現(xiàn)中的“酸勁”,但這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也絲毫無損他偉岸的人格。
作為“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馬復興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命運奪去了他的雙手,但他卻用心中的那雙手,去擁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僅不是一個廢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實現(xiàn)了人生的理想價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多少雙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觀賞這部《無手老師》。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有時土到掉渣,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充滿的難以言說的情緒。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評論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無手老師》觀后感2
《無手老師》是根據(jù)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xiàn)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zhí)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zhí)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jié)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guī)范,且風格別異,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無手老師》觀后感3
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跡。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
我知道這是一個屬于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并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wěn)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zhàn)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yè)心,無手并不等同于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擔起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承擔、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xiàn)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yè)掛在嘴邊。愛崗敬業(yè)不是夸夸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zhí)著的行動力來實現(xiàn)。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夠,因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無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無手老師,感謝你,是你讓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堅守讓信仰閃光,奉獻讓生命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