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7、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胡?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7、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2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鮮亦仁!
24、子不語:怪,力,亂,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6、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7、食不語,寢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9、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0、朝聞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4、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鄰。
38、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39、寢不尸,居不容。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1、未知生,焉知死?
4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3、君子周急不繼富。
4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5、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8、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5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4、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6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6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7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7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7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4、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謂之學(xué)矣。
77、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9、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8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孔子的故事好詞
又窄又小 謙遜淳樸 有職有權(quán) 和悅近人 不顧廉恥 稱霸天下
鎮(zhèn)靜如常 一字不茍 千錘百煉 仆仆風(fēng)塵 靡靡之音 一板正經(jīng)
謙虛謹慎 夸夸其談 公正不阿 無言以對 愁眉苦臉 井然有條
隨聲附和 耀眼爭光
孔子的故事好句
1 . 可是孔子這時卻還是執(zhí)迷著——為夢想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得到政治地位而執(zhí)著。
2 . 逢巧天上有一簇紅云,像一群五顏六色的鳥一樣,夾著太陽飄來飄去。
3 . 這就是孔子對于自己終身事業(yè)和樂觀積極精神的概括,而且這種態(tài)度,在他是在任何環(huán)境都保持著的。
4 . 當然思想變化時不能馬上看得出來的,孔子在當時也還是順著自己的路子走。
5 . 孔子的話反映了新舊變革劇烈的時代,舊的名稱和新的名稱不再適合的.情況。
6 . 他也接觸了一些和自己見解迥然不同的人物,這就是他的眼界更開闊,觀察事物的能力更深刻了。
7 . 老子比孔子年紀大得多,經(jīng)驗閱歷也豐富得多,他所接觸的文物史料也遠比孔子這是所接觸到的廣博得多。
8 . 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其杰出的人物,他們的會見時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上饒有意義的一頁。
9 . 孔子的主張也和齊國貴族有矛盾,而他所看中的那一套繁瑣禮節(jié)也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失敗是當然的。
10 . 佛看到孔子正彷徨無路,也知道孔子因為趙簡子殺了賢人而不滿意趙簡子,他認為孔子很有去的可能。
11 . 季札是一個博學(xué)而有文學(xué)修養(yǎng)的人,他對于聽到的樂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評。
12 . 因為窮困生活的磨煉,因為父親原是體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健壯這時她日后能經(jīng)受其中中磨難,而始終精力充沛的原因之一。
13 . 孔子稱贊子產(chǎn)是對人們有著惠愛的人,在思想上,子產(chǎn)也是比較開明的。
14 . 他欺凌過孔子,但孔子雍容的態(tài)度終于折服了他,他于是誠心誠意的做了孔子的學(xué)生。
15 . 子路是一個坦白直爽、忠實可靠的人。
16 . 魯昭公答應(yīng)了了,便給他們一輛車子,兩匹馬,還派了一個仆人,打發(fā)他們到洛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