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
他人觀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增廣賢文》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廣賢文》
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增廣賢文》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增廣文》
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增廣賢文》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增廣賢文》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增廣賢文》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
《增廣賢文》
守口如瓶,防意如誠;寧可負我,切莫負人。
《增廣賢文》
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見事莫說,問事不知。
閑事休管,無事早歸。
《增廣賢文》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增廣賢文》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增廣賢文》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增廣賢文》
良田萬傾,日食一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增廣賢文》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處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增廣賢文》
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
《增廣賢文》
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
《增廣賢文》
容人,容天下之人,這樣才能被天下所容。
《增廣賢文》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增廣賢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增廣賢文》
畫虎畫皮難畫骨,畫人畫面難畫心
《增廣賢文》
“筍因落
《增廣賢文》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增廣賢文》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增廣賢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增廣賢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住?/p>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嵃鍢颉秾β?lián)》
3、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
6、“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薄墩撜Z》
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度龂尽?/p>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1、“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薄兜茏右?guī)》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3、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对鰪V賢文》
1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妒酚洝?/p>
1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吨芤住?/p>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稇?zhàn)國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
1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1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鳌ぶ祆?/p>
20、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語》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22、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2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p>
2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肚f子》
28、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答賓戲》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嵃鍢颉吨袷?/p>
3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古代名人最經典
1)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斞?/p>
2)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抖Y記》
3)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对鰪V賢文》
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獎?/p>
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肚f子》
6)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7)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_大京
8)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抖Y記》
9) 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墩撜Z》
10)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蛾套哟呵铩?/p>
古代名人最經典勵志語錄大全:
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2) 志當存高遠?!T葛亮《誡外生書》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淌?/p>
4)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钌屉[
5)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蛾套哟呵铩?/p>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抖Y記》
8)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镀堊印?/p>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10)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踔疁o《登鸛雀樓》
1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豆茏印嘈蕖?/p>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住では蟆?/p>
13)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4)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逗鬂h書》
15)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鸥?/p>
16)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娦?/p>
17)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18)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獨W陽修
1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兑捉洝?/p>
20)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n愈《進學解》
21)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U照
2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p>
2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24)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25)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n愈
26)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7)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抖Y記》
28)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袆e捷夫
29)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30) 學然后知不足。——《禮記》
31)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妒酚洝せ袀鳌?/p>
3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懹?/p>
33) 學無止境?!髯?/p>
3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35)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
36)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37)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櫻孜?/p>
38)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39)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p>
40)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峨x騷》
關于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關于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李清照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保@話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證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里,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寫了很多詞。
李清照18歲的時候,手持盛開的桂花,帶著一陣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蓮,嫁給了當時著名的才子趙明誠。趙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倆過著很幸福的生活。趙明誠雖是個繡花枕頭,但也會寫一點詞,所以兩人經常交換作品來欣賞。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而李清照就寫了《金石錄序》。序中詳細地記載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她的詞多數(shù)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真不愧為宋朝一代女詞人。她寫的詞沒有不好的??哨w明誠寫得就沒有她那么好了。他寫的詞從來就沒有得過別人的夸獎,心里十分難受。某日,他眉頭一皺,靈機一動,閉門寫詞,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眾A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黃花就是菊花,這三句是手法極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給友人陸德夫看。陸德夫看了之后就說:“你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壁w明誠激動得渾身發(fā)抖,忙問:“哪三句?”那人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壁w明誠聽了,臉色發(fā)青,一言不發(fā),轉身就走,陸德夫問他去哪里,他說:“看看本城哪座樓比較高?!薄案墒裁?”“好讓我跳下去,就此了結殘生。”陸德夫忙勸阻。趙明誠命雖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陰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詞寫得好,人又長得漂亮,丈夫若是個廢物,自然會覺得有點危險。李清照身材苗條,一陣風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堅強,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們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時代,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知識,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獻詩給趙明誠的父親,當權的趙丞相。趙丞相說她“炙手可熱心可寒”,所以說李清照是一個膽大包天的“花木蘭”。這是她前半生的經歷。
可是后來,金兵南侵,占據(jù)了北宋首都汴京(開封),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到處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從此,李清照單獨一人經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晚年過著凄慘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時傷亂、懷舊思鄉(xiāng)的心情,這種心情在作品中也經常體現(xiàn),如晚年所寫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焙髞硭诠陋毤拍兴廊ィ罆r手中握著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還有李清照的淚水。
關于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扁鵲學醫(yī)
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醫(yī)學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贊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yī)術高明,四鄉(xiāng)馳名。他發(fā)現(xiàn)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yī)術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愿意跟我學醫(yī),就到南山采藥去吧,一年之后再來見我?!?/p>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fā)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采挖的規(guī)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癥。當他完成任務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濕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濕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經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采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y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F(xiàn)在,我可以放心了。”說到這里,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y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yī)術提高得更快了。
關于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斗爭中,大國兼并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fā)生斗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zhàn)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zhàn)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guī)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后五十多年里,沒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zhèn)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么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jiān)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fā)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墒青崌鴩嵍ü珱]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后,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fā)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fā)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著一只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F(xiàn)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fā)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后,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于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并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zhàn)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尸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占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于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愿意做官,回鄉(xiāng)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杰出的軍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