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3、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4、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5、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6、“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7、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8、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9、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10、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1、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2、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13、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14、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5、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16、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17、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18、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19、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20、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21、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2、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xiàn)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23、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
2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25、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jié)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26、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27、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28、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29、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涿兰~斯
3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旯?/p>
31、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32、書籍是你的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它非常忠實。--雨果
33、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伊薩克·巴羅
3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5、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36、兒童有無抱負,這無關(guān)緊要,可成年人則不可胸無大志。
37、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
38、丈夫志氣薄,兒女安得知?
39、人生各有志。
40、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41、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42、胸無大志,枉活一世。
43、人之所以異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44、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無也。
45、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yè),幾與草木同腐乎?
46、男兒不展同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47、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48、一個人如果胸無大志,即使再有壯麗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
49、鳥不展翅膀難高飛。
50、人無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樣。
51、少年心事當拿云。
52、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53、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zhuǎn)來。
54、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
55、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56、魚跳龍門往上游。
57、遠大的希望造就偉大的人物。
58、胸有凌云志,無高不可攀。
59、與其當一輩子烏鴉,莫如當一次鷹。
60、滄??商钌娇梢?,男兒志氣當如斯。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無數(shù)與勤奮有關(guān)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yè)。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jīng)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guān)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于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牛頓十六歲時數(shù)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shù)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于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shù)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直到掌握要領(lǐng)、融會貫通。遂之發(fā)明了代數(shù)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于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終于求得了正確的數(shù)據(jù)。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xù)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jīng)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shù)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fā)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fā)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fā)憤學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民間有許多關(guān)于學習的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等,也流傳著很多古人珍惜時間、發(fā)憤苦讀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jīng)。易經(jīng)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fā)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于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shù)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后來,人們便創(chuàng)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zhàn)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fā)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里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fā)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shù)十里,去請教已經(jīng)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里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帶領(lǐng)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jīng)過刻苦學習,終于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shù)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終于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xù)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太陽似乎不想歸去,念念不舍地在云后露出淡淡的臉龐。陰云越凝越厚,到后來,就連那淡淡的臉龐也消失了。風吹起來了,帶著幾分凌人的傲慢,冷森森的,把將要收攏的花朵打落一地,無精打采地躺在那里,像一個個重病號;電線被吹得嗚嗚作響,得意忘形地在空中搖來擺去:枝頭的葉子本來不想離開那充滿希望的枝干,卻硬被拽了下來,丟落在地.----《雨的素描》
我望了望窗外,一個太陽偷笑的日子。云蜷縮著它鼓鼓的身體,蕩漾在空中。我來不及把一季的幻想甩開,風來不及把潮濕的雨季吹干,鳥來不及把春天的故事唱完,夏天的馥郁就與我邂逅了。所謂惆悵,突然被一聲蟬鳴湮沒。----《蟬禪》
季節(jié)正在馬不停蹄的消失……想當初,造物主如此旗幟鮮明的把一年涂上四種顏色:春的碧綠夏的火紅,秋的橙黃,冬的瑩白。日月懸浮,乾坤流轉(zhuǎn),四時行焉,滋養(yǎng)了天地蒼生,也哺育了人類敏感的心靈和虔誠的情感。季節(jié)是一種秩序,統(tǒng)御著每一陣風,每一片云,每一次悸動,每一回嘆息?!都竟?jié)》
在我看來,人就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蕾,一個人讀到的大部分書對他所做的大部分事情一點影響也沒有。但是書中卻有某些東西對一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些東西催發(fā)出一個花瓣,花瓣一個接一個張開,最后就會開出花朵來?!?/p>
薄暮的霞色把那一從從琥珀般透明的樹葉照得層次無限,卻又如此單純,而霧氣又朦朧的彌散開來。正在這時,一匹白馬的身影由遠而近,騎手穿著一身酒紅色的服裝,又瘦又年輕,一派英武之氣,但在胡楊林下,只成了一枚小小的剪影,劃破寧靜…… ——余秋雨
有的心是用鋼鐵造的,沉黑無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有的心是用絲綢造的,柔滑飄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瑩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頭造的,安穩(wěn)麻木。有的心是用紅土造的,粗糙樸素。有的心是用黃連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謊言造的,百孔千瘡。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惡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鏡蛇唾液造的,劇毒兇殘?!吺缑簟对煨摹?/p>
突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于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還是被它吸去的,終于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觀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抖冀摺酚嗲镉?/p>
把微笑留給昨天。 讓懂的人懂, 讓不懂的人不懂, 讓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繭?!睹利惖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