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賞析】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賞析】用不仁義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像浮云一樣。
3、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賞析】他(孔子)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賞析】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賞析】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賞析】君子講究協(xié)調(diào)而保持自己獨(dú)立的見解,小人沒有自己獨(dú)立的見解而不講究協(xié)調(diào)。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賞析】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8、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賞析】君子只擔(dān)心自己沒有能力,不會擔(dān)心別人不賞識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賞析】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1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賞析】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時常煩惱憂愁。
1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賞析】到了最寒冷的冬天,這樣以后才知道松樹和柏樹的葉子是最后凋謝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賞析】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賞析】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14、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賞析】學(xué)了能按時溫習(xí),不也是很快樂嗎?有共同見解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不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賞析】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就可以得到新的體會,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賞析】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認(rèn)真學(xué)習(xí),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1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賞析】孔圉聰敏又勤學(xué),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
1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賞析】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的人:我選取那些有點(diǎn)優(yōu)點(diǎn)而學(xué)習(xí),看出那些缺點(diǎn)而改正。
1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賞析】將知識默記在心,學(xué)習(xí)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賞析】教導(dǎo)學(xué)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1、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賞析】開始我對于別人的看法,是聽到了他的話就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別人的看法,是聽了他的話然后看他的行動(是否與他說的相符合)。
2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賞析】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賞析】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2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賞析】士(知識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堅(jiān)毅,(因?yàn)椋┧?zé)任重大而路途遙遠(yuǎn)。(如若)把(實(shí)現(xiàn)、實(shí)行)仁作為自己的責(zé)任,不也(算得上)責(zé)任重大嗎?(如若)(直到)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遙遠(yuǎn)嗎?
25、朝聞道,夕死可矣。
【賞析】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賞析】孔子在河邊說:“流失的時光就像這個流水!日夜不停留?!?/p>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賞析】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賞析】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qiáng)加給別人。
2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賞析】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diǎn)。
30、德不孤,必有鄰。
【賞析】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3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賞析】一個軍隊(duì)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32、言必信,行必果。
【賞析】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jiān)決果敢地干下去。
3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賞析】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出現(xiàn)眼前的憂患。
3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賞析】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3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賞析】已經(jīng)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正在到來的還可以補(bǔ)救。
36、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賞析】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啊:有了過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論語是我國儒家的經(jīng)典作品,它歸納和總結(jié)了孔子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下面是論語摘抄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摘抄及翻譯
【原作】
《論語》六章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注釋】
帥:統(tǒng)帥。
志:志向。
溫故而知新:溫,溫習(xí)。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lǐng)悟。
逝:消逝。
斯:這樣。
【句子翻譯】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duì)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p>
子曰:“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孔子說:“樹立崇高理想、培養(yǎng)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p>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xí)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p>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p>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p>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p>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案改冈?,不遠(yuǎn)游,有必有方?!薄叭隉o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熬佑G于言而敏與行?!?/p>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p>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p>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p>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p>
“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p>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弧!?/p>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p>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p>
“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p>
“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p>
或曰:“以德報(bào)怨,何如?”子曰:“何以報(bào)德?以直抱怨,以德報(bào)德?!?/p>
“修己以敬?!薄靶藜阂园踩?。”“修己以安百姓?!?/p>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p>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p>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p>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p>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薄暗啦煌?,不相為謀?!?/p>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爺,血?dú)饧人ィ渲诘?。?/p>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p>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p>
“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p>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