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抄: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并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shè)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蹦潜娚窆?。
選自:《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點評:這段話體現(xiàn)了孫悟空的機智,聰明,很有辦法。
2、摘抄:那赤腳大仙撞見大圣,大圣低頭定計,賺哄真仙,他要暗去赴會,卻問:“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見招,去赴蟠桃嘉會?!贝笫サ溃骸袄系啦恢S竦蹜?yīng)老孫筋斗云疾,著老孫五路邀請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禮,后方去赴宴?!贝笙墒莻€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
選自:《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點評:這一段與赤腳大仙的對話寫出孫悟空的機智。
3、摘抄:這大圣一條棒,抵住了四大天王與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殺夠多時,大圣見天色將晚,既拔毫毛一把,丟在口中,嚼碎了,噴將出去,叫聲“變!”就變了千百個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戰(zhàn)敗了五個天王。
選自:《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點評:這段寫出了孫悟空英勇善戰(zhàn),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個天王。
4、摘抄:大圣行時,忽見有無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等我留下些記號,方好與如來說話?!卑蜗乱桓撩悼谙蓺?,叫“變!”變做一管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云:“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寫畢,收了毫毛。又不莊尊,卻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選自:《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點評:這段話寫出了孫悟空的自以為是,也寫出了他淘氣,可愛的本性。
5、摘抄: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教法’么?”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下臺來,對菩薩起手到:“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p>
選自:《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
點評:這一段寫出了玄奘謙虛,尊重老者的性格。
6、摘抄:眾僧們燈下議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jīng)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箝口不言,單一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到:“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設(shè)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jīng),使我們法輪回轉(zhuǎn),愿圣主皇圖永固。”
選自:《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點評:這段話說明了哪怕水遠山高,路多虎豹,峻嶺陡崖難度,毒魔惡怪難降;三藏去西天取經(jīng)的想法都很堅定,是不可動搖的。
7、摘抄: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他見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頭發(fā)火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舌惡我,我回去便了!”
選自:《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點評:說明了孫悟空受不得人氣,離師傅而去。也為下文當中幾次離三藏而去做了鋪墊。
8、摘抄:行者見說得有理,真?zhèn)€不敢動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師傅!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敢惹他,你也莫當常言,只管念誦。我愿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比氐溃骸凹热绱耍疑像R去也?!蹦切姓卟潘佬乃?,抖擻精神,束一束棉布直裰,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選自:《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點評:有了這一段對話,才有了后來孫悟空死心塌地的跟著唐三藏。
9、摘抄:慌得個三藏滾鞍下馬,望空禮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煩轉(zhuǎn)達菩薩,深蒙恩佑。”你看他只管朝天磕頭,也不計其數(shù)。路旁邊活活得笑倒個孫大圣,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上前來扯住唐僧道:“師父,你起來罷,他已去得遠了,聽不見你的禱祝,看不見你磕頭。只管拜怎的?”長老道:“徒弟啊,我這等磕頭,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邊,只管傻笑,是何道理?”行者道:“你那里知道,像他這個藏頭露尾的,本該打他一頓;只為看菩薩面上,饒他打盡夠了,他還敢受我老孫之拜?老孫自小兒做好漢,不曉得拜人,就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歌喏便罷了?!?/p>
選自:《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點評:寫出了孫悟空的頑劣,大膽,同時也反襯出了唐僧對于老者的尊重。
10、摘抄:行者在旁道:“師父,我日前在包袱里,曾見那領(lǐng)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如何?”眾僧聽說袈裟,一個個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爺才說袈裟是件寶貝,言實可笑。若說袈裟,似我等輩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論我?guī)熥妫诖颂幾隽硕傥辶旰蜕?,足有七八百?”叫:“拿出來看看?!?/p>
選自:《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fēng)山怪竊袈裟》
點評:寫出了孫悟空喜歡炫耀,大膽的個性。
11、摘抄: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斗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毙姓叩溃骸翱纯呆卖?,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jīng)入目,必動其心;即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yīng)其求,可也;不然,則損身滅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p>
選自:《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fēng)山怪竊袈裟》
點評:說明了唐僧的小心謹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錯。
12、摘抄:行者見了,呵呵大笑道:“那個老剝皮,死得他一毫也不虧!他原來與妖精結(jié)黨!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歲。想是那個妖精,傳他些甚么服氣的小法兒,故有此壽。老孫還記得他的模樣,等我就變作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看我那袈裟放在何處。假若得手,即便拿回,卻也省力?!?/p>
選自:《孫行者大鬧黑風(fēng)山 觀世音收伏熊罷乖》
點評:寫出了孫行者的機智和勇敢,并且一定要奪回袈裟的決心。
13、摘抄:行者道:“你的造化,我有營生。這才是湊四合六的勾當。你也不需遠行,莫要花費了銀子。我們不是那不濟的和尚,膿包的'道士其實有些手段,慣會拿妖。這正是‘一來照顧郎中,二來又醫(yī)得最好’。煩你回去上復(fù)你那家住,說我們是東土駕下來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者,善能降妖縛怪。”
選自:《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點評:說明了孫行者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氣,愿意幫助別人。
14、摘抄:三藏聞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罷?!蹦谴糇踊诺霉蛳碌溃骸皫煾?,你莫聽師兄之言他有些臟埋人。我不曾抱怨甚的,他就說我抱怨。我是個直腸的癡漢,我說道肚內(nèi)饑了,好尋個人家化齋,他就罵我是戀家鬼。師父啊,我受了菩薩的戒行,又承師父憐憫 情愿要服侍師父往西天去,誓無退悔。這叫做‘恨苦修行’。怎的說的不是出家的話!”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來?!?/p>
選自:《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點評:有了這一段的對話,才會有后文八戒死心塌地的跟著唐僧的故事。
15、摘抄:行者哪里肯放,執(zhí)著棒,只情趕來,呼呼吼吼,喊聲不絕,卻趕到那藏風(fēng)山凹之間。正抬頭,見八戒在那里放馬。八戒忽聽見呼呼喊聲,回頭觀看,乃是行者趕敗的虎怪,就丟了馬,舉起鈀,刺寫著頭一筑??蓱z那先鋒,脫身要跳黃絲網(wǎng),豈知又遇罩魚人。卻被八戒一鈀,筑得九個窟窿鮮血冒,一頭腦髓盡流干。
選自:《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點評:現(xiàn)在看來豬八戒也不是那種只會吃,不會干的人啦。
16、摘抄:行者笑道:“賢弟啊,這樁兒我不敢說嘴。水里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念訣,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變化做甚么魚蝦蟹鱉之類,我才去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云里,干甚么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里的買賣,有些兒榔杭?!?/p>
選自:《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點評:孫行者也有不擅長的東西,雖說他下得了地,上得了天,可就是不擅長水戰(zhàn),不知水性。人無完人嘛!
17、摘抄: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里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著重擔(dān),老大難挨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yǎng)養(yǎng)精神,才是個道理?!毙姓叩溃骸按糇?,你這般言語,似有抱怨之心。還像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怕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選自:《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
點評:整天辛辛苦苦趕路的日子,難免總會有一些抱怨。但是取到經(jīng)之后,回頭想想一切總都是值得的。
18、摘抄:那長老見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遠離三池道:“善哉!善哉!今年倒也年豐時稔,怎么這觀里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清風(fēng)暗道:“這和尚在那口舌場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凡胎,不識我仙家異寶?!泵髟律锨暗溃骸袄蠋煟宋锝凶觥藚⒐?,吃一個兒不妨?!比氐溃骸昂f!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來當果子?”清風(fēng)道:“實是樹上結(jié)的。”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jié)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點評:這個唐僧不認得人參果,卻不愿意吃一點。才會有后來的一場鬧劇。
19、摘抄: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囫圇吞咽下肚,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參果?!卑私涞溃骸吧趺次兜?”行者道:“悟凈,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咽,嘗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jīng)調(diào)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點評:說明了八戒的莽撞,匆忙和貪吃的個性。
20、摘抄:行者道:“你們且慢行。等老孫去照顧那兩個童兒睡一兩個月?!比氐溃骸巴降?,不可傷他性命,不然,又一個得財傷人的罪了?!毙姓叩溃骸拔視缘??!毙姓邚?fù)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他腰里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他摸出兩個來,瞞窗限兒彈將進去,徑奔到那童子臉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他才拽開云步,趕上唐僧,順大路一直西奔。
選自:《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jīng)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點評:說明了孫行者除了大大咧咧的另外一面,他還是十分的謹慎,小心的,
21、摘抄: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毙姓呗勓裕闹邪档溃骸拔夷抢虾蜕胁唤颍偃粢活D邊打壞了啊,卻不是我造的業(yè)?”他忍不住,開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樹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選自:《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jīng)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點評:偷人參果,推倒樹都是行者干的,理應(yīng)受到懲罰;但是他愿意為唐僧受鞭子,也確實讓人想不到,算是仁至義盡了。
22、摘抄:行者聞得此言,心中暗喜道:“造化了!造化了!菩薩一定有方也!”他又上前懇求。菩薩道:“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毙姓叩溃骸翱稍?/p>
選自:《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點評:從行者得知人參果樹有救了的興奮和高興,就可以看出他對唐僧的忠孝。
23、摘抄:行者道:“她是妖精?!碧粕溃骸斑@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yīng)?!碧粕溃骸澳阌猩趺床幌鄳?yīng)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舊褊衫,破帽子,分兩間與他罷。”
選自:《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點評:行者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保師父上西天取經(jīng),半路卻被師父趕走,確實讓人心痛。八戒的油嘴滑舌也讓人討厭。
24、摘抄:長老獨坐林中,十分悶倦。只得強打精神,跳將起來,把行李攢在一處,將馬拴在樹上,柬下戴的斗笠,插定了錫杖,整一整緇衣,徐步幽林,權(quán)為散悶。
選自:《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點評:這一段是唐僧把行者趕走之后的畫面,如果行者在的話,八戒和沙和尚就會在唐僧的身邊就不會讓唐僧那么無聊。
25、摘抄: 石猿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的來,出的去,不上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wěn)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選自:《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點評:寫出了孫悟空起初的自大,自滿,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
26、摘抄:美猴王領(lǐng)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選自:《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點評:說明了花果山的生活很快樂,也寫出了美猴王在花果山的地位。
27、摘抄: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yī)家,或看經(jīng),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蔽蚩盏溃骸八七@般可得長生么?”
選自:《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和元神》
點評:像這樣的對話有很多,也說明了孫悟空一心的想要學(xué)到長生不老之術(shù),卻完全不顧及菩提祖師的感受,才使祖師最后撇下悟空而去。
28、摘抄:悟空道:“師傅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后門里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塌下?!弊鎺熉犝f,十分歡喜,暗自思尋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迷也?”
選自:《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和元神》
點評:這一段說明了孫悟空非常的聰明,可以從師父打他三下,背著手進門,看出師傅叫他三更從后門進去要傳他道理。
29、摘抄:悟空道:“‘一客不煩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龍王道:“煩上仙再轉(zhuǎn)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萬告求一副?!饼埻醯溃骸拔臎]有,如有既當奉承?!?/p>
選自:《四海千山接拱伏 久游十類盡除名》
點評:寫出了孫悟空的大膽和不知好歹,為下文做鋪墊。
30、摘抄:玉帝垂簾問曰:“哪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應(yīng)道:“老孫便是。”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么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yīng)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
選自:《官封弼馬溫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點評:有一次寫出了孫悟空的大膽,在玉帝面前也不拜伏參見,只是躬身答應(yīng)道;還在玉帝前自稱“老孫”。
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chǎn)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煉,亦莫能傷損。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云.一去十萬八千里。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里。五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感悟:吳承恩有很多的這樣的描寫,簡單的幾句話,言簡意賅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從猴王的出生到收服,一氣呵
這菩薩皈依拜領(lǐng),如來又取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xué)好,跟那取經(jīng)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p>
感悟: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箍兒,本意是想讓取經(jīng)人收三個徒弟,每人一個頭箍的吧,只是后來看到只有孫悟空最不服管教,所以就只給他一人戴了。我想八戒被觀音等菩薩戲耍,捉弄之后不敢胡作非為了,菩薩覺得沒必要戴了。
怪道:“我愿皈正果?!蹦讼蚯暗溃骸捌兴_,我在此間吃人無數(shù),向來有幾次取經(jīng)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芯艂€取經(jīng)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jīng)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菩薩日:“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頭頂下,等候取經(jīng)入,自有用處?!?/p>
感悟:原為卷簾大將的沙和尚為了免受飛劍穿胸之苦,毅然皈依。失手打碎琉璃盞就遭受這樣殘酷的刑罰,未免太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但是也只是這樣的源頭,才有了這里躲在流沙河的后來。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吃掉的九個取經(jīng)人是受誰的旨意去取經(jīng)的?難道是如來嗎?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吳承恩設(shè)下的一個懸疑。這九個人一直在取經(jīng)輪回的路上,都不是凡人。骷髏的用處可能就是犧牲自己保唐僧渡河吧。
大圣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菩薩道;“你這廝罪業(yè)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贝笫サ溃骸拔乙阎诹耍复蟠缺笚l門路,情愿修行?!?/p>
感悟:孫悟空被壓了五百年了,仍然心高氣傲,不服輸,這種精神讓我佩服。但是歷經(jīng)這五百年的心靈洗禮,已經(jīng)知道天高地厚了,有皈依佛門的心境了,只是悟空本性如此,真正降服他靠的始終不是暴力,而是接下來的師徒情。
現(xiàn)代詩摘抄加賞析鄉(xiāng)愁
原文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p>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主題思想:這首詩借郵票、船票、墳?zāi)?、海峽這些具體的實物,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具體化了,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表達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
賞析:
1、作者把無形的鄉(xiāng)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xiāng)愁寄托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xiāng)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于是將鄉(xiāng)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xiāng)愁比喻為船票;后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于是作者就將鄉(xiāng)愁比喻為墳?zāi)?;現(xiàn)在,由于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xiāng)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
2、結(jié)構(gòu)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jié),前三個小節(jié)為最后一個小節(jié)做鋪墊。作者按照時間順序?qū)⑧l(xiāng)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zāi)购秃{,結(jié)構(gòu)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以“鄉(xiāng)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xiāng)愁》更是寫出了海外游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jié)”。
感受:
一、濃重的文化尋根情結(jié)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xiàn)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或者叫作落葉歸根情結(jié)。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從內(nèi)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tǒng),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國詩歌強調(diào)含蓄,強調(diào)借助意象來表現(xiàn)情與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國古典詩歌藝術(shù)技巧,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guān)的意象:“郵票”,“船票”,“墳?zāi)埂焙汀昂{”,并且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zhuǎn)化為四個意象。小時候與祖國母親分隔兩地是由于國家政策關(guān)系,那時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xiāng)愁,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蘊含了中國人民多少的苦難與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本應(yīng)幸福,溫馨而甜蜜的婚姻卻變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獨,一張張舊“船票”飽含和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一張張舊“船票”割斷了無數(shù)鴛鴦夢。而最令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黃泥永遠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墳?zāi)埂眳s成了生與死無法逾越的長城,一方矮矮的“墳?zāi)埂眳s成了叫人銷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xiāng)的感情基礎(chǔ)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游子,港澳臺同胞們鄉(xiāng)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xiàn)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xiāng)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jīng)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jié)。詩人的鄉(xiāng)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shù)形象,使之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tǒng)一的“中國情結(jié)”。
其次,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詩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詩經(jīng)》的影響?!多l(xiāng)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xiàn)為結(jié)構(gòu)美,一表現(xiàn)為音樂美?!多l(xiāng)愁》在結(jié)構(gòu)上呈現(xiàn)出寓變化于統(tǒng)一的美?!多l(xiāng)愁》共四節(jié)。每節(jié)四行,節(jié)與節(jié)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diào)節(jié),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多l(xiāng)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xiàn)在采用《詩經(jīng)》中的復(fù)沓手法,營造出一種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的旋律。其中的“鄉(xiāng)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fù),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shù)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對古典詩詞資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詩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純美的維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極有意味。銘文似的語句和速度,純美的語言,齊整的體式,這些余光中一以貫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終不渝的“中國情結(jié)”。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但臺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流落到臺灣的千千萬萬炎黃子孫有了無盡的思鄉(xiāng)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xiāng)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jié)”。
“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昂髞砗?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xiāng)、祖國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鄉(xiāng)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話:思蜀而不樂。
三、形式美
結(jié)構(gòu)上,寓變化為統(tǒng)一
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fù),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
相關(guān)詩句: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6.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