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話語 > 和尚給人剃度念的話精練90句

          和尚給人剃度念的話精練90句

          時(shí)間:2018-02-26 14:02

          1、忍得過,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

          2、用佛法衡量自己,才能找出自己的毛病;用佛法改正自己,才能真正地改變命運(yùn)。

          3、我們?nèi)粲懈卸鞯男模悴粫狈Ω卸鞯氖?。睡前為今天一天獻(xiàn)上感恩!

          4、因?yàn)橛形粗拇嬖?,于是便有發(fā)現(xiàn)的快樂。

          5、我們每天所做的決定,將會影響下一代的世界。

          6、人要常笑,不要不開心;前面是絕,希望在轉(zhuǎn)角。

          7、寬容,是使人能容納異見,而與之相輔相成。

          8、我們要不斷地把充滿雜念的腦子扭回到當(dāng)下,這就是我們的修行。

          9、不奔走權(quán)貴之門,不會自討沒趣;不逢迎順非之心,不會自感慚愧。

          10、不要任意揮霍時(shí)間或話語,因?yàn)檫@兩樣事物是無法收回的。

          11、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份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12、學(xué)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13、人生乃是給予和接受的平衡,既照顧到你,也照顧到別人。

          14、有些事情不是因?yàn)殡y以做到才失去信心,而是因?yàn)槭バ判牟烹y以做到。

          15、最甜蜜的聲音,是仁慈的話,它永遠(yuǎn)帶來陽光。

          16、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17、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則努力地想瞭解自己。

          18、生活中的每個(gè)問題與挫折,都豐富著我們的人生。

          19、處貧如富,處賤如貴,無勇而威,與世交通,終身無患難。

          20、幸福與快樂是如此的垂手可得,俯拾皆是。

          21、事事反己,世上盡可恕之人;時(shí)時(shí)問心,腹中少難言之隱。

          22、樂觀的人,從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契機(jī);悲觀的人,從挫折中看到失敗的來臨。

          23、發(fā)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標(biāo)。

          24、如果你想?yún)⑴c人生的游戲并且贏的話,就得全心全力而為。

          25、打開心靈那扇窗,你將會發(fā)現(xiàn):原來快樂與幸福是一種感恩、祥和與寧靜的心靈狀態(tài)。

          26、欲望,就是努力想變得不同。一旦不再想變成什么,我們也就不再努力去得到滿足。

          27、別企圖想做得十全十美,只要能做個(gè)不錯的模范就成了。

          28、每一次微笑,就是把仁慈與積極的能量散播到世上。

          29、把你所知的跟他人分享,就能夠真正擁有影響力。

          30、脾氣好、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是好人。

          31、多一分踏實(shí),少一分空虛;多一分清靜,少一分煩惱。

          32、假如我們轉(zhuǎn)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里。人生充滿希望,去做就對了!

          33、心靈貧瘠空虛的人,再多的世俗財(cái)富也無法豐盈他內(nèi)心的貧苦。

          34、孝順,就是在父母需要你的時(shí)候,能歡喜付出。

          35、用感恩的心,用報(bào)恩的心,來做服務(wù)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36、一個(gè)人最強(qiáng)大的武器不是外界的認(rèn)可,而是對自我的認(rèn)同。

          37、欣賞別人,就是莊嚴(yán)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38、只要發(fā)憤圖強(qiáng)、越挫越勇,一樣可以走出昔日的陰霾,而看見令人雀躍的彩虹啊!

          39、學(xué)著以愛來看世界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時(shí)在清除心中的憤怒與仇恨。

          40、磨難是幸福偽裝的面貌,偉大的磨難背后都藏著偉大的幸福。

          41、紛爭起于我要、我是、我勝。煩惱源于心私、心邪、心疑。

          42、寬恕是除了愛之外,我們另一個(gè)可貴的賦予。

          43、修行的心境是輕松、自在的。因?yàn)檎嬲扌械娜?,沒有所謂的壓力;有的,只是努力。

          44、我們因?yàn)閾碛刑?,因而失掉了自?

          45、我們常為失去的機(jī)會或成就而嗟嘆,但往往忘了為現(xiàn)在所擁有的感恩。

          46、我們的心能夠平靜,是因?yàn)槲覀冊谟^察它,而不是迷失在其中。

          47、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48、快樂,只是一個(gè)方向,而不是一個(gè)地方。

          49、推一個(gè)人,不如拉一個(gè)人;討厭一個(gè)人,不如同情一個(gè)人。

          50、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虛云禪師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二日圓寂,世壽一百二十歲,戒臘一百零一。

          虛云禪師作為近代禪門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貢獻(xiàn)除了上述恢復(fù)重興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后世禪宗復(fù)興而選擇培養(yǎng)儲備了大量的護(hù)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門下嗣祖沙門比丘較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釋一誠、釋傳印兩位大德高僧先后擔(dā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

          ◎ 人之一生,所作所為,實(shí)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吾人自一念之動,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漸知分別人我,其貪嗔癡念。成年以后,漸與社會接觸,凡所圖謀,大都為一己謀利樂,為眷屬積資財(cái)。終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結(jié)果,一息不來,卻與自己絲毫無關(guān),與蜂之釀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為,造了許多業(yè)障,其所結(jié)之惡果,則揮之不去,又與蠶之自縛何異?

          ◎ 檢點(diǎn)身心,以身為苦本,心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時(shí)?一失人身,萬劫不復(fù)。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從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

          ◎ 我們是在人道,應(yīng)大發(fā)菩提心,救渡眾生,代眾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間自然無苦。有人問我神通變化,世界何時(shí)太平?國運(yùn)好不好?其實(shí)我是凡夫,一無所知。……各人不必問國家能否平靜,只問自己心地,無論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實(shí)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勵,不昧良心,忠于國家,教養(yǎng)兒女,和順夫妻,禮睦鄉(xiāng)當(dāng),與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間自然太平;否則知過不改,苦楚必在后頭。

          ◎ 欲世界安寧,民眾和樂,必須各凈其心。貪嗔癡猶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須良醫(yī)開示妙藥。佛即一切眾生心病的良醫(yī),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眾生心病有多種,故治心病之法門亦多。

          ◎ 不離本宗,專心信賴,只能選擇何法門與本人最相應(yīng),即以此一法為正。余法為副,專門修學(xué)。行住坐臥,不離本宗,如念佛則隨時(shí)隨地不忘念佛。

          ◎ 有如演戲,人生如夢。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執(zhí)著,應(yīng)當(dāng)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

          ◎ 返妄歸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覺。如能脫離一切迷惑,返妄歸真,方可成佛。

          ◎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shí)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zhí)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zhí)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

          ◎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gè)堅(jiān)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么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gè)堅(jiān)固信心。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

          ◎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占哦藷o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正。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恒沙,不假修正。

          ◎ 大丈夫,直截了當(dāng),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人法頓空,萬緣俱息,一念萬年,直至無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凈太平家里,享受無盡藏寶,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

          ◎ 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要知眾生本妙明心,原與諸佛無異,只因無始以來為妄想塵勞百般纏繞,不能顯現(xiàn),所以沉淪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離。

          ◎ 古人曰:“修行容易,習(xí)氣難,習(xí)氣不出總是閑。吾人修行,究竟所謂何事?原不過出離生死。但習(xí)氣是吾人羈絆,若習(xí)氣毛病未除得盡,生死必然難逃,即如圓澤禪師那樣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習(xí)氣毛病,毫不打算掃除,那里有了生脫死之分呢?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jīng)三百余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jīng)藏、律藏、論藏是也。三藏所詮,不外戒定慧三學(xué)。經(jīng)詮定學(xué),律詮戒學(xué),論詮慧學(xué)。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緣,果是果報(bào)。比如種谷,以一粒谷子為因,以日光風(fēng)雨為緣,結(jié)實(shí)收獲為果。若無因緣,決無結(jié)果也。一切圣賢之所以為圣賢者,其要在于明因識果。明者了解義,識者明白義。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緣于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shí)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jǐn)身護(hù)持,戒慎于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縱有惡果,都是久遠(yuǎn)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后果難逃,故感果之時(shí),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師,累世修持,首一世為安息國太子,舍離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債,其債主在中國。于是航海而來,到達(dá)洛陽,行至?xí)缫盁o人之境,忽覿面來一少年,身佩鋼刀,遠(yuǎn)見法師,即怒氣沖沖,近前未發(fā)一言,即拔刀殺之。法師死后,靈魂仍至安息國投胎,又為太子。迨年長,又發(fā)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債未還,債主亦在洛陽。于是重來,至前生殺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飯罷,問主人曰:“汝認(rèn)識我否?”答曰:“不識?!庇指嬖唬骸拔壹礊槿暧谀吃履橙赵谀硶缫爸兴鶜⒅且??!敝魅舜篌@,念此事無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來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懼,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謂“我明日當(dāng)被人打死,償夙生命債,故特來相求,請汝明日為我作證,傳我遺囑,說是我應(yīng)還他命債,請官不必治誤殺者之罪?!闭f畢,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見僧之前,有一鄉(xiāng)人挑柴,正行之間,前頭之柴忽然墮地,后頭之柴隨亦墮下,扁擔(dān)向后打來,適中僧之腦袋,立即斃命。鄉(xiāng)人被擒送官,訊后,擬定罪。主人見此事與僧昨夜所說相符,遂將僧遺言向官陳述。官聞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鄉(xiāng)人誤殺之罪。其僧靈魂復(fù)至安息國,第三世又投胎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師也。因此可知雖是圣賢,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若明此義,則日常生活逢順逢逆,苦樂悲歡,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愛,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無明貢高習(xí)氣毛病,都無障礙,自易入道了。

          ◎閏三月十二日開示

          古人為生死大事,尋師訪友,不憚登山涉水,勞碌奔波。吾人從無始來,被妄想遮蓋,塵勞縛著,迷失本來面目。比喻鏡子,本來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塵垢污染埋沒了,就不見原有光明。今想恢復(fù)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會顯露出來。吾人心性亦復(fù)如是,上與諸佛無二無別,無欠無余,何以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現(xiàn)在還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只因我們這心性,被妄想煩惱種種習(xí)氣毛病所埋沒,這心性雖然與佛無異,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為佛子,要想明心見性,返本還原的話,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萬苦,參訪善知識,即為要明己躬下事?,F(xiàn)在已是末法,去圣時(shí)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與佛相同,就應(yīng)該發(fā)長遠(yuǎn)心、堅(jiān)固心、勇猛心、慚愧心,二六時(shí)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辦道,不要錯過時(shí)光。

          ◎閏三月十三日開示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zhèn)€難?!钡勒呃硪?,理者心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具,個(gè)個(gè)現(xiàn)成,在圣不增,在凡不減。若人識得心,大地?zé)o寸土。一切世出世間,若凡若圣,本來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來易。此心雖然妙明,但被種種妄想所蓋覆,光明無由顯現(xiàn),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種:一者輕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與無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樂果報(bào);無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獄、餓鬼、畜生三途苦果,輕妄想就是營作種種善事,如念佛、參禪、誦經(jīng)、持咒、禮拜、戒殺放生等等。粗妄想與十惡業(yè)相應(yīng),意起貪嗔癡,口作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身行殺、盜、淫,這是身口意所造十惡業(yè)。其中輕重程度,猶有分別,即上品十惡墮地獄,中品十惡墮惡鬼,下品十惡墮畜生??偠灾?,不論輕妄粗妄,皆是吾人現(xiàn)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這一念造成的,所謂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來講,吾人本地風(fēng)光,原屬一絲不掛,纖塵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輕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斷,現(xiàn)在既說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話頭或一聲佛號,作為敲門瓦子,以輕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將粗妄降伏,僅余輕妄,亦能與道相應(yīng),久久磨練,功純行極,最后輕妄亦不可得了。我們個(gè)個(gè)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斷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習(xí)氣流轉(zhuǎn),遇著逆境,還是打無明,甚至好吃懶做,求名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來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卻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yàn)闊o始劫來,習(xí)氣薰染濃厚,遂成習(xí)慣,如狗子喜歡吃糞相似,你雖給它好飲食,它聞到糞味仍然要吃糞的,這是習(xí)慣成性也。古來有一則公案,說明古人怎樣直截?cái)喑氲摹4竺飞椒ǔ6U師,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睅煷笪?,遂往四明梅子真舊隱縛茅住靜。祖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gè)什么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里住?!鄙唬骸按髱熃辗鸱ㄓ謩e?!睅熢唬骸白髅瓷?”曰:“又道非心非佛?!睅熢唬骸斑@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逼渖嘏e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來祖師做為,如何直截了當(dāng),無非都是教人斷除妄想?,F(xiàn)在你我出家,行腳參學(xué),都是因?yàn)樯牢戳?,就要生大慚愧心,發(fā)大勇猛心,不隨妄想習(xí)氣境界轉(zhuǎn)。“假使熱鐵輪,于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覺,覺即是道,道即妙心。當(dāng)知此心本來具足圓滿,無稍欠缺,今須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發(fā)心。如自己不發(fā)心,就是釋迦如來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時(shí)中,莫分行住坐臥動靜,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總是忙忙碌碌,從朝至暮,從生到死,空過光陰,雖說修行一世,終是勞而無功, 臘月三十日到來,臨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說的雖是陳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體會這陳言罷!

          ◎閏三月十四日開示

          《楞嚴(yán)經(jīng)》云:“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敝^一切圣賢,能轉(zhuǎn)萬物,不被萬物所轉(zhuǎn),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yàn)橥胨希员蝗f物所轉(zhuǎn),好似墻頭上的草,東風(fēng)吹來向西倒,西風(fēng)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shí)有時(shí)無,斷斷續(xù)續(xù),常在喜怒、哀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zhuǎn)念頭。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惡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白云端禪師有頌曰:“若能轉(zhuǎn)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臺。”又《金剛經(jīng)》云:“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比寮乙嘤校骸靶牟辉谘桑暥灰?,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钡恼f法。儒家發(fā)憤,尚能如此不被物轉(zhuǎn),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應(yīng)須放下身心,精進(jìn)求道,于動用中磨煉考驗(yàn)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zhuǎn),工夫就有把握了。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shí)工夫。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shí)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zhàn)的時(shí)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經(jīng)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bào),有一言相贈?!秉S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fēng)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后將命終,預(yù)知時(shí)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shí)把家務(wù)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shù)下,即說偈曰:“叮叮當(dāng)當(dāng),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辈慈换ァ.?dāng)時(shí)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yuǎn)近聞見,無不感化。我們現(xiàn)在也是整天忙個(gè)不休息,若能學(xué)黃打鐵一樣,在動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雞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說給大家聽聽。具行未出家時(shí),吸煙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當(dāng)小工。后來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斷除了,雖然不識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課誦》、《普門品》等,不數(shù)年全能背誦。終日種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經(jīng),不貪睡眠。在大眾會下,別人歡喜他,他不理會;厭惡他,他也不理會。常替人縫衣服,縫一針,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針針不空過。后朝四大名山,閱八年,再回云南。是時(shí)我正在興建云棲寺,他還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于,什么苦都愿意吃,大眾都?xì)g喜他。臨命終時(shí),將衣服什物變賣了,打齋供眾,然后向大眾告辭,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時(shí)收了油菜籽,他將幾把禾稈,于云南省云棲下院勝因寺后園,自焚化去。及被人發(fā)覺,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鉤環(huán),雖皆成灰,還如平常一樣沒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執(zhí)木魚引磬,見者都?xì)g喜羨嘆。他每天忙個(gè)不休息,并沒有忘記修行,所以生死去來,這樣自由。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f

          《釋虛云

          1.釋虛云佛語經(jīng)典語錄

          2.

          3.

          4.

          5.

          禪是一股風(fēng),放置歲月的軌道里,離我們很遠(yuǎn),離我們很近。

          近的品一杯茶,品到無色,遠(yuǎn)知禪味。養(yǎng)一塘清荷,四季輪回,蓮清蓮去,遠(yuǎn)禪棲心。

          荷,初始它是在書本里的文字,美術(shù)課的畫冊里,那時(shí)不覺得它有什么特別。

          我真正認(rèn)識荷的時(shí)候是在結(jié)婚后的婆婆家。那年夏天,我們回家。聽婆婆說離他們學(xué)校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處荷塘,大概三百畝左右,他們?nèi)タ戳耍苫m不如杭州萬畝荷塘來得氣派壯觀,小塘里小荷,也別有一番景致。

          沒有見過荷花的我,被婆婆的話蠱惑了。第二天一早,我便丟下兒子老公去了荷塘。初到哪里,荷花很多都已開敗,看到采蓮人劃著小舟悠閑地采摘蓮蓬。我有點(diǎn)失望,正在發(fā)愣時(shí),聽到一個(gè)聲音

          “哎!那小姑娘,你是來看荷花的嗎?”我左右一看就我一個(gè)人,點(diǎn)頭默認(rèn)。抬頭看到一個(gè)老伯,七十來歲,身材消瘦,一雙大眼睛顯得精神抖擻。他說:“上來,上來吧!我?guī)闳タ赐砗??!?/p>

          小船沙沙地?fù)嶂?,魚兒與蝦在淺水處私語。不一會到了,我看著盛開的荷花,開心之余,拿著相機(jī)一直嚓嚓嚓……。老伯說這是他種的.幾分晚荷。留著自己觀賞或作種藕。

          “老伯,你喜歡荷花嗎?”

          老伯遞我一個(gè)蓮蓬,仰臉望著天,淡淡地說:“談不上喜歡與不喜歡,它就在我心里。荷,這東西,說平常也平常,說不平常也不平常。春夏來時(shí)開花者甚多。它也就沒什么特別的,開旺了,別人說她太張揚(yáng),魅惑。開慢了,有人說她太矯情,做作。倒不如秋天來了,沒了綠色,瘦風(fēng)急雨灑落幾次,只剩下殘葉枯頸,那時(shí)它是屹立不倒,靜靜地站在河里,讓懂的人懂,讓不的人懂隨意。那怕是冬天來了,它也不改初衷,在冰雪里守望自己,在寂寞里守住一份癡心。

          你若在河里挖一掛耦,看它是滿身臟污淤泥。掰開一截,藕心燦白,絲絲不斷,還有陣陣清香撲鼻。

          蓮藕,讓我想起兒時(shí)去寺廟里的情形。

          家鄉(xiāng)有一座廟。寺廟不算大,占地五百畝。兒時(shí),我常常跟隨媽媽去廟里敬香,說實(shí)話,那時(shí)還不到十歲,根本不懂敬香的含義。我來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吃到觀音殿里的蓮子。

          廟里有一個(gè)規(guī)矩,誰若是有病有災(zāi)、風(fēng)水不和、求子求福的心愿都可以在廟里許愿。每個(gè)信徒許愿,待到愿望成真時(shí),他們會攜帶禮物感恩還愿。許愿的愿望不同,給的貢品也不同,求子,還愿是植株,求平安的送花,求健康的送蓮蓬。

          聽老人說寺廟的供品受神靈洗禮庇佑,吃了可保健康平安。這些我倒不信,我喜歡吃,就是覺得它好吃。

          貢品有很多種,蘋果、香蕉、橘子、棗花饃饃、雞,魚……還有蓮蓬。香客到廟里敬香,一般會到眾多神仙或菩薩殿里膜拜一遍。多是在殿外,買香進(jìn)殿,敬香,禮拜,然后想要貢品的人便可以自己去拿。每次我拿蓮蓬時(shí),觀音殿的和尚都會說一句話:“佛心即善,蓮花不染?!?/p>

          在《西游記》里看到多位菩薩不是盤腿疊坐于蓮花法座之上,就是手執(zhí)蓮花,或者蓮花指,蓮花塑身,他們個(gè)個(gè)無不如此,是因?yàn)樯徎绬??肯定不是,世間百花,比蓮華美的有很多,他們唯獨(dú)偏愛蓮花,只因佛的根本是愛與寬容。蓮花在淤泥里成長,卻可以開出潔白的花朵,長出勝雪的蓮藕。佛容丑惡,萬法從凈,蓮花便是最好的選擇。

          記得在佛卷里看到,修一顆佛心,理一段禪經(jīng),一步一蓮花,一花一清凈。

          朋友說他最近生意失敗,很是煩惱。選擇出去散心,回來后心中郁悶也不得減輕,為此他不知如何是好,最終去了廟里硬要剃度為僧。主持說他心在凡塵,何入佛門?

          一個(gè)人的心境,不是在遁入佛門就可以改變。若是心有善念,一心向佛,誠心參禪,你做不做和尚又有什么關(guān)系。重要的是心中有。

          蓮心不染,禪依禪棲。人心無塵,萬般自然。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shí)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