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逢佳節(jié)“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jié),“粽”言“粽”語祝福你,愿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快樂,樣樣“粽”美好。
2.放一把湘風(fēng)楚韻,和幾縷夏日熱情,青枝綠葉包裹,楚辭漢歌煲蒸,艾葉雄黃調(diào)配。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濃濃祝福。
3.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
4.聚會太俗,睡覺太懶,端午節(jié)到了,一起去盜墓!《盜墓筆記》中,死尸叫小粽子,僵尸叫大粽子,粽葉是裹尸布,你的武器就是馬蓮繩!有膽量就來吧!
5.端午節(jié)快到,送你一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以寬厚的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愿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五的情懷!
6.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朋友情,友善關(guān)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
7.端午節(jié)即至,希望你事業(yè)上一鳴驚人,生活上一生平安,做生意一本萬利,買彩票一不小心就中大獎。
8.從前你會強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兒不在母親身邊,用短信編織一個虛擬的粽子送給你,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9.烈日照,西瓜熟,五月里,初五到,端午節(jié),真激動,米豆棗,來備好,買來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鮮,五谷全,樣子俏,裹糖吃,似神仙,
10.芬芳的祝??棾扇斎~,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誠摯的祈禱曬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jié)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
11.每當(dāng)一個節(jié)日來臨,我總是第一個想起你,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遙望著遠方,思念自己牽掛的人。端午節(jié)到了,讓我為你送上一份祝福!
12.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錦繡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我在端午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
13.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節(jié)的貴客,要熱情招待;請你吃粽子,喝雄黃酒,看賽龍舟,就是要你端午節(jié)過的快樂無比!
14.每一粒思念都粘連著我最真誠的想念,每一顆祝福都收藏著我采自天然的幸福,每一層快樂都包裹著我們之間的情誼不變,每一個粽子都香飄萬里到你那里,致我的祝愿,端午節(jié),致我最好的朋友,掛念。
15.端午節(jié)的由來直到現(xiàn)在還是眾說紛紜,有紀念伍子胥說,亦有紀念孝女曹娥說等等。但一直被廣泛盛傳并最被廣泛認同的是紀念屈原說。
16.端午節(jié)的重頭戲當(dāng)然是粽子,關(guān)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莫過于祭奠投身汨羅的偉大詩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應(yīng)該帶著一股濃重的悲情色彩。
17.端午節(jié)含蓄蘊藉,內(nèi)斂而不事張揚。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也沒有宏大的場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緩而舒坦。每家每戶獨自為節(jié)日的喜慶而忙碌。
18.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
19.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20.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浸透著一種濃濃的鄉(xiāng)親、親情。
21.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22.老家過端午節(jié),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咸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23.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24.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25.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列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26.哦,端午節(jié)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里,散發(fā)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27.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跡。時過境遷數(shù)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切一切。我們所記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剛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jié)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28.天灰蒙蒙的,空氣是潮濕的,他獨自來到江邊,面對汨羅江,縱身一躍,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多了一個端午節(jié)。
29.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劃龍舟當(dāng)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
30.在北方,扒龍船的風(fēng)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
31.夜深了,叼起一支香煙深深長思,回憶起往事,心中那一刻相思由衷而來,過兩天又是端午節(jié)了,晚風(fēng)中那粽葉的清香味佛面而來。去年的端午,年邁的母親還能用拙劣手包起不是很緊的粽子,盡管吃起來是軟軟的,但吃的很香,很甜。心中很溫暖,可這已成了一段永恒的記憶了。
32.又是端午來臨,又是一段回憶,我放下了筆,繼續(xù)沉思著,母親在我的記憶里,是親切的,是溫馨的。河下鎮(zhèn)在我的記憶里,是一幅版畫,在我的腦海里永不磨滅。
33.在我的眼中端午節(jié)是一個美妙的節(jié)日,他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著濃濃的甜香,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
34.粽子就像一首渾然天成的古曲,經(jīng)過時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觸。粽子又像一首古詩,從悠遠的時代流出,遂帶了幽遠的氣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長夢流轉(zhuǎn)出前生往事的嘆息。“佳人辟新葉,婉轉(zhuǎn)裹柔絲。心如青葦葉,層層有相思?!蹦菚r的浪漫當(dāng)是如此吧。但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里,那顆婉約而柔軟的心會被誰的情絲所牽,竟讓我為之沉迷,而夢里的影像會是前世的再現(xiàn)嗎?
35.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jié)早晨用露水洗臉。
36.端午節(jié),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fēng)格。端午節(jié),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jié)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37.端午節(jié)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shù)拈L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制成一只只粽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么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gòu),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沉醉。
38.端午節(jié)快到了,甬城街頭小巷,到處飄散著粽子的馨香,也隨處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們,臉上充滿節(jié)日的喜氣。人家的門楣上柱子旁早掛上了一把新鮮的菖蒲艾蒿,它們?yōu)橹魅税殉种T檻,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驅(qū)除著邪氣,守護著安寧。
39.端午節(jié)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民謠唱到、“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标P(guān)于節(jié)日的由來有很多,有紀念伍子胥的迎濤神,有紀念孝女曹娥,有紀念詩人屈原等等。但關(guān)于惡日的傳說最早,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dāng)?shù)?,五毒并出。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qū)鬼,薰蒼術(shù)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40.端午是個美好的節(jié)日,在這并不美好的現(xiàn)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回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
41.風(fēng)中飄過一朵哭泣的云,撕扯著六月的鱗片。如果思念的風(fēng)還能吹醒季節(jié),就像吹醒汨羅河橋頭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葉在《離*》與《天問》之間自由的泅渡。對于那些擦肩而過的許諾,我會牢牢嵌進心里,永不忘記!
42.忌端午節(jié)打井水,往往于節(jié)前預(yù)汲,據(jù)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椹,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43.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習(xí)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過第一個端午節(jié)的孩子,村里人特別重視,無論是不是自家的親戚,人們都會買上兩尺紅布頭或是一條紅紅的蛤蟆褲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幾十粒糖果,送過去給那家孩子,說這樣孩子會旺旺相相地生長,孩子將來生活會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44.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也有插艾蒿的習(xí)俗,那些艾蒿都是在端午節(jié)那天早上,人們自己到田頭地埂找到野生的一蓬,然后割回來。并不是每家每戶都要親自去割,左鄰右舍只要有一個人去了,他一定會割來一捆,然后分發(fā)給其他人家。于是,一個早晨,你只看到幾個人去割艾蒿,但吃完早飯,會看見村里所有人家門上都插上了青青的艾蒿。
45.那時的端午節(jié)每每會到河邊采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著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著如何能多吃兩只,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1、只是可惜了,那些毽子早已不知了去向,唯留下這樣一個昏暗的場景,讓我在以后的歲月里,將思念母親的痛苦在這輾轉(zhuǎn)反側(cè)中。
2、清明,這一天,叫我如何不淚流滿面;這一天,雙膝跪地、雙手合攏,讓我祝愿遠方的父母長安息、幸福!
3、在我們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們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我懷念我的母親,懷念和她在一起的時光!
4、我想念母親,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為我和妹妹過生日的慈母情懷,想起了母親為父親在田間擦汗時的溫柔體貼。
5、媽媽去了的這段日子,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蘇軾的那句詩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6、人世間因為有了母愛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惟有母愛能賜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而且母愛的光輝是永恒不變。
7、母親慢慢老去了,漸漸感到自己不行了,她囑咐琳自己做母親時可一定要盡好做母親的職責(zé)。之后,母親便依依不舍地躺下了。
8、記起母親淋著傾盆大雨踏著泥濘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記起母親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走街串巷叫賣時凍的瑟瑟發(fā)抖的身影……
9、我忍著淚水點燃了稿紙,讓所有的絕望痛楚凄涼都飛灰煙滅,不必再傾訴,媽媽知道我知道,一切都埋在心里吧。
10、媽媽呀,當(dāng)你離去的那一瞬間,你是否一縷香魂飛回了魂牽夢想的故里?是否了卻了你現(xiàn)實中未了的心愿?
11、看著母親的照片,有時會想,青春真的易于流逝,倏忽之間,歲月讓容顏老去,如草榮草枯,已是一秋。
12、在這樣的時節(jié)里,我除了懷念母親,還能去體會些什么?在這樣的懷念里,我除了傷感,還能傾訴些什么?在這傷感的時節(jié)里,我除了傾訴,也只有傾訴了。
13、第一次面對死亡,是母親的辭世。第二次面對死亡,是英年早逝的表哥,第三次面對,是年輕的堂兄。那時候我的年紀還小,親人們的離開,給我的只是暫時的心酸,暫時的哀傷,多少人生的精彩等待著我,我不會長時間沉湎在痛中。
14、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后來母親去世時,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無力改變的原因,使我沒能見到我可憐的母親,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不能為兩位老人盡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15、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
16、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fā)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dāng)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17、我停止了咀嚼,我的眼睛濕潤了。透過淚光凝視著母親。母親像一座大理石浮雕,母親的眼神像圣馬利亞的眼神,永遠定格在一個兒子的心頭。
18、母親走了,我心中充滿了遺憾和痛楚,我有天塌地陷的絕望,有四顧茫然的張皇,有無處容身的凄涼
19、一到清明,便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蛟S是老天爺和人間的凡人一樣,在這一天也要寄托自己的哀思吧!淅瀝的小雨,總是適時的降臨。雨水給這個世界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顏色。這顏色,是灰色的,是晦暗的!
20、日子過得真快,轉(zhuǎn)眼母親逝去已經(jīng)兩年了。印象中她從沒離開過我們,她仿佛總在我們身前身后轉(zhuǎn)悠,總對我們噓寒問暖,嘮嘮叨叨。母親最后的一年半的日子是在病床上度過的,病中的母親也還是時常關(guān)心著我們每一個子女,在幾個兒女身上她總有操不完的心。
21、我們對親人的思念是永不會停止的,而思念卻是多種的,阿婆的傷痛,媽媽的'文字,我的小女兒情緒,不管怎樣,已故的親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
22、人的一生沒有留下對母親的深刻印象,是難以想象的。一個人的成長沒有受到母親的深深影響,也是難以想象的。母親講的一則故事,母親的一個肢體語言,可以讓人終身難忘。母親的一句話,會終身銘記而受用終身。
23、我從小在她老人家呵護下長大,是在她老人家有力臂膀支撐下才自立成人。為了子女、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耗盡了歲月,熬盡了人生,直到滿頭白發(fā)都是在為著子女鞠躬盡瘁。她的一生是勞作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直到生命盡頭。
24、媽媽,那一年你突然離去讓我心力交瘁悲痛的我,只能每夜走進夢里去撲捉你的顏容尋覓你的蹤影。
25、雨,紛紛揚揚,還在不停地飄過夜的窗臺。不知道,在這樣的雨夜,又將有多少的生命,帶著美好或遺憾,會在某一終點戛然而止。而我,不也正是奔赴在這條生命終結(jié)的路上嗎?我,不也正是在朝著有您的天堂,漸漸靠近嗎?
26、窗臺邊殷紅的茶花,在滴滴嗒嗒的雨聲中,緩緩地沉重地綻放。我走到窗前,看著模糊的窗外,聽著淅瀝的雨聲,憶起了那熟悉而久違的聲音。哦,那是母親的聲音。好想好想再聽聽母親的絮絮叨叨——可惜母親已駕鶴西去!
27、母親,走了。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愛,很無私,很溫柔,很體貼。
28、母親節(jié)又到了,雖然母親離開我已38年,但是每當(dāng)這一天到來之際她老人家的音容舉止仍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仿佛就在昨日。
29、母親辛辛苦苦操勞了一輩子,好容易盼著我們幾個兒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了,她卻沒有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就匆匆走了。母親雖是一個平凡的農(nóng)村女人,但她對我們濃濃的愛將伴隨著我們一生一世。
30、母親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時,我不在身邊?,F(xiàn)在,第一個清明節(jié)來臨,我也無法回去為他敬一杯灑,叩幾個頭。遙望家鄉(xiāng),感覺漂泊無依,身不由已。傷。
31、母親45歲時生了我,因哥哥參軍不在家(在家里我排行老二),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天跟在母親的身后,母親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寸步不離,我家附近的大人們見了都笑著叫我“老跟子”、“尾巴”。
32、母親走后兩周年之際,我無以回報,謹以此文紀念她,感謝她一輩子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和濃濃的愛,也愿她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平安!
33、母親您離開我已快兩年了,平時根本不敢打開思念你的那根心弦,因為你知道,想起你我會淚流滿面,我的哭泣害怕你會聽見,我的眼淚害怕你會看見,我害怕你在那個世界里再為我操心,母親,那樣我真的就是特大的不孝,現(xiàn)在我真的很堅強,你就不用再為我操心了,你在那個世界里就安心的生活吧!
34、母親,當(dāng)你看到我堅強面對人生時,你就知道我已漸漸長大,你就不要再為我操心了,你的女兒會勇敢的面對以后的人生路,母親,你如果泉下有知,你就好好安息吧!不要再牽掛女兒了。
35、母親,想起你,我的淚如長河……母親,你曾經(jīng)在村頭扶著拐杖將我瞭望,那絲絲白發(fā)被暮風(fēng)無情的飄亂。母親,你曾在炕頭念叨我的乳名,那滿臉的皺紋里,蘊含了多少滄桑。
36、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的我就會意氣風(fēng)發(fā);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的我就會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游子就會萌發(fā)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37、看著你的照片淚水似斷了線的珠子劈里啪啦。抹不去的母愛還在延伸。遙遠的路程約束我不能為你的墳頭送上一束康乃馨。只有拿起我銹蝕的筆,為你倉促中寫了潦草的文字,傾吐內(nèi)心的思念來聊以安慰自己??释憔湃律畹挠淇彀察o。
38、我無意謳歌母親的勤勞和善良,但兒時那點點滴滴的記憶早已銘刻于心。這種記憶時常在不經(jīng)意間閃爍在我的腦海,溫潤著我的心田。
39、兒時記憶中,母親總是在我們的睡夢中便開始她一天的忙碌,以便我們起床時吃上她那可口而又簡單的早餐。一鍋粥、一鍋炒豆芽或是小豆芽、一鍋饅頭,無不飄散著濃濃的愛意,它令我們有充分的體力去讀書和工作。
40、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輩子最重要的是親情!是前世幾輩子修來的福,才成為了一家人,可是,我在干什么!媽媽,我對不起你!所有的哭泣,悲傷,痛心,都已無用,都無法挽回你逝去的生命!
41、送走去世的媽媽的那幾天似乎帶走了我所有的精力。整整一個周,我不能夠開口說話,一是因為聲音嘶啞無法說話,二是因為我擔(dān)心淚總是會比話先流下來
42、那一晚,我?guī)缀跽箾]有入睡。母親的眼神在夜色里閃亮。我感到母親的眼睛一直注視著我。我思緒翻騰,想世事,想未來,想人生,想得許多許多。
43、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dāng)這面影才出現(xiàn)的時候,四周灰蒙蒙的,母親仿佛從云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于向我走來了。
44、母親的一生,是最平凡的江南女子的一生。在生命消逝之際,都不會有太多的人記得。但對她的兒女們來說,卻是一生的記憶,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
45、又是一個思念已故親人的日子,原來時間并不能讓人忘記所有,相反只會讓人越記越深,故去的母親呀,如果真有來世的話我還想你做我的母親,真的好想你!
46、然而,一切都變成了過往,一切都成為了云煙。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已經(jīng)在這個世界里被輕輕帶走。雨水淋濕了故鄉(xiāng),雨水淋濕了他鄉(xiāng),雨水淋濕了清明這一天,雨水也淋濕了人們的思念!親人的手,不能再握;我想念媽媽的思緒卻還在延續(xù)。
47、母親的眼神里透出一種最大滿足的光芒。這滿足,比她自己的滿足更充實。這滿足,是一種全身心的付出,是一種生命的閃光。
48、母親走后的這兩年多,我常常夢見她,雖然我以前從不迷信,但只要我夢到母親了,便一定叫上妹妹一起去給母親燒紙錢,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很好,也希望她能保佑我們子女一輩子平平安安,保佑我父親身體健康。
49、忘卻,往深處想還真是一種美德,與其日日為舊人放一雙筷子,哀痛得不能自拔,還不如與逝者相忘于生活。
50、清明節(jié)到了!只希望媽媽在另外的世界,過得開開心心的,不要象在世時那么的辛苦!也許他們也已相遇。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相遇的。
端午時節(jié)憶亡母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這幾年,每當(dāng)臨近端午時就會不期而然地想起已經(jīng)去了天堂的母親?;貞浀乃槠3⑽?guī)Щ氐侥蔷眠h的年代,特別讓人難以忘卻的是當(dāng)年過端午的一些往事。
母親在世時算得上是裹棕子的高手,她裹的棕子可不是傳統(tǒng)的三角形,是典型的江南美食——嘉興肉棕的式樣。過去,蘇北人習(xí)慣將江南人叫“蠻子”,因此,莊上人都把母親裹的棕子叫“蠻棕子”,同時又因為那種棕子的形狀像一個圓柱形的草把,所以又叫“草把頭”。其實“蠻棕子”并不比三角棕子難裹,后者的技術(shù)含量好像還高一些。不過蘇北人大都裹不起來。母親會裹那種棕子也是有來由的,她的童年是在蘇南度過的,那時青浦(現(xiàn)在屬上海市)三里外有個叫金家灣的村子,外公帶著全家在那里種了十幾年的租田,母親到了十七歲時才回到蘇北與父親成家。常聽她說過,那時外公身子單薄,又常年有病,母親又是家里的長女,因而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外公外婆的幫手。心靈手巧的母親很快就學(xué)會了當(dāng)?shù)氐母鞣N農(nóng)活,同時也跟當(dāng)?shù)氐摹靶U子”學(xué)會了裹“蠻棕子”。于是,入鄉(xiāng)隨俗,只會裹三角棕子的外婆就將每年端午裹棕子的事交給了她能干的女兒。
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端午,正是生隊里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哪有時間裹棕子過端午。那時,五、六十歲的母親雖然不再是隊里的大勞力,家里又有幾個孫子、孫女需要有人照看,平時不大下田,但因她是栽秧的一把好手,隊長也常常央求她“幫幾天忙”。因此,這一大家人(其實已經(jīng)分成了幾個小家)吃的棕子全是母親開夜工裹起來的。裹棕子用的棕葉都是在田里干活歇氣時從河邊蘆葦叢中一把一把地順帶采回來的。雖然那時糧食緊張,按人平均能裹上八個棕子就算很奢侈了,但人口太多了,她的兒媳們又倚她倚慣于了都不曾裹過,因此,一大家子十來口人吃的棕子,盡管母親巧手如飛也要裹上半夜。
母親還常常跟我們說起她兒時在她外婆家里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我的外公外婆初到江南種田時,因為母親還小沒將她一起帶走,而是將她留在她的外婆那里。母親的.外婆住在本縣一個叫唐子的小鎮(zhèn)上,祖上是個大戶人家,姓戚,雖然那時已破敗得不成樣子,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母親在那里像公主一樣地被寵愛著,度過了她幸福而短暫的童年。每逢端午都能吃到包著各種餡兒的棕子,她的外婆還總會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為她編一副美麗的“百色兒”戴到她的手腕上。外婆天天跟人打牌,每天下午都會給她一個銅板讓她到街上去買燒餅吃。后來,她被帶到江南后,童年的日子就結(jié)束了,八、九歲就成了家里的“小大人”,每年初春,母親都要與比她大一些的小伙伴們到田野里挖野菜,然后再步行走到青浦街上賣。一雙小手上又是凍瘡又是裂口,常常腫得像個饅頭。
一轉(zhuǎn)眼,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快到五年了,明天又是端午節(jié)了,但愿人世間的縷縷棕香能飄散到天堂,勾起母親在天之靈的許多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