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 》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甚至更早?,F(xiàn)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于七古創(chuàng)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律源于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shù)不勝數(shù),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guī)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于漢,七絕起源于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shù)量以杜甫詩數(shù)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相思》
作者:王維 紅
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靜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彈琴》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八陣圖》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