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電影《牛津殺手》的觀后感 感受
看了這么多推理片后覺得構(gòu)思最精妙的一部作品
以前說嫌疑犯x獻身和白夜行是好片但與牛津殺手比起來又稍遜了一個層次
牛津殺手是完美犯罪的一個大手筆
因為他成功的讓法律抓錯了兇手、看完后你竟然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兇手
是教授
因為教授費勁心機的偽造了一串數(shù)列
然后成功讓警察抓錯了兇手
而期間教授也的確殺了些本來就要死的生命垂微的病人
是貝絲
因為是她因不堪忍受母親
為了自由殺了母親
然后請教授幫忙洗脫罪名
才會有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切事情
然而貝絲為什么會殺人
卻又是馬丁那幾句你應該追求自由
你應該像我一樣勇敢之類的話鼓勵著她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而且是馬丁的各種自己不自知的引導下
教授想出了一系列的巧妙的洗脫罪名的方法
或許在法律上教授和貝絲是真正的殺人兇手
因為他們的確殺了人
但最后馬丁跑來全世界最大贗品博物館興奮的揭露教授的嘴臉與陰謀時
教授反將一軍
以蝴蝶效應說明了你也是兇手的一種
馬丁呆了
影片至此結(jié)束
留給觀眾的只勝那句教授講座時一直重復的那句話
維特的“‘can we know the truth’”我們能知道真相嗎
首尾呼應
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時又不禁拍手稱贊
拍手質(zhì)疑
這是情節(jié)構(gòu)思設計精妙、其實整個案件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環(huán)環(huán)相扣
沒有任何人的出現(xiàn)是多余的.整片影片圍繞的主線都只有兩個真理
或者不能稱為真理.因為教授說世界上除了數(shù)學沒有絕對的真理
邏輯更是如此
沒有確定的唯一的答案
因為不同的規(guī)律就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說多了
回到正題
兩個真理
不
應該是兩句話
我們能知道真相嗎
還有就是蝴蝶效應
整片影片都圍繞這兩主線走
使得影片中心明確
其中又摻雜了兩個數(shù)列
第一個數(shù)列是、第一位數(shù)是大寫的M、第二位數(shù)是一個心加一橫、第三位數(shù)是8、第四位數(shù)是什么
這是教授給警察和馬丁出的題、然后第二個數(shù)列是教授捏造的兇手留給所有的人的題、第一位數(shù)是一個圓、第二位數(shù)是兩條魚或者表示兩條對角線、第三位數(shù)是三角形、第四位是什么
第二個數(shù)列是教授捏造的兇手出的、其實就是教授本人、數(shù)列貫穿于兇殺案中、使得這部影片立馬提高了一個檔次、因為這是高智商的人犯的案、里面有邏輯學、一般人看不懂、與普通的犯罪推理片區(qū)別開來、同時提高檔次、這是構(gòu)思精妙的另一個表現(xiàn)、還有好多點構(gòu)思巧妙
但我說最后一點.就是影片里出現(xiàn)的護士和那個俄國學生成功的把馬丁懷疑的目光引入教授
幾句不經(jīng)意的話
同樣也引導了觀者們
就在結(jié)尾我們都很高興和馬丁一起找到真兇時
突然教授一個大逆轉(zhuǎn)把馬丁解釋為心理兇手時
影片結(jié)束
給觀者們一個當頭一擊
陷入無限沉思中
他讓觀者們在終于撥開云霧風情月明時又陷入了霧霾里
2014年考研英語一難嗎
·····我是重點提示的分割線······· 1.關(guān)于備考前否使用單詞書記單詞的建議。
保險起我們以六級為標準,過了的童鞋可以不用單詞書,只從閱讀訓練中尋找生詞查漏補缺的進行記憶,沒過的童靴在3月和4月可以選擇將足夠的精力用于使用單詞書背單詞。
2.真題要掐時間做呀
不要一股腦兒十年的都做完呀
拉開時間,最近三年的題留在最后做
慢慢看自己的復習成果,很有成就感,有木有
真題很珍貴呀
3.考研英語考的是深度,廣度在其次,這跟六級區(qū)別很大(譬如六級是考單詞的主要常見意思,而考研英語考點常常是熟悉單詞的次常見釋義) for example~ 如果lz沒記錯的話,06年翻譯真題考了個reason~reason~reason
4.另外可以選取真題中錯的特別多的個別文章,認真筆譯成中文
心譯口譯不可取,翻譯這東西想到的跟寫出來的往往大相徑庭,你覺得你理解他的意思了要你翻譯成通順的中文其實還要做很多工作,寫出來的過程很重要
這一點沒有做過的人不會體會 ·······重點提示什么的最重要了······ ~~~~~~~我是第一次添加時的分割線~~~~~~~ 1.大四上學期之前,童鞋們安心英語數(shù)學吧,不考數(shù)學的童鞋請無視。
2.英語真題絕壁是王道
求求你,信我吧
3.英語純?yōu)榱藨嚨脑?,搞閱讀理解吧,搞吐了也要繼續(xù)搞! (閱讀理解里有你需要訓練的一切,語法,單詞,長難句分析,甚至作文) 4.你真的想在這一年的努力后考出個漂亮的英語成績嗎
請注意,我是說一年的努力后,那么背真題閱讀理解原文吧
(好吧,我承認這是個笨辦法,但是我保證有效,背三篇就會有成效,求求你,信我吧。
) 5.單詞認識就好,拼寫是次要的
關(guān)鍵在于你認出它的速度,這是閱讀速度的關(guān)鍵
6.背單詞尤其是記它的意思,重點在于提高這個詞的復現(xiàn)率
(所謂復現(xiàn)率,單詞重復出現(xiàn)的頻率是也~) ~~~~~~~~~~~~好吧,lz出殺手锏了~~~~~~~~~~~~ 給大家一個復習的具體方法吧
做閱讀,有不會的詞
繼續(xù)讀吧
讀完了
做后面的題吧
做完了
對答案吧
錯很多
你有兩條路。
1.無視它
(如果是閱讀理解練習題) 2.研究它
(如果是真題) 再讀一遍吧
記得標出不認識的詞哦~讀第一遍不可以標哦~ 第二遍讀完了
回去猜詞兒玩兒吧~猜什么詞兒
當時是剛標的啦~ 猜不出
查紙質(zhì)詞典去(牛津,韋氏神馬的都行~文曲星神馬的去死吧
) 查好了
整理出來哦,到專門的本子上
然后,嘿嘿~ ···重點來啦··· 把不會的詞兒寫在左手上,什么
你是左撇子
寫右手吧
手的虎口位置比較好
不雅觀嗎
想想一年之后的研究生通知書吧
~~~~~~~~~2017-5-18更新一點兒單詞記憶心得~~~~~~~~ 愚以為,詞根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等等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要從動詞可以得到名詞可以得到形容詞,可以得到副詞,能夠做到這樣的真諦在于記住詞根并且熟悉詞綴(前綴,后綴,如豆瓣里常出現(xiàn)的ex,就是“前一個”意思的前綴,再如co前綴通常就是表示“共同”意思的前綴,再如in和dis前綴表示“非”,后綴如簡單的er和or表示“者”,再如tion將詞根變成相關(guān)名詞,ly將詞根變成相關(guān)副詞或形容詞,tism將詞根變成相關(guān)名詞“某主義者”不過詞綴的意義也不完全相同,有些特殊的還是要特別對待~)再給一組典型的詞根聯(lián)想記憶的例子,conserve,conservation,conservatism,conservative,conservatory~ 記憶這組關(guān)鍵在于記憶單詞或者說詞根(conserve),然后通過后綴進行變化~ ~~~~~~~~~~~~~~~~~~更新完畢~~~~~~~~~~~~~~~~~~ ···重點結(jié)束··· 解釋:寫手上,就是為了提高我剛剛說的單詞的復現(xiàn)率
就是逼你去看,什么
寫紙條兒上
你絕對不看第二眼,除非你要洗衣服了
單詞搞好了
恭喜恭喜
最艱難的時刻已經(jīng)過去鳥
接下來,又是兩條路。
1.如果是閱讀理解練習,這篇閱讀理解可以pass了
2.如果是真題,研究題目去吧,細細思考
研究的勁頭兒~ 給大家一個分析題目的方法吧,把這個選項為什么錯寫在每個選項的后面,真的要寫出來,你想到和寫出來是兩種境界~ 只要你真的讀懂了,大部分的錯誤你都可以察覺,沒有嗎
好吧,請精確的翻譯每個選項
(請千萬注意文中的修飾詞,例如,表程度的副詞,表狀態(tài)的副詞)好吧,我承認就算是你什么都做到位了還是會有很模棱兩可的選項
就剩兩個了,就是排除不掉了,有木有
恭喜你,你碰到了傳說中的爭議題。
。
。
無視它吧
請保證這種題一套真題不超過兩個
話說,爭議題年年有啊,看看每年考后新東方,點點等機構(gòu)的答案就知道啦,打得不可開交啊。
。
。
講課的老師們都搞不定,我們還是留著我們的腦細胞搞搞數(shù)學吧
題目也研究好了
每天早上起來反復讀吧
只讀真題哦
只讀真題
真題
早讀很重要哦~ 解釋一下為什么要一直讀,讀到吐也不停歇~ read,read。
read,unti you can recite it~這是背文章的不二法門~ 套用數(shù)學中極限的概念~我們這樣做是在力圖無限逼近背過所有真題文章的這個目標~ ~~~~~~~~~~~~~~~呼···~~~好累···~~~~~~~~~~~~~~~
考研英語難度如何?
考研英語題型說寬一點就是選擇題、翻譯題、作文題。
詳細一點就是(20題,10分),閱讀(20題,40分,另外一個是將殘缺的句子歸位,10分),翻譯(5題,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六級是聽力(20題,20分)、單項選擇(30題,15分)、閱讀(20題,40分)、改錯(10題,10分)、作文(1題,15分)兩個的側(cè)重點是不一樣的,相比之下我覺得六級更難一點,要求的詞匯和用法更多,考研則不同,選擇題想當?shù)亩?,文章可能讀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根據(jù)上下文,可以大致猜出選項,我知道的,當時有一個四級都沒有過的同學,考研英語居然考了55分,過線了。
但是相比之下,六級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一個聽力聽起來就了,文章聽完了,還不知所云,但是還不能耽擱,馬上要聽另外一篇了,不然下一篇又會錯過了,單選就見了鬼了,30題,一般能作對的不足10題,閱讀和考研差不多,不是很懂,又蒙又猜,短文改錯還能馬馬虎虎,對一半以上。
因此,我覺得,論得分率,比考研英語更難,論難度,絕對考研更難了。
簡單說吧,我還沒有做過比考研試題更難的英語試卷了。
傳熱傳質(zhì)系為你解答,供參考。
考研英語難度如何?
讀《萬物簡史》有感(一)順便說一下,萬物簡史是比爾?布萊森寫的。
讀完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我感到意猶未盡。
這真是一本最打動人的科普書。
作者比爾·布萊森自稱這本書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
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
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在這本書里,作者不是在陳列知識,而是用滿腔熱情把知識做成工藝品,讓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fā)現(xiàn)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shù)錯了手指、腳趾的數(shù)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
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
“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在漫長而又多產(chǎn)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fā)明人。
他寫過有關(guān)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quán)威文章,還天真地寫過關(guān)于鴉片的效果的文章。
他發(fā)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
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
”類似的幽默有的時候近乎調(diào)皮(這種表達方式語文老師可不怎么喜歡),也許正是在這樣一支筆下,才有如此生動立體的一個個科學巨人款款走來,一幅幅科學的圖景才如此瑰麗而妙不可言。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
它能告訴我關(guān)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tǒng)的說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fā)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
雖然已經(jīng)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讀《萬物簡史》有感(二)這是一本科普書,也許更適合一個中學生讀。
不過我還是建議對宇宙,天文,物理,化學,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細菌有興趣的人來讀一下,所有人都會從這里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
就算是對上面這些都沒有興趣,而對一個只是有好奇心的人來講,這本書也是十分有趣的。
它的名字是《萬物簡史》。
作者是美國的比爾.布萊森。
比爾.布萊森是世界知名的非虛構(gòu)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國艾奧瓦州,作品主要包括旅游類隨筆、幽默獨特的科普作品——比如《萬物簡史》、《母語》等等,橫跨多種領(lǐng)域,都是非學院派的幽默之作,乏味的知識在他信手拈來都一下子變得充滿奇趣。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
從組成人體的原子講到宇宙大爆炸,從太陽系的形成講到居里夫人為什么得了兩次諾貝爾卻沒當選過她所在科學院的院士
(據(jù)說是因為她在居里先生死后和另一位科學做了有傷風化的事,所以學院里的老頭子們對她十分抵制。
)以及人們曾癡迷的火星人的種種傳說,只是源于一個科學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圖紋,就武斷的說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目的是為了從南北極運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看到這,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呢)。
它就象一魔法的盒子,總有新奇的東西不斷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學和科學家在這里都變的生動有趣。
而除了可以讓你了解豐富的科學知識,知道科學家們的趣事,當讀完之后也不由得會對生命,對自然生出無限的敬畏。
我們總認為科技已經(jīng)足夠發(fā)達---我們的飛船到了火星,此時此刻的現(xiàn)在,美國的新地平線號探索飛船正在飛往冥王星的途中,五年后它就會到達那里,甚至在前些年還公布過抵御小天體的計劃;我們總以為自己已經(jīng)足夠強壯---可以在自然界的面前指手畫腳,呼風喚雨.我們有用不完的勇氣和自信,自信的也許有一點過了頭而變的有點自負。
自負到以為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被改變,被支配,被左右.可是結(jié)果要讓大家失望了---雖然我們的確是非常努力,但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似乎和我們的努力沾不上多少邊。
人們常說,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運氣。
而這一次絕對是百分之一百的運氣。
是的,就是簡單的運氣而已。
首先要感謝帶給我們一切的---太陽.我們的地球恰巧處一個和太陽相對最好的位置--1.5億公里,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實際上是它大約8分鐘以前的樣子。
如果日地距離再近1%或再遠5%我們都會太冷或太熱而導致無法生存,不對,是從未有過;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wěn)定的時代,當它從星云開始形成,一直到紅巨星、白矮星,最后的死骸,這一過程大約要經(jīng)過100億年,我們正好生活在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它不像新星那樣有活力,時不時來個大噴發(fā)什么的;同時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質(zhì)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xù)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
而我們的外圍又有木星等這樣的大行星,就象是我們的保護傘,以它的巨大引力就象是一個吸塵器一樣,清除來自外圍的垃圾,讓我們不用擔心時常有小天體,慧星,隕石什么的“太空殺手”突然照我們的星球來那么一下子;(真要是那樣的來一下子,我們都只能是自求多福了。
說到這里讓我想起的滅絕的恐龍兄弟們---時運不濟?。?其次,但絕對不是不重要的---我們生存的星球上恰好有水存在,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從胎兒時期90%,到老年60%以下。
現(xiàn)代科學形象的比喻說:“人的老化是細胞干燥的過程”。
由此可見,水對人的重要性。
而這么重要的水又是從哪里來的
對于這個問題,直到今天,科學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一種認為,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幾億年里,地殼較薄,小天體不斷轟擊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巖漿易于上涌噴出,隨同巖漿噴出的還有大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上升到空中并將地球籠罩起來。
水蒸氣形成云層,產(chǎn)生降雨。
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降雨,在原始地殼低洼處,不斷積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還有一種說法是,海水來自冰慧星雨,冰慧星的直徑多在20千米以上。
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大量的冰慧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可想而知,經(jīng)過數(shù)億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地球表面將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
無論如何,我們都有了水,并且是足夠的水,足以生存的水。
在這里也可以作為一種宣傳吧--同志們,節(jié)約用水吧
它真的是來之不易啊
再之后我們的祖先嘗試了行走,使我們的大腦有機會進步的更快,至少是比其他的動物要快;使我們成了地球上的最智能的生物,成為地球的主宰,而不是放在籠子里供別的生物觀看,也不是養(yǎng)在飼養(yǎng)場以備成為餐桌上的頭盤。
更為可貴的是學會行走后的祖先們都是聰明和十分有魅力的,這使他們都能成功的找到另一半,并且有了下一代。
而且在之后很多萬年的進化中基因未出現(xiàn)偏差和失誤。
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他們在有了后代之前沒有被野獸或其他野人吃掉,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他們在有了子嗣之后才受到慘無人道的屠殺;再后來,他們受盡了千辛萬苦也咬牙挺住而不是將兒子賣去宮里作太監(jiān)......正因為有無數(shù)個祖先對生命的熱愛和執(zhí)著,對生活的小心和認真,才換來了一個可以坐在這里打字的我,以及此時也許正笑著看這篇文章的你。
話說回來,也不是和我們的努力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當我們只是幾十億個精子中的一個的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努力的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快了那么10的負N次方一秒,才成為今天的幸運兒。
不管怎么說,努力總是沒錯的。
有時一想到當太陽再過50億年,燃盡了核燃料,然后膨脹成為一個巨大的紅色惡魔,吞噬掉他所有的行星,包括我們的一切,心靈都會受一下打擊。
此時的我們還抱怨什么呢
生活不富裕
事業(yè)不順利
社會不公平
愛情不甜蜜嗎
而到了那時,生存,活下來都將無法保證。
有這時間還是為我們的子孫們祈福吧,但愿他們在那個時候能夠找到新的可以生存的星球,并且造出交通工具可以到達那里。
---可那,那又有什么用呢
宇宙最后都會消失的......唉呀,這還真是一個讓人一想就郁悶的事呢。
所以不建議大家以這件事為己任,有時間還是要多想想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以及怎樣好好的生活
這就是對自然最好的尊重了,珍惜別人,也珍惜自己,珍惜哪怕是一口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氣
不要等失去了,才“被學會”。
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里不斷的感嘆:噢......原來是這么回事
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請記住它相對于精彩內(nèi)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
不會讓你失望的
讀《萬物簡史》有感(三)通俗的說:《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 布萊森以生動活潑,幽默輕松的語言把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產(chǎn)生的歷程展現(xiàn)在作者面前,同時也將近現(xiàn)代自然科學史巧妙的鑲嵌在書中,讀來令人頓生“閱盡世間萬物萬象,縱橫上百億年上億萬光年”之感。
難怪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教授在本書的序言中說“我十分樂意向中國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既妙趣橫生又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希望它能喚起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的心里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我也是從小熱愛科學故事喜愛科普書籍的青年學生,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真正的記住的知識并不多,我一路驚嘆和感嘆于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和奧妙,我與生俱來的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斷被激發(fā)出來。
當然,還要感謝作者和我們分享關(guān)于某些科學家的令人詫異又忍俊不禁的奇聞軼事。
一本正經(jīng)的說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lǐng)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chǎn)生,變化和發(fā)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
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
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里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
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跡。
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
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
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
”《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
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尼古拉斯凱奇和梅格萊恩的檔案
姓名:尼古拉斯-凱奇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4.01.07 英文名:Nicolas Cage 星座:摩羯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83cm 國籍:美國 人物簡介:尼古拉斯·凱奇 (Nicholas Cage) 具意大利血統(tǒng) 學歷:通過美國G.E.D測驗念比佛利高中高二即輟學,之后在美國藝術(shù)劇院學演戲 尼古拉斯凱奇本姓科波拉,是以和等片聞名于世的大導演科波拉的侄子。
18歲那年,他在影片中獲得了一個角色,次年他又參加了影片和的演出,其中由凱奇的叔叔科波拉執(zhí)導。
電影世家為尼古拉斯從影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很多壓力。
“這個名字帶給我的包袱太大了,我要證明我不靠這個姓也可以在這一行出人頭地”。
尼古拉斯在這一年將姓改為凱奇,以紀念他最喜歡的漫畫主角。
尼古拉斯凱奇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這一點。
1990年,尼古拉斯凱奇在片尾身著蛇皮夾克站在滾滾車流之上,演唱貓王名曲“LoveMeTender”成了電影史上的一個經(jīng)典場面。
1995 年,他更憑借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為一個好的角色,我可以將我的靈魂投入進去
”使凱奇在一夜之間就成了好萊塢又一位炙手可熱的動作片明星,此后的、精彩依舊。
《蛇眼》與《8厘米》雖然不太成功,但凱奇的感覺依然出色。
“成熟之酷”放在尼古拉斯凱奇身上很是合適,狂放不羈的外表和堅毅的內(nèi)心是他給人們的感覺。
選擇HUGO BOSS作為著裝,凱奇的形象一直為人推崇。
從學生時代,他就在自己拍攝的幾部影片中扮演主角。
當他在牛津攻讀英語的時候,22歲的格蘭特已經(jīng)作為演員初獲得成功。
畢業(yè)后他在一家保留劇目輪演的劇場工作,在不斷的表演中奠定了自己的風格。
27歲時《商人》一片使他獲得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演員獎。
星座:摩羯座 想合作的導演:昆汀泰倫狄諾(黑色追緝令) 想演的角色:教父中的吉米坎Jimmy Caan、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想做的事:自己打造一部車子、開音樂公司、開漫畫公司 喜歡的收集:漫畫書、古典火車 喜歡的文學名著:俄國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之《卡拉瑪助夫兄弟們》 喜歡的文學角色: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欣賞的藝術(shù)品:琉璃、意大利車(會移動的雕塑品) 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母親、妻子、前女友(兒子Weston的媽媽) 偶像:勞勃狄尼諾、馬龍白蘭度、克林伊斯威特 家人:父親 舊金山大學比較文學教授 母親 舞蹈家 叔父 《教父》導演 祖父 NBC首席吹笛手 妻子:Patricia Arquette演員 兒子:Weston,與前演員女友Kristina Fulton所生;繼子:Enzo,為妻子與前男友所生 車子:林寶基尼1994年黑色、林寶基尼1971Miura SVJ、法拉利、雪佛蘭1967銀灰色 尼古拉斯凱奇1964年1月7日出生于美國加州,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現(xiàn)代啟示錄》等片聞名于世的大導演科波拉的侄子。
作為科波拉 家族的一員,他從小就在充滿音樂與書籍的環(huán)境中長大,并養(yǎng)成了喜歡觀察的習慣。
在尼古拉斯十八歲那年,他在影片《開放的美國學府》中 獲得了一個角色,這是他從影的首部作品。
“電影世家”的名號的確為尼古拉斯從影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次年他又參加與了影片《山谷女郎 》和《斗魚》的演出。
《斗魚》是由凱奇的叔叔科波拉執(zhí)導的影片。
但同樣,尼古拉斯這個姓氏也給他帶來了很多壓力。
“尼古拉斯科波拉這個 名字其實帶給我很多困擾。
我沒有辦法象平常人一樣去參加試鏡,這個名字帶給我的包袱太大了。
所有的家庭成員對于我改名換姓的舉動感到 很難過,也頗不以為然,可是我要證明我不靠這個姓也可以在這一行出人頭地”。
尼古拉斯在這一年將姓改為凱奇,以紀念他最喜歡的漫畫主角 。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電影年表 # 惡靈騎士 Ghost Rider (2007) # 異教徒 The Wicker Man (2006) # 世貿(mào)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2006) # 別惹螞蟻\\\/螞蟻欺負者 The Ant Bully (2006) # The Dresden Files (2006) # Time Share (2006) # 天氣預報員 The Weather Man (2005) # 戰(zhàn)爭之王 Lord of War (2005) # Tsunami Aid: A Concert of Hope (2005) # 國家財寶\\\/驚天奪寶 National Treasure (2004) # John Travolta: The Inside Story (2004) # 101 Biggest Celebrity Oops (2004) # Tricks of the Trade: Making 'Matchstick Men' (2004) # 命運之土 Land of Destiny (2004) # 火柴男人 Matchstick Men (2003) # 大衛(wèi)·戈爾的一生\\\/命懸一線 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 # Intimate Portrait: Vanessa Marcil (2003) # Lisa Marie Presley: The E! True Hollywood Story (2003) # A&E Biography: John Travolta (2003) # The Code Talkers: A Secret Code of Honor (2003) # End of the Century (2003)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3) # 桑尼\\\/寶貝 Sonny (2002) # 改編劇本\\\/蘭花竊賊 Adaptation. (2002) # 追風戰(zhàn)士 Windtalkers (2002) # Hollywood Salutes Nicolas Cage: An American Cinematheque Tribute (2002) # 2002 MTV Movie Awards (2002) # 柯萊利上尉的曼陀林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 # Italian Soldiers (2001) # 2001 ABC World Stunt Awards (2001) # Christmas Carol: The Movie (2001) #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1) # 吸血驚情\\\/我和僵尸有份合約 Shadow of the Vampire (2000) # 居家男人\\\/住家男人 The Family Man (2000) # 急速60秒\\\/驚天動地60秒 Gone in Sixty Seconds (2000) # Welcome to Hollywood (2000) # 2000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2000) # 2000年MTV電影頒獎典禮 2000 MTV Movie Awards (2000) # 替代情人\\\/穿梭鬼門關(guān)\\\/穿梭陰陽界\\\/午夜速殺 Bringing Out the Dead (1999) # 八厘米 8MM (1999) #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9) # Intimate Portrait: Laura Dern (1999) # 蛇眼 Snake Eyes (1998) # 天使之城 City of Angels (1998) # Junket Whore (1998) # 變臉\\\/奪面雙雄 Face\\\/Off (1997) # 空中監(jiān)獄\\\/驚天動地\\\/罪犯的空中之旅\\\/空中囚犯 Con Air (1997) #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6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1997) # 勇闖奪命島\\\/絕地任務\\\/石破天驚 Rock, The (1996) #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Clint Eastwood, The (1996) # 死亡之吻\\\/致命布局 Kiss of Death (1995) # 遠離賭城\\\/兩顆絕望的心\\\/離開拉斯維加斯 Leaving Las Vegas (1995) #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 A (1994) # 第一夫人的保鏢\\\/斗氣保鏢\\\/保護泰絲 Guarding Tess (1994) # 傾城佳話\\\/愛在紐約\\\/你也可能碰上的事 It Could Happen to You (1994) # 天堂有難 Trapped in Paradise (1994) # 黑白追緝令 Amos & Andrew (1993) # 超級賭徒\\\/連環(huán)計中計 Deadfall (1993) # 拉斯維加斯的蜜月旅行\(zhòng)\\/今夜你寂寞嗎
\\\/拉斯韋加斯蜜月 Honeymoon in Vegas (1992) # 西部紅石鎮(zhèn)\\\/烏龍殺手\\\/紅巖西區(qū) Red Rock West (1992) # 情挑野玫瑰\\\/禁忌情緣 Zandalee (1991) # 火鳥出擊 Fire Birds (1990) # Industrial Symphony No. 1: 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 (1990) # Tempo di uccidere (1990) #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0) # 吸血鬼之吻\\\/衰鬼愛人\\\/吸血熱吻 Vampire's Kiss (1989) # Never on Tuesday (1988) # 月色撩人\\\/發(fā)暈 Moonstruck (1987) # 撫養(yǎng)亞歷桑那\\\/寶貝夢驚魂 Raising Arizona (1987) # Boy in Blue, The (1986) # 佩姬蘇要出嫁\\\/時光倒流未嫁時\\\/帕姬·蘇結(jié)婚了 Peggy Sue Got Married (1986) # 鳥人 Birdy (1984) # 棉花俱樂部 Cotton Club, The (1984) # 愛的召集令\\\/情場新丁 Racing with the Moon (1984) # 斗魚\\\/雷鳴小子 Rumble Fish (1983) # 山谷女孩 Valley Girl (1983) # 開放的美國學府\\\/雷吉蒙特高中的夏令時\\\/油脂妹 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 (1982) 尼古拉斯-凱奇星路歷程 尼古拉斯-凱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1964年1月7日出生在美國加州的一個藝術(shù)之家,他的父親是前舊金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奧古斯特-科波拉,他的叔叔是以《教父》和《現(xiàn)代啟示錄》等片聞名于世的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作為科波拉家族的一員,他從小就在充滿音樂與書籍的環(huán)境中長大,并對演戲、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17歲開始進入電影圈,為了不受叔叔名氣的影響,改從他喜愛的作曲家約翰-凱奇的姓。
1982年,尼古拉斯初次在影壇露面,在《開放的美國學府》中扮演一個角色。
次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魚》。
1984年,在名片《鳥人》中,凱奇擔任了主角,充分展現(xiàn)了他那過人演技,開始為人們所矚目,該片1985年獲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
凱奇在該片中的表演受到了肯定,開始走向成功。
在此后的幾年里,他又拍了《棉花俱樂部》、《愛的召集令》、《憂郁男孩》、《佩吉蘇要出嫁》、《撫養(yǎng)亞利桑那》、《月色撩人》等影片,在這些影片中他對不同的角色的處理都極見功力,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
1988年,他在影片《吸血鬼之吻》中扮演了一位紐約雅皮士,后來變成了一個吸血鬼,該片堪稱是凱奇從影以來最為“過分”的演出。
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鳥出擊》和《野性難馴》。
《野性難馴》有著詭異強烈的影像風格,及超現(xiàn)實的氣氛。
片尾凱奇身著蛇皮夾克站在滾滾車流之上演唱貓王名曲 “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電影史上的一個經(jīng)典場面。
該片1992年獲第43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成了凱奇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折點。
1995年對凱奇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年,他主演的《逃離拉斯維加斯》是一部成本僅有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小制作影片,凱奇投入的不只是他的靈魂,他更只是收取了微薄的片酬。
在這部片中凱奇獲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
不過他那深入靈魂的表演卻使他贏得了一尊金光閃閃的奧斯卡金像,這是金錢所難以估量的,該片使他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男明星。
之后他轉(zhuǎn)變戲路,向動作片進軍。
他于1996年主演的動作片《絕地任務》使他躍身成為全球國際票房巨星,證明了他的戲路相當寬廣,是個貨真價實的奧斯卡影帝。
1997年又以《空中監(jiān)獄》和《變臉》雄霸暑期票房。
尼古拉斯-凱奇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好萊塢又一動作派票房巨星。
有趣的是,高大挺拔的尼古拉斯-凱奇在動作片中總是驍勇善戰(zhàn),上山下海、對付仇敵無所不能。
不過,這位銀幕英雄,從小就患有懼高癥,對高處有極深的恐懼感。
患有懼高癥的他居然是新一代的超人,將在電影《超人5》中扮演飛天遁地的超人,實在有夠諷刺。
經(jīng)典代表作: 《開放的美國學府》(《Fast Time at Ridgement High》1982) 《村姑》(《Valley Girl》1983) 《斗魚》(《Rumble Fish》1983) 《鳥人》(《Birdy》1984) 《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1984) 《愛的召集令》(《Racing with the Moon》1984) 《憂郁男孩》(《The Boy in Blue》1986) 《佩吉蘇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 《撫養(yǎng)亞利桑那》(《Raising Arizona》1987) 《月色撩人》(《Moonstruck》1987) 《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1988) 《火鳥出擊》(《Fire Birds》1990) 《野性難馴》(《Wild at Heart》1990) 《今夜你寂寞嗎》(《Honeymoon in Vegas》1992) 《西部紅石鎮(zhèn)》(《Red Rock West》1993) 《黑白追殺令》(《Amos and Andrew》1993) 《超級賭徒》(《Dead Fall》1993) 《第一夫人的保鏢》(《Guarding Tess》1994) 《傾城佳話》(《It Could Happen to You》1994) 《天堂有難》(《Trapped in Paradise》1994) 《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1995) 《逃離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 Vegas》1995) 《絕地任務》(《The Rock》1996) 《變臉》(《Face Off》1997) 《空中監(jiān)獄》(《Con Air》1997) 《歡迎來到好萊塢》(《Welcome To Hollywood》1998) 《X情人》(《City Of Angles》1998) 《蛇眼》(《Snake Eyes》1998) 《8毫米》(《8mm》1999) 《穿梭鬼門關(guān)》(《Bringing Out the Dead》1999) 獲獎記錄: 1992年以影片《野性難馴》(《Wild at Heart》1990)獲第43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
1996年以影片《逃離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Vegas》1999)獲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梅格萊恩\\\/梅格·瑞恩 Meg Ryan 出生日期: 1961年11月19日 出生地點: Fairfield, Connecticut, USA 原名: Margaret Mary Emily Ann Hyra 身高: 173cm 作品集 演員 cast 1 The Tortilla Curtain (2006) ..... Kyra Mossbacher 2 女人領(lǐng)地 In the Land of Women (2006) ..... 3 The Women (2006) ..... 4 Showbiz Hissy Fits (2005) .....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5 Tsunami Aid: A Concert of Hope (2005) ..... Herself 6 拳壇小妹大\\\/破網(wǎng)而出\\\/拳壇小妹\\\/繩外恩情\\\/女拳至上 Against the Ropes (2004) ..... Jackie Kallen 7 Celebrity Naked Ambition (2003) ..... Sally Albright (archive footage) 8 裸體切割 In the Cut (2003) ..... Frannie 9 101 Most Shocking Moments in Entertainment (2003) .....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10 關(guān)于黛布拉·溫格 Searching for Debra Winger (2002) ..... Herself 11 AFI Life Achievement Award: A Tribute to Tom Hanks (2002) ..... Herself 12 美利堅向英雄致敬 America: A Tribute to Heroes (2001) ..... Herself 13 The Concert for New York City (2001) ..... Herself 14 隔世情緣 Kate & Leopold (2001) ..... Kate McKay 15 掛線未了情 Hanging Up (2000) ..... Eve Mozell Marks 16 The Making of 'Hanging Up' (2000) ..... Herself 17 2000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2000) ..... Herself 18 生活的證據(jù) Proof of Life (2000) ..... Alice Bowman 19 How Harry Met Sally... (2000) ..... Herself 20 The 7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8) ..... Herself - Presenter: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21 浮世男女 Hurlyburly (1998) ..... Bonnie 22 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1998) ..... Kathleen Kelly 23 天使之城 City of Angels (1998) ..... Maggie Rice 24 Making Angels (1998) ..... Herself 25 The 6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7) ..... Herself (uncredited) 26 不知不覺愛上你 Addicted to Love (1997) ..... Maggie 27 安娜斯塔西婭 Anastasia (1997) ..... Anya\\\/Anastasia Nicholaevna Romanov 28 生死豪情 Courage Under Fire (1996) ..... Captain Karen Emma Walden 29 情定巴黎 French Kiss (1995) ..... Kate 30 浮華暫借問 Restoration (1995) ..... Katharine 31 當男人愛上女人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1994) ..... Alice Green 32 愛神有約 I.Q. (1994) ..... Catherine Boyd 33 A Century of Cinema (1994) ..... Herself 34 西雅圖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 ..... Annie Reed 35 無情大地有情天 Flesh and Bone (1993) ..... Kay Davies 36 神魂顛倒第六感 Prelude to a Kiss (1992) ..... Rita Boyle 37 門 The Doors (1991) ..... Pamela Courson 38 Captain Planet and the Planeteers (1990) ..... Dr. Blight (1990-1991) (voice) 39 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 (1990) ..... DeDe\\\/Angelica Graynamore\\\/Patricia Graynamore 40 當哈利碰上莎莉 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 ..... Sally Albright 41 D.O.A. (1988) ..... Sydney Fuller 42 龍虎先鋒 The Presidio (1988) ..... Donna Caldwell 43 懷夢之邦 Promised Land (1987) ..... Bev 44 驚異大奇航 Innerspace (1987) ..... Lydia Maxwell 45 Armed and Dangerous (1986) ..... Maggie Cavanaugh 46 壯志凌云 Top Gun (1986) ..... Carole Bradshaw 47 Wildside (1985) ..... Cally Oaks (1985) 48 魂飛魄散 Amityville 3-D (1983) ..... Lisa 49 Amy and the Angel (1982) ..... Denise 50 One of the Boys (1982) ..... Jane (1982) 51 瓊樓舊夢話當年 Rich and Famous (1981) ..... Debby, 18 Years 52 As the World Turns (1956) ..... Betsy Stewart Montgomery Andropoulos #6 (1982-1984) 制片 producer 1 終極刺客 Desert Saints (2002) ..... producer 2 緣分沒法擋 The Wedding Planner (2001) ..... executive producer 3 迷失的靈魂 Lost Souls (2000) ..... producer 4 Northern Lights (1997) ..... executive producer 5 情定巴黎 French Kiss (1995) ..... producer 在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女明星瑪麗-平克馥曾享有“甜心”美譽。
時至20世紀末,同樣以浪漫喜劇見長的梅格-瑞恩其“甜度”早已超過了老前輩。
這位金發(fā)碧眼的女演員以她塑造的眾多可親可愛的“甜女”形象征服了億萬觀眾,成為名符其實的新一代“甜心影后”。
有其母,必有其女 梅格-瑞恩1961年月11月19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費爾菲爾德,從小在紐約長大。
十五歲時,她的媽媽蘇姍為了自己的演員夢棄家而去,留下作中學教師的父親哈里撫養(yǎng)四個孩子。
梅格能成為一名演員,也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但兒時的這段記憶并不美好,她一直不能真正原諒自己的母親。
讀中學時,梅格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女生,畢業(yè)后,她進了康涅狄格大學讀新聞專業(yè),由于母親的關(guān)系,她那時就加入了“演員同業(yè)工會”,靠著在電視商業(yè)片中的兼職表演,來支付自己的學費。
其間,梅格第一次“觸電”,1981年在喬治-丘克的影片《榮華富貴》中演了一個配角。
不久,她中斷了學業(yè),開始專業(yè)表演生涯。
起初她只能在電視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為此她來到洛杉磯尋求發(fā)展。
1986年的《壯志凌云》使瑞恩開始受到關(guān)注,劇中她與安東尼-愛德華茲合作,扮演他的妻子。
盡管角色無足輕重,但影片的成功卻為她鋪就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因為此后她的上鏡機會便大為增加。
1987年她與丹尼斯-奎德在科幻片《零度空間》中合作,1988年在《D.O.A.》中他們再度相遇,銀幕上的“假戲”不久開始“真做”,由此有了好萊塢一段難得的良緣。
1991年兩人結(jié)婚;次年他們的兒子杰克-哈里便出生了。
哈里遇薩利,瑞恩遇成功
對瑞恩來說,1989年是重要的一年,在羅布-賴納的《當哈里遇到薩利》中,她第一次成了女主角,那熱力四射的迷人魅力大放異彩,影片一舉獲得成功,使梅格第一次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瑞恩極具天才的喜劇表演潛質(zhì)被廣泛認可。
接著,她與湯姆-漢克斯在《魔島仙蹤》中合作,盡管并不很成功,但卻是這對黃金搭檔共創(chuàng)輝煌的開始。
1991年她在奧利弗-斯通的《門》中扮演吸毒的妻子,再次受到評論家的贊譽,進一步奠定了她“甜心影后”的地位。
1993年在梅格又在黑色喜劇片《靈與肉》中大顯才華,以至于與她合作的丈夫奎德受到了冷落。
同年,瑞恩重回浪漫題材,與漢克斯在《西雅圖夜未眠》中合作,這次的成功使她喜獲金球獎提名。
1994年,她拍攝了一部浪漫喜劇《I.Q情緣》,扮演了一位可愛的女教授。
而在《復興時代》和《當男人愛上女人》中瑞恩給觀眾帶來了一些更加戲劇化的新感受。
更甜
更高
更努力
1996年,梅格-瑞恩在《生死豪情》中與丹澤爾-華盛頓合作,扮演一個海灣戰(zhàn)爭中的女兵,1997年《為你瘋狂》中則扮演復仇女郎;同年她還為動畫片《安娜塔西亞》配了音。
1998年她與漢克斯在《郵件情緣》中合作,這是一部講述青年男女網(wǎng)絡愛情的浪漫故事。
她還與尼古拉斯-凱奇合作拍攝了《天使多情》,出演漂亮的外科醫(yī)生。
在《浮世男女》中她嘗試著扮演了一個厭世舞女。
2000年我們又看到她在《父女情深》與莉薩-庫卓和黛安娜-基頓有過成功的合作。
浪漫喜劇奠定了瑞恩成功的基礎(chǔ),最終使她成為最受觀眾和評論家喜愛的女明星。
盡管作為一名女演員她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的才能、個性和勤奮,但瑞恩似乎并不滿足,1993年她建立了自己的影片公司“Fandango Films”,1995年,她制作了第一部影片《法蘭西之吻》,作為制片人還推出了一部超級驚險片《Lost Souls》。
也許這位好萊塢的“甜心影后”并不想“一甜了之”,她正在試著努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